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2016-01-29杨红海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7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冠心病

杨红海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心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

杨红海

(阜新矿业集团总医院心内科,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实施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保证手术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的恢复,护理满意度高,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

冠心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特别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冠心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其生存质量[1]。本文就我院2014年3月至2015 年3月收治的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心内科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并确诊。患者均在确定符合介入手术治疗指征后,选择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实施介入治疗。

排除标准: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合并精神疾病患病史或者有意识障碍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在48~82岁,平均年龄为(62.3±3.7)岁。其病程在1~15年,平均病程为(6.7±1.5)年。自发性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其他类型的患者分别有13、16、7、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的年龄在47~84岁,平均年龄为(63.9±3.9)岁。其病程在1~14年,平均病程为(6.9±1.3)年。自发性心绞痛、混合性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及其他类型的患者分别有13、18、6、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的基础上制定一套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护理路径,按照一定的护理计划和流程实施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和术中配合。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要主动与其沟通,带其熟悉病区环境,消除陌生感,并对治疗相关情况进行介绍,缓解其紧张、恐惧情绪;做好术前检查,指导患者练习术中配合动作;对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提前控制。术前做好患者信息的核对工作,严格遵守交接制度,缩短等待时间,同时做好入室前的情绪安抚,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各项体征、输液速度等,与医师充分配合。②术后护理。指导患者采用正确体位,定期观察记录其穿刺处的情况及各项生命体征,出现穿刺处渗血、出血、血肿或者胸痛、胸闷等情况时,要及时汇报主治医师并处理,指导患者排尿排便,记录尿量,并根据其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机体营养供给,促进恢复,同时定期评估其术侧肢体活动状况。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同时采用自拟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以总得分≥90分为十分满意,得分在80~89分为满意,60~79分为一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的计算只计入前三项)。

1.4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36.1±10.1)min和(48.2 ±12.5)min,住院时间分别为(8.1±1.1)d和(15.5±2.0)d;观察组患者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2例、血肿2例、低血压1例、心源性休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4例、血肿4例、低血压5例、肺栓塞2例、下肢深静脉栓塞2例、心源性休克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均有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调查其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中,十分满意26例,满意10例,一般满意2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者中,十分满意8例,满意19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7例,满意度为82.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 论

介入治疗冠心病因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疗效好的优点得到临床广泛应用[2]。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对其进行综合性、全方位的护理是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快速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保证。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以明确既往护理中存在不足、隐患,提高护理人员的重视,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同时,不同阶段护理工作的明确能保证护理人员工作的完整性,避免在繁忙时出现的工作疏漏,同时有助于加强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全面认识,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早预防,同时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工作,明显缩短了护理人员书写记录时间,提高了效果,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与常规护理组的比较,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患者发手术时间短、症发生率低、恢复时间快、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史海弘,刘霞.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与效果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2013,8(3):98.

[2] 李秀霞.冠状动脉造影与冠心病介入性治疗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S):307-308.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7-0264-01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冠心病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警惕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如何使用冠心病保健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