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SM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晋陕豫三省为例

2016-01-29林龙飞周洁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林龙飞 周洁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基于SSM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晋陕豫三省为例

林龙飞周洁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选取晋陕豫三省2006年与2012年两年的入境旅游统计数据,运用SSM分析法对三省入境旅游14个客源地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省在入境旅游人数方面的增速及增幅均快于全国,市场结构较合理、整体市场竞争力强,但三省市场结构和竞争力不协调、部分客源地市场省际竞争力差距大。应通过加强三省区域旅游合作,根据三省客源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市场拓展策略,促进三省入境旅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SSM分析法;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 (2015)02-0089-06

收稿日期:· 2014-11-19

基金项目: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编号: JG2010B024)

作者简介:林龙飞(1964-),男,湖南长沙人,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企业管理

Abstract:This paper intercepts Shanxi,Shaanxi,Henan provinces’inbound tourism statistics data in 2006 and 2012,then analyzes 14 main source area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by using SSM analysis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Shanxi,Shaanxi,Henan provinces’growth and growth rate are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in the number of inbound tourism reception,and the market structure more reasonable,the overall market competitiveness more stronger.But the provinces’market structure and competitiveness are not coordinated,and part of tourism market had big differences in provincial competitiveness gap.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vinces’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and adopt different market development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provinces’tourists,promote the provinces’development rapid and health in inbound tourism market.

一、引言

SSM (Shift-share Method)即偏离-份额分析法,是区域经济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于20世纪40年代由克雷默首先提出,此后邓恩(Dunn)、伯洛夫(Perloff)等人对其不断完善。目前SSM已广泛用于研究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1]。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相继引入[2],现已成为国内学术界用于分析区域旅游产业收入结构、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及其演变等方面的基本方法。

国内学者刘军胜等(2012)运用SSM和灰色关联对河南的入境旅游市场进行了分析[3],张春晖等(2010)运用动态SSM和灰色关联对

陕西省的入境旅游产业结构及竞争力进行了分析[4],运用SSM对山西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的分析也不在少数,但借助SSM研究三省跨区域协作的成果并不多。笔者之所以选择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作为研究对象,是基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的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山西运城市、河南三门峡市、陕西渭南市就共同成立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到2012年,国家正式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明确规定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涵盖山西运城市、临汾市、陕西渭南市和河南三门峡市四个市,这是全国唯一的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5]。黄河流经晋陕豫形成V字形三角区,这里集中了黄河中游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景观,使得黄河金三角成为旅游目的地、旅游中枢和游客集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6]。为此,笔者选取了2006年(基期)和2012年(末期)晋陕豫三省的入境旅游人数(按国籍分),运用SSM分析法,对三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分析,为区域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相对于全国变化的对比研究提供实证案例和研究路径。

二、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市场SSM模型构建

1、SSM模型的基本原理

SSM视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为一个动态过程,参照其所在的大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将其在某一时段的变化总量分解成三个分量,即份额分量(the national growth effect)、结构偏离分量(the industrial mix effect)和竞争力偏离分量(the shift share effect),从定量的角度评价区域经济结构及其竞争力,从而找到经济发展变化的原因,并根据后两个分量的分析结果,找到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7]。其中份额分量是指区域某产业(部门)按全国同产业(部门)平均增长率发展应增加的量;结构偏离分量指由于区域某产业(部门)的比重与全国同产业(部门)比重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的区域经济变化量[8];竞争力偏离分量分析由区域某产业(部门)的实际增长速度与全国同产业(部门)增长速度的差距所引起的经济变化量[9]。

2、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市场SSM模型

假设晋陕豫三省经历时间段[0,t]后,入境旅游人数与结构均已发生变化,并以此作为模型构建的基础。将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基期人数设为bi,0,末期人数设为bi,t,并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按国别分类,分别以bij,0、bij,t(j =1,2,…,n)表示三省中i省市在基期与末期所接待的第j个客源市场入境旅游人数。以B0、Bt表示全国基期与末期所接待的入境旅游人数,以Bj,0、Bj,t表示全国基期与末期所接待的第j个客源市场的入境旅游人数。则i省第j个客源市场在经历时间t后的变化率为:

全国第j个客源市场在经历时间段[0,t]后的变化率为:按下式标准化三省各客源市场规模:

将经历[0,t]后i省第j个客源市场的增长量Gij分解为份额分量Nij、结构偏离分量Pij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ij三个分量,可以表达为:

Gij= Nij+Pij+Dij= bij,t-bij,o(4)

其中,Nij= bij,o'×Rj(5)

Pij= (bij,0-bij,0')×Rj(6)

Dij= bij,0×(rij-Rj)(7)

则i省在时间段[0,t]内入境旅游人数变化量Gi可以表达为:

Gi= Ni+Pi+Di= bi,t-bi,o(8)

设i省客源市场入境旅游人数对全国的相对增长率为L,并将其分解为结构效果指数w和竞争力效果指数u,引入Kj,0和Kj,t,则有:

三、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SSM的应用分析

1、数据来源及客源地划分

SSM模型中,晋陕豫三省(小区)基年(2006年)及末年(2012年)的入境旅游人数分别来自《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7》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选择全国作为比较的大区,根据各月入境旅游人数汇总,得到港澳、台湾地区的入境旅游人数。并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地区接待外国过夜游客人数(按国籍分)”及“各地区接待入境旅游者构成”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为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以及港澳台地区,共14个区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排除其他入境游客的影响,“合计”的数据仅为上列14项的总和(见表1)。

表1 晋陕豫三省与全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 (单位:万人次)

指标地区全国晋陕豫山西 陕西 河南2006 Bj,0 2012 Bj,t 2006 b1j,0 2012 b1j,t 2006 b2j,0 2012 b2j,t 2006 b3j,0 2012 b3j,t澳大利亚53.81 77.43 1.05 3.22 3.25 7.82 1.35 2.73合 计 12004.49 B0 12450.43 Bt 49.17 b1,0 150.32 b1,t 81.16 b2,0 235.57b2,t64.86 b3,0 162.54 b3,t

2、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SSM分析结果

利用表1数据,代入公式(1)、(2)、(3)以及(8)-(13),计算出晋陕豫各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SSM分析结果(见表2,中间数据rij,Rj及Kj,0,Kj,t的计算过程省略)。

表2 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SSM 分析结果

从表2可知:第一,各省市PD值(偏离总量Pi+Di)全部为正值,说明晋陕豫三省在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方面的增长幅度高于全国的增长幅度;正偏离全国水平较多的省份为山西和陕西,河南的正偏离较其余两省略低,表明河南省在三省中其入境旅游人数增长是最低的。第二,三省的L值(各省对于全国的相对增长率)均明显大于1,表明三省市入境旅游人数增长速度均快于全国,其中山西省的增长速度最快,河南省的增长速度最慢。第三,三省的w值(结构效果指数)均大于1,表明此三省客源市场中人数增长快的部分占据较大比重,客源市场总体结构比较合理,拉动了入境旅游人数的增加。第四,三省的u值(竞争力效果指数)均明显大于1,表明三省的入境旅游市场整体竞争力很强,其中山西省的竞争力最强、河南省的竞争力最弱。由此可见,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相差不大,区别在于市场竞争力的大小。

从Pi(结构偏离分量)看,陕西居第一位,高于山西和河南,说明陕西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在三省中最优;山西最小,说明山西客源市场结构处于劣势。

从Di(竞争力偏离分量)看,陕西最大,说明陕西客源市场结构与市场的相对竞争力均是三省中最优的。而山西、河南的Di值比较却与Pi比较情况完全相反,表明山西省虽然市场结构处于劣势,但市场竞争力却不容小觑,通过调整市场结构,入境旅游市场能实现快速增长;河南省的客源市场结构虽然表现尚佳,但市场竞争力却较弱,说明河南省客源市场结构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市场竞争力仍有改进和上升的空间。

3、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SSM分析

根据公式(4)到(7)进一步对晋陕豫三省客源市场结构进行SSM分析,可获得三省客源市场基于全国的分量及相对发展水平,现选取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见表3)。

表3 三省各客源市场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分量对比表

由表3可知:从整体来看,晋陕豫三省结构偏离分量Pij均呈现负偏离的客源地是日本,说明日本客源地对黄河金三角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的影响为负,三省在改进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时,应针对日本游客调整营销策略,提高日本在入境旅游市场中的比重,加大日本游客对入境旅游人数增长的贡献;除港澳台外,三省其他客源地竞争力偏离分量Dij值均不大,说明港澳台是黄河金三角发展最好、竞争力最大的客源市场。

将晋陕豫三省的Pij值、Dij值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对三省客源市场进行比较分析,可得表4和表5。

表4 三省结构偏离分量值Pij比较

表5 三省竞争力偏离分量值Dij比较

从表4可知:相邻国家日、韩、俄以及港澳台地区均排名靠后,但竞争力偏离分量(Dij值)靠前,说明港澳台地区和日、韩、俄三国在晋陕豫三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中虽然竞争力较强,但是市场结构不合理,没有对三省入境旅游接待人数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推测,港澳台和日、韩、俄三国仍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从表5可知:法、美、德的Pij值和Dij值排名均靠前,说明这三个客源地在晋陕豫三省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中结构相对最优,且竞争力较强,在后续发展中应继续保持其对区域入境接待人数增长的贡献。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对晋陕豫三省基于全国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进行SSM分析,可以发现:晋陕豫三省在接待入境旅游人数方面的增长幅度和增长速度均高于全国,市场结构较合理,整体市场竞争力强,但三省具体情况各有差异。三省入境旅游市场仍存在以下问题:

(1)晋陕豫三省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和竞争力不协调

从结构偏离分量来看,三省的排名从大到小分别是陕西、河南和山西;而从竞争力偏离分量来看,排名却是陕西、山西和河南。说明三省中只有陕西的客源市场结构与竞争力都较好,而山西和河南的竞争力与结构表现却不统一,竞争力强的结构不佳、结构优的竞争力却较弱。

(2)晋陕豫三省部分客源地市场省际竞争力差距大

如马来西亚在陕西和河南入境旅游市场的竞争力较弱,但在山西入境旅游市场中竞争力却较强;在山西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力排名倒数第三的俄罗斯却在河南入境旅游市场竞争力排名第三,几乎是两个极端。

2、建议

(1)加强晋陕豫三省区域旅游合作

晋陕豫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交界地带,发挥着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作用,且素有“三千年看陕西,四千年看河南,五千年看山西”之说,因此,对于三省在入境旅游市场结构和竞争力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应打破行政边界分割,开展区域旅游深度合作,提升三省路线产品的交叉度[4],发挥黄河金三角的区位优势,实现三省入境旅游市场无论是结构还是竞争力的融合发展[9]。

(2)根据晋陕豫三省客源地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市场拓展策略

如河南省的港澳台市场结构偏离份额与竞争力偏离份额截然不同,其结构偏离值排名倒数第三,但竞争力偏离值却排在第一。对于这类结构不合理但竞争力却很强的客源地,应通过调整入境旅游市场所占的比重,增强旅游客源市场规模,采取省内旅游和黄河金三角区域

旅游合作,双管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竞争优势[10]。

山西省的马来西亚市场情况恰好相反,其结构偏离值排第一,竞争力偏离却排倒数第四。对于这类结构较好,但竞争力较弱的地区,应实施适度“走出去”、积极“请进来”的旅游促销策略[11]。一方面应加大营销力度,设计更具地方特色的旅游线路[12];另一方面,可邀请客源国业内专家、旅游企业来晋考察,加强部门合作与信息流通,实现入境旅游市场发展与国际有效接轨[13]。

(编辑:周亮;校对:余华)

【参考文献】

[1]樊妍芳,严江平,石培基.基于SSM的甘肃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 : 109-112.

[2]白如山.基于SSM的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研究[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2010,(1) : 7-11.

[3]刘军胜,马耀峰,高军.基于偏离份额与灰色关联分析的河南入境旅游产业结构研究[J].河南科学,2012,(5) : 648-651.

[4]张春晖,张红,白凯.基于动态偏离——份额和灰色关联分析的陕西入境旅游产业结构与竞争力分析[J].旅游论坛,2010,(1) : 59-64.

[5]张晓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协作模式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 36 -40.

[6]张慧霞,刘斯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区域旅游合作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2) : 45-48.

[7]张凯,王玉芹.基于长江流域各省市入境旅游市场的偏离-份额分析[J].旅游论坛,2008,(3) : 422-425.

[8]钟永德,刘生.基于SSM的湖南省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3,(1) : 1-3.

[9]周起业,刘再兴等.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243-245.

[10]林龙飞,陈叔梅.基于指数趋势预测模型的韶山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数量预测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4) : 32-36.

[11]冯灿飞,曹捷.崀山发展低碳旅游SWOT分析及其对策[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1) : 58-62.

[11]全华,赵磊,陈田.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1) : 146-152.

[12]吴寿平.广西旅游业结构变迁中的生产率增长效应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1) : 80-82.

Analysis on Inbound Tourist Source Market Based on the SSM Method——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Shanxi,Shaanxi and Henan Provinces

LIN Long-fei ZHOU Jie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Hunan 411105)

Key words: SSM method; Shanxi,Shaanxi and Henan provinces; inbound tourist source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