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法治国视阈下加强干部“德”的考核意义再探

2016-02-11马金祥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干部队伍从严治党领导

马金祥

依法治国视阈下加强干部“德”的考核意义再探

马金祥

为政之本,莫先于用人,德才兼备的好干部是引领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石和组织保障。面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加快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进一步加强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提高选准用好干部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是需要迫切回答和解决的难题。

依法治国;“四个全面”;干部队伍建设;干部的德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加强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重要创新,也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法宝,更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客观需要。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2016年2月,中办下发“两学一做”的重要通知,力求继续深入推动广大党员在政治信念、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当前,加强和改进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是能否顺利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十三五规划”战略机遇期的发展动因和政治保证。

新形势下,干部“德”的考核评价问题研究越来越引起重视,已经成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如何考准考实广大领导干部的“德”,充分发挥干部带头示范核心作用,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组织部门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习近平在2014年10月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是要把对德的考核具体化。”[1]同时, 为了进一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要求,加强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习近平多次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当遵循以德为先,注重能力的原则”。应该说,加强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的建设,通过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评价干部的“德”来给与制度约束和政策保障的导向,让更多的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不断涌现出来,这已成为新形势下全党的共识,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组织工作需要重点完成的工作任务。

当前,结合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廉洁勤政的领导干部队伍,加强和改进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和研究就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选准用好干部的需要

选准用好干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是巩固党的领导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在“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共产党正领导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党员领导干部作为领导核心和组织枢纽,能否选准用好每一名领导干部,也决定着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事关伟大事业的兴衰。

首先,选人是用人的前提。干部队伍建设的成败集中体现在用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领导广大人民投身小康社会建设,并创造出让群众放心、群众满意、群众幸福的业绩,而如何把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选拔出来无疑是选人用人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如何选择优秀的领导干部,优秀的标准如何规定,标准制定的是否明确具体,如果不能做到事先约定、过程监控和事后评价,就很容易出现选不准用不对人的情况。古往今来,在官吏选拔使用方面,最基本的衡量标准主要就是两个,一个是德,一个是才。但是由于道德评价的隐蔽性和主观性,德与才真正做到完全匹配并非易事。从历史来看,我们党自1921年建党至今的95年以来,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始终强调党性信念、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从思想基础上保证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顺利推进。随着改革的突飞猛进,在选人用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上出现了较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如重才能轻德行、重业绩轻口碑、重显绩轻潜绩等。这些倾向明显的考核评价现象,引发了领导干部工作重心的偏移和滑坡,导致部分组织部门在选任领导干部时选不对用不准人,也间接促使了个别领导干部在党性操守、道德品行上栽了跟头。因此,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选人用人时我们党更是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领导干部的“德”放到了突出位置,加快推进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从源头上确保了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其次,识人是选人的关键。准确识人是正确选人的先决条件,是提高用人水平和效率的核心所在。9000多万党员队伍从整体上看数量庞大,从个体看则千差万别,能力各异。如何准确识别领导干部,是将德才兼备的客观全面的干部选任标准应用于干部个体的过程。同时,由于客观评价和准确认识一个领导干部个体是一项主观的随机的动态的活动,如何能够避免评价主体是否受到个人主观意图的先决影响,就要在考核评价标准做细落实上下功夫。从一定程度上来看,“‘识人难’、‘用人难’等问题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就是‘识德难’”。[2]因此,选好用准领导干部,识人看人是前提和基础。而识人看人的效率和效果,最终还要归结到干部“德”的考核评价细则的具体化、科学化和系统化,只有看准识对具体的人,才真正能把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人选拔出来。

第三,考核是识人的手段。只有程序规范、标准细化、结果准确的“德”的考核评价才能客观全面地判断识别领导干部。如何因地制宜的有针对性的制定“德”的考核评价的标准,出台规范合理的考核程序,运用全面充分的考核结果,是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加强干部“德”的考核的重要课题。要用历史的眼光、系统的手段、客观的态度,全面均衡的设置“德”的考核内容;科学合理的制定“德”的考核的细则标准,既要符合全面布局,又要把握因地制宜,确保“德”的考核结果的真实、科学、有效;提高“德”的考核方式方法的丰富多样性,采用多视角、跨学科、多层次的考核手段对干部的“德”进行考核,是保证考核结果全面有效的重要途径。总之,科学的全面的合理的提高干部“德”的考核的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有序的党员领导干部氛围,保证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战略的落实。

坚持德才兼备为主导的选拔和培育干部的模式,既是我们党不断成熟与发展的思想渊源,又是当前在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形势下保持干部队伍生机和活力的组织保障。新时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现,要求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确保更多的“德才兼备”的人民群众喜爱的领导干部不断涌现出来,为改革发展领航、为人民群众服务、为民族复兴筑梦。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代表了最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和价值观问题日益凸显,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也出现了较多突出而又严峻的问题。广大领导干部作为先锋队的领导核心和引路先锋,如何破解这些时代赋予和人民期盼解决的社会难题,继续发挥好引领前进方向和树立良好风范的作用,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和提出,为我们党新时期管党治党、凝聚共识、统筹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理论根基。加快推进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牢牢抓住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不仅是不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要求,同时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内驱动力。

第一,环境因素。当前,国际和国内两个环境愈加复杂多样,不仅要继续推动供给侧改革、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而且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建立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氛围。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落脚点,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动力,同时还要与“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相协调,与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承接,为“十三五规划”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价值载体。

第二,文化因素。干部的“德”属于社会特定群体道德的范畴,既包含于社会道德的概念范畴,又具有干部群体的特殊属性,一定程度上来说,干部的“德”高于社会道德的一般要求。不断推动领导干部的文化素养和党性修养的提高,不仅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迫切要求,也是国家治理背景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目标,要加快推进这一历史目标和艰巨任务,干部必须积极发挥模范领航作用,努力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楷模和榜样。

第三,问题倒逼。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广大领导干部的整体行政能力和基本党性修养与我们党的总体要求是相适应的,但道德失范的问题依旧存在,甚至在一些党的关键位置和重要区域较为突出。党的建设的科学与否,全面深化改革的效率高低,都直接关系着党在“四个全面”重要战略布局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有的干部未能正确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公然违反“八项规定”,甚至顶风违纪,视党规为儿戏;有的干部缺乏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丧失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等。这些不良现象和行为,严重背离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总目标,败坏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破坏了和谐向上的干群关系,损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整体社会氛围。

第四,社会因素。干部的道德水平和党性修养的不断提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有序稳定和持续发展,关系到当下十三五规划的落地落实,关系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加快推进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以此来引领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是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近年来,社会群体性事件突发频率加快,与部分领导干部忽视个人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有着直接的关系。进一步说,个别领导干部精神支柱的垮塌、道德之钙的缺失与组织部门选任领导干部时轻视对德的考核有必然的关系。因此,避免群体性事件的愈演愈烈,推动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加快推进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成为“十三五”时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迫切需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法治体系建设的同时,如何做到“为政以德”,以德治党治国,是决定国家能否国泰民安、永续发展的政治前提和价值归属。溯本追源,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社会一直都是典型的德治社会。儒家经典思想认为,“为政以德”在伦理道德上是符合正义的,而“‘仁政’、‘德政’是真正值得推崇的善政,而良吏是推行善政的关键性要素”。[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把文化建设放在了尤其重要突出的地位。文化强则国强,文化弱则国殇。这里的强不仅仅是国家强经济强,还要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广大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更要不断践行党中央“两学一做”重要部署,始终坚定政治信念,牢固树立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和精神支柱。加快推进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带领人民群众深刻理解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的内涵及价值的能力,为不断引领人民继续进行艰苦卓绝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驱动和价值认同。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离不开党的干部队伍的道德建设。“十三五”以来,进入社会转型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和摆脱“四大考验”、“四大风险”的历史任务更为繁重,没有一支德行好、能力强、素质高的领导干部队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邓小平曾经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4]加强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既要解决思想入党理想信念的问题,也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既是提高党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贯彻全面从严治党重要布局的必由之路。

其次,加强和改进干部“德”的考核体系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组织保证和制度支撑。只有不断加快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引导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的不断提高,才能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政治理想信念,强化秉承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党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党内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严重。部分党员违反党章党规、追求个人享乐、大搞形式主义等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体要求背离的现象盛行,最终导致人民的公仆却脱离人民群众,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要根治这种道德缺失的问题,党中央强调要带头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着重狠刹骄奢淫逸和腐败享乐的不良风气。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民族长久不息、绵延流长的内驱动力,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完成的文化基础,是“十三五规划”最终能否顺利落地的智力支持。

第三,加强和改进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是大变革背景下时代和国情的迫切要求。治国之本,首先在于选人用人。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核心,选好班子用好人又是重中之重。当前,正处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奔向小康社会和实现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实现这些宏伟目标的前提是建设政治素质过硬、能力特别突出、人民威信较高的干部队伍,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保驾护航。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造就一支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优良、为民服务的队伍,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当今的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经济新常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十三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努力保持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同时,自觉把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和内驱动力。

四、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最早见于中共十五大报告,是我党在95年的奋斗实践中一直秉持的重要的治党原则。新时期,为更好的完成领导“两个一百年”的光荣使命,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党原则的延伸和发展。实现“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的新要求,关键在党,重点在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核心在党组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否能够贯彻落实德才兼备的选人用人标准,纠正以往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和形式主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党的建设离不开德才兼备、廉洁敏行的干部队伍。长期以来,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干部“德”的培育,特别是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品德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考量。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概括出了党的“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和 “又红又专”的干部标准,为党的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尤其关注干部制度工作,要求选拔培养干部必须坚持“四化”标准,并特别强调革命化。什么是“革命化”?革命化的实质就是坚持共产主义方向,保持共产主义信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于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重要任务,江泽民同志提出“我们要建设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是由具有社会主义政治家素质的领导骨干带领的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5]进入新时期,结合形势变化和建设需要,胡锦涛同志首次将干部的“德”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考量,提出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因此,虽然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不尽相同,甚至有倒退和迂回,但重视加强干部“德”的教育和发展,坚持实事求是的不断改进干部考核机制的努力是从未停止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

从理论和现实来看。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离不开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改革实现党的制度的自我完善,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促进党领导的改革事业”。[6]而这必须是建立在一支德行好、能力强、爱人民的干部队伍基础之上的,脱离了这个根本,改革终将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现在,一名好干部的标准具体来说,就是政治方向把得牢、工作能力靠得上、作风廉政行得正、人民群众信得过。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以出台“八项规定”、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等重拳反腐作为从严治党的突破口,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从党的性质和使命来看。建设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我们党更好的领导事业发展和梦想成真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保证。自1921年建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作为行动指南,有一支综合素质高、执政能力强、人民群众信赖的领导班子和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组织优势。“十三五”时期,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共产党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历史责任,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必须站在新时代的最前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加快推进干部“德”的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设,为实现民族复兴梦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牢不可摧的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五、结 语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忽视党的建设就必然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建设伟大事业的实现关系着“四个全面”总体布局的推进,关系着事业的成败,关系着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十三五”关键时期,如何更好的加强党的建设,加快培养更多党和国家靠得住、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领导干部,就必须充分认识干部“德”的考核体系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科学制定考核的内容,合理改进考核的方式,全面评价考核的结果。同时,要把全面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制化才能有序推进”。[7]

[1]郝自仁.切实搞好干部德的考核[N].解放军报,2015-01-30.

[2]段治文,文雯.干部德的考核具体化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15(9):16.

[3]陈桂蓉.中国传统道德概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5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0.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58.

[6]韩强.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J].理论学刊,2014(1):33.

[7]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责任编辑 马树颜)

马金祥,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生(邮政编码 100875)

D262.3

A

1672-6359(2016)04-0006-0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共党史学基本理论研究”(13&ZD057);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保持党的纯洁性研究”(12AZD024)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干部队伍从严治党领导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弘扬石圪节精神 锤炼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016重要领导变更
不能比领导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