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精准扶贫思想内涵及对民营经济参与帮扶的启示

2016-02-08孟祥林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5期
关键词:精准经济

孟祥林

中原银行新乡分行 河南新乡 453600

浅析精准扶贫思想内涵及对民营经济参与帮扶的启示

孟祥林

中原银行新乡分行 河南新乡 453600

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论述深刻回答了我国扶贫开发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国内乃至世界贫困地区的发展建设和脱贫致富引领了方向,扩大了突破口。当前我国脱贫任务正处在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以精准扶贫思想引导和实现民营经济参与帮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民营经济自身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精准扶贫思想;民营经济;历史脉络;内涵特征;扶贫实践

一、引言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为消除贫困奠定了坚固的制度基础。1978年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开始了减贫新征途。为了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从2013年起,国家加大力度,开始了科学化、系统化、立体化地精准扶贫工作。伴随着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各地区不乏有民营经济踊跃参与、携手互助的帮扶义举。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帮扶资源中一支重要力量,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其核心纽带是坚持精准扶贫思想。也只有坚持这个关于扶贫开发的核心思想,民营经济才能更好地提升帮扶成效,优化自身生存环境。

二、精准扶贫形成的历史脉络

贫困问题存在于世界各范围,消除贫困更是世界各国致力追寻的目标。我国专项扶贫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至今天,虽然取得世界瞩目的成效,但脱贫任务始终艰巨。习近平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逐步总结形成了“精准扶贫”这一战略思想。

早在1988年至1990年,习近平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时,就结合实践工作,围绕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条主线,总结了一系列富有先见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进而使闽东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极大带动了地区脱贫致富、科技产业和精神文明等各项事业建设。

2013年11月习近平来到湘西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观点;随后又在多地考察调研和工作会议中多次提及这一理念,极大丰富了精准扶贫思想内容。

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考察时,将精准扶贫内容概括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大项,再次增强了精准扶贫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目前,这一思想已在扶贫实践中得到全面推进,理论研究也在进一步归纳凝练中。

三、精准扶贫思想内涵

(一)坚持“扶贫”普遍性与“精准”特殊性的统一。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扶贫开发伴随着改革开放同步进行,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常态工作,且在不同阶段均有新内容和新要求。1978年到1985年是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86年到2007年是专项计划推动扶贫阶段,2007年开始进入开发扶贫和社会救助的两轮驱动扶贫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双重因素决定了我国扶贫开发将是一项长期存在的历史任务,这正是“扶贫”普遍性的存在。

精准扶贫要求实施精细化的扶贫模式,是以往扶贫举措的发展与升华,是一种建立在以往脱贫路径基础上,而又不被经验主义所禁锢的新思路,“特殊”存在于我国扶贫开发长河中。“大水漫溉”的输血式帮扶固然可行,但“精准滴灌”的输血式帮扶更为持久长效,治标治本。“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精准扶贫更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

(二)坚持全球整体性与国家个体性的有机统一。精准扶贫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机制创新的核心。一切扶贫开发皆是围绕这个核心思想进行的,而我国扶贫开发又是全球人类减贫事业的重要分项内容,全球人类贫困现象“整体性”存在与仅有我国“个体性”精准脱贫有机统一。

我国作为有着13亿人口的世界大国,通过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加之发扬坚毅自立的民族精神,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关于千年发展贫困人口减半的目标。当前又加大马力,挖掘调动自身一切资源条件,笃志力践,以精准扶贫来促进全国小康建成,为世界人类探索着减贫道路。

减贫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重要内容,我国高度重视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广泛传播中国扶贫理念与文化,积极促进中国扶贫事业与国际减贫事业的交流与互动,加强减贫经验的分享,推动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减贫领域的知识与经验分享。择善固执,矢志不渝,这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全球格局环境下,更显得弥足珍贵。

(三)彰显对社会发展的唯物论认识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精准扶贫对全国整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与局部贫困现象矛盾共存,加以精确分析和认识。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任何社会现象都必须联系着产生这个现象的那些条件去加以考察,只有具体地、历史地考察社会现象,才能认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

改革开放成功解决了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增益了城乡居民生活内容。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新问题迎面而来,层出不穷。面对新形势下尚未攻克的贫困问题,精准扶贫要求从贫困现象的内在联系入手,精准识别,找准贫根,创新政策机制,如产业扶持、转移就业、整村推进等。继而全力统筹基础设施、资金使用、产业项目、群居环境、医疗卫生、帮扶机制、监督管理的实施配置。

这种对社会发展的唯物论认识,可以说是贫困治理战役中推动工作、创新内涵、价值的基本原动力,使扶贫开发的生命力得到无限发展,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精准扶贫在贫困问题治理中的普遍真理,势必在今后的脱贫战斗中,得到更加充分论证。

四、精准扶贫思想对于民营经济参与帮扶的启示

(一)对民营经济在甄别帮扶对象上的启示。精准识别,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全域覆盖到各级各地区帮扶对象的档案信息管理,精准到贫困家庭每一口人程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这从根上改善了人与事脱节、人与物脱节、帮扶要素与扶持对象脱节的消极弊病。贫困户档案信息全面完善,大幅增加了扶贫开发的透明度和帮扶成效,也有效化解了社会力量担心自身帮扶资源流失的顾虑,为民营经济甄别筛选帮扶对象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对民营经济强化自身发展的启示。自古以来,济弱扶倾、自存共存即为我民族文化使命和处世道德之所在。民营经济同步以“精准”思想参与扶贫开发,不仅是传承自身民族文化使命和弘扬固有的处世道德,更是在“精准”把握着强化自身发展的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早期就指出: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当前的脱贫攻坚战,以“滴水穿石”般的韧劲,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着,到处氤氲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任何一种生命融入到广大人民群众海洋中,将是充满无限生机的,民营经济同样如此。民营经济可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具体帮扶措施,如人才技术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捐款捐物济困和政策倾斜扶持等,来带动脱贫。在帮扶过程中,深入了解最基层市场之需,立足环境,找准定位,既解决了贫困问题,又拉升了自身发展空间。

(三)对民营经济在完善管理机制上的启示。国家精准扶贫开发,在各环节管理上,充分得当,严格缜密。各省市根据精准精神,针对客观实际问题,精准健全管理机制,精准考核稽查问责,精准扶贫队伍建设,为扶贫攻坚大力营造良好氛围。我国目前扶贫工作全面进步,成效明显,不得不承认与精准管理有着紧密因果关系。

精准管理,有助调节自身管理缺位。然冰冻三尺终非一日之寒,精准扶贫的“精准管理”内涵博大精深,远不是一朝半夕照本宣科就能掌握的东西。只有躬亲参与扶贫实践,在一刀一枪的实战中,才能根据自身需要加以选择,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管理经验。

五、结语

我国积极鼓励支持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这也是我国扶贫事业的成功经验之一。政府引导,民营经济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既符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需要,也符合共同的现实利益。

[1]本文“民营经济”是指: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社会盈利性组织等社会帮扶资源.

[2]《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G].范小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年10月北京,第20页.

[3][4]《中国扶贫开发年鉴2015》[G].国务院扶贫开发年鉴编委会,团结出版社,2015年10月北京,第726页,第661页.

[5]《历史唯物主义》[M].康士坦丁诺夫,人民出版社,1956年3月北京,第21页.

[6]《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发【2015】34号文).

[7]《摆脱贫困》[M].习近平,海峡出版社发行集团,2016年7月福建,第13页.

孟祥林(1990.04--);性别:男,籍贯:河南新乡市,学历:本科;:金融文化发展、货币学、地方史志研究、篆刻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

精准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洞”察脱贫——“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录
精准扶贫连着我和你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精准的打铁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分享经济是个啥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