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2016-02-07李明贤

财务与金融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微融资金融

赵 昊 李明贤

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赵 昊 李明贤

基于小微企业经营及其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特征,剖析了传统金融主体为其提供融资服务的困境;从成本、效率、风险可控性、覆盖面等维度与传统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对互联网金融开展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优势予以分析;就互联网金融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需要的制度创新展开讨论。

互联网金融 小微企业 融资需求 融资优势 制度创新

小微企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企业族群,中国小微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已达到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近60%,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50%左右,近80%的就业岗位是由小微企业创造的。从数量规模上看,中国99%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的范畴,从其行业分布而言,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的所有行业。虽然中国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繁荣经济、扩大就业、调整结构、推动创新和形成新产业的重要力量,但中国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令人欣喜的是,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与金融业融合发展已初露端倪,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等现代信息科技而产生的、既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包括移动支付、即时交易、网络借贷等新的金融行为模式,为全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彻底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困局创造了新的契机。当下,以“P2P”、“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以其服务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等优点而受到青睐,广大小微企业也对通过互联网金融化解其融资难题充满期待。那么,与传统金融相比较,互联网金融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潜在优势有哪些?将其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又需要哪些制度创新呢?本文基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征,从成本、效率、风险可控性、覆盖面等维度与传统融资模式进行比较,对互联网金融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优势予以解析,并就互联网金融开展小微企业融资业务需要的制度创新展开探讨。

一、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特征及传统供给的困境

小型微利企业根本特征是小型和微利,一般从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三个维度来界定。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规定,小微企业是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内、从业人数在100人以下、资产总额上限为3000万元的工业类企业,以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在30万元以内,从业人数80人以下、资产总额上限为1000万元的非工业类企业。小微企业一般具有规模小、机制灵活,投资周期短的优势,但由于它们大都是居于产业链下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一旦产业政策、行业规则发生重大变化或经济出现较大波动,便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因而生命周期较短。

基于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特征,其融资的额度较小且资金需求往往以流动资金为主,贷款期限多为半年或一年,资金需求的频率和时效性高,往往在几天内就需要融资成功,一般希望手续简约,最好一次性办妥相关融资手续后能多次重复使用。由于小微企业运营各环节成本较低,具有承担较高融资成本的能力,能够接受利率上浮而带来的新增成本。同时因为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信贷风险相对较高。据P2P网贷平台宜信发布的《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经营与融资》显示,64%的小微企业日常资金缺口不超过10万元,日常资金短缺额度在50万元以内的小微企业占94%,且多用于短期用途,例如购进货物、偿还应付款项、发放工资等,对资金到位速度要求较高,主要集中在5~10个工作日。

近年来中央政府不断推动国家金融体制改革,鼓励支持非国有金融机构发展,同时陆续出台了包括《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意见》在内的诸多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度安排,并得到了相关部委和部门的积极响应。然而,由于中国高度集中与垄断的金融体制,这些改革尚未根本改变传统金融服务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不适应的格局。小微企业仍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商业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其具体表现如下:1)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较高。中国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条件为,发行前股本总额在3000万元以上,发行后股本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的最低门槛为1000万元。创业板块也只能解决少数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小微企业一般很难通过股权市场直接融资。2)商业银行征信成本较高,信贷风险较大。对于银行而言,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对小微企业和大中型企业放出同样额度的贷款所取得的收益是一致的,但收集几百个小微企业的信息要付出更多的人力与资金成本。另外,由于多数小微企业信息披露程度低、财务管理体系不完善,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银行难以掌握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与资信条件。因此,银行通常采取提高利率、回存要求、抵押担保等贷款条件,使部分小微企业退出银行借款市场。3)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效率低。向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手续繁琐,审批程序复杂,小微企业主须到指定银行网点柜台提交申请材料,且资料需要从下到上逐层审核,从申请到资金到账需经历较久的时间。据《2013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关于小微企业在银行贷款遇到的困难的调查报告显示,45.8%的小微企业主认为贷款到位时间过长。

总之,由于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信贷存在风险控制压力凸显而精细管控、金融和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滞后、对小微企业信贷认识不足与政策落实没到位、经营管理队伍薄弱和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缺失等一系列约束因素,对小微企业信贷等金融服务的供给迄今仍陷于困境。据报道,中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缺口约为30000-50000亿元。六成以上小微企业主要依赖内部融资来缓解资金短缺的困难,外部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占20%,资本市场和其他形式融资的不足1%。这种的供求长期失衡导致“麦克米伦缺口”不断扩大。

二、互联网金融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的优势

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明确提出:互联网金融业在资金需求方与资金供给方之间开辟出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和证券市场新路径,可以有效提高资金融通效率,是现有金融体系的有益补充。近年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初步实践也充分表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弥补了传统融资渠道的许多不足,使得小微企业、个体创业者和普通居民等群体受益良多。与传统供给的融资渠道相对比,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到位效率。“大数据”使互联网金融在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充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资金到位速度。一方面,依靠强大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能力,互联网金融平台从小微企业在互联网上披露的各种零散的、数以亿计的海量信息中(包括非资金类的生产、销售、经营管理方面的数据和信息)能够挖掘诸多有效信息,从而有效降低获得小微企业真实可靠资信的征信成本。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阿里金融平台”发放每笔信贷业务的平均成本仅为2.3元,而一般商业的平均成本则高达2000元左右。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局限,让借贷双方能够直接高效率对接,极大地简化了交易过程,大幅度降低了服务成本。总而言之,其服务效能远远超过传统金融机构及其中介的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的效能(表1)。同时,与传统融资渠道相比,互联网金融极大地降低了小微企业的信贷成本,同时凭借云计算等前沿信息技术与其去中介化的特点,以极高的资金到位效率为小微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根据笔者在“网贷之家”获得的数据,其P2P网络借贷模式主要是依托互联网借贷平台实现个人与个人之间直接的、无第三方介入的直接融资。借款者通常在P2P网络借贷平台上以招标方式进行融资,融资效率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满标速度。网贷天眼的统计数据表明:2015年12月中国P2P网络借贷成交额前10位的平台平均满标时间为25分钟左右,为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需求主体提供了非常高效率的融资体验(表1)。

表1 成交量前10名P2P网络借贷平台业务及效能统计

(2)增强信贷风险可控性。小微企业成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其融资渠道狭窄,银行授信是最主要的融资方式。而银行对其授信存在较大风险,主要是授信监控和抵押担保方面存在风险。因为小微企业客户具有采用现金方式运作的偏好,银行难以监控其信贷资金的实际去向,同时企业还可能利用互保关系甚至通过注册新企业为自己提供担保,使第二还款责任主体有名无实。根据报道,2014年6月湖南省某国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额、逾期贷款额明显较年初分别增加9264万元和18916万元,新增15户不良客户的贷款金额16274万元。由此可见,商业银行传统信贷的风险可控性亟待提高。

互联网金融这一效率极高而成本极低的征信模式相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征信模式更能够预测欺诈风险和预警信用风险。不同于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互联网金融更加看重需要贷款的小微企业散布在互联网上零碎信息,如交易数据、朋友圈微博等社交数据。互联网金融通过把这些表面看上去没有任何价值的数据整合起来进行分析,推断出其个人信用、还款能力、财务状况等,从而进行风险评判。更重要的是这些信息与借款者个人生活、企业运营直接相关,其真实性能够得到保证。例如,“阿里金融”凭借阿里旗下的淘宝、天猫、支付宝等电商平台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与行为交易信息,包括买家对产品质量的评价与得分、商品的交易量与交易金额、退换货次数、投诉纠纷情况等,同时整合涵盖税务、物流、海关等外部平台获得的大量用户缴税、消费者投诉等方面的信息,依靠大数据挖掘技术,高效精准地判定小微企业借款潜在的风险,同时追踪资金去向及企业运营情况,实时监测借款方的异常状况,极大地增强了信贷风险的可控性。

(3)扩大金融服务面,实现金融资源有效配置。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和智能终端,创新金融交易活动的组织形式,从技术上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单纯线下审核与信用增进模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资源配置领域中的不足。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更关注“二八定律”中所描绘的20%优质客户不同,互联网金融主要为80%的“长尾”客户群体服务,其开放性和共享性的特点,大大增加了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可能性,并如愿得到所需的信贷金融服务,满足其小额、短期、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同时,互联网金融能够以较为合适的利率吸收大量的民间盈余资金,与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规模匹配,满足更多原来被忽视的、处于社会金字塔底端客户的投融资需求。至2015年底,中国主流互联网平台“陆金所”用户数量到达到1870.9万,“拍拍贷”用户达到581万。这充分说明互联网金融可以极大地拓展金融服务覆盖面,优化金融资源有效配置。

三、互联网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制度创新探讨

互联网金融开展小微企业融资虽然契合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让互联网金融的阳光普遍惠及中国海量的小微企业,或者说通过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和优化配制,彻底化解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还需要大力推进一系列的金融及其相关制度创新。

(1)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征信体系。较之传统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在控制信贷风险方面虽具有一定优势,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用风险。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征信体制和信息共享平台,对小微企业客户的信息征集、审核缺乏统一的标准,各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信息交流不及时、不通畅,难以形成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和逆向选择而衍生的道德风险防控机制,小微企业违约后也不会对其之后从银行贷款造成影响。这无疑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建立行业信用体系是化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基础性工程。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推进该工程:一是依托互联网数据积累和大数据技术,制定统一的用户信息征集口径,建立针对贷款者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和信用评审机制。二是依托互联网检索技术组建统一的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小微企业信息的交流、共享,增强市场信息透明度。同时出台事后惩罚政策和制度,健全和完善失信惩罚机制。三是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通过全国所有商业银行信贷记录和个人信用信息的共享支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互联网金融也可通过自身平台累计的“大数据”与央行征信相得益彰。两者相互补充,实现相关信用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家金融安全,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2)探索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的均衡机制。2015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蓬勃生发的一年,可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但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来形容更为客观和全面。例如,就P2P网络贷款行业而言,2015年全国新增借贷平台多达1917家,总量累计达到3859家,而出现的问题平台也多达917家。为此,中国人民银行等陆续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银监会与工信部等开始制订《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意见征求稿)》。诚然,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和对投资者保护的初衷,中国急需加强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但为了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也需要政府在金融监管与金融自由之间找到均衡点。对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以及因监管体制不成熟带来的风险和泡沫,笔者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应当秉持“边发展、边规范”理念,在保证行业有序的前提下尽量营造自由开放的创新市场环境,按照《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鼓励创新、防范风险、趋利避害、健康发展”总要求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合规发展。一行三会应遵循“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原则强化监管,规范互联网金融市场秩序。较之传统金融,互联网金融不同模式在其交易主体、交易时空、交易流程及交易形式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因此,需要遵循互联网金融的个性特点,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并积极完善沟通协调、信息共享和消费权益保护制度,探索金融监管、金融自由均衡机制。

(3)建立多主体协同和产品创新的激励机制。应整合全社会金融资源,鼓励互联网金融主体与传统金融机构、创业孵化机构等开展深度合作和产品创新,使包括小微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融资需求均得到满足。当下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客户是一个数量十分庞大而又有具有鲜明异质性的群体,一般可以细分为普通生产型或流通型、投资型、高科技型等类别,除投资型和高科技型小微企业业主外,海量的普通生产型或流通型小微企业业主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相当一部分对于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出现的事物知之甚少,而要充分享受互联网金融服务则需要掌握一定的金融常识、计算机和手机终端操作能力。政府和互联网金融主体应当进一步加强协作,共同面向小微企业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主体应基于小微企业客户细分实施金融服务(产品)差异化开发、套餐式营销的策略。尤其在产品开发上应借鉴桑坦德银行等国外商业银行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成功经验,深刻把握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简单化、综合化和生活化演进的大趋势,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群开发出更多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有效对接其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如基于各类客户的资产类型、业务产品,依据客户交易频度、交易量等将客户分为若干级别,并针对不同级别客户提供不同的产品服务套餐,以此深入挖掘客户价值,广泛拓展客户市场。

[1]李超,骆建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小微企业融资策略.现代管理科.2015(1)100-102

[2]赵佳荣,周强.国外商业银行拓展小微企业信贷的经验与借鉴.湖南社会科学.2015(6)121-125

[3]李安,李朝晖.返乡农民工创办的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湖南269份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

[4]诸悦.前车之鉴:美国版余额宝Paypal的倒掉.大众理财顾问.2014(1)66

[5]刘芸,朱瑞博.互联网金融、小微企业融资与征信体系深化.征信.2014(2)31-35

[6]罗宁. 互联网金融不得不说的风险. 第一财经日报. 2014(5)1-2

[7]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92-96

[8]卢馨,汪柳希,杨宜.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研究.管理现代化.2014(9)7-9

[9]周强.建设银行湖南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策略研究.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

[10]余薇,秦英.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企业经济,2014(12)151-154

[11]杨再平.同享优质资源,融汇无界精彩—“金融与互联网行业高峰论坛”对话实录. 金融科技时代.2013(1) 10-11

[12]庄峻.网络金融风险:我国的监管状况及完善对策.金融教学与研究.2013(1)41-44

[13]巴曙松. 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中国现状及亚洲实践.北京.博鳌亚洲论坛.201360-61

[14]王 怡.中国P2P小额信贷企业的法律规制.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84-91

[15]孟祥轲.中小型券商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模式研究.金融财税.2013(8)55╞56

[16]张竟.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融资模式的影响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作用.现代经济信息.2013(8)360

[17]董亮,李博. 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 中国金融. 2013(10)19-21

[18]汪渝.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影响研究.企业研究.2013(22)147-148

[19]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 (1)11-12

[20]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现代经济信息.2012 (5)187

[21]王兴娟.小微企业融资背景、困境及对策.学术交流. 2012(7)118-121

[22]叶冰.网络金融的风险管理研究.管理世界.2012(10)139-140

[23]李安朋.微小企业融资新思路.知识经济.2011(3)107

[24]兰秋军.互联网金融数据抓取方法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5)1829-1832

[25]吴晓光.浅谈商业银行网络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新金融.2011(7)27-30

[26]李文博.中国网上银行创新途径研究.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

[27]刘鹰.小微企业调研报告.经营与融资.北京.宜信公司.2011.11-16

Research on the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Based on Internet Finance

ZHAO Hao,LI Ming-xian
Economics College,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nd financing needs marked with"short,small, frequent,urgent",the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tional financial entities'difficulties in providing financing service.Then this paper compares internet financing service and traditional financing model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st,efficiency,risk control and reach,and analyze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of internet banking services providing to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It also discusses the system innovation of internet finance in the process of supplying financing services to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At the final part of this paper,it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Internet Finance,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Financing Needs,Financing Advantage,System Innovation

F832

A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G)SC X1518)

赵昊,男,湖南湘潭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金融学;湖南长沙,410128李明贤,女,陕西大荔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金融学

猜你喜欢

小微融资金融
小微课大应用
融资
融资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
5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