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临床研究

2016-01-29张艳丽孙志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7期
关键词:跌倒平衡步态

张艳丽 李 研 梁 倩 孙志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神经内一科,辽宁 大连 116000)



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临床研究

张艳丽 李 研 梁 倩 孙志会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神经内一科,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目的 对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进行评定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方法 将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脑血管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对患者进行Tintti平衡与步态评定量表评分,测量患者的平衡与步态,探讨患者平衡能力与跌倒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85.4%)总评分<19分,属于跌倒危险范围,主要是即刻站立平衡、转立平衡等动作难以完成,1次跌倒患者与多次跌倒患者的即刻站立平衡评分以及转立平衡评分两项评估比较差异均比较明显(P<0.05)。结论 医护人员应详细观察老年脑血管病的平衡能力和步态表现,提出有效预防措施,并对患者跌倒危险性较高的动作进行重点护理,以降低患者跌倒次数。

【关键词】老年;脑血管病;跌倒;平衡;步态

视觉、前庭系统、本体感觉是影响身体平衡控制的主要因素,而在药物作用以及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均会影响人体感觉系统,导致反应迟钝、判断失误等情况,进而导致发生跌倒[1]。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平衡控制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均会有所下降,这是老年人跌倒的主要原因。对于老年脑血管病患者来讲,身体功能的退化以及疾病因素会导致跌倒现象更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对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进行平衡与步态进行评定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跌倒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8例脑血管病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时满足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患者临床症状符合脑血管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通过MRI或者CT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②患者有独立行走能力,在一年时间内发生过跌倒、跌落(身体某部位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地面或者更低,包括自行车跌落、楼梯跌落等);③患者最小年龄66岁,非急性期4周以上;④患者智力量表(MMSE)评分在24分以上。

1.2 方法

1.2.1 资料调查:调查并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并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婚姻状况、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情况、有无患病史以及用药情况。调查患者的跌倒情况,具体内容包括跌倒次数、跌倒地点、跌倒时间、跌倒方式、跌倒受伤情况、跌倒前活动情况以及跌倒前是否出现先兆症状等。

1.2.2 平衡功能测量[2]: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平衡测量采用tinetti assessment tool(Tintti平衡与步态评定量表)。tinetti assessment tool表中的测量项目包括平衡能力测量以及步态测量两部分内容,总共有16个项目,前9个项目为平衡能力测量,测量内容分别是“坐位平衡、起立、尝试性起立、即刻站立平衡、站立平衡、轻推反应、闭目站立平衡、站立平衡、坐下”。后7个项目步态测量,测量内容分别是“起步、步幅步高、不对称性、不连续性、路线偏离、躯体稳定、步行姿态”。16个测量项目中每个项目的评分为0分、1分或者2分,平衡能力测量评分16分,步态测量评分12分,总平分为28分。患者总评分越低,跌倒危险性越大,总评分在19分以下的患者视为有跌倒危险。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资料:本研究中的48例脑血管病老年患者中男性患者43例,女性患者5例,最小年龄68岁,最大年龄89岁,平均年龄(80.4± 3.8)岁。48例患者均伴有3种或者3种以上的慢性疾病,其中患病率较高的疾病有冠心病、听力障碍、高血压、视力障碍,然后依次是肺气肿、糖尿病、颈椎病等。

2.2 患者跌倒情况:本次研究的48例脑血管病老年患者中有29例患者发生过1次跌倒,所占比例为60.4%;4例患者发生过2次跌倒,所占比例为8.3%;其余15例患者发生跌倒次数均为3次或者3次以上,所占比例为31.2%。

2.3 患者平衡能力与发生跌倒的关系分析:本次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48例脑血管病老年患者中仅有7例患者(14.5%)的总评分不低于19分,其余41例患者(85.4%)总评分均<19分,属于跌倒危险范围。平衡能力测量结果显示,患者难以完成的项目多集中于“即刻站立平衡、转立平衡、轻推反应、闭目站立平衡”,步态测量中的“起步、步幅步高、躯体稳定”是导致步态不稳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有11例患者因为脑卒中后遗症影响,步行过程中有拖拽、倾斜表现。比较、分析发生1次跌倒以及发生3次(以上)患者的具体项目评分,发现两组患者的即刻站立平衡评分以及转立平衡评分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以供应脑部血液血管病变为特征的疾病,例如脑血栓、脑栓塞、脑卒中等,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极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3]。脑卒中发病期间,患者多会出现平衡紊乱现象,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讲,身体抵抗力差,身体平衡能力下降,不论是本体、前庭还是视觉方面的平衡感觉功能也逐渐退化,进而导致整体平衡能力明显下降,人一旦超过70岁就会出现姿态控制能力下降的情况,而80岁以后平衡失控表现更明显、退化更快[4-5]。所以,相比正常老年人,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维持身体平衡能力能差,更容易发生跌倒,是跌倒的高危人群。为了有效预防老年脑血管疾病发生跌倒以及避免跌倒后严重受伤,医护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行走时的步态表现,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尤其对于跌倒危险性较高的80岁以上患者要给予高度关注,尽可能给予全程协助。

3.1 提出预防跌倒方案:通过对患者平衡能力的观察测量可以发现,在执行转立平衡动作时,很多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虽然可以保持基本平衡,但转立过程中的动作不连贯,多表现为柱状以外旋转方式,而且整个转身过程中步数较多,所用时间较长,一般都在3 s以上。对发生3次(以上)跌倒患者的平衡测量结果显示,很多患者在执行即刻站立动作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摇摆姿态,或者需要旁人协助完成,而发生1次跌倒的患者在执行即刻站立动作时相对平稳很多。所以即刻站立是患者的高危动作,应该作为护理指导的重点内容。另外,转立平衡、轻推反应等是1次跌倒与多次跌倒两组患者评分差异比较明显的几个项目,需要给予针对性护理指导,并采用有效的平衡锻炼措施,减少患者发生跌倒的次数。

3.2 实施预防跌倒措施:提高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平衡能力、降低患者跌倒次数可以从提高肢体肌肉力量、积极治疗脑血管疾病、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环境、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以及提供助推器具支持等方面做起。①让患者以及家属认识到预防跌倒的重要性,提高预防跌倒意识,并积极参与预防跌倒。②积极治疗患者脑血管疾病,减轻疾病对患者平衡功能的损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给予高度配合,按照医师嘱咐合理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睡眠充足,并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③对患者进行针对性运动训练,包括步行、肢体训练以及有氧运动等,通过训练改善患者的身体协调能力。④有必要时可以给患者提供辅助工具支持,例如步态不稳的患者给予助行器支持,即刻站立不稳患者可给予脚杖支持。

参考文献

[1] 尹傲冉,倪朝民.脑卒中患者不对称步态与平衡控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9):897-900.

[2] 张玉兰,马腾霄,王勇琴,等.老年脑血管病跌倒患者平衡与步态的评定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5):29-31.

[3] 尹傲冉,倪朝民,杨洁,等.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不对称性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3):190-193.

[4] 王家兰,毕怀梅,韩晓玲,等.老年住院脑血管病跌倒患者的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6(6):78-79.

[5] 郭红,李红云,杨雅威,等.住院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跌倒效能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47-150.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7-0071-02

猜你喜欢

跌倒平衡步态
基于步态参数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态特征研究
基于面部和步态识别的儿童走失寻回系统
“刷脸”正盛,步态识别又来了
力量平衡操对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的效果评价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多因素评估及干预在预防社区老年人跌倒中的效果评价
步态研究及其在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进展
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防跌倒的效果分析
斯新政府想“平衡”与中印关系
希拉里释放“平衡”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