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钩吻的研究进展

2016-01-30许豪然廖华军王河山吴水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生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许豪然 廖华军 王河山 吴水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文献综述

钩吻的研究进展

许豪然廖华军王河山吴水生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摘要】钩吻为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同时具有镇痛、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生物活性,受到国内学者广泛的关注。笔者从钩吻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代谢特征等方面进行综述, 以期为钩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钩吻;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代谢特征;研究进展

钩吻Gelsemiumelegans(Gardn.etChamp.)Benth.为马钱科葫蔓藤属植物,又名断肠草、猪人参等。钩吻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苦,有大毒[1],全草可入药,主要分布于福建、浙江等地,是我国传统的药用植物,也是世界著名的剧毒药物[2]。其不仅具有祛风散瘀、消肿止痛、攻毒杀虫的功效,还具有镇痛、镇静、抗炎、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作用[3]。我国民间以其毒性大,一直以外用为主,但钩吻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几年,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及学者对钩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查阅近五年国内的钩吻研究文献,综述钩吻的国内最新研究进展,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钩吻的药用资源。

1化学成分研究

1.1化合物结构类型近年来,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对钩吻的化学成分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钩吻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物碱类的化合物,目前已经发现50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钩吻素甲类(Gelsemine)、钩吻子素类(Koumine)、蛇根精类(Sarpagine)、胡蔓藤乙素类(Humantenine)、甲基钩吻素乙类(Gelsedine)、Yohimbane等六大类型。除生物碱外,还包含大量的非生物碱,主要有苯丙素类化合物,酚酸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甾体及其苷类化合物,脂肪烷醇类挥发油等[4]。

1.2提取纯化工艺研究王河山等[5]从3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筛选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有效地富集闽产钩吻根总生物碱,再对最佳树脂吸附工艺参数进行全面优化,确定最佳洗脱条件为90%乙醇洗脱,溶剂用量4BV。陈卫琳等[6]对闽产钩吻根、茎、叶3个部位中的钩吻碱甲、钩吻素子及葫蔓藤碱甲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同一钩吻植株不同部位生物碱的种类及含量存在较明显的差异,钩吻总生物碱以根部的含量最高,而叶部的含量最低。刘浩等[7]从中国钩吻中提取得到的钩吻总碱以氯仿-甲醇-0.1mol/LHCl为溶剂体系,通过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钩吻素子,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得到质量分数为99.2%。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和氯仿-甲醇-0.2mol/L盐酸为溶剂体系,钩吻总碱中分离纯化出钩吻素甲单体,纯度为97.76%[8]。

1.3含量检测叶丽香等[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批次钩吻素子的含量,并考察钩吻素子水溶液在室温条件下稳定性,方法简单易行、专属性强,准确可靠,适用于钩吻素子含量测定,钩吻素子水溶液室温条件下连续7d稳定性良好。苏燕评等[10]通过对钩吻素子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水溶液稳定性研究,发现钩吻素子的水溶性较强,碱性条件下其亲脂性比酸性条件下高,高温条件下其强酸性水溶液稳定性较差。马克芹等[11]建立GC-MS法测定人血中钩吻碱甲含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醚提取、混悬、离心,取有机层氮气吹干,残渣甲醇定容,离心,上清液GC/MS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作为测定人血中钩吻碱甲含量的方法。

2生物活性研究

国内对钩吻的活性研究历史悠久,发现钩吻具有抗肿瘤[12-13]、免疫调节[14]、镇痛抗炎[15]、抗应激[16]等活性。但是,由于钩吻总碱的中毒剂量与有效治疗剂量相接近,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故近年来,钩吻碱单体的药理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7]。

2.1抗肿瘤高明雅等[17]用钩吻素子、钩吻素甲、钩吻素己生物碱单体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研究结果发现,3种钩吻生物碱单体中钩吻素己能显著抑制HepG2细胞体外增殖且细胞毒性较小,并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分布和激活Capspase-8、Capspase-9进而活化Capspase-3发挥抗肿瘤作用。

2.2抗炎镇痛钩吻素子对类风湿关节炎可能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该作用与其上调脾脏Treg细胞量可能有关[18]。李苏平等[19]研究发现钩吻素子抗神经病理性疼痛(NPP)作用可能与上调脊髓3α-HSD酶表达有关。

2.3抗焦虑黄慧慧等[20]以大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为动物模型,评价钩吻素子单次皮下注射给药和连续皮下注射给药的抗焦虑活性及特点,钩吻素子能显著增加大鼠进入高架十字迷宫开臂次数和在开臂的停留时间百分率,钩吻素子在实验剂量下对大鼠自主运动活性无影响,钩吻素子可能具有抗焦虑作用。

2.4其他陈超杰等[21]研究发现钩吻素子在治疗范围的较高剂量下能引起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超过治疗剂量范围的一定时间内则产生兴奋作用。许盈等[22]采用离体豚鼠回肠药物依赖模型、小鼠药物依赖催促戒断模型和自然戒断模型,分析钩吻素子诱导吗啡样身体依赖性的潜力,实验结果提示,钩吻素子可能无产生吗啡样身体依赖性的潜力。

3体内外代谢研究

许盈等[23]建立HPLC测定大鼠血液和组织钩吻素子含量的方法,进而研究单次灌胃给予钩吻素子的大鼠体内药动学以及组织分布。采用萃取法预处理大鼠的血液和组织样品;建立HPLC-紫外检测法测定生物样品的钩吻素子含量的方法,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钩吻素子体内药动学研究;钩吻素子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模型;钩吻素子在大鼠体内分布迅速广泛,以消化道浓度为高,可透过血脑屏障,消除速度快。

杨樱等[24]研究钩吻素子在猪和SD大鼠2种不同种属肝微粒体体外代谢差异,评价其对钩吻素子的代谢作用,初步揭示猪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解毒作用。在孵育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钩吻素子与猪肝微粒体的孵育液在21min出现了一个色谱峰,且钩吻素子峰面积有所减小,而钩吻素子与大鼠肝微粒体孵育液中未出现任何物质,且峰面积未有变化。结论为在相同孵育条件下,猪肝微粒体可以代谢钩吻素子,而SD大鼠却无此现象。李彧等[25]建立UPLC-MS/MS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钩吻素子的浓度及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方法简单、快速、可靠,适应于钩吻素子的体外代谢研究。

4鉴别技术

余淑琳等[26]采用等温扩增技术鉴别有毒植物钩吻,发现采用LAMP方法能够成功鉴别出钩吻和金银花类药材及其水提液。LAMP方法用于鉴别有毒植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邓礼明等[27]探讨基层实验室快速检测断肠草钩吻碱的方法,为应对断肠草中毒事件提供了快速、简便、准确、实用的技术。方法:根据钩吻碱具有碱性的特点,用5%氢氧化钠浸泡,再用超声波提取,然后用三氯甲烷萃取。提取物用传统化学显色法进行初步鉴定,再将样品浓缩液点样于荧光254nm硅胶薄层板上,展开后置于荧光灯下观察钩吻碱的展开情况。该法在食物中毒快速鉴定过程中实用、可靠,可供基层实验室参考。

5小结

总之,钩吻是著名的剧毒植物,钩吻的毒性主要来源于生物碱成分,总碱的中毒剂量与有效治疗剂量相接近,被认为是已发现的生物碱中毒性最大的植物,因而其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但由于其临床疗效显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研究。但是对于如何降低药物的毒性,增强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还未见相关报道。因此,利用中药炮制、配伍减毒的原理降低钩吻的毒性保留或增强原有的疗效,对发挥钩吻药材独特的疗效及开发钩吻的药材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18-121.

[2]陈冀胜.中国有毒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71.

[3]穆凤扬,穆凤文,穆凤鸣,等. 钩吻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3:75-77.

[4]刘发巧.西双版纳地区钩吻的化学成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5]王河山,吴水生,王英豪,等. 闽产钩吻根总生物碱的分离纯化研究[J]. 海峡药学,2015,07:46-49.

[6]陈卫琳,杨樱,吴水生. 闽产钩吻根茎叶中钩吻碱甲和钩吻素子及葫蔓藤碱甲的含量测定[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05:48-50,72.

[7]刘浩,沈洁,刘铭,等.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钩吻素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02:197-200.

[8]刘浩,沈洁,刘铭,等.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钩吻中钩吻素甲[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3,04:479-483,488.

[9]叶丽香,苏燕评,曹大炫,等.UPLC测定钩吻素子的含量及其水溶液稳定性[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04:471-474.

[10]苏燕评,石冬梅,范振东,等.钩吻素子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水溶液稳定性[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04:195-198.

[11]马克芹,王毅.GC/MS法测定人血中钩吻碱甲[J].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4,06:48-50.

[12]王寅,云峰,林文,等.钩吻总碱对肝癌细胞HepG-2 的体外抑制作用[J]. 中药材, 2001, 24( 8) : 579-580.

[13]梁维君,飞云,曾明,等.钩吻提取液对HL60 细胞生长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医学版),2004,1( 1) : 39-43.

[14]周利元,王坤,黄兰青,等. 钩吻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华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2,4( 4) : 14-16.

[15]周名璐,黄聪,杨小平. 钩吻总碱的镇痛、镇静及安全性[J].中成药, 1998,20( 1) : 35-36.

[16]王友顺.盐酸钩吻及其化合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海军医专学报,1989,11(1):22

[17]高明雅,沈伟哉,吴颜晖,等. 钩吻生物碱单体对肝癌细胞体外抑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J]. 中药材,2012,03:438-442.

[18]廖婉婷. 钩吻素子对C57BL/6小鼠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2014.

[19]邱宏强,许盈,杨渐,等. 钩吻素子对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损伤模型大鼠脊髓3α-羟化类固醇脱氢酶表达的影响[J].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03:443.

[20]黄慧慧,刘铭,陈超杰,等. 钩吻素子对大鼠焦虑行为的影响[J]. 西北药学杂志,2014,06:593-595.

[21]陈超杰,辛志明,林菁,等. 钩吻素子对小鼠自主行为、协调平衡和巴比妥阈下催眠作用的影响[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4,02:83-85.

[22]许盈,丘宏强,沈洁,等. 钩吻素子无吗啡样药物依赖性[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04:210-213.

[23]许盈,郑宓,李苏平,等. 钩吻素子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组织分布[J].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3,04:199-203.

[24]杨樱,陈建忠,吴水生,等. 钩吻素子在猪及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表征的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02:47-49.

[25]李彧,曾荣洁,郑雪卿,等. 大鼠肝微粒体中钩吻素子UPLC-MS/MS法测定与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J]. 福建中医药,2013,03:50-52.

[26]余淑琳,蒋超,黄璐琦,等.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鉴别钩吻[J]. 中药材,2014,04:594-596.

[27]邓礼明,黄俊锋,卢志坚,等. 基层实验室快速检测断肠草中钩吻碱的技术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04:777-779.

基金项目:福建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专项(X2014102,X2014146)。

【中图分类号】R2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37-02

(收稿日期:2016.03.18)

猜你喜欢

生物活性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畜禽类血清的应用研究进展
山荆子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金线莲的研究进展
茶色素生物活性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九龙藤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
核桃青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新型含芳醚结构的噻唑甲酰脲类化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