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新发展

2016-02-10彭喜保

知与行 2016年7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新发展

彭喜保

(大同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新发展

彭喜保

(大同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9)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意义,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承载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社会的价值评判;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还面临一些挑战:人们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价值判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冲突加剧;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有了萌芽和表现;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面临严峻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还存在诸多问题。面对这些挑战,需要新的发展路径,正确处理好多种价值观念之间的取舍、平衡和协调,加强对价值冲突的引导和调控;确立社会主流价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完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机制和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大意义;现状及挑战;新发展

马克思曾经指出,“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为支撑。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1]。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按照马克思上述观点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和确立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而且对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个体成员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不仅是社会主义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指导核心,也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纵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这必然会引起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引发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和观念的变革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但利益调整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引发人们“对改革路径和政策合理性的怀疑”[3],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巨大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可以解决利益调整和观念变革所带来的挑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指导思想引领社会思潮,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承认差异,兼容多元,形成共识,抵制各种腐朽和错误思想,发挥不同阶层、不同知识文化水平的人们积极性主动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力量。

(二)承载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体现社会的价值评判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有利于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作为共同理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4]。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实现共同理想同国家繁荣富强、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凝聚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社会的价值评判,引领社会思想道德共同进步。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人们更加强调主体性,在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及层次性非常明显,常常会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能够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和价值判断作用,既能兼容不同层次人们的思想道德需求,引领社会思想道德共同进步,又能体现价值判断,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动力

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5]“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动力和支撑,是当代中国奋发图强、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6]“在五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7],“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8]。这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从我国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产生和形成起来的,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人们的思想行为、社会的精神风尚和发展方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国家的兴衰成败,对推进改革开放也有着重大的积极作用。“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两个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必然会带来人的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造前提,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人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同时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也为社会主义发展进步提供了道德保障,其本身也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指标和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现状及其挑战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把它当作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并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经验,但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人们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利益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给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带来了挑战,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人们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价值判断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

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中,人们的主体性意识不断增强。经济活动中的主体性意识扩展到其他领域,人们开始寻求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求,实现自身价值。而经济领域的变化必然会带来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变化,人们在经济领域主体意识的增强必然会带来对民主、公平、公正等方面的诉求、追求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各种外来思想不断侵入,人们对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诉求会面临更多的挑战,在价值判断上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而呈现多元化的价值判断倾向。

(二)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冲突加剧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社会的转型加剧了我国传统观念和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人民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但从人民内部来看,还存在地域和群体之间的差异。社会的转型加剧了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冲突和矛盾。这种多样化、复杂化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之间又会带来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冲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纵深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大,国外各种思想文化大量传入我国,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价值观念也随之而来,再加上当今世界科技的进步、新媒体的不断涌现,我国本土的思想文化与价值体系同外来的思想文化与价值体系发生激烈碰撞,必然会产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的冲突。

(三)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有了萌芽和表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同时,西方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观念也不断传入我国,个人主义、“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和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追求,一些人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念,一部分人开始追求贪图享乐的生活方式,还有一部分人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丧失了追求崇高理想的动力,等等。资本主义价值观念中的某些因素开始在我国现实生活中萌芽,并有了一定的表现。

(四)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面临着严峻挑战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面临重大挫折,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危机,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面临巨大挑战。一些人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0],他们不再关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更是不屑一顾,“反而是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顶礼膜拜”[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有一部分人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丧失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出现了“不信马列信鬼神”的现象,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成了这些人的人生奋斗目标。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还存在诸多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年代积累了丰富的价值体系建设经验。但是社会的转型给人们在思想观念和价值领域带来了挑战,思想冲突、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多元思潮、道德评判等给人们带来了困惑。这些现象的产生既有社会发展的客观原因,也有人们自身的主观原因,最重要的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方式方法落后,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不能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新发展

从上论述可以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还存在诸多问题,面临各种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在党的领导下,客观分析问题,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路径。

(一)正确处理好多种价值观念之间的取舍、平衡和协调,加强对价值冲突的引导和调控

一方面调控和引导多种价值观念,用核心价值体系来指引人们在各种价值观之间做出选择与取舍。对国家、社会、个人来说,当普遍化、尖锐化、复杂化的价值冲突出现时,引导和调控就显得至关重要。加强对价值冲突的引导和调控,平衡和协调多种价值观念,选择正确的价值观念,抛弃错误的价值观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规律;另一方面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坚持求同存异、兼容并蓄的原则,在多种价值取向的冲突中取得一种综合的平衡和协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坚决反对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和否定核心价值体系的倾向。

(二)确立社会主流价值,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社会转型期,利益呈现多元化,价值观念表现多样化、复杂化,社会主流价值的确立就成为最核心的环节。确立全社会的主流价值,就是在凝聚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引导、规范和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的言行。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全社会共同遵守的主流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我国社会共同遵守的主流价值。“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12]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主流价值的选择、接受和认同的过程。

(三)不断完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机制和方法

一方面在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平等、正义的社会制度,实现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平等,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公平、公正、平等、正义。另一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不同群体进行价值观宣传和教育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特殊性与一般性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又不能泛泛而谈,要善于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寻找经验和方法。

总之,在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特别是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辐射的范围会越来越广,与其他国家的主流价值冲突也会越来越多。作为学者,应该具备国际眼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放到全世界范围,用它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6.

[2]习近平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807/c40531-25421812.html,2014-08-09.

[3]陈锦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9):57.

[4]万建强.对高举“伟大旗帜”的思考[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11):1.

[5]习近平论爱国主义——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EB/OL].http://www.dangjian.com/specials/peiyu_hxjzg/gcls/201602/t20160206_3139409.shtml,2016-02-01.

[6]拉珍.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J].西藏发展论坛,2010,(5):25.

[7]孔海娥.传统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5):111.

[8]程林辉.大力培育和弘扬当代共产党人的人生精神[J].桂海论丛,2010,(6):42.

[9]邸乘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需进一步凝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8.

[10]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EB/OL].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12-12/07/c_113944774.htm,2012-12-07.

[11]赵宇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社会思潮及引领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42.

[1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3.

〔责任编辑:崔家善〕

[收稿日期]2016-06-11

[基金项目]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观理论体系建构研究”(晋规2012〔3〕号);山西大同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知行合一、双核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XJY2013202)

[作者简介]彭喜保(1979-),男,湖南祁东人,讲师,硕士,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6)07-0016-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新发展
浅议科技赋能教育的重大意义
十月革命,有什么重大意义
浅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
新发展理念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