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的研究

2016-02-05陈晶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23期
关键词:职校危机心理健康

陈晶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的研究

陈晶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该文针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了构建该类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重要性,并对他们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建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自身特性,对其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文中提出适合于当今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缓解的干预对策。希望相关的研究能够促进这类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更科学更规范化的学生管理。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

近年来,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中都出现过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校园恶意事件。这些严重的事件都折射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所以在高职院校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刻不容缓。以往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行为,学生心理健康中新任职人员缺乏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及学生心辅导经验,不能够及时的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咨询服务。

1 职校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关于心理危机的形成,心理学家认为与危机事件有关,而危机事件的产生又与日常生活事件息息相关。心理危机理论最初由Lindeman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目前,心理危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危机是一种状态。是人们在追求重要生活目标过程中所遭遇障碍时产生的一种状态;第二,危机是一种反应。是人们在生活目标难以实现时产生的,并且人们都相信单凭行为难以克服障碍;第三,危机反应为一种懈怠状态,在该种状态中,人们遭受重要生活目标追求中遭受挫折。

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分为危机源、危机应对方式以及社会支持,在危机的应对方式中,分为积极的应对和消极的应对。在社会支持上,分为主观支持和客观支持以及社会支持利用度[1]。

了解了心理危机的含义之后,我们还应该对职校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只有明确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干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心理危机的产生。从大的范围来说,造成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人格因素、认知因素)与外部原因(环境因素)两大方面,正是在这三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之下,引发了心理危机的产生。

人格因素。有关研究表明,人格决定着其对心理危机的承受能力、应对能力强弱,若人格坚强,不怕困难与挫折,遇事冷静,则其往往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善于自我调节,排解压力;若人格偏执、胆怯懦弱、易于冲动,则其往往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遇到心理危机就很容易手足无措,在找不到正确有效的解决办法情况下就会导致心理崩溃;若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就会丧失很多接受外界干预的机会,从而加剧心理危机恶化;若自尊心过强,过于注重荣辱,时常患得患失,不仅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而且很难从心理危机中走出来。由此可见,人格是诱发职校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

认知因素。受自身认知结构、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等的影响,职校学生在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时,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当出现认知偏差时,就会直接引发心理危机出现。如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都会潜意识地、不自觉地将困难放大化,对困难认识不够全面,在自己片面性认知范围内将困难视为一种巨大的障碍和威胁,并对这种威胁做出夸张的情绪表现和心理反应,看不到事物光明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从而产生心理危机。这种现象就是认知偏差的一种常见表现,也是造成大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主要诱导因素。

环境因素。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其所涉及到的环境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校园教育环境,包括中学教育、高中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在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中学教育要面临着中考,高中教育面临着高考,而高职高专教育则面临着就业。为了应对中考和高考,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经常是以灌输式进行,学习行为较为被动,导致多数学生在进入高职高专学校后,难以适应高职教育的自主学习模式,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创造了便利条件。在高职高专教育中,为了提高就业率,很多院校往往将精力过于集中在对专业课的设置和教学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家庭、学业、就业等多方压力之下,产生心理危机。

2 职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

实现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主要从三方面实现:

其一,平衡模式;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平衡模式就是第一阶段,当学生心理处于危机状态时,心理情绪处于失衡状态中。在这样的情绪失衡的状态中,学生原本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应对机制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平衡模式能在该种情况下,帮助他们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走出情绪不平衡的状态,以重新获得心理情绪上的平衡。

其二,认知模式;很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源于对于事件的错误理解,而并非是事件本身的危机导致其心理危机。那么在该种情况下,学生产生心理危机,进行心理危机的干预,需要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进行缓解。以认知模式让学生能够从思维理性方面进行自我肯定,从而能够实现对于自我学习的危机的控制。认知模式比较适合于心理危机状态稳定,并且逐渐倾向于心理平衡状态的当事人。

其三,心理社会模式转变;在社会转变模式中,认为人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学习的产物,危机反应能够与内部外部的困难有关。相应的,危机干预模式也要与个体环境相关,测定与危机有关的内外部困难。帮助心理求助者能够将内部心理危机应对方式、社会的支持以及环境资源等相互结合[2]。

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原则

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应严格遵循既定的原则来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干预机制的有效性,切实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起到干预的作用。这些原则包括安全第一原则、及时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处理,高职高专院校应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保护学生安全为前提和目标来处理大学生心理危机案件。这既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以人为本理念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渗透和体现。在职校学生出现心理危机的情况下,不管是伤人还是自伤,都会给学校和家庭带来影响,更会危及到学生自身的生命,因此高校在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时,必须要将安全原则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树立起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思想。

时效性原则是指当大学生身心遭受刺激,尤其是强烈性刺激、超出其承受能力范围内的刺激时,要在适当时间内对职校学生心理进行疏导和干预,只有在适当的时间内及时干预心理危机,才可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危机。一旦过了这个适当的时间范围,就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以个人较为悲惨的经历或目睹重大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为例,当人无法承受这样的遭遇或冲击,也无法通过常规方法来解决这些难题时,往往就会陷入惊慌恐惧、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造成情绪混乱,失去理智与自我控制力,击溃人正常的心理结构。对于这种心理危机,必须要尽早干预,一般以发生后的几小时内或数天内干预为宜,给当事人一个缓冲的时间。

发展性原则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根本原则,要求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应能够促进当事人及其所在团体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指在消除其心理危机的前提下,培养其乐观的心态,积极的情绪,调动其对生活、对团体事业的积极性,帮助起重新燃起希望,找回自信,学会坚强,从而提高心理素质与自我排解能力。

4 职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策略

4.1职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

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够应对他们的心理危机,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当大学生处于心理危机中,需要对心理危机进行迅速的干预,根据心理危机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管理特点、且具备可操作性的危机干预机制。此模式能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心理社团为载体,以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为保障,全面实现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如:在心理健康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为主要任务,通过办公室、网络系统、宣传部、培训部、危机处理部门等的协作,以及在院系心理部的支持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3]。

4.2职校学生心理危机教育工作

目前,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出现了心理危机却得不到及时的救助,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于心理危机的认识不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知识欠缺。为了促进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心理危机识别知识,并且对心理危机进行及时的干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心理讲座、心理网络辅导、公共选修课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防范心理危机意识,有效地对心理危机进行识别。心理危机干预教育的效果比较明显,以知识的传输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4]。

4.3职校学生心理压力疏导

在社会工作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而大部分的心理危机始作俑者都是就业压力。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以缓解就业压力为突破口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对于学生进行就业压力疏导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现状心理咨询。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向学生提供在就业时面临的心理困扰咨询,切实为学生缓解心理上的压力;第二、心理教育资源提供。要想实现学生的优质心理辅导,需要学校具有较强的心理教育资源,从学生思想以及心理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在校园中开设就业心理辅导专栏,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行学生就业问题在线预约心理辅导教师,然后与教师进行在线沟通,避免学生与教师面对面接触时产生心理障碍;第三、心理辅导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的素质,能够应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5]。

4.4设置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各级组织机构的共同参与与协同工作,并对各机构所负责的职责进行明确细分,理顺各机构间的从属关系,包括领导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信息提供机构等。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显然领导决策机构为一级,执行机构为二级,信息提供机构为三级,按照这种方式建立三级结构的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

一级机构由分管学生工作处、学工处、保卫处、校内心理咨询室、校医院等相关部门组成,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各部门成员作为组员,主要负责对高校拥有的内、外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制定与下发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及指导机制,对发生的重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做出决策,带领二级、三级机构共同参与到危机处理工作当中。

二级执行机构由校心理咨询室担任,主要负责对一级机构下发的工作文件及处理决策进行传达和执行,面向全体师生,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有效干预,收集学生心理危机相关信息,生成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危机档案。

三级信息提供机构以学生作为小组成员,通过在每班选取一名信息捕捉能力较强、善于交际、热爱心理健康教育的优秀学生作为心理联络员,负责将本班级学生心理状态变化、心理危机信息收集起来每周上报给小组组长,最后由机构组长将上报上来的所有信息提供给执行机构和领导决策机构,用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处理决策的参考和依据,做到早发现、早干预。经过三级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体系的构建,相信能够较好地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消除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引导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 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对其生活、学习、以及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消除大学生心理危机,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健全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该文对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干预模式进行介绍,并且制定大学生新心理危机干预策略。要想实现对心理危机进行干预,主要体现在平衡模式、认知模式以及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三方面。由此可见,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能够应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进行教育并且对大学生心理压力疏导,有利于改善并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水平。

[1]刘启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构[J].青年探索,2006(5):24-26.

[2]符丹.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3]张本钰.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4]王玲.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探析[D].湘潭大学,2012.

Research on M ental Crisis and Intervention M echanism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

CHEN Jing
Henan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Anyang,Henan Province,455000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themental problem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elabo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ng the interventionmechanism ofmental crisis of students in this college and studi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link of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mechanism.Due to themental crisi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 has its own features,we need to pointedly construct themental crisis interventionmechanism,therefore,the paper puts forwards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suitable for themental crisis relief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 at present and hopes that the relevant research can promote the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this college and realize themor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studentmanagement.

College students;Mental crisis;Interventionmechanism;Research

R-5

A

1672-5654(2016)08(b)-0125-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23.125

2016-05-13)

陈晶(1985.2-),女,河南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情绪变化辅导与危机干预。

猜你喜欢

职校危机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基于信息化背景的职校财务内部控制研究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危机”中的自信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配合学校做好职校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