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6-01-22蔡冠蓝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青少年

蔡冠蓝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体育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15)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及影响因素研究

蔡冠蓝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体育教学部,河南 郑州 450015)

摘要:研究通过对参加2013年河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暨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田径资格赛的运动员共975名,选择马腾斯编制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CSAI—2)来测量和研究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 结果发现:①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认知状焦虑、状态自信心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躯体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不同来源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两个维度上略高于传统学校运动员,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状态自信心维度上,区县(直管县)运动员低于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③不同参赛组别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状态自信心不存在差异(P>0.05)。④经常参加高水平比赛的运动员比偶尔或从未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低,在状态自信心上高于后者。⑤赛前适应比赛环境越好,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低,状态自信心值就越高。反之,赛场比赛适应能力差,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高,状态自信心也就越低。(6)有无观众对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水平影响很大,越是比赛自信心强烈的运动员就越希望现场有很多观众来关注自己,从而激发自己比赛斗志和运动潜能,努力获得好成绩。

关键词: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

0前言

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的选材和培养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因为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无论在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战术水平等方面较成年运动员,均呈现出发展速度快、前后变化大、起伏剧烈的不稳定性,这势必导致其参赛时的状态缺乏稳定性,运动成绩易大起大落。由于比赛环境与其平常训练大相径庭,比赛级别、对手水平、竞争激烈程度及裁判、观众、场地、周围环境等因素,往往都会给运动员带来不可预期的刺激。因此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产生变化的规律,为更好地调控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以及为今后改进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实效性提供理论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参加2013年河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暨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田径资格赛的运动员共1 700名。共发放问卷1 700份,回收1 246份,回收率为73.29%,剔除不完整和带有明显趋向性回答的问卷共271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97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8.25%。

经统计,在调查统计的975份问卷中,国家一级及以上水平运动员8人,国家二级运动员172人,国家二级以下运动员795人;其中男性592人、女性383人,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19岁。平均年龄为(16.01±2.97岁)。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翻阅并参考了《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心理实验与测量》、《竞技体育心理学》,以及涉及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方面的《青少年田径训练科学化》、《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运动训练学》等十余本书籍,从而确立了最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在数据处理中主要参考了《SPSS统计分析与决策》这本书,为本研究的最终完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1.2.2专家访谈法。本研究在认真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各市县、传统学校田径队的教练员、大会官员、比赛裁判员以及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逐一访问,深入了解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心理状态规律、日常训练状况、过往比赛成绩等,从而更好地掌握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基本情况。并对本研究的可行性,问卷、量表的科学性进行咨询(见表1、2)。

表1 专家职称结构调查表

注:其它包括田径教练员、比赛裁判员、运动心理学专家等,他们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

表2 效度评价表

对各个专家反馈的信息进行统计,根据专家的一些建议,笔者对CSAI-2问卷进行了完善,此次的调查问卷的内容符合研究需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通过对专家学者进行逐一访问,还了解了青少年田径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基本特征、为本研究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

1.2.3问卷调查法。

1.2.3.1问卷的选择与修订。本次研究所发放的问卷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采用了美国著名运动心理学家马腾斯(Mantens)与他的合作者编制成的《竞赛状态焦虑问卷-2》(简称CSAI-2),几经修订,最终确定了3个分量表,分别测量被试者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维度,各9个测题,共27题。在统计处理的过程中,应对每一分问卷分别计分,每个维度分数在9~36分之间,且CSAI-2三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分别达到0.68、0.72、0.71,并经过了效度检验,证明具有较高的结果效度和预测效度。此外,CSAI-2问卷及可进行个别施测,也可进行团体施测。在我国(周成林,2000年),CSAI-2问卷的三个维度已修订出了优秀运动员(男、女)常模、中学文化程度运动员(男、女)常模、大学文化程度运动员(男、女)常模,还有分项目的田径、球类、自行车、射击、射箭、技巧、武术运动员等共12个常模。因此,这个问卷无须检验,直接可以应用于实践测试中去。另一部分影响因素问卷由运动员基本情况构成,其中包含了运动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训练年限、运动等级等内容。

信度检验:用复测法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影响因素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测试对象为任意抽取参加比赛的青少年田径运动员50人,两次测试时间间隔是30天,信度为0.78~0.96。效度检验:青少年田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影响因素问卷效度拟采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把专家赞同的指标编成问卷后请专家对问卷的结构和构思进行评定,专家一致认为该问卷可行,可使用此问卷。

1.2.4数理统计法。本研究采用采用Word2003中的Excel软件对调查回收的有效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测试结果经检验数值符合正态分布,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均数比较、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测试结果进行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年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特征分析

表3 不同年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水平方差检验一览表

注:*P<0.05,**P<0.01;下表同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躯体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结果表明:运动员年龄、运动年限的逐年增长,他们对社会评价、赛前准备、临场发挥的不稳定性、比赛失利以及对对手的错误估计等影响其发展的因素的处理日趋成熟,致使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逐渐下降。年龄的逐年增长使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结构日趋成熟,对一些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逐步增强,看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较为准确。但从结果来看从16岁~19岁这一年龄段中,运动员竞赛状态变化起伏较大。这说明运动员在成长到这个阶段要面临着教练、队友、家人、观众的评价,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会受到影响。

2.2不同来源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特征分析

表4 不同来源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水平T检验一览表

由表4可知,青少年田径运动员主要来源于传统项目学校以及各区县(直管县),其中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达到622人,占总人数的63.66%,区县(直管县)运动员为353人,占总人数的36.34%,本次调查的运动员主要来源于传统项目学校。传统项目学校的运动员和区县(直管县)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上没有差异(P>0.05);在状态自信心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果表明: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两个维度上,区县(直管县)运动员虽略高于传统学校运动员,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状态自信心维度上,区县(直管县)运动员低于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传统项目学校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对自己的状态十分肯定,控制和调节自信心能力上好于区县(直管县)的运动员。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各自所处的环境的差异、教练员指导水平的差异以及运动员训练水平、接受文化知识的差异等等。所以教练员在选材和招生时可以根据运动员状态自信心这一维度多挑选传统项目学校的运动员。

2.3不同参赛组别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特征分析

表5 不同参赛组别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水平方差检验一览表

注:少年乙组为13~15岁年龄段,少年组为16~17年龄段,青年组为18~19年龄段

从表5可以看出,此次调查对象重点集中在少年组,即16—17年龄段上,占总人数的39%,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来看,不同参赛组别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状态自信心不存在差异(P>0.05)。

结果表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在各组别之间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变化起伏较大。这是教练员日后训练和比赛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

2.4比赛经验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分析

表6 比赛经验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影响的方差检验一栏表

由表6可以看出:在调查的975人中有417人是经常参加类似比赛的,占总人数的42.77%,偶尔参加的有324人,占总人数的33.23%,从未参加的有234人,占总人数的24%,从单因素方差的结果来看:不同参赛经验的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三个维度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参赛经验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水平是个非常敏感的因素。

结果表明:经常参加高水平比赛的运动员比起偶尔或从未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不论是在运动水平、心理素质还有调节比赛的能力上都占有非常大的优势,所以经常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比参赛经验少的运动员更能稳定地发挥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并且可以很好地控制比赛。而参赛经验较少的运动员,会因为初次参赛或者次数少,比较容易出现心理紧张,导致肌肉僵硬、动作失常,而不能正常地发挥技术水平。这充分说明随着运动年限和参赛经验的增多,控制赛前焦虑水平方面明显增强,有利于在比赛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2.5比赛环境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分析

表7 比赛环境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影响的

运动员赛前适应比赛环境是本次课题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之一,从分类统计的结果来看,运动员对比赛环境多为基本适应和不太适应,说明比赛环境对运动员影响很大。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竞赛状态焦虑三个维度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这说明在比赛前对比赛环境的适应是至关重要的。

结果表明:赛前适应比赛环境越好,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低,状态自信心值就越高。反之,赛场比赛适应能力差,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值就会升高,状态自信心也就随之降低。因此,比赛环境的适应程度不同,运动员的竞赛状态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环境因素的适应程度对运动员的竞赛状态影响较大,不同的运动员适应比赛环境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也使得每个运动员的赛前比赛的心理状态也是不同的。

2.6比赛时间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分析

表8 比赛时间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影响的

“运动员在赛前期望最佳的比赛时间安排”也是这次研究的一个课题之一。因为运动员在自我感到适宜的比赛时段上,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赛能力获得好的成绩。从表8可以得出,运动员选择希望上午比赛的人数为179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8.32%,选择下午比赛的人数为450人,占总人数的46.06%,选择晚上比赛的人数为346人,占总人数的35.62%,所以从运动员选择比赛时间安排的统计结果来看,运动员希望下午和晚上比赛的占大多数,这表明运动员在下午和晚上比赛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比赛水平。但通过单因素方差检验来看,比赛时间安排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没有影响(P>0.05)。这一定程度上说明青少年田径运动员对比赛时间上的安排不是影响其竞赛状态焦虑水平的因素,也就说教练员在针对运动员进行焦虑的调控时可以不考虑比赛时间的安排。

2.7比赛观众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分析

表9 比赛观众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影响的的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我把“现场观众对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影响”也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来考虑。在赛前调查运动员对现场观众的多少是否会影响其发挥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比赛场地若没有太多观众的话,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水平高于其它选项,从表9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中有160名运动员选择“非常多”,占调查总人数的16.41%,544名运动员选择“适中”这一项,占总人数55.79%,有252名运动员选择“有一点”,占总人数的25.85%,有19名动员选择“几乎没有”,占总人数的2%。从运动员对比赛观众的需求情况的统计来看,运动员希望有适中的观众来关注自己,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出自身最好的竞技水平。从表9还可以看出,竞赛状态各维度均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现场观众是影响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重要因素。

3结论

3.1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上呈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躯体状态焦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2不同来源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两个维度上略高于传统学校运动员,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状态自信心维度上,区县(直管县)运动员低于传统项目学校运动员,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3.3不同参赛组别的运动员在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状态自信心不存在差异(P>0.05)。

3.4经常参加高水平比赛的运动员比偶尔或从未参加过比赛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和躯体状态焦虑水平低,在状态自信心上高于后者。

3.5赛前适应比赛环境越好,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低,状态自信心值就越高。反之,赛场比赛适应能力差,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值就越高,状态自信心也就越低。

3.6有无观众对运动员的状态焦虑水平影响很大,越是比赛自信心强烈的运动员就越希望现场有很多观众来关注自己,从而激发自己比赛斗志和运动潜能,努力获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高丽,唐云翔,严进,崔轶,金志伟.射击射箭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9):1047-1049.

[2]石红,陆晨,马志军.普通高校健美操运动员赛前焦虑调控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25(3):124-126.

[3]杨栋,王满秀,周贤江.男子篮球运动员赛前焦虑因素研究—以2004年全国体育院校篮球联赛运动员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53-55.

[4]杨广艳,窦艳丽,田玲.聋人篮球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1):72-74.

Research on Competition State Anxie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Youth Track and Field Athlete

CAI Guan-lan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youth athletics championships in Henan province 2013 12th in Henan province games, 975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were researched as the qualifying teenagers, chosed marten, compiled by the competition state anxiety questionnaire (CSAI, 2) which was compiled by Marten to measure and study the competition state anxie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①The athletes of different ages showed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cognitive anxiety and state self-confidence(P<0.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dy state anxiety (P<0.05). ②The athlete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were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raditional school athletes, in the two dimensions which were cognitive state anxiety, somatic state anxiety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On the dimension of state self-confidence, athletes in area county (county) straight pipe were lower than athletes in the tradition project school,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③Cognitive state anxiety and somatic state anxiety was showe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entry class athletes(P<0.01), and was no difference in state confidence(P>0.05). ④Cognitive state anxiety and somatic state anxiety level of often participating in high level athletes was showed lower than that of athletes once in a while or never participating in competition, on the contary in the state of self-confidence. ⑤Adapting to th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better, the value of cognitive state anxiety and somatic state anxiety of athelets was lower with the higher value of status of the confidence. On the other hand, the ability to adapt the competition was poor, value of cognitive state anxiety, somatic state anxiety was higher, with the state self-confidence would be low. ⑥The presence of the audience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athletes' state anxiety level, the more self-confidence strong athletes, the more hope to have a lot of audiences to focus on themselvies, to inspire their morale and movement potential and getting good grades.

Key words:teenagers;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competition state anxiety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研项目(Y201226211)

中图分类号:G80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3-0080-05

作者简介:蔡冠蓝(1986-),男,河南郑州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青少年体质监测.

收稿日期:2014-12-26

猜你喜欢

青少年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青少年书法》征订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