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重循环训练对小学生脊柱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6-01-22李广宇李天乐王世伟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评估小学生

李 鹏,李广宇,李天乐,王世伟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体重循环训练对小学生脊柱功能的影响研究

李鹏,李广宇,李天乐,王世伟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315211)

摘要:通过实验采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学生的脊柱数据,并对他们实验前后的脊柱功能(直立姿态、前屈姿态和负重姿态)、平衡能力、核心力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估体重循环训练对小学生脊柱功能是否存在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学生在脊柱功能、平衡能力和核心力量都存在一定差异;实验组在脊柱前屈、负重姿态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腰椎段,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平衡能力、核心力量指标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体重循环训练;小学生;脊柱功能;评估

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电子产品日益丰富,人均持有电子产品的数量逐年上升,每日平均使用时间增加,使用人群平均年龄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小学生的脊柱健康也因电子产品的过多使用而受到影响。近年来,青少年的脊柱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脊柱侧凸、轻微驼背等脊柱疾病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有计划地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可以预防脊柱疾病的发生,也可以缓解脊柱周围肌肉群的紧张,本文通过对进行体重循环训练的小学生与对照组小学生的脊柱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体重循环训练练习对小学生的脊柱功能的影响,使小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并预防脊柱疾病的发生,并提供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40名自愿参加测试的男性小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实验组进行20周体重循环训练——7分钟锻炼法训练,每周训练3次以上,每次训练时长≥7min。对照组不参与7分钟锻炼法练习,他们正常参与学校的体育活动,所选人员均身体健康,无先天性相关疾病。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查阅有关小学生脊柱健康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料,相关脊柱数据评估手段,脊柱健康评价等文献资料。

1.2.2脊柱测量法。本文采用的脊柱测量法是近年来测量脊柱形态比较先进的一种电子设备Spinal Mouse,它通过滚动测量背部脊柱,获取脊柱椎体间的关节角度以及整体脊柱姿势走向,将获取的数据通过蓝牙传输给电脑,电脑通过系统分析将测试结果以数字化的形式传输出来,使用起来简单、快捷、精确,目前它的应用领域较广泛,例如脊柱疾病筛查、康复评定、脊柱形态学和活动度的科学研究等。

1.2.3数据处理法。运用SPSS17.0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检验数据间的差异性。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对照组脊柱关节角度数据(∑±S1)

注:TH、L分别代表胸、腰椎关节;“*”表示P<0.05,“**”表示P<0.01;关节前屈为正值,后屈为负值;表2同

表2 实验后实验组、对照组脊柱关节角度数据(∑±S1)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脊柱关节角度测试结果特征分析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小学生的脊柱在三种姿态下的脊柱数据几乎没有差异性,处于同等水平,脊柱姿势基本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曲线,前屈姿态和负重姿态也在正常范围以内,两者之间不存在差异性。

2.2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脊柱关节角度测试结果特征分析

通过表2对比发现,实验组通过体重循环训练——7分钟锻炼法训练后,脊柱前屈姿态、负重姿态数据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通过数据我们发现,前屈姿态下,在脊柱TH1/2、TH2/3、TH12/L1、L1/2关节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关节角度变大,在L2/3、L3/4关节处数据对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角度变大,这说明,通过训练改变了这些关节在前屈姿态下关节角度,使这些关节角度前屈幅度增加;在负重姿态下,实验组脊柱TH1/2、TH3/4、TH5/6关节处,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TH12/L1、L1/2、L2/3、L3/4关节处,数据对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数据绝对值变大,在负重姿势下,脊柱数据有些变大,有些变小,我们结合下面折线图具体分析。

2.3直立姿势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脊柱关节角度对比

图1 直立姿态下实验组与对照组脊柱关节对比折线图

结合表1表2与图1对比得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脊柱走势与脊柱正常值走势基本一致,虽然数据有所变化,但变化不大,五组数据相互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的关节方向也与正常值基本一致,但实验组数据整体更接近于正常值,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脊柱姿态与正常值具有一致性,均符合人体脊柱正常生理曲线。

2.4前屈姿势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脊柱关节角度对比

结合表1、表2数据与图2对比分析得出: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不存在差异性;试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在TH1/2、TH2/3、TH12/L1、L1/2关节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L2/3、L3/4关节处对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实验组试验后数据整体更接近于正常值,但在TH12/L1、L1/2、L2/3、L3/4处数值明显大于正常值,而根据文献可知,该处数据越大表明脊柱柔韧性越好,因此说明,体重循环训练——7分钟锻炼法练习可以使脊柱的前屈正度变大,显著提高小学生的脊柱柔韧性。

图2 前屈姿态下实验组与对照组脊柱关节对比折线图

2.5前屈姿势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脊柱关节角度对比

图3 前屈姿态下实验组与对照组脊柱关节对比折线图

结合表1、表2与图3对比发现,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数据较为接近,对比不存在差异性。试验后,实验组无论是从数据还是折线图数据线走向来看,实验组数据都明显小于对照组,在TH1/2、TH3/4、TH4/5、TH5/6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L2/3、L3/4、L4/5、L5/S1与对照组数据对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正常值对比发现,整体数据小于正常值,负重姿态下,脊柱数据越小,表明脊柱负重能力越好,因此说明实验组小学生通过训练后脊柱的负重能力明显增强,甚至比正常值的脊柱负重还要好,对照组小学生脊柱负重能力相对较差。脊柱的稳定性与脊柱的负重能力呈正相关,而负重姿态下,脊柱数据越小,后伸角度越明显,说明脊柱的稳定性越好,因此可以证明:在负重姿态下,实验组小学生的脊柱稳定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小学生。

2.6实验组、对照组平衡能力对比分析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能力分析表(∑±S1)

图4 实验组与对照组平衡能力对比图

视觉调节系数反映视觉在姿态控制中的作用,数值越大,表明通过视觉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强,平衡稳定性系数反映身体的稳定性,数值越大,表明身体晃动程度越小,身体稳定性越好,本体感觉系数反映本体感觉在姿态控制中的功能情况,数值越大,表明本体感觉姿态控制调节能力越强。通过表3和图4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组小学生的平衡能力优于对照组小学生。分析平衡稳定性系数也发现,实验组小学生的身体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小学生的身体稳定性。

2.7实验组、对照组核心力量对比分析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八级腹桥测试表

图5 实验组与对照组八级腹桥测试对比图

脊柱的稳定性以及脊柱各种姿态与人体核心区域的肌肉力量有着紧密的关联,因为脊柱的稳定性以及形成的各种脊柱姿态都受核心区域的肌肉控制,因此核心力量的强弱势必会影响到脊柱的稳定性,核心力量越强脊柱稳定性越好,相反核心力量越弱,脊柱稳定性越差。Felipe Pivetta Carpes[41]指出,核心力量与脊柱稳定性呈正相关关系,核心力量越强脊柱稳定性越好。因此,有意识地加强核心力量锻炼可以促进脊柱稳定性。通过表4和图5结合分析得出:实验组小学生的核心力量强于对照组小学生的核心力量,这也就表明,实验组小学生的脊柱力量以及脊柱稳定性优于对照组小学生。

3结论

3.1直立姿态下,实验组小学生与对照组小学生的脊柱数据无明显差异,数据越接近于正常值说明脊柱姿势越好,数据过大或过小都说明脊柱姿势不好,实验组小学生脊柱数据比对照组更接近于正常值,这就表明,适当的体重循环训练练习可以更好地改善脊柱姿势。

3.2前屈姿态是脊柱柔韧性的重要依据,对比发现,实验组小学生测得的前屈姿态整体脊柱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学生,而且部分关节优于正常值,前屈角度较大,这就表明下,长期进行有计划的体重循环训练练习可以很好地改善脊柱的柔韧性。

3.3负重姿态可以充分体现脊柱的稳定性,通过对比发现,实验组小学生的负重姿态脊柱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学生,这就表明实验组小学生的脊柱稳定性比对照组小学生强。

3.4体重循环训练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脊柱柔韧性、脊柱稳定性。

3.5实验组小学生的平衡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丽.脊柱功能测试评估训练系统[J].医疗装备,2007(8):4-6.

[2]张智海,李茂廷,于智勇,等.脊柱形态测量仪(Spinal mouse)测评腰痛患者全脊柱运动能力[J].脊柱外科杂志,2009(6):346-349.

[3]徐建侃.腰腹肌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3):274-276.

[4]王猛.核心力量训练对大学生腰肌劳损干预及其肌电特征分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5]Gretchen Reynolds,Chris Jordan.The 7-minute workout that is as beneficial as a long run and a weights session[J].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2013,48(6):108-119.

[6]R. Hage, E. Ancenay "Identification of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ervical spine function and rotational movement control[J].Annals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2009,52(9):653-667.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Weight Training Cycle Impact

on Pupils Spinal Function

LI Peng,LI Guang-yu,LI Tian-le,WANG Shi-we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Abstract:By collecting the l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tudents spine data, and spine func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ir experiments (upright posture, posture and weight-bearing flexion posture), balance, core strength data were analyzed,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weight training on pupils whether there was the impact of spinal fun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the experi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tudents in spine function, balance and core strength had some differenc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spine flexion, attitude indicator were weigh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especially in the lumbar segments,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Experimental group balance, core strength index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Key words:body weight circuit training; primary students; spine function; assessment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科研项目(Y201328362)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3-0102-04

作者简介:李鹏(1988-),男,山东泰安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收稿日期:2014-03-11

猜你喜欢

评估小学生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作战体系评估及评估方法研究
我是小学生
风险评估
双信封制和综合评估制各有千秋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