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2-18张雪

天津护理 2016年6期
关键词:弹性意义糖尿病

张雪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211)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雪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 3002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7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3个月后应用中文版心理弹性问卷,医学应对问卷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估两组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较差,干预组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弹性明显提高,且干预组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重视,探索合适的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接受现实,增强心理弹性水平,达到有效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心理弹性;2型糖尿病;应对方式;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的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长远高于1型糖尿病[1]。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需要长期依赖药物,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负性情绪,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还会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压力。因此,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认识、对待和治疗疾病,对患者病情的控制和生活质量均有直接影响。心理弹性是一种用来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近年来常用于临床上监测创伤后应急障碍患者及癌症患者心理状况[2]。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天津市某三甲医院老干部科入住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②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③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上,意识清晰,有阅读、理解、语言能力,能够配合调查;④年龄≥18岁;⑤能定期回医院门诊复诊。排除标准:①精神疾患,行动不便,不能定期参加随访者;②交流沟通困难者;③理解力差及不愿参与研究者。参考相关文献得出两组共需样本量60例,加上20%的失访率,两组所需样本72例。7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干预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入院第2天,由研究人员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常规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用药指导、定期监测血糖等,常规心理护理包括:采用倾诉、支持和保证的原则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在患者入院的第2天和患者出院的前1天进行,持续时间15 min左右。出院后每2周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并根据患者反馈情况实施科室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直到3个月结束。

1.2.2 干预组 干预组除实施常规护理外,还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采用一对一宣教模式,由研究者定期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住院期间实施频率为每天1次,每次>30 min,出院后每2周通过电话进行随访,根据患者反馈情况继续实施心理干预,直到3个月结束。

1.2.2.1 支持性心理干预 通过支持性的语言和行为来鼓励和安慰患者,合理分析解释此阶段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讲明心理问题对其身体、生活和预后的影响,指导其正确应对,指导患者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保持心理平静。

1.2.2.2 情绪疏泄干预 由于初发糖尿病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会较其他糖尿病患者重,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与之进行沟通,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鼓励其表达各种压抑或不愉快的想法,通过宣泄或倾诉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1.2.2.3 认知心理干预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对于患者出现对疾病及预后的错误理解和过度的焦虑、抑郁时,针对性对其进行开导,给予心理、社会支持,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4 矫正认知偏差 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对于患者不理解的问题,他们可能会长时间的捉摸、猜测。因此,及时观察,通过与之谈论病情或患者感兴趣的话题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通过行为矫正来减轻患者负面情绪。

1.2.2.5 呼吸放松训练 指导患者每日进行呼吸放松训练具体如下:患者平稳地躺在床上,双目微闭,集中注意力,闭嘴鼻腔缓慢地吸气,直到膈肌下降到最大程度,屏住呼吸几秒,然后用口和鼻同时将气从腹中慢慢吐出,如此重复每天至少3次。

1.2.2.6 家属辅助治疗 向患者家属解释说明病情,鼓励家属去帮助患者面对困难,给予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关怀。另外,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取得社会及亲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鼓励同病室患者多接触多交流,他们的现身说法能一定程度缓解患者疑虑、恐惧、焦虑、抑郁情绪。

1.3 评价指标

1.3.1 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ResilienceScale,CDRISC)该量表由我国学者于肖楠等[3]翻译、修订。中文版CD-RISC共包含 25条项目,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分为3个维度:坚韧(面对挑战时镇定自若、坚定不移、反应敏捷、有控制感等)、自强(经历挫折不仅能够复原还能获得发展和成长)和乐观(对克服逆境有信心,从积极角度看事情等)。采用5级评分,每个条目以“从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如此”分别计0~4分,总分为0~100分,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1.3.2 医学应对问卷 (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 该量表由Feifel H编制,沈晓红等[4]翻译,共20个条目,包含面对、回避和屈服3个分量表。各条目按1~4级计分。该量表 Cronbach’s a系数为0.90,重测信度r=0.89,面对、回避、屈服分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89,0.80;0.78。按各分量表的总分计分,某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倾向于采取这种应对方式。

1.3.3 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DSQL) 该量表由周凤琼等[5]编制,含生理功能、心理、社会关系、治疗情况4个维度27个条目。其Cronbach’s a系数为0.96,分半信度0.91。各条目按1~4级计分,4个维度单项及总分满分分别为60、40、20、15及135分,分值越高代表功能损害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

1.4 资料收集方法 两组均由研究者进行2次心理测评,患者入院后第2天进行第1次评估,调查患者一般资料,CDRISC、MCMQ、DSQL量表得分,第2次在患者入院3个月后进行测评。由同一研究者对患者进行填表训练后由患者独立完成,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独立完成时,由研究者读题并做出解释,患者进行填写。问卷填写完毕,研究者当场检查问卷,确保无漏项、重复填写情况,以保证问卷有效性和完整性。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干预前后2次测量值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构成、婚姻状况等一般资料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得分比较 心理干预前,两组CDRISC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CD-RISC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CD-RISC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CD-RISC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得分比较

2.3 两组干预前后MCMQ得分比较 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面对因子得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的回避因子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的屈服因子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3。行为和认知活动,共包括3类方式:面对、回避、屈服,面对是积极的应对方式,而回避和屈服是消极的应对方式。本研究发现,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面对因子得分比对照组高,回避因子与屈服因子得分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能原因为: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患者会主动和医护人员沟通,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主动了解疾病和自我管理知识,更愿意参与病友之间的经验交流讨论,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来管理自己的健康行为等。因此,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有针对性地给予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地面对疾病并进行应对技能训练,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和自我管理,利于患者康复。

3.3 心理干预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刘静等[8]对94例糖尿病门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模式,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的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生活质量所受影响因素较多,且是一个长期过程,有必要

表3 两组干预前后MCMQ得分比较

2.4 两组干预前后DSQL得分比较 心理干预前,两组DSQL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DSQL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干预前后DSQL得分比较,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DSQL得分比较

3 讨论

3.1 心理干预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近年来心理弹性已成为心理健康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创伤、灾难及重大疾病后的心理恢复情况。有研究[6]表明,自从把心理弹性概念引入到护理领域后,其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目前国内对于糖尿病患者心理弹性的研究和应用尚不多见,曾有研究[7]显示,通过为患者提供支持性家庭环境、心理知识讲座和动机性访谈等均能够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其结果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这提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多与患者主动沟通、多关心患者、定期为糖尿病患者组织心理知识讲座,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促进患者缩短应激期,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反应,激发患者的正能量,鼓励患者以积极乐观的精神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

3.2 心理干预可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个体面对各种应急事件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应对在社区护士中挑选有能力作为负责人提供长期有效性的干预。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应对水平和生活质量,最终延缓病情进展,促进患者康复,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本研究的干预对象均来自老干部科室,大部分患者文化水平程度较高,加之大多数患者已退休,心理反差较为明显,心理问题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效果显著。由于患者的特殊性,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日后仍需进一步研究。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579-599.

〔2〕West C,Buettner P,Stewart L,et al.Resilience in families with a member with chronic pain:a mixed methods study[J].J Clin Nurs,2012,21(23-24): 3532-3545.

〔3〕Yu XN,Zhang JX.Factor analysis and psychometric evau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ith Chinese people[J].Soc Behaw Pers, 2007,35(1):19-30.

〔4〕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测试报告[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1):18-20.

〔5〕周凤琼.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糖尿病特异模块的研制及应用[D].广州:中山医科大学,1997.

〔6〕Connor KM,Davidson JR.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J].Depress Anxiety,2003,18 (2):76-82.

〔7〕贾钦军,汪求真,刘玉峰,等.284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生活行为习惯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9):64-67.

〔8〕刘静,刘娜,王春梅.糖尿病护理门诊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天津护理,2015,23(1):44-45.

(2015-12-15收稿,2016-07-28修回)

Studyon the effect of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 on mentalresilience,copying style and qualityoflife in patientswith type2diabetesmellitus

ZHANG Xue
(The Second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211)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mental resilience,copying 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QOL)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Methods:A total of 72 cases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ial group (n=36) and control group(n=36).Cases in trial group receive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plus general nursing while case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nursing only.Chinese version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 and Diabetes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conditions of resilience,copying style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3 months.Results:Poor mental resilience was found before intervention in both groups.The patients in trial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mental resilience,copying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life than control group 3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Conclusion: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on the mental resilience of T2DM patients and exploring feasible treatment to help them deal with events caused by the disease and get higher levels of quality of life.

Mental resilience;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oping style;life quality

R587.1

A

10.3969/j.issn.1006-9143.2016.06.004

1006-9143(2016)06-0479-03

张 雪(1987-),女,护士,本科

猜你喜欢

弹性意义糖尿病
一件有意义的事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