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探析

2016-02-10王勤霞

知与行 2016年7期
关键词:舆论引导互联网时代

王勤霞

(黑龙江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2)



社会热点论坛

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策略探析

王勤霞

(黑龙江科技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2)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思潮、新闻信息集散地和传达社情民意的重要平台,保障了公民言论自由的权利。但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具有“双刃剑”效应的特点,信息化网络化导致社会产生“无形无象无痕”现象,使个人领域社会化,私人领域公开化,造成社会舆论失控的局面,从而引起网络舆论危机。目前,网络舆论治理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作为整个社会网络舆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效果不仅加大了高校管理和治理难度,而且为高校治理手段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在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普及的背景下,高校必须要时刻把握舆情新特点,不断创新舆论治理方式,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提高整合高校信息资源的效率,有效治理高校网络舆情,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网络空间治理。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舆论引导

2014年1月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3次《中国及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互联网普及率45.8%[1]。“互联网已经成为媒体发展势头强劲的大众媒体,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2]2016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3]互联网行业被认为是未来最受关注的领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网络事业发展和网络安全。互联网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商业经济和实体经济上,而且对每一个个体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当前,高校学生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互联网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高校舆论都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要随时掌握好网络舆情状况,提高高校治理能力。所以,在新时期,加强高校网络空间治理,净化高校网络舆论生态迫在眉睫。

一、网络舆情治理的内涵解读

陈力丹认为:“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4]由此,可以分析出舆情是由社会个人以及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社会上发生的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件,所持有的各种意见、情绪态度的总和,呈现出主体理性和非理性特点。刘毅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书中指出:“舆情是由个人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各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的总和。”[5]综合这两位学者对舆情的定义来看,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学生作为教育群体和舆情主体,运用互联网这个传播媒介,积极参与社会所发生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思想。高校网络舆情主体主要是高校老师以及大学生,而客体是各种与高校师生利益相关的国内外社会事件。

而对于治理的内涵,最权威的是全球治理委员会所给的定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6]可以进一步得出,网络治理是一种网络公共管理活动事务过程,包括网络治理的管理规则以及在治理过程中采取的方式和手段。舆论治理是在一个新的舆论生态环节中产生的,是主体通过改变传统的治理方式,针对公众意见、观点中出现的不文明的舆论现象,采用新的治理手段,引导公众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化解舆论危机的治理方式。综上所述,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即是高校管理者通过对舆情进行分析,运用自身的权力,对舆情中负面特征采取一定的治理手段,把控和引导舆情主体的网络言论,以最大限度地增进高校各主体的公共利益的过程,规范网络舆论行为。

二、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众声喧哗”已成为网民个人表达和公共讨论的主要特点,人人都可以在公共领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新时期,高校舆情出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样化、传播迅速性等特点,改变了传统高校舆论场的格局,加速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为新时期高校网络舆情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高校管理者的舆论把控权和引导权进一步弱化

在自媒体出现之前,高校管理者在舆论场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直接掌握和公布权威信息,引导大学生舆论走向。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形成了“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网络舆论场,作为校园舆论主体的学生,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源者以及传播者,从而加大了管理者舆论引导、控制舆论走向的难度系数,促使整个校园的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转变。此外,大学生具有强烈敏感性,他们通过各种网络平台,第一时间对高校突发事件进行传播和评论,在有效性和迅速性上都极具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只能对传播的信息保持沉默,从而失去了舆论引导的最佳时期。另外,校园学生意见领袖对突发事件做出一些引导,学生就可能会抢先占领舆论阵地,使高校管理者处于被动地位,从而失去信息主导权和舆论引导权,加大了舆论治理难度。

(二)“网络谣言”“舆论暴力”现象加大了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的复杂性

在互联网传播平台上,网民的各种情绪和态度等通过新闻跟帖、网络论坛、博客、微博转载等方式构成了巨大的传播空间,并且迅速传播,产生强大的声势。因此,互联网成为人们情绪发泄、思想观点表达以及思想碰撞的重要平台,特别体现在新一代的大学生群体中。据了解,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社交网络,他们经常跟帖、转发微博、博客等,但是由于这些信息在转发的过程中,增加了每一个主体的主观感受和臆断,导致信息真实性流失,甚至演化成网络谣言,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性表达意识和求真务实精神,常常被这些虚假信息所误导,导致网络语言暴力盛行。

(三)大学生意见表达出现群体极化现象,高校网络舆情治理面临大学生更严峻的价值观挑战

由于高校网络舆情具有传播迅速性、突发性等特点,再加上大学生对社会信息的敏感性,网络成为校园内主要反映社会舆情的载体之一,网络化信息化特点和大学生心理特点促使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激化。主要是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西方意识形态的侵入,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主体,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都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西方价值观侵染着当代大学生,盲目跟风行为盛行。而互联网是大学生关注和了解国内外热点事件的重要平台,他们在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时,由于社会认知能力不足和崇洋媚外心理,常常掺杂着太多的非理性因素,形成极端性的观点,从而产生群体一致性行为,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正占据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制高点,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西方“民主自由”的数据信息,影响着当代高校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互联网时代下提高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的相关策略

当今的网络社会已经不再是一个虚拟空间,而是人们获得公共服务的新平台。高校学生在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表达利益诉求的过程中,了解国家最新动态。但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网络负面影响为高校舆情治理带来了挑战,高校必须根据舆情新特点,提高网络舆情治理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高校网络环境。

(一)提高管理者的舆论引导能力,把握舆论话语权

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传播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网络媒体的互动性、海量性、双向性等特点,改变了舆论生存格局,也给舆论引导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只有牢牢掌握舆论引导权,才能决定舆情发展的后续导向,才能真正掌握舆论话语权。

1.高校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满足学生合理利益表达要求,及时掌握高校舆情特征,增强高校舆论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学生主体发布的不同舆论信息,高校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强制压制,要以事件的发展态势去引导,把握正确舆论走向。高校管理者具有舆论内容权威的优势,在舆论博弈、思想碰撞中善于争夺舆论制高点,能够进一步掌握信息引导权。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想法,结合线上舆情和线下舆情,主动引导舆情走向。在面对舆情危机时,要根据不同舆论主体的心理特征和接受习惯,进行舆情分析,因势利导,在对基本的舆情状况进行分析和判断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发布自己所掌握的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引导舆情走向。

2.要重视高校舆论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培养主流舆论“意见领袖”。高校大学生由于对网络的突发事件具有盲目性和从众性,需要一部分人来把握舆论导向,这一部分人被称为高校“意见领袖”。高校“意见领袖”对于其他舆论主体来说,往往具有创新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底线意识以及阵地意识,他们是学校管理者、专家教授、骨干教师、学生干部等,在网络舆论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高校“意见领袖”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即把握舆论规律的能力、辨事析理能力、全盘统筹能力,面对突发事件时发挥及时出击、发声有效的作用,积极与其他舆论工作人员合力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学生自律性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对社会问题和时政热点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参与各种谈论,但是这种互动性使他们容易受群体情绪感染,缺乏自律意识。大学生心理困境和压力是高校网络舆论危机产生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必须要结合刚柔治理手段,培养学生的理性表达意识。

一方面,高校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7]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重要阵地,也是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必须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管理者和引导者的作用。把网上引导和现实教育结合起来,用正确的主流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高校除了实际课程讲授以外,可以通过开设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课程,帮助大学生在面临西方意识形态的冲击时,能够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复杂环境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约束学生不理性网络行为,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受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素质,是他们在信息选择过程中各种能力的体现,比如思辨能力、评估能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是由自身的价值观以及外在的规范来制约的。除了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以外,高校要有相关的制度约束,加强教育引导,保证学生在网络参与过程中,能够自觉约束自身言行,提高信息的甄别能力和理性分析能力。特别是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新媒体,它们所呈现出的每一个特点都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高校通过建立强制性的规则,促使大学生能够客观理性地发表言论、抵制负面舆情信息,规范其网络行为。

3. 强化高校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化解舆论危机

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良好发展,必须要高度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正确认识高校网络舆情意见领袖在舆情危机中的影响力,对他们采取正确的管理和引导,进一步完善舆情应急机制,引导舆论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危机管理是通过一个组织或者单独的个体,在面对突发事件中,对事件发展态势进行监测、预控,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以避免或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成机会的管理过程。把这危机理论引用在高校危机处理中,也就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必须要有对信息做出快速处理的能力,控制态势的发展,这就需要舆论领袖加以引导。通过对舆论领袖进行监控,争取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删除不良信息,使舆论领袖全面把握舆情的发展状况,才能有效地疏导舆情上的负面情绪,化解大学生思想碰撞、观点冲突所带来的各种层次矛盾,防止网络舆论谣言的产生和转化。比如,大学生在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帖,而这些言论里掺杂了个人情绪时,意见领袖就必须通过强制手段,对其进行查封和删除,或者直接与舆论主体进行谈话,避免不良情绪的传播,防患于未然。此外,高校要进一步培养意见领袖人才,针对高校舆情具体情况,能够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对下一段舆情的走向做出准确的判断,提出应急处理危机的意见和建议,进而减少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构建和谐校园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新华网,2014-01-16(01).

[2]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简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9-12-02(01).

[3]本报评论员.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三论学习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3(01).

[4]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5]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44-45.

[6]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M].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5:2.

[7]习近平: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EB/OL].新华网,2014-02-17(01).

〔责任编辑:张毫黄琦〕

[收稿日期]2016-05-28

[基金项目]黑龙江科技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阶段性成果(YJS2015008)

[作者简介]王勤霞(1989-),女,贵州遵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7-0103-04

On Strategies of Governance of College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n Internet Era

Wang Qinxia

(College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Heilongjia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arbin150022)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ge,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social trend of thought, a news and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an important platform to convey social sentiment and public opinion and thus it protects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of citizens. However,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g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leading to the “invisible” phenomenon in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society, so that socialization of individual areas and society, openness of the private affairs result in the situation, in which public opinion is out of control, and thu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risis. Currently, the network media management has attract the national attention, and the university network management of public opinio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social network media governance, with its negative effect, not only increased the difficulty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ut brought new challenges for the management mean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in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universities must always grasp new features of the public opinion, innovate public governance, and use information network to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efficiently, so as to achieve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university network public opinion, which is good for cyberspace governance in the whole society.

Keywords:internet era; colleg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governance; guidance of public opinion

·网络时代社会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舆论引导互联网时代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浅议互联网时代
大数据时代社会群体心理行为和舆论引导范式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