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箱灸联合中药浸泡治疗糜烂型足癣35例

2016-01-27张淑君王旭洋刘苏瑞

中医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足癣足趾杀虫

张淑君,王旭洋,刘苏瑞,傅 文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艾箱灸联合中药浸泡治疗糜烂型足癣35例

张淑君1,王旭洋2,刘苏瑞2,傅文2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8; 2.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南 郑州 450046)

目的:观察艾箱灸联合中药浸泡治疗糜烂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5例糜烂型足癣患者给予艾箱灸加中药浸泡(白鲜皮、黄柏、苦参、土荆皮),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29例,显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29%。结论:艾箱灸联合中药浸泡治疗糜烂型足癣疗效确切。

艾箱灸;中药浸泡;临床疗效;糜烂型足癣/治疗

足癣是足部浅部真菌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水泡鳞屑型、浸渍糜烂型、角化过度型为主。目前,糜烂型足癣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患者不良生活卫生习惯而发。本病传染性很强,如不及时治疗,可感染其他部位,而引起手癣、体癣等。由于患处痒、痛难忍而搔抓,极易合并细菌感染,导致淋巴管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本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014年9月—2015年8月,笔者采用艾箱灸联合中药浸泡的方法治疗糜烂型足癣3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35例足癣患者,男25例,女10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24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6 a。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按照《皮肤性病学》[1]浸渍糜烂型足癣诊断标准。皮损多发于足趾缝间,第3~4趾间和/或第4~5趾间多发;皮损处潮湿、色白,表皮松软易剥脱,剥脱后可见红色糜烂创面,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瘙痒感,合并细菌感染时,有恶臭味。真菌培养和镜检为阳性。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湿热下注型脚湿气的辨证诊断标准,主症:密集水疱,糜烂流水,浸淫成片,瘙痒疼痛或有发热;舌苔薄黄,脉滑数。

3 治疗方法

给予艾灸加中药浸泡治疗。艾灸,材料准备: 艾灸箱、清艾条。艾条主要成分为艾绒,规格:直径19~21 mm,长度200~210 mm。1次2支,每支截成3段60~70 mm左右的艾条。浸泡药液,药物组成:白鲜皮30 g,黄柏30 g,苦参20 g,土荆皮20 g。操作方法:诸药加水适量,煎取药液2 000 mL备用。患者取仰靠坐位,暴露患足,打开灸箱上方盖子,将6段60~70 mm长的艾条两端点燃,置于灸箱艾灸托内,将患足置于艾灸箱两侧壁下方弓形区域内,对准患处,灸箱及患足安放妥当后,盖好灸箱盖子,然后用大小、厚薄适宜的布巾罩好灸箱,开始施灸,每次30 min左右,1 d 1次;灸后,将提前准备好的药液加热,然后倒入大小适宜的脚盆中,待药液温度适宜后浸泡患足,每次30 min左右,1 d 1次。14 d为1个 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订。治愈:足部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显效:局部症状明显减轻,糜烂处皮肤消退面积在50%以上,复查真菌仍有阳性。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变。

5 结 果

治愈29例,显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29%。

6 病案举例

患者,男,21岁,2014年9月16日初诊。主诉:双足趾间浸渍、糜烂、瘙痒、酸臭2个月余,加重15 d。现症见:双侧足趾缝间皮肤潮湿、色白,散在红色糜烂面,气味酸臭,以第3、第4、第5趾间为主;舌苔黄腻,脉滑数。2个月前因到公共浴池洗浴接触足癣患者生活用品,先后出现双足趾间浸渍、瘙痒、糜烂、酸臭等症状,15 d前因过食辛辣刺激之物,上述症状加重。曾自用达克宁乳膏外涂半个月余,效果不佳,遂来本科就诊。真菌培养和镜检:(+)。西医诊断:浸渍糜烂型足癣。中医诊断:脚湿气,证属湿热下注型。治宜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给予上述治疗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自诉足趾间浸渍、糜烂、瘙痒、酸臭明显减轻。再行治疗1个疗程,自觉临床症状消失,真菌培养及镜检均为阴性,疾病痊愈。随访0.5 a,未复发。

按足癣是真菌感染性疾病,真菌寄生在皮肤角质层中,容易反复发作,临床较难彻底治愈,需要患者耐心长期正确治疗,方能彻底治愈。浸渍糜烂型足癣发病与湿热之邪密切相关,辛辣刺激及鱼、虾之品易生湿热,患者应忌食上述之品,避免疾病复发。足癣是皮肤真菌感染性疾病,而酸性环境不利于真菌生长繁殖,患者治疗期间,应避免用肥皂等碱性物品洗脚。本病传染性很强,治疗期间,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分用毛巾、脚盆,勤换鞋袜,定期消毒鞋袜,避免继发感染及传染他人,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1,增强皮肤抗菌能力。

7 讨 论

浸渍糜烂型足癣结合其临床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脚湿气”“臭田螺”范畴。《外科正宗·臭田螺》对其症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云:“此患多生足趾脚丫,随起白斑作烂,先痒后痛,破流臭水,形似螺靥,甚者脚面具肿,恶寒发热。”《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谓:“此证由胃经湿热下注而生……经年不愈,及其缠绵。”可见本病与湿热之邪密切相关;湿邪重浊、黏滞,易阻气机,足部外感湿热之邪;或脾胃湿热下注足部,郁于足部肌肤,久则气血凝滞,血败肉腐,兹生风虫,而致患处皮肤潮湿、糜烂、瘙痒、疼痛发生本病,故而临床施治时,宜清热燥湿,以治其本;杀虫止痒,以治其标。

本病皮损多发于足趾缝间,经外奇穴中的八风穴位于足背第1~5趾缝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针刺或艾灸八风穴具有很好的杀虫止痒功效,是治疗足癣的有效穴。《医学入门》云:“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同时艾箱灸具有火力足、施灸面广等特点,故而笔者运用艾箱熏灸患处,调畅患处气血、通调患处经脉、引郁热之邪外出,达到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目的。现代研究[3]亦表明:艾叶燃烧时产生的艾烟对皮肤癣菌中的絮状表皮癣菌、红色毛癣菌、足趾毛癣菌等诸多皮肤真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艾叶中的挥发油亦可通过多渠道与患处某些物质结合,发挥抗菌作用[4]。且患处渗液可与艾叶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结合形成亚硫酸,能够破坏真菌的生长环境,进而抑制、杀灭皮肤角质层中的真菌;同时二氧化硫与皮损处角质层中的一些物质结合,可使皮肤角质蛋白变性,加速角质层脱落,从而达到抑菌杀菌目的[5]。

该病与湿热之邪密切相关,临床所用药物多为苦、寒之品,煎汤内服易伤脾胃,患者不易耐受,《理瀹骈文》亦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因此,可用中药浸泡治疗该型足癣。《本草纲目》载:“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足太阴、阳明经,去湿热药也。”白鲜皮,味苦,性寒,善除脾经及胃经湿热,现代药理研究[6]显示:白鲜皮中的白鲜碱,亦能够较好地抑制皮肤癣菌。《长沙药解》云:“黄柏,泄己土之湿热,清乙木之郁蒸,调热利下重……”黄柏善于清泻下焦湿热。《本草正义》谓:“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燥尤烈,故能杀湿热所生之虫。”苦参既能清热燥湿,又可杀虫止痒。土荆皮亦有较好的杀虫疗癣、祛湿止痒功效。诸药合用,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标本兼治。

本病运用艾箱灸及中药浸泡治疗,两法合治,具有很好的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功效,紧扣“治病必求其本”之宗旨,故能有效治疗,减轻患者局部浸渍、糜烂、瘙痒、疼痛等症。综上所述,艾箱灸联合中药浸泡治疗糜烂型足癣,标本兼治,效果可靠,方法简便、安全,价格低廉,且易于患者接受,是治疗本病的一种较好方法。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6-7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3.

[3]许焕芳,赵百孝.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J].中国针灸,2012,31(1):8.

[4]梅全喜,高玉桥.艾叶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28(7):1030-1032.

[5]李代英.烟熏疗法治疗足癣68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1,10(5):16.

[6]郭靖,张毅.白鲜皮复方临床集萃[J].中医药学刊,2013,23(3):513-514.

(编辑田晨辉)

1001-6910(2016)08-0066-03·针灸经络·

R245.8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08.31

2016-02-14;

2016-06-01

猜你喜欢

足癣足趾杀虫
某部新兵足癣发病情况调查及防治措施
农用杀虫灯在我国的研发及应用分析
足趾及耳尖放血治疗风热客睑型睑腺炎验案1则
夏季“脚气重”,用醋泡真的有用吗?
新颖手性酰胺类的合成、杀虫活性和药害研究
“杀虫专列”
以“肥”杀虫 药肥两用 一举多得
得了足癣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吗
足趾分解移植修复多手指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术后外形的整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