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回龙观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2016-02-06张娜李叶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96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1期
关键词:回龙观网格化卫生

张娜,李叶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96



网格化管理模式在回龙观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张娜,李叶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96

目的总结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管理回龙观社区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北京市回龙观社区对辖区内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实践,尤其针对精神障碍患者。结果通过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2014年该院各社区站对所有精神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网报,共随访患者1710人次,网报1235人次;2015年通过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审核确认新发现精神疾病患者22人,迁入12人,迁出4人,死亡8人。结论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管理回龙观社区精神障碍病人中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网格化管理模式;精神障碍病人;社区管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application of grid management model in manag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in Huilong community.Methods The area in Huilongguan community adopted the grid management model for practice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5,especially for patients with metal disorder.Results The multi-form activities by grid management model obtained a certain achievement,1710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were regularly followed up by various communities in our hospital in 2014,and 1235 patients were reported on the internet,22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ease were confirmed by the Beijing mental health information system in 2015,12 patients moved in,4 patients moved out,and 8 patients died.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grid management model in manag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in Huilong community is good,which is worth promotion.

[Key words]Grid management model;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Community management

社区护理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是运用网格的管理思想,针对社区医疗特点,综合运用上门服务、家庭病床、全科门诊以及社区护理门诊等多种形式,利用社区医护人员的专业互补来形成集医疗、护理、公共卫生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础上建立与街道社区联动的网格化社区护理服务体系,确保职责明确、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1-3]。目前,中国各地多省市均已开启社区护理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4],回龙观社区医护人员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该辖区内精神障碍患者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 网格化管理模式

网格化管理[5]是指依托于一定的标准,划分若干网络单元,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各个网络单元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得益于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格化管理模式更为丰富和完善,借助信息通讯技术和网格化管理思想,我们能通过网格的形式将全球联网资源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基于互联网需求与资源的分布性、异构性、动态性等特点,在时刻变化的动态虚拟环境中寻求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统一,实现资源整合并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加强信息共享、流程再造和资源整合,最终达到整个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最终目的[6-8]。

2 本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建立[9 -11 ]

为了确保网格化社区护理服务体系能够切实有效的运行,实现网格化社区服务框架的建立,我们需要选择实行多种形式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构建,例如健康教育、健康体检、信息审核、上门访问并建立拒访档案等。其具体管理模式流程如下。

2.1健康教育

精神障碍是一类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精神卫生工作既包括防治各类精神病,也包括减少和预防各类不良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发生。在普通人民群众中,对精神卫生方面的知识普及不够全面,因此,我们通过健康讲堂、健康板报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精神卫生健康方面的教育,普及精神卫生健康知识。

2.2健康体检

对辖区内各社区进行免费的体检活动,让居民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在辖区内进行相对应的健康普查,了解社区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对辖区内的居民健康生活有相对应的了解,为开展后续相对应的社区居民健康工作做好铺垫。

2.3随访及信息上报

对各社区内的所有的有记录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跟踪检查并网报,记录随访病人人次,网报人次,病人病情,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做到不漏访,不漏报,对患者的病情定期排查与了解。

2.4信息审核

通过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审核确认新发现精神疾病患者,记录辖区内各社区的迁入患者、迁出患者、死亡患者人数,对精神疾病患者的人数做到及时更新,数字准确,更有利于后续普查工作的开展以及随访工作的跟进。

2.5拒访拒建档病人管理

我社区站精防员每月对拒访、拒建档的病人进行知情人侧面了解,对于拒访病患进行合法合理的了解与关注,对于其病症情况给予较多关注,发动社区站医生与相关知情人员进行了解。每季度和村委会、派出所沟通患者情况,争取患者在管理视线范围内,患者的行为在可控,可预防,可阻止的条件下。

2.6业务培训

该院社区站精防员多次参加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培训会。通过学习,该院精防员对精神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对北京市卫生系统的组织与规定,如何更高效、有力地完成工作任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重点、重症患者该院社区采取了跟踪防治,向相关人员,政府部门以及辖区内的居民提供知识培训。消除居民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顾虑与歧视心理。同时该院社区站不定时与上级防治工作联系,采取讲座,短期培训的模式提高业务技术与技能。该院社区与相关单位展开合作,与2016年5月在该院防保科进行了精防医生精防所培训3次,区精防所例会10次。通过例会学习,便于指导社区站精防员进行精神卫生工作日常规范化管理。该院共召开社区站精防员工作例会3次,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部署2016年下半年工作重点,纠正日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3 成果汇报

3.1健康教育

各社区站完成健康课堂总计46次,主题内容涉及精神卫生各个方面,例如:在全国睡眠日、世界预防自杀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期间,进行主题宣讲活动;各社区站自制精神卫生健康板报45期,总院防保科自制板报3期。

3.2健康体检

2014年在该院龙锦分院及个社区站进行免费体检活动,共计216人参加;2015年各社区站共计178人进行了免费体检。其中六类病患者146例。非六类病患者及外区有档患者32例。

3.3随访及信息上报

2014年该院各社区站对所有精神病人进行定期随访并网报,共随访患者1710人次,网报1235人次;2015年该院各社区站对所有精神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网报,共随访患者1974人次,网报1843人次。

3.4信息审核

2014年通过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审核确认新发现精神疾病患者22例,迁入12例,迁出4例,死亡8例;2015年通过北京市精神卫生信息系统审核确认新发现精神疾病患者33例,迁入2例,迁出15例,死亡4例。

3.5拒访拒建档病人管理

2014年本辖区拒访患者44例,2015年本辖区拒访患者36例,均已建立档案,两年比较人数有所减少。

4 不足[12 -14 ]

伴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快速发展,社区护理已成为中国卫生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学者就如何建立社区护理模式展开研究,社区护理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其中之一。社区护理服务模式网格化正在兴起,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用来应对当前复杂的管理问题的管理模式,社区护理服务网络的完善是推动服务质量及效率进步的有效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10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另有研究数据显示,中国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800万,而得到良好治疗的不到15%,中国人的精神健康处于危机边缘,做好精神性疾病的社区防治和康复管理工作迫在眉睫在实际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当中并非一帆风顺,也会遇见许多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基本概况为一下几点。

4.1社区工作人员工作态度不积极

在实际的网格化管理当中,日常工作内容较为精细与繁琐,范围广,覆盖面积大,涉及人员多,工作量相对应较大。而且,在网格化的建立中,需要工作人员深入社区收集相关工作信息,定期梳理走访排查内容。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耐心与细心,以及保持极高的工作热情。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者以消极的心态应付工作,导致无法保证信息收集的及时性和信息数字化管理的准确性,不仅仅对于当地的网格化管理无法做到应有的效果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社区护理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各种方案措施无法及时落实,最后工作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4.2社区护理人员人员不足、业务水平不高

目前,中国城市社区医护比约为1:1.87,每名护士服务6 006人这与国际上提出的医护比1:4,每名公共卫生护士服务2600人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而且,社区护理人员的学历主要以大专、中专为主,本科仅占不到2%,护理人员的职称结构以初级为主,中、高级职称仅占约3%。这也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护理水平的不足,影响病患及相对应的病患家属的认可程度,而较少的从业人员也增加了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质量与达到的效果。而且对网格化所结合的现代数字技术,部分中老年医护人员接受度和掌握度不高。

4.3病患及其家属的不配合

目前,精神类疾病在中国范围内仍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而没有相关知识了解的人还停留在对于精神类经病患者的恐惧与歧视层面上。在日常工作中会经常面对其他居民的询问,这时应当做到替患者保守个人隐私,避免个人隐私的外泄,做到让患者及其家属放心。有些患者和家属不信任网格化的管理措施,应当向其宣传管理政策,耐心讲解管理方法,减少其抵触心理,能够长时间地对家属进行工作,劝说,争取获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配合管理,争取做到每一位患者都能够随访,建档。

5 结语

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区卫生管理中的越用越来越广,在该辖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管理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保持优良作风,创造工作亮点,将辖区的精神卫生工作做得更好。

[1]沈玉槐,王越,张智慧,等.社区家庭医生网格化管理探索[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15(33):3912-3913.

[2]罗汀,李秋红,何素红,等.网格化服务团队中社区护士服务模式的探讨[J].现代临床医学,2016(1):59.

[3]吕健,.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6(2):81-82.

[4]祝友元,赵影,潘毅慧,等.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202-2204

[5]冯秀玲,刘丽娟.社区网格化管理对高血压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3):105.

[6]齐亮,丁香,.城市社区网格化治理的困境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5(15):61-63.

[7]陈斌,喻明成,何梅,等.关于建立与完善以综合医院为依托的社区护理服务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26-127.

[8]郝志英,李剑锟,江信昱.引擎驱动的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融合实践研究[J].情报科学,2016(4).

[9]陈孟利,杨思进,马艳萍,等.网格化管理助推医院内涵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4).

[10]陈蕾,杨凤翔,冯晓敏,等.老年社区护理服务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3中旬):899-902.

[11]许广琦.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3):55-57.

[12]唐卫华.社区网格化管理体制创新探索 [C].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2014

[13]贺勇.网格化探索的“北京经验”[N].人民日报,2016-05-16(014).

[14]吴少杰,宋欢.岷江村推行流动人口“4+1”网格化服务管理[N].中国人口报,2016-04-11(004).

Application of Grid Management Model in Managing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in Huilong Community

ZHANG Na,LI Ye*
Huilonggu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Changping,Beijing,100096 China

R19

A

1672-5654(2016)07(c)-0058-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1.058

张娜(1984.11-),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初级医师,主要从事精神卫生防治和预防保健。

[作者简介]李叶(1982.8-),女,北京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与社区护理和预防保健。

2016-04-20)

猜你喜欢

回龙观网格化卫生
排堵保畅良策:共享汽车+网格化智能立体停车库
回龙观(四)
回龙观(三)
回龙观(二)
回龙观(一)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
卫生歌
讲卫生
建房审批一站式服务 治违控违网格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