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腔炎后遗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2016-01-30王亚男吕姝菡刘好宇刘金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动物模型综述研究进展

王亚男 师 伟 吕姝菡 刘好宇 刘金星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盆腔炎后遗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王亚男1师伟1吕姝菡1刘好宇1刘金星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动物模型作为盆腔炎后遗症发病机制、预防、治疗、开发新药的重要载体,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研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对目前SPID动物造模方法进行总结,从手术及非手术方面对其建立的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盆腔炎性后遗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1](sequelae of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SPID)SPID)是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而发生的女性上生殖道及周围组织破坏、粘连、增生、瘢痕、积水及肿物形成等一系列的后遗症,既往称慢性盆腔炎。可引起不孕、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常反复发作,从而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动物模型对于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SPID 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SPID 的造模方法也在逐渐完善,现总结如下。

1手术法

1.1异物置入诱发的模型将异物置入子宫体内,可引发局部炎性反应及机体的免疫反应。吴虓飞等[2]将大鼠麻醉后做背部纵切口,暴露右侧子宫,在卵巢下1cm处作一切口,将消毒后的塑料管放入子宫内,并与子宫切口缝合固定,观察子宫明显红肿,子宫壁增厚,较左侧的子宫明显变粗,子宫明显肿胀,即完成造模。

1.2化学性烧伤诱发的模型目前通常采用苯酚胶浆法,因该法操作简单,造模成功率高,因而在SPID大鼠模型中应用较广泛,通过苯酚对局部组织的化学性烧伤而达致炎目的,建立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研究中常用苯酚胶浆( 苯酚、西黄芪胶、甘油加水制成或由液化苯酚、蒸馏水以及羧甲基纤维素钠配置而成)。马云等[3]采用一侧子宫注入,麻醉大鼠后,于下腹部正中切口2cm,暴露子宫,用注射器,于子宫分岔处进针入子宫腔内,朝右侧方向缓慢推注苯酚胶浆,术毕,逐层关腹,造模完成。吕晓军等[4]亦采取开腹单侧注入苯酚胶浆法,使子宫内膜腔壁结构改变,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及坏死,慢性炎症细胞浸润,造模成功。刘庆等[5]采用盐酸致炎法,麻醉大鼠后,行剖腹术,暴露子宫,向双侧宫腔注入0.3mol/L盐酸,以管腔充盈为度,关腹。镜下可见管壁变薄,部分上皮变性、脱落,黏膜下层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造模成功。

1.3器械损伤联合细菌感染诱发的模型机械损伤和慢性刺激也是诱发盆腔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指出[6],使用宫内节育器者较不使用者患盆腔炎的危险提高,有宫腔操作史的患盆腔炎的危险率明显增高。临床研究者在细菌感染致炎造模方法基础上加入了机械损伤这一操作,造模成功率高,故被越来越多的采纳运用。而手术法与细菌法相结合方便了模型的建立,临床上常采用单一细菌联合机械损伤法盆腔炎模型和混合细菌联合机械损伤法盆腔炎模型两种。

1.3.1单一细菌联合机械损伤法盆腔炎模型目前临床[7-9]多采用大肠杆菌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造模方法是开腹后暴露并固定右侧子宫,用注射器抽取大肠杆菌悬液,用机械损伤子宫内膜组织后注入菌液,按照病理观察指标及积分标准评判,实验组与空白组指标差异性显著提高,造模成功。

1.3.2混合细菌联合机械损伤法盆腔炎模型法杨林波等[10]将大鼠子宫暴露后,将混合细菌悬液(按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2∶1的比例)在注射器机械损伤子宫内膜组织后注入宫腔,肉眼观察到模型组盆腔充血,纤维组织粘连明显,即成功制备动物模型。孙晶等[11]用乌拉坦进行腹腔麻醉,麻醉满意后,动物取俯卧位,固定头和四肢于操作台上。背部碘伏消毒,分别取双侧子宫、输卵管、卵巢体表投射区切口,长约1cm,用眼科手术器械找出子宫,用注射器抽取混合细菌悬液(按大肠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1比例),沿输卵管-卵巢方向于宫腔内缓慢注射,每侧注入0.1ml菌液,缝合切口处肌肉组织及皮肤,局部组织充血、水肿,提示造模成功。师伟等[12]亦使用混合菌加机械损伤造模法造模成功。

2非手术法

因临床多数盆腔炎患者是由病原体从外生殖器上行感染所致,主要包括外源性病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和支原体等)和内源性病原体(需氧菌和厌氧菌),当女性生殖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破坏,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发生变化时,下生殖道的病原体上行,或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均可导致盆腔炎发生,因而非手术即病原体下行感染所诱发的动物模型更接近人类盆腔炎。

2.1沙眼衣原体感染小鼠模型陈木开等[13]通过对小鼠阴道内接种小鼠肺炎沙眼衣原体,21d内输卵管发生急性炎症,21d后输卵管出现扭曲、积水等慢性炎症,提示造模成功。Jalal H等[14]在沙眼衣原体接种前,将小鼠皮下注射醋酸甲羟孕酮 2.5mg,实验组分别于阴道内接种30μl E型Ct悬液( 约2.5×107IFU/ml) ,对照组接种 30μl SPG,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35d后实验组小鼠双侧子宫增粗,呈气球样肿胀,质硬,宫腔内积脓积液,证明造模成功。韩建德等[15]通过对小鼠阴道内接种肺炎沙眼衣原体,3周后输卵管出现扭曲、阻塞、积水等慢性炎症,提示造模成功。

2.2解脲支原体感染模型因人是支原体的唯一宿主,Taylor Robinson 等[16]发现用雌激素将小鼠预处理的方法,可以成功的建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的感染模型,而没有经过雌激素预处理过的小鼠,无法在生殖道完成定植。这种造模方法一直在解脲支原体研究中广泛的借鉴、应用。Zhu GX等[17]将小鼠用E2预处理后,在阴道注射解脲支原体悬液,3周后肉眼可见子宫及输卵管一定程度的水肿,光镜下观察间质中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浸润,腺体扩张增生,提示造模成功。Shkarupeta 等[18]参照 Taylor Robinson 的造模方法,用 BALB /c 小鼠建立了人型支原体感染的模型。刘弘等[19]采用雌性小鼠制模,造模前小鼠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培养均为阴性,然后将小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每周1次,共4次。第二次注射后在阴道接种解脲支原体感染液,待液体被阴道载膜完全吸收后放回笼内,分笼喂养。每天接种1次,连续3次。1周后再加强接种感染液1次。造模结束后1周取小鼠阴道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液体培养。模型组肉眼可见输卵管水肿,光镜下观察载膜层及间质中性粒细胞的不同程度的浸润,腺体扩张或增生,间质疏松水肿,提示造模成功。

2.3解脲脲原体感染小鼠模型郑冰洁[20]在研究解脲脲原体14血清型BALB/C小鼠感染模型中发现,将小鼠经雌激素预处理后经阴道接种无菌Uu液体培养基及颜色改变单位浓度为1×107CCU/ml的各型标准菌液,21d后送病理,1/3/11/8以慢性炎症为主,表现为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宫腔腺体扩张粘连等。为进一步准确建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动物模型做了准备。

2.4淋病奈瑟菌感染大鼠模型淋病奈瑟菌的唯一宿主是人类,淋病研究一直为缺乏有效的动物模型所困扰。人类细胞膜上存在多种参与淋病奈瑟菌黏附定植的特异性受体,如菌毛受体hCD46、Opa蛋白受体hCEACAM1等。因此,表达hCD46和hCEACAM1的转基因小鼠可望成为淋病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Jerse[21]将雌二醇缓释药丸植入小鼠的真皮内,同时再注射抗生素,取淋病奈瑟菌混悬液接种于小鼠阴道内,成功建立了较好的淋病奈瑟菌小鼠感染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疫苗研究方面的深入探讨。刘海鹏等[22]利用 17-β-雌二醇将小鼠预处理后,取淋病奈瑟菌混悬液用加样枪接种于小鼠阴道内,动态监测小鼠阴道分泌物,发现小鼠感染时间并不是很长,需进一步研究。

2.5非手术化学烧伤法诱发的模型付桂香等[23]用锥形静脉切开针,进入阴道深部注入苯酚胶浆,模型组左侧子宫内膜腺上皮明显增生增厚,上皮层次明显增多,核分裂相较多见,上皮细胞有变性坏死,呈扁平状,上皮下增生的淋巴细胞较多,成功制作了大鼠阴道及宫颈炎模型。

3小结

随着对盆腔炎后遗症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动物实验模型亦在不断地演变。只有选择与人类盆腔炎相近的感染源、感染途径、病变特点的动物实验模型,才能提高动物模型与临床疾病的一致性,进一步较客观地评价出药物的疗效。临床上,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多是有盆腔炎性疾病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或治疗引发的,属于一个慢性迁延的过程,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盆腔炎性后遗症动物模型所采用的造模方法为手术联合细菌感染或单纯化学烧伤的方法,国外多采用支原体与衣原体感染所致的阴道上行感染动物模型,所复制的模型大多是在急性感染阶段,并不符合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变特点。而下生殖道长期上行感染病原菌及手术急性感染期后的慢性迁延期,较符合临床发病情况与诊段。国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主要通过阴道上行感染需氧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支原体、衣原体而致的疾病,建议应进一步开展不同感染源阴道上行感染致炎模型的研究,如能造模成功,其药物疗效就更有针对性,治疗盆腔炎后遗症的中药新药的药效学评价体系将更科学、规范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58-264.

[2]吴虓飞,金翠英,周建平,等.参灵胶囊对动物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 : 79-84.

[3]马云,罗艳琴,宋路遥,等.菝葜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部位的药效学筛选研究[J] South Med Univ, 2013, 33(1): 145-149.

[4]吕晓军,何开勇,潘望平,等.赤母妇炎宁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验研究[ 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4):23-28.

[5]刘庆,吴高媛.中药穴位注射加CO2激光照射对大鼠子宫内膜炎的病理形态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5,16(7):413-416.

[6]何品姝.放取宫内节育器与人工流产术后感染的问题[J].现代医药卫生,2003, 19(10):1315-1316.

[7]谷风,陶红星,沈祖泓,等.泽丹冲剂对盆腔炎性大鼠子宫 TGF-β1、 Smad 3 的影响研究[J]陕西中医,2015,33(1):120-122.

[8]张三元,闻莉.大肠杆菌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的建立[J] 医学研究通讯,2001,33(2):11-14.

[9]向绍杰,孟莉,乔敏,等.盆炎净颗粒对大肠杆菌所致大鼠慢性盆腔炎模型的影响[J]2009,26(5):17-19.

[10]杨林波,江伟华,巴东娇,等.柳叶蜡梅灌肠剂对慢性盆腔炎大鼠子宫病理形态学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2,19(4):344-345.

[11]孙晶,陈莹.妇炎宁汤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体内炎症细胞因子及粘连相关指标的影响, [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7):1729-1732.

[12]师伟,刘瑞芬,杨晓娜,等.活血化瘀法对慢性盆腔炎雌性大鼠血清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2.

[13]陈木开, 韩建德, 陈小红, 等. M oPn沙眼衣原体致小鼠生殖道感染模型的初步研究 [J]. 中国人畜共患病杂志, 2004, 20(8):687.

[14]Jalal H,Verlander NQ,Kumar N,et al.Genital chlamydial infection: association between clinical features, organism genotype and load[J].J Med Microbiol,2011, 60( Pt 7) : 881-888.

[15]韩建德,陈木开,李斌,等.沙眼衣原体致小鼠输卵管炎的病理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5,26(5):520-522,532.

[16]Taylor Robinson D,Furr PM.Observations on experimental colonisation of mice by ureaplasmas of human origin. Med Microbiol, 2002( 51) : 866-870.

[17]Zhu GX, Lu C, Chen CJ,et al.Pathogenicity of Ureaplasma urealyticum and Ureaplasma parvum in the lower genital tract of female BALB/c mice [J].Can J Microbiol,2011,57 (12): 987-92.[18]Shkampeta MM, Govorun VM. Experimental Mycoplasma hominis Infection of the genital tract in BALB /c mice [J].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2004,1: 53-56.

[19]刘弘,赵红,苑贺英,等.解脉支原体血清8型感染小鼠盆腔炎症性疾病模型的建立「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1,25(2):98-100,121.

[20]郑冰洁.生殖道支原体流行病学研究及BALB/c小鼠下生殖道感染模型建立[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院,2014:31-72.

[21]Jerse AE,Wu H,Packiam M,et al.Estradiol-Treated Female Mice as Surrogate Hosts for Neisseria gonorrhoeae GenitalTract Infections [J].Front Microbiol,2011,2:107.

[22]刘海鹏,廖芳.淋病奈瑟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探讨[J].热带医学杂志,2005,5(6):762-764.

[23]付桂香,李平,贾丽娜,等.妇科消炎0号在大鼠和小鼠的抗炎和抗菌作用[ J]. 中国新药杂志, 2008, 17(14):1233-123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81373675);山东省基金编号(ZR2010HL063)。

作者简介:王亚男(1990-),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 通信作者:刘金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E-mail:ljx276@sina.com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0-0042-02

(收稿日期:2016.03.24)

猜你喜欢

动物模型综述研究进展
胃癌前病变动物模型复制实验进展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5G应用及发展综述
机器学习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