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的教育发展观

2016-02-12郑承军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

□郑承军

论习近平的教育发展观

□郑承军

习近平的教育发展观,是指习近平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以及针对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教育理念等。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重视教育公平公正,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注意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习近平 教育发展观 教育理念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事关国家未来。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非常关心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刚刚当选后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就提出把“期盼有更好的教育”[1]作为重要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的教育发展观,是指习近平同志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以及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教育理念等。习近平关于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教育理念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学生为本,立德树人,弘扬传统,公平公正,提高质量,对外开放等等,体现“在教育中发展、在发展中教育”的思路和观念。

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2013年9月25日,联合国总部举行“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发表视频贺词,对潘基文秘书长提出的“教育第一”的倡议表示坚定支持。他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2]在2013年9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第9次集体学习中,他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4]等教育发展的思想。

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发展教育事业。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我们要积极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普及教育,启迪心智,传承知识,陶冶情操,使人们在持续的格物致知中更好认识各种文明的价值,让教育为文明传承和创造服务。”[5]2015年3月16日,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时说:“中国一直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6]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2016年9月9日习近平视察北京八一学校时指出,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我国正处于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更加重视教育,努力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国家、人民、时代需要的人才。[7]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教育的思想引领

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党。学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和看家本领。

学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8]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4年12月28日,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宣传思想部门、组织部门、教育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党的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紧密结合实践,不断创新。习近平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在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在人类思想史上,还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如此广泛而巨大的影响。”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中央高度重视这些现象和问题,并制定了政策、采取了措施。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

三、教育要立德树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

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习近平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时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在八一学校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并勉励同学们都要自觉加强道德养成,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把国家、人民、民族装在心中,注重养成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他还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内外兼修。核心价值观既是教育的灵魂,也是灵魂的教育。没有价值观的教育是没有价值的教育。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使每个人都能感知它、领悟它,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适应学生特点,遵循教育规律。习近平在参加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活动时发表重要讲话: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适应自身年龄和特点,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熟记熟背,融化在心灵里,铭刻在脑子中,结合学习和生活等实践不断加深理解。要学习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美好事物,在学习中养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点一滴积累,养成好思想、好品德。要听得进意见,受得了批评,在知错就改、越改越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努力做最好的我、在自己最好的方面。

四、教育要公平公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要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公平正义是我们党追求的一个非常崇高的价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我们必须追求公平正义,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在八一学校视察时,习近平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教育公平要出实招,接地气,让老百姓真正有“获得感”。《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具体措施: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2015年5月23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山东青岛开幕,习近平发来贺信: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教育公平。习近平亲自主持招生制度改革,2014年8月18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他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选拔水平,适应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2014年8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习近平主持会议并指出:考试招生制度是人才培养的枢纽环节,关系到国家发展大计,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前途命运。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认真总结经验,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教育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教书育人,学生为本

教育事业是教书育人的事业,必须以学生为本。2014年4月28日习近平在新疆考察工作时视察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勉励老师们把学校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实践好。[9]2014年9月9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视察时他说:“做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学生成人成才,桃李满天下。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事业有成、生活幸福,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学生往往可以原谅老师严厉刻板,但不能原谅老师学识浅薄”。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深化教育改革、教书育人、以学生为本的重要基础。《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指出,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抓好高端人才的培养,造就更多、更高素质的人才。习近平还强调,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要找准专业优势和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找准先进知识和我国实际的结合点,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学习讲话精神,就要切实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发展观,坚持规模和质量相统一,推动教育内涵发展。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提高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对于高等教育,《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加快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使之成为知识发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先进思想和优秀文化的重要源泉、培养各类高素质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对于基础教育,习近平在考察八一学校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对于职业教育,他在2015年6月17日考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时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10]

六、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2013年9月9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他说:“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视察时说:“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他在北师大视察时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2015年9月9日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他在八一学校考察时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一支宏大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一大批好老师”。

做好教师,要做有“四要”和四个“引路人”。2014年9月9日在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习近平提出:“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两年之后,2016年9月9日在考察八一学校时他又提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七、教育要对外开放,加强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时代背景。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11](P266)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对外开放,必须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习近平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上海峰会后,于2014年5月22日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习近平指出,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所带来的商品流、信息流、技术流、人才流、文化流,如长江之水,挡也挡不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思想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因此,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推动人们在眼界上、思想上、知识上、技术上走向开放,通过学习和应用世界先进知识和技术,进而不断把整个对外开放提高到新的水平。2015年3月16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时说:中方重视同美方开展教育、科技交流合作。哈佛大学是世界知名高校,同中国教育界、科技界有着长期合作关系,取得了很好成果。希望两国高校增进交流,深化合作,更好服务于中美关系的发展。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参观美国塔科马市林肯中学时指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双方应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育可架起一座桥梁,把中美两国人民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教育必须有中国的特色。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视察时说:“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这里可以套用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八一学校视察时,习近平表示,“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的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表明教育改革不能“言必称希腊”,不能忘掉自己的优良传统和扎实根基,尤其是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宝贵经验不能轻易忘掉。

“一带一路”战略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大契机。习近平说过,“一带一路”和互联互通是相融相近、相辅相成的。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文化教育方面的互联互通更是血脉经络的社会根基。我们要建设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不仅是修路架桥,而更应该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的“相通”。文化教育方面的互联互通就是要拉近人民思想交流、文明互鉴的距离,实现经济共荣、贸易互补、民心相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好声音。育人为本,人文先行。教育交流源远流长,教育合作前景广阔,将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推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深入学习习近平的教育发展观,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高度上去把握,要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立德树人、思想引领的视域去领会,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国理政、公平高效的思路去遵循,要从全面深化改革、对外开放、合作共赢的角度去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2]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

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N].人民日报,2013-9-27.[3]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EB/OL].人民

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001/c1024-23094554.html.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5]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光明日报,2014-3-28.

[6]习近平会见哈佛大学校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3-17.

[7]习近平回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师生[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11/c_ 1119546601.htm.

[8]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

[9]把祖国的新疆建设得越来越美好——习近平总书记新疆考察纪实[N].人民日报,2014-5-4.

[10]习近平在贵州调研时强调 看清形势适应趋势发挥优势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谋划发展[N].人民日报,2015 -6-19.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杜洪梅)

G40-012

:A

:1243(2016)06-0004-006

作者:郑承军,北京语言大学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邮编:10008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我的价值观
题解教育『三问』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