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外三阳五会”

2016-01-29周秀娟李季赖祥俊吴扶生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6007

江西中医药 2015年10期
关键词:百会

★ 周秀娟 李季 赖祥俊 吴扶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 60075;.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成都 6007)



浅论“外三阳五会”

★周秀娟李季2*赖祥俊1吴扶生1(1.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 610075;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都 610072)

摘要:世人皆以“外三阳五会”为百会穴之别名,笔者认为非仅指百会一穴而言,而是指百会、水沟、少商、涌泉、厉兑、隐白、少冲共七穴的一组腧穴。

关键词:外三阳五会;尸厥;百会;组穴

据《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记载,战国时期著名医药学家扁鹊过虢国,闻中庶子言,以“尸厥”论太子之病,“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1]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历代医家对“外三阳五会”具体所指看法不一,本文就此略做小结。

1诸家之言

1.1“外三阳五会”即百会百会穴,位于巅顶,其处最高,属督脉,为督脉、足太阳之会。有熄风醒脑,开阳固脱之功效,为醒脑开窍之要穴,主治昏厥、癫狂等一切神智病。历代医家多以“外三阳五会”为百会穴之别名。此论在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和明·杨继洲《针灸大成》中均有记载。

有说“三阳五会”中“三阳”指手足三阳经。百会属督脉腧穴,督脉为“阳脉之海”;该穴位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故百会穴与手足三阳经密切相关。从经脉循行来看,《灵枢·经脉》认为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交巅”即与督脉交会于巅顶处之意;足少阳胆经之经筋“交巅上”;手少阳三焦经经别“指天,别于巅”,经别即为十二正经离合出入之部分,所以手少阳经“直上出耳上角”应当理解为出耳上角后直至巅顶部。因此,“三阳”可以理解为足太阳、足少阳和手少阳[2]。

百会穴位于巅顶,督脉“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此外,足厥阴肝经“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如上所述,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亦交汇于此。故“五会”指足太阳、足少阳、手少阳及督脉、足厥阴经之交会[2]。另有解释称“五会”为五脏六腑气血之会,如《会元针灸学》所述:“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

1995年在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木椁墓出土的西汉人体经脉漆俑也佐证了这个观点。漆俑经脉线路极为特殊:左右两侧的手厥阴脉直上头顶在督脉上交会终止,其在侧头部与三条阳脉相切而形成了四个点交会,最后终止于督脉上的“通天”或“百会”而成为又一个交会,从而构成“三阳五会”。

1.2“外三阳五会”组穴说有考证称“外三阳五会”是以百会、水沟为主穴,以少商、涌泉、厉兑、隐白、少冲为配穴的一组腧穴[3]。从“尸厥”的发病机理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关于“尸厥”的发病机理,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扁鹊有一段精辟而详细的论述:“夫以阳入阴中,动胃缠缘,中经维络,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脉下遂,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上而阳内行,下内鼓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绝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1]不难看出虢太子之病为全身气血经气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升降出入失常,遂发病如死状。

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救卒尸厥死方第二》中有云:“针百会,当鼻中入发际五寸许,针入三分,补之。”[4]葛洪也多次提到取水沟穴救治“尸厥”之证。《类经图翼》记载:“千金云:此穴(水沟穴)为鬼市,治百邪癫狂,此当在第一次下针。凡人中恶,先掐鼻下是也。鬼击卒死者,须即灸之。”[5]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历代医家均以针刺水沟穴为救治昏迷、晕厥的必要措施,可见百会穴、水沟穴为治疗“尸厥”重要腧穴。

《素问·谬刺篇》曰:“此五络皆会于耳。”[6]近代医家胡天雄所著《素问补识》中指出:“‘五会’即以此五络皆会于耳而得名”。此“五络”所指“少商、涌泉、厉兑、隐白、少冲”均为井穴,位于手足之末,十指连心,痛觉明显,刺激量大。近代多将井穴用于急救,治疗神志昏迷、急惊绝气,不省人事,特别是涌泉穴,针感十分明显,《百症赋》有“厥寒厥热涌泉清”之说。

1.3“外三阳五会”之另论“三阳”即手足三阳经,“五会”指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在《素问·阴阳别论篇》中明确指出:“手足各有三阴三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少阳,阳明也。五会谓百会、胸会、听会、气会、臑会也。”而后世据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所载,以“三阳五会”为百会穴之别称,因百会穴有别称“三阳穴”、“五会穴”,但人迎穴别名亦为“五会穴”、“天五会”,而同出《甲乙经》的“地五会”为足少阳胆经腧穴,此为反证。故“外三阳五会”疑非仅指百会一穴而言。

2结语

对于“外三阳五会”具体所指,历代医家颇有争议,但其共同所指皆为百会穴。对于“外三阳五会”单指百会一穴之说,笔者认为颇为牵强。因扁鹊在救治虢太子时让弟子“厉针砥石”,而只取一穴,似乎不合常理。且太子全身气血逆乱,气机升降失司,呈尸厥假死状态,病情严重,非百会一穴所能治。另外,《针灸大成》所载回阳九针,其中单穴有二,双穴为七,乃知治疗厥症非一穴所能,此为佐证。故笔者认为“外三阳五会”之组穴说较为合理,因百会、水沟、少商、涌泉、厉兑、隐白、少冲穴均可贯通气血,调整气机,时至今日,仍广泛运用于临床昏迷、晕厥之症。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9:608.

[2]张载义.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小议[J].国医论坛,1989,4(16):43.

[3]何爱华.论“尸厥”与外三阳五会[J].中国中医急症,1994,3(1):20-21.

[4]葛洪.肘后备急方[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6.

[5]胡玲.经络腧穴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03.

[6]刘永升.全本黄帝内经[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138.

收稿日期:(2015-06-30)编辑:李丛

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通信作者:*李季(1962—),男,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神经系统疾病的针灸治疗。E-mail:2857295952@qq.com。

猜你喜欢

百会
电针“百会”“神庭”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突触结构与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电针“百会”“涌泉”对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海马Dynein、CTSD水平影响的研究
电针“百会”“神庭”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早期空间识别功能与脑区局部一致性的影响
电针“百会”“腰奇”对癫痫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长时灸“百会”治疗脑卒中后伴认知功能障碍尿失禁疗效观察
电针对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炎症因子的影响
“三才逆灸法”干预高血压前期即刻效应临床观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67例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基于云服务的成人远程协作项目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