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2016-02-17范蓓蓓杨晓露苟小军

广西医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注射剂中成药制剂

曹 姗 夏 云 曲 虹 范蓓蓓 杨晓露 苟小军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市 201900,E-mail:caoshan-33@163.com)

调查分析

2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曹 姗 夏 云 曲 虹 范蓓蓓 杨晓露 苟小军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上海市 201900,E-mail:caoshan-33@163.com)

目的 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的2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6例患者中,2010年发生29例,2011年34例,2012年54例,2013年53例,2014年96例。男性94例,女 172例;年龄最大96岁,最小5个月;所用中成药涉及93个品种,其中20种为注射剂型,63种为口服剂型,10种为外用制剂;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类型为一般的133例,严重的3例,新的、一般的125例,新的、严重的5例。结论 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中成药;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中收载的中药材、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共计2 598种,新增440种[1]。中成药新品种不断开发和应用,临床上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本文对2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并且经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分析后认定为中成药不良反应的266份病例资料。

1.2 方法 分析各年度中成药不良反应比例、患者年龄分布、药物品种、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类型等。

2 结 果

2.1 各年度中成药不良反应比例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全院共上报药物不良反应1 220例,其中中成药不良反应266例。2010年29例(10.90%),2011年34例(12.78%),2012年54例(20.30%),2013年53例(19.92%),2014年96例(36.09%)。

2.2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在2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中,男94例(35.34%),女172例(64.66%),年龄最大96岁,最小5个月。266例患者性别、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266例患者性别、年龄构成

2.3 给药途径及药品种类 266例患者中,所用中成药涉及93个品种,其中20种为注射剂型,病例为165例(62.03%);63种为口服剂型,病例为84例(31.58%,胶囊剂47例、颗粒剂15例、丸剂11例、片剂7例、口服液4例);10种为外用制剂,病例为17例(6.39%)。导致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达156例次。最常见的是喜炎平注射液占17.29%,其次为痰热清注射液占13.91%,见表2。

表2 不良反应常见药品种类

2.4 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 266例不良反应患者中,临床表现累及各系统-器官共315例次,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共121例次,主要表现为各种类型的药疹;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64例次,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其他还涉及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全身反应、五官、肌肉骨骼、呼吸系统、肝肾、泌尿生殖系统损害等,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其临床表现

注:*部分不良反应病例涉及多种器官系统损害。

2.5 不良反应类型 参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中的有关标准,将药物不良反应分为:一般的;严重的;新的、一般的;新的、严重的[2]。266例患者中,一般的不良反应133例占50.00%,严重的3例占1.13%,新的、一般的125例占46.99%,新的、严重的5例占1.88%。

3 讨 论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以及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的增加,中成药制剂新品种、新剂型不断开发。我院自2009年开始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并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目前我院中成药在临床中应用日趋广泛,由其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

3.1 中成药不良反应逐年增多 本文结果显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有关中成药不良反应呈上升趋势,由2010年29例(10.90%),上升至2014年96例(36.09%)。

3.2 不良反应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2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中,男性女性之比为1 ∶1.83,女性多于男性,原因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分析。小于10岁和大于50岁的患者占70.68%,提示年龄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系,老人、小儿的药物代谢过程缓慢[3-4],会导致药物半衰期延长,从而引起药物的毒副作用增加。因此,临床对老年人及儿童用药要酌情慎用或减量应用。

3.3 药品种类与不良反应 266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由中药注射剂导致的患者165例(62.03%),占大多数;口服剂型的患者84例(31.58%);外用制剂患者17例(6.39%)。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可能的原因有:(1)中药材质量参差不齐:注射剂的质量与中药材的质量密切相关,中药材的品种繁多,且炮制方法存在差异,这将导致使用混乱,从而引起不良后果。(2)特殊的理化性质:中药注射剂中含有多种蛋白质、淀粉、树脂类等致敏成分,一旦入血,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即发生过敏反应。(3)生产工艺不稳定:目前,我国中药注射剂的生产技术和工艺要求尚未标准化,不合理的生产工艺可能使药品的有效成分降低,且伴随毒性成分增加,引起不良反应[5]。此外,剂量过大、输液时间过长、输液速度过快及个体因素等均为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本文结果显示,我院喜炎平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多,药剂科同事还针对该两种药物进行专项点评并发表过相关文章[6-7]。临床上为了避免、减少该两种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而发生不良反应,应采取单独输液,并于前一种药物输液结束后静滴生理盐水50 ml后再使用,以减少多种药物相互作用。

3.4 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 从表3可以看出,中成药引起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几乎累及所有器官和(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和消化系统为多见,这可能与其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判断有关。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与其特有的微粒增加和药物特殊性有关联。目前我国使用的中药注射剂多数为小容量规格,《中国药典》对于小容量中药注射剂中的微粒未见的要求,而在静脉滴注时常需要大量使用小容量注射液,导致中成药注射剂在溶解或稀释时,液体内的微粒积累增多或由于稀释过程中外界环境产生各种变化引起微粒增多,造成患者局部血管堵塞、静脉炎、水肿及过敏反应[8]。口服剂型由于经过消化道的消化吸收,不良反应多表现为腹部胀气、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损害症状[9]。

3.5 不良反应类型 266例中成药不良反应患者中,一般的不良反应133例占 50.00%,严重的3例占1.13%,新的、一般的125例占46.99%,新的、严重的5例占1.88%。涉及93个药物品种,其中有40种药物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一项中未见有明确标注(大多数为口服/外用制剂)。目前大多数的中成药说明书对不良反应的描述过于简单,部分药品标注为尚不明确,这可能误导用药者,认为中成药没有不良反应,从而造成药物滥用,导致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因此,做好中成药上市前的药理毒理分析和药物试验,是减少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10]。

总之,临床用药应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严格掌握患者用药的适应证;用药前询问患者过敏史;严格控制剂量,不超剂量使用;静脉给药时注意临床配伍方法;加强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及时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采取预防措施以有效减少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药安全。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J].齐鲁药事,2004,23(1):5-7.

[3] 高 萍.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谈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其合理用药[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5):1 294-1 295.

[4] 董玲玲.儿童用药特点及用药注意事项浅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 859-1 860.

[5] 谢紫薇.69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4):323-325.

[6] 曲 虹.痰热清注射液引起的多系统损害1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3,22(12):687.

[7] 曲 虹,杨晓露,夏 云,等.我院2011-2013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4,25(47):4 485-4 487.

[8] 周书萍,王小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2):25.

[9] 阎 敏,李新中,尹 桃.81例口服中成药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 360-1 361.

[10]秦庆芳,陆卫英,谭柳英,等.2010-2012年1 237例中成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3):262-264.

曹姗(1985~),女,硕士,初级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

夏云(1970~),女,硕士,副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xuzhiyang1998@126.com。

R 969.3

A

0253-4304(2016)09-1315-03

10.11675/j.issn.0253-4304.2016.09.38

2016-03-07

2016-06-06)

猜你喜欢

注射剂中成药制剂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草药制剂育肥猪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
元胡止痛系列制剂4种工艺比较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方法的改进
固体制剂常用设备清洁验证研究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