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文献中秦朝邮驿史料述略

2016-01-22

山花 2015年16期
关键词:驿道

邮 驿

邮是指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秦朝把邮传称为“邮”,《睡虎地秦墓竹简·语书》:“以次传,别书江陵,布以邮行。”驿传工具,秦朝习惯使用“邮传”称谓。邮传止宿之处,汉代概称“传舍”。《汉书·郦食其传》:“沛公至高阳传舍。”注曰:“传舍者,人所止息,前人已去,后人复来,转相传也。”自先秦以来“传舍”名称屡见史册,例如秦王“舍相如广成传舍”,(《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即是接待蔺相如于广成传舍之意[1]。“传舍”通称始于周,沿用至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始渐改称馆驿,不再见“传舍”。传舍主要是接待来往官员,招呼驿车、驿骑休息,调换马匹车辆,供应食宿的场所。传舍之外,有邮亭,也为行旅投宿之处。邮亭设有“亭舍”、“邮舍”。《风俗通义》:“亭,留也。今语有亭留、亭待,盖亭行旅宿食之所馆也。”从亭传的构成来看,据《汉书》如淳注:“于四角面百步筑土四方,上有屋,屋上有柱,出高丈余,有大板贯柱四出,名目桓表,县所治夹两边各一桓(即华表)。”另据《风俗通义》,有的亭还有楼,可供过往官员歇息。《汉书·薛宣传》颜师古注:“邮亭,行书之舍,亦如今之驿及行道馆也。”可知邮亭均有宿舍的设施。邮亭官民皆可入住,并非如传舍只供官吏住宿。

驿,秦代似未见其专名。西汉也仅有《史记·汲郑列传》《汉书·昭帝纪》中有“置驿”2条。《后汉书·卫飒传》始有专名:“飒乃凿山通道五百余里,列亭传,置邮驿。”《汉书·高帝纪》“田横乘传”条,颜师古注:“传者,若今之驿。古者以车,谓之传车,其后又单置马,谓之驿骑。”既指出西汉初驿传乃用车,又谓后有驿骑之置。西汉时期,驿骑是边郡快马报警系统之一。《续汉书·舆服志》记载东汉时期要求“驿马三十里一置”的制度。《晋志》引《魏新律序略》:“后汉但设骑置而无车马。”可见东汉确已废车而专用驿马做主要驿传工具,所以“传”的名称为之改变,不曰“置”,即曰“驿”。可见,邮驿是古时办理传送公务信件的地方。

《云梦秦简》“南郡守腾文书”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为吏之道》,是研究秦朝封建官僚政治的珍贵材料。邮驿的史料记载主要体现于《云梦秦简》“南郡守腾文书”[2]。邮,为秦朝驿传机构,专责担任长途官方文书的传递,而以马为主要交通工具。出土秦墓竹简《田律》记载:“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秦朝驿传体系中,邮仅负责传递远程公文。从《云梦秦简·语书》中“南郡守腾文书”。“廿年(前227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郡(原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守腾谓县,道啬夫: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恶俗。法律未足,民多诈巧,故后有间令下者。凡法律令者,以教道(导)民,去其淫避(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於为善?(也)。今法律令已具矣,而吏民莫用,乡俗淫失(泆)之民不止,是即法(废)主之明法?(也),而长邪避(僻)淫失(泆)之民,甚害於邦,不便於民。故腾为是而脩法律令、田令及为闲私方而下之,令吏明布,令吏民皆明智(知)之,毋巨於罪。今法律令已布,闻吏民犯法为闲私者不止,私好、乡俗之心不变,自从令、丞以下智(知)而弗举论,是即明避主之明法?(也),而养匿邪避(僻)之民。如此,则为人臣亦不忠矣。若弗智(知),是即不胜任、不智?(也);智(知)而弗敢论,是即不廉?(也)。此皆大罪?(也),而令、丞弗明智(知),甚不便。今且令人案行之,举劾不从令者,致以律,论及令、丞。有(又)且课县官,独多犯令而令、丞弗得者,以令、丞闻。以次传;别书江陵布,以邮行。”文中可以看出秦政府公文传递制度的情景。“以次传”指本文书在县、道内依次传进。或按指定的次序传送。出土的居延汉简中,标明“以次传”的书牍很多。“邮”是指传递公文的邮传组织。“以邮行”,即通过邮递传送。“以次行”、“以邮行”二语,说明了当时(秦始皇二十年即公元前227年)公文传送方式,根据内容要求和距离远近而有所区别;也说明了汉简中“以邮行”等几种不同的传送方式,早在秦时就已存在了。传递已由周代专人拓展为逐县逐站接力传递。邮之名,《史记》中于《白起列传》《淮南衡山列传》《留侯世家》均曾出现。《史记·留侯世家》索隐于“曲邮”条引《汉书旧仪》:“五里一邮,邮人居间,相去两里半。”《续汉书·百官志五》“亭长”条刘昭补注引《汉官仪》:“设十里一亭,亭长、亭候;五里一邮,邮间相去两里半。”足证邮亭之设于驿道上之史实。

云梦睡虎地出土秦竹简“邮驿”

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第11号墓中,发掘出大批秦代竹简,大部分是法律文书,涉及年代从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有关邮驿的部分资料如下:“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臂(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还规定“行传书,受书,必书其起及到日月夙暮,以辄相报殴(也)。书有亡者,亟告官。隶臣妾老弱及不可诚仁者勿令。书廷辟有日报,宜到不来者,追之。”(《行书律》)。“早(旱)及暴风雨、水潦、蚤(螽)虫、群它物伤稼者,亦辄言其顷数。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尽八月□□之。”(《田律》)。这要求地方官员要按时上报当地的农业生产情况及各种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即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邮人传送,在八月底以前送到。“乘马服牛禀,过二月弗禀、弗致者,皆止,勿奈、致。禀大田而毋(无)恒籍者,以其致到日禀之,勿深致”(《田律》)。“有事军及下县者,赍食,毋以传费(贷)县”(《仓律》)。“驾传马,一食禾,其顾来有(又)一食禾,皆八马共。其数驾,毋过日一食。驾县马劳,有(又)益壶(壹)禾之”(《仓律》)。“传车、大车轮,葆缮参邪,可殴(也)。韦革、红器相补缮。取不可葆缮者,乃粪之”(《金布律》)。“邦中之繇(徭)及公事官(馆)舍,其叚(假)公,叚(假)而有死亡者,亦令其徒、舍人任其叚(假),如从兴戍然”(《工律》)。“御史卒人使者,食稗半斗米,酱驷(四)分升一,采(菜)羹,给之韭葱。其有爵者,自官士大夫以上,爵食之。使者之从者,食枥(粝)米半斗:仆,少半斗”(《传食律》)。“吏自佐、史以上负从马、守书私卒,令市取钱焉,皆迁”(《秦律杂钱》)。“有投书,勿发,见辄燔之;能捕者购臣妾二人,彀(系)投书者鞫审谳之。”“所谓者,见书而投者不得,燔书,勿发;投者(得),书不燔,鞠审谳之之谓殴(也)”(《法律答问》)。“发伪书,弗智(知),赀二甲。”“今咸阳发伪传,弗智(知),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亦传其县次,到关而得,今当独咸阳坐以赀;且它县当尽赀?咸阳及它县发弗智(知)者当皆赀”(《法律答问》)。“亡久书、符券、公玺、衡赢(累),已坐以论,后自得所亡,论当除不当?不当”(《法律答问》)“舍公官(馆),旞火燔其舍,虽有公器,勿责。”“今舍公官(馆),旋火燔其叚(假)乘车马,当负不当出?当出之”(《法律答问》)。“以其乘车载女子,可(何)论?赀二甲。以乘马驾私车而乘之,毋论”(《法律答问》)。“……诣符传于吏是谓‘布吏”’(《法律答问》)。即是把通行证送交官吏,称为“布吏”’。

邮驿的管理

1.五大驿道网络。秦朝时期,全国以咸阳为中心,形成五大驿道网络[3]:(1)东向驿道:自咸阳出桃林塞、函谷关,抵三川郡。然后分道而走,一沿黄河东北行,一沿济水东行,两路网络将黄河、长江下游地区包括在内。(2)西北驿道:自咸阳往北地郡、陇西郡,可分三条大道而往。(3)东南驿道:自咸阳向东南,可通东南沿海各郡。(4)东北驿道:自咸阳东出,经栎阳(今陕西临潼县)往中国东北部诸郡。(5)北方驿道:自咸阳北上至沿边前线。

2.传舍管理措施。从传舍的管理情况看,包括厩置、乘传、食厨、传舍等。(1)厩置主要是饲养传舍牲口的设施,每一传舍均有厩置以养牲口,管理厩者即所谓“厩啬夫”。厩置“置马以传驿也”(《史记·田儋列传》集解所引)。传舍中都养有马匹,按《睡虎地秦墓竹简·仓律》记载:“驾传马,一食禾,其顾来,又一食禾,皆八马共。其数驾,毋过日一食。驾县马劳,又益壹禾之。”这是关于驿马人厩时,以精饲料喂养的规定。而《传食律》又曾提到驿马的粗饲料供应量为“刍、稾各半石”。主管马厩的人员有“厩啬夫”、“皂啬夫”等。(2)乘传,《史记·孝文本纪》的《索隐》引如淳注:“律,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乘传,一马二马为轺传,急者一乘传。”根据来往官员或应征人员身份地位的高下,配以不同的乘传。也根据文件情报的紧急情况,选择合适的轺传和乘传。(3)食厨是驿传待遇的享用之一,为行人提供饮食,在《秦律》有明确的规定。其《行书律》《传食律》便是相应的单行法规。如《传食律》规定。官员出差,凭符传向国家邮驿领取相应的伙食。老百姓则自备路粮,服役者也应自备路粮。凡驿传吏不按规定发给,出差人不按规定领取者,都要受到惩处。即是为过往使者供应饭食。从律文来看,伙食分三等:官大夫(六级爵)到大夫(五级爵)为一级,供应较高标准的上等伙食;不更(四级爵)以下到人(三级爵)为一级,供应一般标准的中等伙食;上造二级爵,以下包括卜、史、司御、寺、府等在内为一级,供应较低标准的下等伙食。

3.出入交通要道的关口管理措施。通行证在秦代叫做“传”,或叫“符”以及“验”。《古今注》日:“凡传,皆以木为之,长五寸,书符信于上,又以板封之,皆封以御史印章,所以为信也,如今之过所也。”据《周礼·司关》注:“传”上所书的内容包括持证人的年岁、姓名以及携带物品的数量。秦时已有通行证性质的“传”。对于邮驿与亭的使用,《秦律》明细的规定:制止非法通行,保障合法行旅的食宿需要与安全。官吏与平民出外,均要凭符传证明其身份;凡迁徙者要带名籍。商贾要交验身份证件。旅馆要凭旅客身份证件接待,无证游民不许接待[4]。其次,对违反通行规定的行为要予以惩罚。没有通行证件而擅自出入关口的,称为“阑”。秦简中就有对无证通关者处以“黥城旦舂”的惩罚。秦朝十分注意道路的养护。地方一般都在农闲时由各郡、县地方官召集民夫养护。秦对道路两边护道树之保护尤为重视。律文规定不许随便砍伐。若护道树木不在春季种植或护理无方,道路修通后质量不好,监管地方官要负法律责任,民夫要重新栽种、修筑。道路旁依一定距离设有驿站和馆舍,供差人们住宿、饮食、换传等。

4.邮驿人员、传递文书等管理。凡是隶臣妾、年老体弱和不诚信的人,不可委任为驿传工作人员。由于秦以水德自命,尚黑、尚六,因此,车同轨则一律为“舆六尺”,乘传车则以“乘六马”,为上等,使者所持旌节、所穿衣服也必须为黑色。可见,秦朝邮吏的服装大致是黑色。驿传由中央丞相总负责。朝廷诏书、政令等公文均由丞相经驿站逐级送下,地方公文则逐级逐站上呈。在《行书律》中,明确规定公文在途的时间,各驿传要有到发登录,并检验真伪破损丢失情况,随时上报。为了保密,还规定不同文书用不同字体签发,还有加封泥印信等保密措施。外籍人员入境,要进行防疫检查,要消灭车上附着的骚马虫之类寄生虫。驿站传递文书,标有“急”字的必须急递,否则依法惩处。又规定传送律令公文,有关部门必须登记发文和收文的时间,收到后及时回复。

[1]马楚坚.中国古代的邮驿[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32.

[2]仇润喜,刘广生.中国邮驿史料[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123.

[3]陈智勇.中国古代社会治安管理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91.

[4]陈鸿彝.中国治安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81.

猜你喜欢

驿道
线性遗产的空间转型
——以西京古道乐昌段文化线路为例
粤赣古驿道河源段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器物
古丝路驿道上的千里走单骑
海丰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设计的思考
元明清“湘黔滇驿道”建置过程及路线变迁
走进古驿道开展环保宣传
行走在驿道上
李将军古驿道上捣叛贼
洲湖古驿道行
“停”是为了更好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