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现状思考*

2016-02-05孙子君佟晓露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医学生

孙子君,佟晓露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xiaoxi157751@163.com)



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现状思考*

孙子君,佟晓露

(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xiaoxi157751@163.com)

由于民族、地域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人文教育的认知存在差异,加之少数民族医学人文教师的紧缺,人文教育课程模式的单一,使得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工作开展较为艰难。因此,加大对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投入,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符合少数民族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人文教育质量。

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

新疆地处祖国西部边陲,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交汇之处,重视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教育培养,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现状,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教育途径,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 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现状

1.1 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素质参差不齐

新疆医学院校汇集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各民族的医学生,由于各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家庭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尤其是南疆学生由于生活环境限制,对于汉语言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较为欠缺,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上与汉族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对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一年级少数民族医学生进行的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自身人文知识和素养的满意度较低,对于医学人文精神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

1.2 少数民族地区医学人文教师紧缺,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对医学生的培育一直都以专业技能为主,因而与医学专业课程的师资力量相比,医学人文教育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新疆某医学院校专门从事医学人文课程教育的教师数量不足,大部分来自临床或者政治理论课教师,参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相对于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的缺口,没有形成较好的师资团队,部分兼职教师由于承担临床教学或政治理论课教学,备课精力和时间不能保证,因此教学水平难以提高,而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素质状况有针对性的教育,更是少之又少,从而使得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升一直处于一种瓶颈状态。

1.3 教育模式僵化,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缺乏吸引力

目前,虽然关于医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很多,但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仍然欠缺思路和方法。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现多采用的教学模式是第一课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少数民族医学生不同的人文基础而采用统一标准教学,这样可能造成部分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不上课程进度,继而缺乏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同样,医学人文课程内容与专业结合不强、考核形式单一也是学生反映的主要问题。在课程的考核方面,现行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以传统题型为主的试卷,而传统的考试类型是否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医学人文受教育状况还需考究。

2 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生对于人文课程学习的内涵及意义认识不足

在对学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认识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少数民族医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在于应付各种考试和获取相应学分。可见,多数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于人文课程学习的内涵、意义以及它与医学人文教育之间的关系缺乏正确的认知,从而也使得医学人文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将决定着包括医学在内的各专业高级人才的思想、政治和品德素质的养成。教育医学生树立高尚的医德、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不仅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部分学生对于人文课程学习意义认识的欠缺,一方面是由于少数民族医学生在入校前人文素养参差不齐,继而导致其对于人文课程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另一方面说明医学院校在人文教育方面缺少较好的举措,在人文课程设立之初,针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没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预测和预判。在教学内容安排中较少关注是否与民族文化相适应,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在课堂上给予少数民族医学生正确的引导,这些都影响着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于人文课程学习的认知程度。

2.2 学校缺乏对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视和有效管理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并没有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加以区分,而是采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少数民族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也较为薄弱,加之部分医学院校对于医学人文教育并不重视,使得医学人文教育工作者也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此外,部分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化,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课时偏少,目的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不重视实际作用。对于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而言,由于高素质、高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的紧缺,致使在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环节相对欠缺。加之,在教育方式上均是采取应试教育,学生在学习当中只注重概念理解和理论知识记忆,而忽略思维模式的强化,缺少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种教学理念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在考试当中人文教育方面科目成绩偏高,而在真正的临床实践当中则表现出医学人文素养偏低的现象。

2.3 医学人文教育内容过多拘泥于教材,忽视了对民族医疗文化中人文精神的解读与挖掘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受本民族习俗与文化的影响较为深厚,因此在医学人文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在实施教育中适当融入民族医疗文化的相关内容,使其多方面汲取文化教育丰富的养分,这对于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和健康成长有着特殊意义。纵观新疆民族医疗文化发展历史,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当代并不匮乏知名学者、优秀的民族医学家,他们在传承本民族优秀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文化的过程中不断地将先进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到实际工作中,比如学习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医学的敬业精神、导人向善的语言行为、促进医患关系良性发展的不竭努力等等。而在现代医学人文教育中,却忽视了这些活生生的事例,更缺少了对民族医疗文化中人文精神的解读和挖掘,因而很难引起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共鸣和对于人文精神的深入思考。

3 加强对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教育途径与方法的思考

3.1 利用物质资源优势,发挥隐性课程与文化的积极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重要的隐性课程,伴随着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个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熏陶、塑造、调节等作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新疆一些医学院校虽不乏特色建筑标志,但其内涵和意义却多不为在校学生所重视,这就使得许多雕像、建筑仅仅成为了校园的装饰。对此,学校与教师应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物质资源优势,加强对校园标志建筑的宣传,在授课中加入对于名医雕像及其背景的介绍,进而加强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以助于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熏陶。此外,隐性课程与文化还包括学生社团开展的医德医风知识竞赛、热点医疗话题辩论赛等,在丰富少数民族医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同样影响其对于医学人文的认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增加医学人文相关内容,加强医德医风的宣传,可以改善现有医学人文教育方式的单一,增强少数民族医学生对于医学人文相关知识的了解。

3.2 加强医学人文教育中少数民族师资队伍的建设

要加强对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视,首先要加强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优秀少数民族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首要条件是引入多领域少数民族人才,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实现“一课多师”。以医患沟通学为例,单纯依靠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教师来讲授不免纸上谈兵,造成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厌烦感,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此间隙,由一名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以身边的医患问题为实例来讲授,则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二次消化,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医学人文教育中引入多领域少数民族人才,一方面缓解了在校教师由于受专业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限制所造成的知识局限性,另一方面具有临床实践工作经验的授课者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自身擅长的领域发挥自身优势,使课程变得更加多元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医学人文精神的认识。

3.3 结合新疆文化特色,实现民族医疗文化与现代医学人文理念的高度融合

新疆地处祖国边陲,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对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需求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点。因此对新疆医学院校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应当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将民族传统医学文化引入课堂,可激发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明确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目标,结合新疆医学教育的特殊性,考虑到少数民族群体的特殊性,将民族医疗文化与现代医学人文理念高度融合,有效地结合少数民族医疗文化中丰富的人文关怀理念和文化特色开展教学,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探索针对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可行办法。

3.4 坚持学用结合,强调医学人文考核机制的持久多样化

先进的医学人文教育理念不仅应帮助医学生去获取、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还应积极引导医学生对棘手的问题进行思考和体察。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在教学内容和考核上,偏重于人文知识的记忆,未充分关注医学生人文精神的体验、内化和具体行为表现。这也是学生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所在。坚持学用结合,强调医学人文课程与基础课程的结合,医学知识与医学道德的兼顾。同时,丰富人文课程的授课形式,在临床教学阶段,使学生吸取医患关系、医学伦理、法律法规问题的经验教训,突出医学伦理道德教育,增加医患沟通技巧、心理诊断技能,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此外,无论是对于医学人文教育成效的考核还是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都不能单纯地遵循传统课程的考试模式,尤其是对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评价应当是贯穿其整个学医生涯的。首先,在课程的考核方面,加入对时下热点医疗话题的论述;其次,建立持久的考核机制,特别在临床实践中,将医学生人文精神的考量作为医学生毕业考核的重要指标,一方面能使学生认识到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是对医学“以人为本”重要理念的贯彻。

[1] 李恩昌,程乐森,王庆淼. 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四[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25(4):414-417.

[2] 谢静,陈晓阳,韩淑琴,等.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27(5):694-695.

[3] 王华山.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教改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4-215.

[4] 陈铭彬,张婧.社会学习理论下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引导策略探析[J].学术论坛,2015(5):166-168,180.

[5] 赵海录,佟晓露,韩书贤.新疆少数民族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探析[J].医学与社会,2015,28(1):91-93.

[6] 时统君,吴永平.论医学人文教育的超越意义[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27(3):432-434.

[7] 张俊.当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8):64-66.

[8] 曾锦标,胡爱华.苍生大医更需天使情怀[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26(1):30-32.

〔修回日期 2016-04-03〕

〔编 辑 金 平〕

Consideration on Humanistic Education Status of Xinjiang Minority Medical Students

SUNZijun,TONGXiaolu

(Department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XinjiangMedicalUniversity,Urumqi830054,China,E-mail:xiaoxi157751@163.com)

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ethnicity, region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cognition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has difference among ethnic minority medical students. Combined with the shortage of humanities teacher and singularity of humanities education curriculum model, humanistic education becomes relatively difficult for minority medical students.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minority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education, adjust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and exploring the training mode for medical talents accorded with the ethnic characteristic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minority areas.

Ethnic Minority;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Education

10.12026/j.issn.1001-8565.2016.03.49

新疆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142013

R192

A

1001-8565(2016)03-0532-03

2016-01-18〕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人文精神医学生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