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思考

2016-02-05韩晓旭

山西青年 2016年5期
关键词:思考文化

韩晓旭*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121000



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思考

韩晓旭*

渤海大学,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文化的发展拥有历史的连续性的特点,我们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活动来实现文化的这种连续性的特点。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不仅要教授语言,而且还要传播文化,因此,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就成了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第二语言教学;文化;思考

关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术界提出了多种观点,其中有代表性的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认为语言结构是文化结构的本源和基本要素;与之针锋相对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认为社会文化结构是语言的决定因素;格里姆肖的《社会语言学》则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互限”;乔姆斯基的学说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都是受第三种因素诸如人的本质、人脑结构、人类思维特征等决定的;实证主义人则认为,语言结构和社会文化结构之间只有“伙伴关系”、相关关系,而无因果关系。此外还有语言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一致的说法,还有说是语言是文化的传播工具,还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种说法等等。

文化影响着语言的表达,我们通过语言交流来传播文化。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文化通过我们说话的表面意思来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以表面意思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深层意思,中国的语言有时候可以囊括很多层面的含义,这就对我们教学有了很多挑战。所以为了达到我们可以很顺利的交流,除了学好目的语以外,我们要做的是更多的了解目的语所蕴含的文化。在交际中我们闹笑话通常是由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乎不理解的情况下甚至都会发生矛盾冲突。在对外汉语教学界,这一点已为大家所公认,无须赘述。

一、对外汉语词汇系统中的影响因素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部分,是语言的根基,我们在社会中发生的事情,碰到的人或者物,甚至是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都会在词汇系统中得到系统的反映。所以我们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对汉语词汇系统中所拥有的文化因素多多的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作适当的介绍。

(一)受特定地理环境制约的词汇

因为中国的地域实在是太辽阔了,所以我们各个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特别的大,因此在词汇上反应自然就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放眼全国来看,中国北方的气候属于干燥、寒冷,南方的气候潮湿炎热许多,北方的寒冷的天气可以长达几个月,而且北方多数的地方年温差较大,所以北方人对冰和雪区分得特别清楚,绝对不会混淆冰和雪。在中国南方,人们却习惯于以人体的前后左右来确定方位,常常说“往左,往前,再往右”之类的词语。究其根源,大概是因为南方阴雨天气太多加之处于山区丘陵地带,树木繁多且又枝繁叶茂,难以靠日出日落确定东西南北的方向。

(二)受特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词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物质生活条件很不相同,所以反映在汉语中的这类词汇也千差万别。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中国的瓜果之乡,而吐鲁番的葡萄享誉中外。吐鲁番的葡萄有几百种,会把葡萄分成很多类,比如品质上乘的有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红葡萄、百家干、木纳格、黑葡萄、等几十个品种,尤以无核白最名贵,皮薄肉嫩,汁味多甜,素有“绿珍珠”美称,而内蒙古自治区却对这没有什么概念,它是以肉著称,跟狩猎民族传统文化有关。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民以食为天”,可是在中国不同的地方对待“饭”这个主食的理解都有着特别大的差异。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人觉得如果哪一天没有吃一餐面,似乎这一天就没有吃饱过。中国东南方以米食为主,大米制品种类繁多,如:米饭、米糕、米粥、米团、米面等。嘉兴人踏实放心的一天就是从一个个热气腾腾的肉粽子开始的。米粉是贵州很多地区最重要的米制品,一日三餐都可以作为主食。年糕是汉族传统美食,是用黏性大的米或米粉蒸成的糕。中国地域广阔,风俗习惯各地不同,年糕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三)受特定社会和经济制度制约的词

社会是发展的,历史也是在不断前进着的,所以有些经济制度的词汇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着,你比如说“生产力”,人类运用各类专业科学工程技术,制造和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生活能力,这个词的产生是随着我们国家开始走向富强的道路产生,还有就是“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有“改革开放”,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还有“综合国力”,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还有“四项基本原则”、“现代化国家”,“公有制经济”,“所有制经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

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加之科技力量的传播,像是“淘宝”“阿里巴巴”,“美团”“百度糯米”,“大众点评”,“映客”,“快手”,尤其现在的“微商”,“主播”这类词语的产生都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产生。

二、对外汉语表达系统中的影响因素

除了词汇系统之外,汉语的表达系统也有许多文化因素。这跟中华民族特定的风俗习惯以及社会心态还有认识方式等等有着很大的联系。

(一)受特定风俗习惯制约的表达方式

我们遇见熟人要打招呼,这是我们每个民族都有的习惯,如果你不跟遇见你的熟人打招呼,或者是别人跟你打招呼,你视而不见,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一说打招呼我们会想到“你吃了吗?”有的对外汉语教师对留学生解释说,这两句打招呼语相当于英语中的“How are you!”其实这样的解释也不错,但是并不是很确切。这是中国历史上沿用比较普遍的招呼语。“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大多数劳动人民都求得是能够吃饱肚子。因此,问对方有没有吃饭便是对方的一种关心。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常常使用这类招呼语,但是,现在的这句招呼语基本上没有了原来的意思。它只是一种形式,不再包含原来的内容,问声“你吃了吗?”也单单是一种招呼,至于对方真的吃没吃过饭都无关紧要,只是代表我看见你了跟你打声招呼,现在打招呼依见面的时间与场合而定。如“上班去啊?”,“回来啦”,“买菜去了”,“接孩子去啊”等等。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起作用的是礼貌原则,以及表示自己已经注意到对方并主动致意,具体的话怎么说到是次要的。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喜欢用“你这些时间忙吗”问候校友,同事,特别是年龄相当者。觉得这一问候语,既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又显得很文雅,不俗。问话人对对方工作忙不忙并非实质性的了解,重在招呼。

(二)受特定社会心态制约的表达方式

重和谐,是我们汉民族的社会心态十分突出的特点之一。老子说过:“和谐者,乃小国寡民、清静无为也,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此乃和谐。”孟子也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此乃和谐。”是啊,如此有爱。关怀的社会,确实是一种和谐。《庄子·山木》说:“一上一下,以和为贵,浮游乎万物之祖。”陶渊明说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此乃和谐也;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此仍为和谐也。”《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谐便是这些古话的核心内容。和谐是我们韩民族特色的社会心态之一,也影响着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冰心也说过一句话:“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的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这是鲁迅说的话。“天空的和谐,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和谐,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和谐,如钻石般耀眼;落日的和谐,留下了最后的美丽,和谐让人的内心有一种安静祥和的感受。

(三)受特定的认识方式影响的语言习惯

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也会影响着对外界事物的感知与认识,我们中国人受这种特定认识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时空顺序有着从大处着眼,从大到小的习惯,“纲举目张”就是这种说法的最好写照。与此相反,西方人的思维习惯和认识方式则是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时空顺序也是从小到大。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国古人“善于综合,短于分析”,即善于从整体上对事物作整体的、模糊的把握,而不善于分解事物并把握事物的局部和细部。

三、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体会

笔者针对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说说自己的心得体会。在对文化传播上不要接触国际政治,我们传授的是中国的知识,中国的文化,至于哪国与哪国之间的关系,我们普通人不在教学中涉及,不然偏离了主题。举例来说,笔者上的是初级汉语听力课,在课间休息的时候,笔者给学生介绍了家乡丹东,学生是韩国人,我向他介绍了丹东的地理位置,鸭绿江对面就是朝鲜国家,朝鲜族在丹东有一条美食街,几乎全都是民族特有的食物,学生看到跟自己国家差不多的事物都很兴奋,可是有个别学生却对朝鲜很有意见,笔者借不讨论国际政事为由转移话题继续介绍丹东的其他美食美景,学生也立即被这些美食美景吸引转移了注意力,成功地向他们介绍了家乡丹东的特色,蕴含的文化含义也让学生通过图片或者简单的语言让他们知晓。

在平时的上课中,我通过经常的做对话让他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的文化,每次上课我也会跟他说“来啦,吃了吗”,他也会跟我说“恩,老师我来了”。也会学我跟我说:“老师,您吃了吗?”在解释词语的时候,我也会通过模拟现实情景或者放短片的形式向他介绍词语背后深层的含义,学生的接受能力都快,而且都是成年人,会很自然的就明白其中的深意。我觉得我这个方法还不错。

我们上课是师生关系,我们下课是朋友关系,课下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微信向彼此介绍好吃的小吃店,好玩的地方,因为兴趣相投,所以跟我的对话做得特别多,口语交际能力水平有很大的提高,结合实际的情景,我的学生也在不知不觉的被中国文化影响并且现在很适应中国的环境,现在特别喜欢中国,说中国的美食好好吃,好吃的特别多还很便宜,激发了他们喜爱中国的热情,学习汉语的热情高涨很多,有些时候我也会对他们说如果你们多学习中国文化,中国往往会在你们不经意间带给你们惊喜,譬如美食,你吃到嘴里还理解了这种食物的特点一举两得哟!

有些时候我们听到的一些对话,做的一些习题,我也会让他结合他的实际比较一下中国和韩国在某一点上的不同,调动他们的上课热情,向我讲述他们韩国国家的文化,我是一个倾听者,在他们讲述国家的时候,他们也在不知不觉间更加深刻理解了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有些时候让学生当主讲人比我自己阐述效果更好,因为他们也想让我了解他们的国家,介绍他们的国家的特色,从而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很顺利,也有他很困惑的地方,比如一个词在不同的场合下就有不同的意思,他能记住的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有些时候语速有些过快的时候(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人)他会听不懂,因为有些方言我们在课上不教,他们的表情就会很迷茫不明白你在说什么,但是在一个地方生活学习必然接触方言,这也是让他们头痛的地方之一。

四、结语

总起来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表现在很多方面,上面只是从几个大的方面作一些列举和简要说明。至于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向我们的留学生传授我们中华文化,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其中的问题也是相当复杂的,也不可能一时半刻就能解决好,所以我们只能不断地去探索,密切的联系实际,找到问题打开的突破口,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0.

[2]萨丕尔.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M].北京商务印刷馆,1954.

[3]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罗青松.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杨惠源.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7.

[6]祝秉耀,傅艺芳.汉语写作教学导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7]王小珊.初级阶段听力课教学的基本任务-积累语言信息.李杨主编.对外汉语教学课程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韩晓旭(1992-),女,辽宁丹东人,满族,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6)05-0064-02

猜你喜欢

思考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