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教学与培养方法探析

2016-01-25徐广军孙小雪刘忠玲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

徐广军,孙小雪,刘忠玲,汪 丽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教学与培养方法探析

徐广军,孙小雪,刘忠玲,汪丽*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 长春130033)

随着“5+3一体化”及医教协同推广以来,临床技能教育已逐步成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中之重,对提高整体医疗队伍素质和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重逐渐扩大,区别于传统学术型研究生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建立一套合理临床技能培育体系是重点。一定程度上,它决定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必须具有较强临床和科研能力、科学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道德与心理素质。在研究生培养阶段,依据每名研究生自身情况,制定符合研究生具体情况的个人计划,在临床工作中依据具体情况实施,争取在研究生培养期间内,做好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加强道德与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 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

医学研究生作为我国医学教育的高层次人才,不但应在科研、临床实践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应具有本学科、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研究方法。很多医学院在培养学生时,只看重学位论文,忽视对临床医疗能力培养。决定研究生能否拿到硕士学位的仅仅是论文水平,而对临床能力不予以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生轻视临床实践,把三年的时间精力都花在毕业论文上。毕业后因其临床实践能力较差,在临床工作中处处碰壁,出现了只会看书不会看病的“高学位,低能力”尴尬局面。所以不论是科研型还是临床技能型的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都应该是培养方案的核心。

1.1做好岗前培训,强化临床意识

医学研究生在入学前的情况各有不同,一部分学生在本科毕业后直接进行研究生教育,而另一部分在参加一段时间临床工作后继续深造。由于入学前的临床工作经历和工作单位技术水平,设施设备的差别很大,每个人的基础水平也就不尽相同,临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总体较弱[1]。此外,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实践需要直接参与临床工作,在与患者直接接触中获得专业知识。在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考虑到以上原因,在研究生临床工作中制定合理的规范化培训计划与方法。我院实行入学培训10年以来,内容涵盖医院文化、医德医风、科研道德、病例书写、阳光心理、安全教育等方面,有利于强化研究生临床工作意识。各方面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进入临床工作[2]。由于科室特点各不相同,在教学方面需要的教学方法也有一定差别。在带教导师方面安排高资质的教师进行临床教学,严格要求病例书写及诊断。

1.2明确培养要求,加强质量管理

硕士研究生相对于本科生的很大区别就是专业划分更明确,具体到各自的二级学科上,需要与本科阶段的一级学科大批量的教育相区分,有所侧重。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了更好提升研究生临床能力,严格把关各方面流程,监控培训质量是重中之重[3]。严格把关培养方案,集中组织临床技能培训并在实践中见习巩固,培训过程中了解掌握学生临床技能学习情况,进而重复训练,以保证培养的高质量。合理的轮转计划是临床技能培训的基础保障,三级学科的规范化轮转不仅能保证临床训练时间的充足,更能保证学习科室的全面性,在理论知识架构充足的基础上,所轮转科室的临床实践意义就更为重要[4]。

1.3加强临床技能培训,重视临床思维培养

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明显的经验性和实践性,临床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就意味着在研究生阶段应积极参加临床一线工作,逐渐积累经验,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但是,随着各学科的快速发展,每个专业的技术和操作分工都变得更为明确,每个研究生导师的研究方向逐渐趋于高精尖,越分越细,越来越在某个小的领域不断进取,这对研究生全面专业技能培训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学院需要注重每位研究生的基本功的培养与锻炼,例如,手术无菌技术、四大穿刺术、全身体格检查、心肺复苏、心电图诊断、胸片读片、呼吸机使用、等。研究生在临床轮转和专科实践期间,更要重视临床思维的培养,掌握常见病的病史收集与书写、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基本操作,并结合临床工作,更广泛的学习有关知识[5]。

1.4规范临床能力考核,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合理有效的临床能力考核是检测临床工作能力高低的试金石,临床能力的增强需要临床训练,临床能力训练的水平在考核过程可以得到全面的体现[6]。因此,规范临床能力考核并且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成为了研究生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7]。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规范化培训过程中,考核一般分为平时轮转考核、阶段考核、毕业考核。每位研究生在进行规范化培训中都需记录本人在各个轮转科室的临床实践情况与学术活动情况等,并在轮转结束后就本学科相关知识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对临床能力给与相应评价。阶段考核主要指一段时间轮转培训后组织研究生进行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集中考核。在毕业答辩前夕进行毕业考核[8]。考核内容应该以本专业知识为主,主要包括病历评估、临床技能、病例答辩三部分,临床技能操作主要以研究生基本功为主,考核合格者方可进行毕业答辩。

2 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故名思议就是有一定科学研究能力的学生。他跟大学本科的区别就是学习培养方案中提高了自主科研的比重。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不断有新的知识出现。理论知识在临床工作中也很可能遇到一定障碍。因此,对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进行一定的改革具有必要性,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都是一个合格临床医师的必备条件。培养医学研究生,目标应该是培养医师,而非一个日复一日重复的医匠[9]。

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加强学生与教师间、学生与学生间彼此的沟通互动,使研究生能及时获得帮助,可通过制作本实验室师生通讯录,利用现在互联网的便捷,建立微信群,QQ群,经常发言,及时互动。培养过程中就临床常见问题、科研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启迪。加强研究生彼此间的合作,集思广益,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加强工作能力的培养,也能鼓励研究生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立良好的学术交流与沟通平台。

3 加强合作能力与心理素质的锻炼

所有的教育本质上是人的教育[10]。临床工作的完成与彼此间的合作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往往是个体行为,与临床一线工作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培养研究生临床能力方面应注重合作与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沟通与交流,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面对的不仅是疾病治疗,还有与患者于家属的沟通,在当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情况下,研究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日后面对工作的必备条件,提升研究生心理素质与承受挫折能力,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心理情况的能力,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能给患者心理上以安慰,在减少药物使用的情况下,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应该科研与临床并重,过程与结果并重,创新与协作精神兼备。社会需要的,是科研能力、临床能力、合作能力兼备,心理素质良好的高层次人才。为了达成这个目标,需要社会、学校、导师、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优良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研究生快速成长。

[1]苏艳华.加强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与管理[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33.

[2]巫相宏.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探讨[J].内科,2011,04:371.

[3]白志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5,10:65.

[4]罗琦,肖宁,吴小健,等.提高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培养质量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5,34:232.

[5]刘文慧,刘艳阳.国内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评价现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S3:576.

[6]时文馨,王岩青,张丽云,等.医学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J].医院管理论坛,2013,04:44.

[7]刘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03:216.

[8]胡伟力,陈怡婷,陈地龙.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能力考核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5,26:3733.

[9]朱小平.临床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J].浙江医学教育,2015,05:4.

[10]易元祥.现代教育的缺失与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02,05:41.

1007-4287(2016)09-1614-02

2015-10-11)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学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医学、生命科学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