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2016-02-06孟立科单婵张小龙吴家红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4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1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医学院硕士

孟立科,单婵,张小龙,吴家红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贵州贵阳 550024



探索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孟立科,单婵,张小龙,吴家红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24

基础医学是医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石,是医学体系搭建的基础。基础医学研究生是这一体系搭建的承载体,其发展的结果左右着医学体系的未来。但当前对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无论是在导师团队、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中均存在一些不足因素制约其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从培养方案的修订、团队建设、科研平台的搭建、多学科合作的加强、院内外及国内外交流的加强及二级管理模式的实行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旨在探寻适合该校的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最终达到提高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

基础医学;实践与创新;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Abstract]The basic medicine is the important footstone in the medical system and the found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medical system,and the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the basic medicine are the supporting bod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results concern the future of medical system.But in the present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the basic medicine,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the supervisor team,platform construction,course system and education plan still restrict its development,therefore,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education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the basic medicine in our school,we should carry out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revising the education plan,team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enhancement of multi-discipline cooperation,enhancement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hospitals an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mplementation of second-level management model thus explor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nnovation mode for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the basic medicine in our school and finally reaching the goal of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the basic medicine.

[Key words]Basic medicine;Practice and innovation;Postgraduate;Education mode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当前,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基础医学(Basic Medical Sciences,BMS)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体系的基础,为研究人类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2]。基础医学研究生是现代医学体系搭建的承载体,其发展的结果左右着医学体系的未来。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既往的基础医学研究生的无论培养模式,还是教学模式均存在一定滞后[4],如科研实践参与不够、创新意识缺乏等。我校基础医学院早已关注到该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近年来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培养进行初步探索并总结如下。

1 科学修订专业培养方案是创新培养的指导原则

近年来,随着我校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学习由原来的1年改为半年,培养方案的更新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在学校总体规划下,基础医学院在对各相关学科进行充分调研基础上,以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指导,结合我院基础医学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特点,制定、修改并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和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的创新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规范新入学研究生实验操作出发,到常规实验的系统化培训;同时利用新建成的基础医学科研中心平台开设“生命科学技术前沿”课程,进一步对研究生实践技能进行培训,为创新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在培养方案的创新中,突出“学术交流”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性。要求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至少参加各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或做学术报告每年10次。

2 创新团队建设是创新培养的人才保障

强大的师资力量,优秀的学术团队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研究生的人才保障。由于地理位置所限,引进富有国际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进入我校比较困难。因此我们重点加强现有人才梯队的建设。近3年来,该院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出国学习共有10人次,国内高级访问学者4人,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4人,已获得博士学位10人;引进具有博士学位9人。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当前,我院中青年学术骨干正逐渐成为我院研究生培养的中坚力量。

3 构筑高端科研平台是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物质保障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基础医学科研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面积2.2万m2(其中公共平台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4600万元。中心以开放、共享为理念,可以开展核酸水平、蛋白质水平、细胞水平、组织学水平等各项生命科学研究。同时拥有P2实验室,为人类病原学研究提供平台。该中心自对外开放以来,为基础医学各专业学生开展高新实验仪器设备培训25次,参与培训356人次数。迄今,使用各类仪器设备人数达230余人次;此外,两个省级特色重点实验室(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及药物防治特色重点实验室与现代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也参与构成了基础医学科研中心。高端科研平台的搭建,为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物质保障。

4 搭建学科合作、校企合作平台为创新培养插上腾飞的翅膀

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多学科合作,是当前医学发展的趋势。基础医学作为医学相关学科的基础,加强多学科合作更有利于学科的纵横贯通,拓宽研究思路。我校基础医学相关学科在这条路上已经迈出第一步。如人体解剖学和临床影像科室及骨科学专业合作,进一步加深了学科的纵横研究,为研究生的科研选题增加思路。又如病原生物学与临床血液科、循证医学合作,探讨病原感染在血液系统肿瘤发病机制的相互关系;与临床检验科室合作筛查临床耐药菌,探讨临床耐药菌株的耐药机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原则;与流行病学、统计学、传染病学合作,探讨感染性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等等;这些合作一方面增加了学院申报大项目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研究生也在多个实验室及不同学科导师及同学中扩大科研接触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因此,改变传统模式,加强多学科的合作,是今后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必然趋势。

同时近年来,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日益扩张,大力拓展和挖掘各种现有或潜在的教育资源已成为解决当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5]。因此,经过学院的多方努力和深入磋商,基础医学各学科与贵州省疾控中心、贵医附院、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肺科医院、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研究生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发散学生的研究思路,促进产学研转化。

5 加强学术交流为创新培养提供沃土

以基础医学“宗恩”博士论坛为载体,在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病原生物学、免疫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等二级学科内部根据自我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旨在为研究生培养营造学术氛围,增强学术交流,激发研究生创新思维,展示研究生风采。如“病原生物学论坛”,一方面通过邀请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专家、教授做客“病原生物学论坛”,为病原生物学专业教师和研究生做学术讲座,在学科内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研究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另一方面要求研究生每学期做读书汇报或课题进展汇报等,通过将他们的工作在学科内部展示,从而营造一定的内部竞争气氛,促进研究生的共同进步;迄今各种各类报告已开展60余讲。同时,基础医学院每年年底举行学术年会,要求3年级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报告,2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工作进展汇报,请相应专家打分,评选出学科内部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并给以一定的物资鼓励。除此以外,各学科内部常规还有围绕导师团队的课题组会,进一步推动研究生培养工作。通过这一系列工作,逐步增强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同时在学科内部,不同学科之间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拓宽了学生与教师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6 创新研究生管理模式,为研究生创新培养提供政策保障

当前我校研究生管理是在校级管理制度下开展二级管理模式。尽管还没有很大的教育与管理自主权,但是二级管理的优势已经显现。作为二级院系,通过二级管理,可以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从而更好地督促导师加强管理。当前,基础医学院设有专人进行研究生管理。基础医学院设有1人专门负责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主要负责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监管和督促。自开展二级管理以来,已初步拟定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主要包括基础医学院研究生教学中期检查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开题报告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参加学术报告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参与教学管理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课题进展检查制度,基础医学院研究生与预答辩、答辩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行进一步规范基础医学院研究生各项工作。同时基础医学院还成立了研究生培养督导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相对于其他类型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有其共性,更有其特殊性[7]。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基础医学研究生有赖于完美的顶层设计,多方参与作为管理人员,坚持科学规范的管理及热情周到的服务;作为导师,做到尽心尽责,德智并重;最后,作为主体的研究生,在不断加强专业素质培养同时,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文素养。总之,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摸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培养的道路。

[1]奉水东,刘永,杨丝丝,等.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11):56-57.

[2]马捷,杜小云,吴小健,等.基础医学教育中研究生自主实验设计与综合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1):54-55.

[3]刘子冬,王莉,吴有盛,等.提升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0):140-142.

[4]奉水东,刘永,杨丝丝,等.提高医学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7(11):56-57.

[5]郑书深,冯晓勇,张祥宏.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悉[J].医学教育探索,2009,8(8):907-909.

[6]郭乔楠,吴峰,卞修武,等.病理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4(11):1081-1084.

[7]郭铁云,张凤民,李妍,等.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现状和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1):123-124.

Explor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l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the Basic Medicine

MENG Li-ke,SHAN Chan,ZHANG Xiao-long,WU Jia-hong
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iyang,Guizhou Province,550024 China

R7

A

1672-5654(2016)07(c)-0121-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1.121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重点项目(黔教研合JG字{2013}008)。

孟立科(1978.10-),男,贵州贵阳人,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吴家红(1974.8-),女,贵州金沙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医院教育,E-mail:657490050@qq.com。

2016-40-21)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医学院硕士
新乡医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右江民族医学院全科医学院简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