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镜架造型体现的时代特征

2016-01-29FeaturesofTheTimesImbodiedinChineseTraditionalMirrorBracketModeli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5年6期
关键词:时代特征女性

Features of The Times Imbodi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irror Bracket Modeling

■李 雪1刘景森2Li Xue1& Liu Jingsen2

(1.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9)

中国传统镜架造型体现的时代特征

Features of The Times Imbodi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irror Bracket Modeling

■李 雪1刘景森2Li Xue1& Liu Jingsen2

(1.2.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9)

摘 要:本文从古代妆奁发展的角度简要阐述了中国传统折叠式镜架发展流行的原因,重点论述了女性对镜架造型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古代封建礼数约束下的女性与现代女性在生活方式方面的分析研究,探索出了镜架不仅承载着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历史与文化的时代烙印,其便捷和雅致的特点也使得它能够应用到现代生活中,给我们带来可贵的宁静与文雅。

关键词:折叠式镜架;时代特征;妆奁;女性

中图分类号:TS664.01;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60(2015)06-0031-03

引文格式:李 雪,刘景森.中国传统镜架造型体现的时代特征[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06):31-33.

Abstrraacctt::The reason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lding mirror bracket’s development from the aspect of trousseaux of old age were briefl y illustrated,and the effection of the women which have on the mirror bracket modeling was mainly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Through analyzing the lifestyle of women under the restriction of the ancient feudal etiquette and under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we explore that mirror bracket not only bears the weight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ime, but its convenient and elegant feature makes it can be applied to modern life, which brings valuable quiet and gentility.

KeyWoorrddss::Folding Mirror Bracket; Features of the Times; Trousseaux; Female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温庭筠在《菩萨蛮》中描绘了女子梳妆打扮过程,由此可看得出,古代女子非常注重梳妆打扮,对梳妆用具也十分讲究。在中国传统的习俗中,女子是不被允许经常抛头露面,接触大宅之外繁复世界的,她们的坐卧起居、涂粉施黛、修炼女红、研习诗书礼仪等几乎全在闺阁。所以这些梳妆用具除却打扮之用外,也蕴藏着她们对深闺以外,大千世界的情感寄托。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曾提到过“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镜架这种被赋予诗意色彩,充满女性特质的家具,因承载着不同历史与文化的时代烙印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中国古代并没有专门的梳妆台,而是将镜架或镜台放在桌案上,并配以装满各种梳妆用品和铜镜的妆奁一并使用。支架类家具既是立体支撑的承物器,又是一种美化室内环境的装饰品,衣架、盆架、灯架和镜架是传统家具中较为典型的架具品种[1],其中,古代梳妆时用来承托铜镜用的架子就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镜架。

在玻璃镜传入中国之前,古人一直依靠青铜镜来照面。铜镜因材料所限,使用一段时间后,镜面会变得昏暗,需加以磨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尽量减少其与空气的接触,不用的时候就会将铜镜收起来,梳妆时才取出,放在特制的镜架上。梁朝刘缓在《镜赋》中写道“欲开奁而更饰,乃当窗而取镜。”所以,古代的镜子和镜架是独立成件的,并非像现在这样,镜子是固定在镜架上而成为一体的。

1 折叠式镜架的造型特点

一件家具的审美和艺术价值,最关键在于造型,造型优美的家具,它本身就会自然透出,发挥出一种魅力,一种吸引力,会让人越看越喜欢,百看不厌[2]。明清时期的折叠式镜架整体风格素雅,造型简洁利落,其特殊的可折叠的结构又使它收放自如,便于存放(图1)。它不仅满足了古代女子特殊生活方式下的需求还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学特色。存世的折叠式镜架选材优良,以黄花梨和紫檀居多,注重材质美,木纹细腻,包浆温润。镜架比例关系严谨,造型洗练,将装饰寓于造型之中,力求清秀雅致,简练大方。结构上,主要运用榫卯结构,部分用黄铜皮包角,设计严谨,加工精细。镜架线条挺拔,镜架与铜镜之间,形成直线和曲线,方与圆的对比且镜架自身又具有横与直的对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

妆奁是古代用来盛放梳妆用品的器具,内部一般存放青铜镜、梳篦、胭脂、粉扑、香料以及一些珍贵的小物品,最迟到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并流行。到了西汉时期,多子漆奁是当时女子妆奁的代表样式,上层置铜镜,下层大奁盒内放置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盒七件或八件,分装白粉、眉黛等物,根据小盒的数量称为“七子奁”或“九子奁”。随着时代的发展,女子梳妆用品的增多,汉代流行的子母奁到五代及宋元时期逐渐演变成逐层套起的具有3层、4层或5层结构的套奁。宋代除了套奁外,还出现了一种带抽屉的妆奁,是早期简易的镜箱。江苏武进村前南宋墓出土了一件镜箱(图2),箱内设两抽屉,上部有两层套盘,上层套盘内盛放一面铜镜,下层套盘内置可支撑的镜架,抽屉内盛放梳篦等梳头用品,抽屉板上配有柿蒂纹铜环[3]。至此,长期以来密不可分却又相互独立成件的镜架和妆奁,终于成了一个整体,然而,镜箱真正发展成熟还是明清时期。

随着木质箱盒类家具的发展,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比较流行的家居实用器物——官皮箱(图3)。它的基本形制是顶上开盖,下有平屉,两扇门,门后有抽

屉,分列三层,底有台座。与江苏武进村前南宋墓的镜箱相比,大体只是多两扇门而已,还有就是,官皮箱门上的子口与盖扣合后可以加锁,起到防盗的作用[4]。明代的官皮箱将宋时的简易的镜箱,发展的更加完善适用并最终发展成为日后的折叠式镜台(图4)。妆奁发展到明清时期,大致有三种形式:折叠式镜台(图5)、宝座式镜台(图6)与屏风式镜台(图7)。配合折叠式镜台使用的折叠式镜架随着折叠式镜台尺寸、样式的确定,镜架造型较明清以前的镜架也有所区别和发展,形成了新的样式。

■图1 折叠式镜架

■图2 江苏武进村前南宋墓镜箱

■图3 官皮箱

■图4-5 折叠式镜台

■图6 宝座式镜台

■图7 屏风式镜台

■图10 五子登科图镜连紫檀架

2 封建礼数约束下古代女子对镜架造型的影响

自西周起,男性便一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宰,女性处于男性统治的男权社会。受中国古代封建礼数约束,女性的社会角色就是家庭角色,已婚的女子要恪守妇道、为夫家添丁、侍奉公婆,尚未出嫁的女子则要深居内庭,不得离开闺房,离开宅院[5]。女性生活中的各种法律、礼制、习俗都建立在以“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为主轴的儒家思想的基础之上。

2.1 封建礼数约束下女子生活的影响

在封建礼数的约束下,广大女性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只有少数大户人家、上层女性才得以接受教育。女子的教育以基本的伦理观念和诗书礼仪为主,《女孝经》、西汉时的《列女传》、东汉班昭的《女诫》都是当时女子所学的经典教材[6]。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女子的修养,为人母后能够给予子女以最初的好的教化,以及以使其能“知今古情状,事父母、舅姑,然可无咎”,大致意思是:女性只有知书达理,无论是在家,还是出嫁后,才能少做错事。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礼数约束禁锢了女子深入读书、写书,进一步追求文化与艺术的权利。古代女子贺双卿曾写道:“红楼淑女,绿窗丽人,沦没深闺者,世间不少。”在中国历史上,出嫁后被沦没在深闺,没有机会再读书、练字的女子很多[7]。一少部分有才情的女子,她们深锁闺房,渴望生活以笔墨为伴,仅望从中自娱自乐、偷娱性情,因其极度恪守“不以才炫”的准则,被一部分家庭所接受。傅道坤,天性聪慧,自幼习丹青,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记载她:“尤工山水,唐宋名画,临摹逼真,笔墨清丽,神采飞动,咸比之管夫人。”但她“自以为末技耳,谨以自娱,不以示人,其夫范生娶之二载,竟不知其妻雅善丹青[8]。”

在此种境况下读书、练字及绘画的女子,是不可能像男子那样拥有一间独立书房的,她们的一切活动只能在自己闺房。不论是窗前采光还是桌面大小,梳妆所用的案台无疑是读书、练字的最佳之处(图8)。精炼、实用又便于搬动收贮的折叠式镜架满足了古代女子在同一张案台上既读书练字又梳妆打扮的需求。同时,镜架的样式与把书帖放上面阅读的帖架的形态类似,这使得造型雅致的镜架又可兼做临帖时的帖架。折叠式镜架雅致非常,既有着女性家具气质又有书香之气,广受女子的喜爱。

2.2 封建礼数约束下女子地位的影响

受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礼教背景的影响,古代女性所使用的家具与封建礼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是在不同时代和家具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女性地位的变化而有所区别[9]。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为显示女性位卑而出现的杌凳,到了唐代样式不断增多,风格多样且造型各异,甚至出现月牙凳等风格鲜明装饰华美的坐具。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一部分与唐代富强的国势、奢华而开放的世风有关,另一部分则与唐代女性地位相对提高,出现了重视女性需求和喜好的社会氛围有极大的关系。从唐代的《宫乐图》中可以看到当时上层女性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状态(图9)。

明代商品经济日益发展,社会风气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社会变动中,

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明末清初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了才女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形成了才女文化,到清初才女活动的社会性发展到了一个高峰,蕉园女子诗社就是其代表,一部分女性开始尝试从家庭走出接触社会[10],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随着女性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以及不论是造型艺术还是工艺技术都达到了中国传统家具最高水平的明式家具发展,明清时期女性梳妆用具造型更加丰富,样式雅致,制作十分精美。

■图8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

■图9 宫乐图

3 镜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造物”所体现并非单单是“器”,还有器物背后所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几千年来,“天圆地方”观极大的影响着中国传统造物设计,大到祭天祭地的天坛,小到日常所用钱币。镜架为方,铜镜为圆(图10),古人含蓄地将对阴阳互依、阴阳协调带来和谐与美满的美好期盼通过女子梳妆用具蕴藏在了女子闺房之中。

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较古代有了很大不同,女性已经不再局限于家庭的小圈子里,女性同男性一样,享有各种权利,能自由的学习、工作,去实现其个人价值。然而,虽古代女性和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但其对节省空间的需求是一致的。受现代居住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家庭的室内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普通家庭里一般只有一间独立的书房,且书房为一家三口甚至五口共用,这使得要通过在卧室中放置桌子,来兼具梳妆打扮、看书和上网等功能。古代女子受封建礼教约束没有独立书房,读书、写字等只能同梳妆台共用,现代则因居住面积限制有着相同的需求。折叠式镜架因其便捷的特点使得它能够很好的满足现代女性对梳妆用品的需求。

4 结语

文人清雅的生活情趣是我们这个内敛民族带给世界的珍贵财富[11]。镜架将使用者带回到古代,使其亲身感受古代文人雅客的心境及女子梳妆的静美,寻找人们日渐失去的从容和儒雅。苏轼在怀念妻子的诗《江城子》中曾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跨别十年,苏轼对妻子梳妆时的样子仍历历在目,可见,女子梳妆时是多么迷人,无论在哪个时代,梳妆打扮都不应是例行公事,女子们应享受这一女子所特有的美。镜架这一造型文雅的家具,在现代生活中更多的便是引起人们对传统生活文化的回归和向往。

(责任编辑:贺 辉)

参考文献:

[1]顾杨.传统家具:汉英对照[M].合肥:黄山书社,2012.

[2]张学彬,张亚池,孙光瑞.朱小杰家具设计思想的价值[J].家具与室内设计,2010,(6):11-13.

[3]刘芳芳.古代妆奁探微[J].文物春秋,2011,(5):3-11.

[4]王世襄.谈几种明代家具的形成[J].收藏家,1996,(4):44-51.

[5]邱巧玲,李昊洋.试探中国古代女性对私家园林的影响[J].中国园林,2013,(8):40-44.

[6]李志生.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入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7 ]沈睿.书女之路[ J ] .中国文化,2013,(1):190-196.

[8]辛琳琳.以绘画为例探究中国古代女性美术教育[J].艺术探索,2010,(4):129-130.

[9]季春丽,吕九芳.礼教对于中国古代女性坐姿和坐具的影响[J].家具,2014,(1):43-55.

[10]宋清秀.试论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点[J].求索,2005,(9):176-197.

[11]柯清,张亚池,朱婕.探索当代新中式原创家具设计发展之路[J].家具与室内设计,2014,(2):14-15.

猜你喜欢

时代特征女性
充分认识品牌时代特征 努力提高品牌创建水平
浅析色彩的时代特征在传统花鸟画中的应用
论媒介融合环境下“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时代特征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红楼梦》女性外貌美描写中的“隐含比较”修辞手法
女性与权力
“五老”精神的内涵实质和时代特征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