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2016-01-29潘忠敏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锦州121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9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潘忠敏(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潘忠敏
(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收治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剖宫产术后患者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潜伏期一般为1~3年,平均(21.5 ±13.8)个月,以单个病灶多见,病灶多发生在皮下脂肪层(约占76.2%),均行手术切除病灶。手术后均一期愈合,一次性痊愈。出院后口服孕三烯酮药物3~6个月预防复发;随访6个月~3年无复发。结论 剖宫产术后引起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案,临床中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规范手术,预防子宫内膜的种植。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

近十余年来,产妇因恐惧阴道分娩,随着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据文献报道,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为0.05%~0.9%[1]。剖宫产术后异位到腹壁切口使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随着月经周期卵巢激素周期性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出血,伴纤维组织增生粘连形成包块,随着月经周期变化异位包块也逐渐增大,并伴有周期性疼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剖宫产术有一定关系。对就诊于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21例患者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发病特点、治疗及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我院收治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1例(均为生育年龄)。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2.5)岁。21例患者术前均无盆腔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平均孕次3次,平均产次1.6次,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术后6个月~3年。21例患者发现均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单发包块,随着月经周期改变逐渐增大,其中15例患者伴经期疼痛,经期过后包块略缩小,疼痛也随之消失;6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彩超示腹壁切口下方呈囊性低回声结节,边界不规则与周围界限尚清,包膜不完整,无明显血流信号。21例患者均于月经干净3~5 d后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提示均为子宫内膜病灶。

1.2 方法与观察指标

1.2.1 方法:21例患者全部行手术切除病灶,术前完善彩超检查,必要的行CT检查,确定包块大小,部位,范围,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病灶切除术,其中最大包块直径约4 cm,最小包块直径1.5 cm,均在包块外缘约1 cm处将包块完整切除;其中16例位于皮下脂肪层,3例侵及腹直肌前筋膜,2例包块直径约4 cm,侵及腹膜层,术中采用补片修补;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术后预防感染,常规切口换药,口服孕三烯酮2.5毫克/次,2次/周,连服3~6个月预防复发。

1.2.2 观察指标:随访1~3年统计患者复发率。

2 结 果

21例患者手术治疗行病灶切除后,术口均为一期愈合,2例行补片修补术患者稍有胀痛感,3个月后症状消失,术后均以口服孕三烯酮药物3~6个月,随访1~3年无复发。

3 结 论

3.1 致病原因: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之一,其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在形态上呈良性改变,具有种植侵袭及远处转移等类似恶性肿瘤的特点[2]。其病因至今尚未明确,目前主要有异位种植学说,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诱导学说等。本文中21例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其中12例为一次手术,8例为二次手术,1例三次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发病机制为病灶一般经过内膜细胞黏附、种植、炎性反应,病灶周围新生血管生成,内膜细胞增殖,最后形成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子宫内膜基底层间细胞[3]。本文患者术前均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发生此病与剖宫产术中使具有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种植至腹壁切口有关,有关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4]。

3.2 诊断:首先患者具有剖宫产手术史,其次手术切口瘢痕处有单发大小不等结节,质硬,边界尚清,触痛阳性,与月经周期有一定关系。另外,彩超检查有助于其诊断,术后病理示内膜样腺体,内膜间质和含铁血黄素细胞,可明确诊断。

3.3 治疗:治疗方法可选用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时使药物难以进入其病灶、纤维瘢痕组织,疗效差。手术方法可以彻底切除病灶,避免术后复发,是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最佳治疗方法。术后再辅助口服孕三烯酮药物3~6个月,以预防复发。

3.4 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剖宫产术后远期并发症之一,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积极宣传阴道分娩好处及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有关知识,有效降低剖宫产率,防止医源性种植,是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主要目的[5]。另外,手术时要规范缝合子宫切口,勿穿透子宫内膜,关腹前冲洗腹腔,冲洗腹壁切口,缝合腹壁切口及时更换纱布、手套、针线及器械。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概率不是很高,但降低剖宫产率,规范手术也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键,对提高妇女的健康生活水平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学英,郎景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4,39(2):97-99.

[2]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69.

[3] 李史,林金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55-57.

[4] 王辉.手术切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体会[J].健康大视野, 2013,1(1):55.

[5] 米兰,郎景和.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2):180-181.

中图分类号:R71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9-0090-01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疗效观察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结局分析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疗效的影响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分析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桂枝茯苓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观察
诺雷德联合米非司酮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及分析
不同补片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中的应用分析
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临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