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PLC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的有关物质

2016-01-21施建国蒋宇丹季晓燕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上海201206

上海医药 2015年1期

施建国蒋宇丹 季晓燕(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6)

HPLC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的有关物质

施建国*蒋宇丹 季晓燕
( 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 上海 201206)

摘 要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4.6 mm × 250 mm,5 µm);流动相为乙腈-0.857%磷酸二氢铵溶液(20∶80)(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25 nm。结果:氯苯那敏峰与杂质A、B、C、D峰之间的分离度良好,氯苯那敏及四个杂质的最小检测限分别为0.017、0.016、0.077、0.030、0.053 µg/ml。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HPLC法 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 有关物质

Determination of related substances in chlorphenamine maleate injection by HPLC

SHI Jianguo*, JIANG Yudan, JI Xiaoyan
(Shanghai Harvest Pharmaceutical Co. Ltd., Shanghai 20120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related substances in chlorphenamine maleate injection. Methods: The HPLC was carried out on a C18column (4.6 mm×250 mm, 5 µm) with a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 - 0.857% of ammonium dihydrogen phosphate solution (20:80) (adjusted to pH 3.0 with phosphoric acid) at the flow rate of 1.2 ml/min and the detected UV wavelength of 225 nm. Results: Good separation among the peaks of chlorphenamine and impurity A, B, C, D was obtained.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chlorphenamine and 4 impurities were 0.017, 0.016, 0.077, 0.030 and 0.053 µg/ml,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simple, accurate with good specificity and high sensitivity and can b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related substances in chlorphenamine maleate injection.

KEY WORDSHPLC; chlorphenamine maleate injection; related substances

马来酸氯苯那敏为抗组胺药,临床上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皮肤黏膜的过敏及药疹和接触性皮炎等[1-2]。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收载品种[3],有关物质采用HPLC法,但仅对未知杂质进行控制。杂质A、C为马来酸氯苯那敏合成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杂质B、D为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这四种杂质均可能影响到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质量。本法参考英国药典2013马来酸氯苯那敏原料有关物质检测方法[4],建立了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中有关物质检测的改进方法。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200和 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公司,均配置VWD紫外检测器); CPA225 D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磷酸二氢铵(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杂质A(批号1370-073A3)、B(批号1376-040A1)、D(批号1370-071A4)均购自TLC Pharmachem;C(批号Y0000437)购自European Pharmacopoeia;乙腈(色谱纯,Fisher Scientific公司);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规格:1 ml∶10 mg,批号Y120301本公司产品);水为超纯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857%磷酸二氢铵溶液(20∶80,用磷酸调节pH值至3.0)为流动相,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为225 nm,进样量20 µl。

2.2 专属性试验

取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1 ml,共5份,分别以下列条件试验:①酸破坏 用稀盐酸溶液调pH值2左右,100 ℃水浴蒸干,用流动相稀释至10 ml;②碱破坏 用0.1 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12左右,100 ℃水浴蒸干,用流动相稀释至10 ml;③热破坏 于100 ℃水浴中加热10 h,用流动相稀释至10 ml;④氧化破坏 加30%的过氧化氢溶液2 ml,100 ℃水浴蒸干,用流动相稀释至10 ml;⑤光破坏 置紫外光(4 500 lx)下直接照射24 h后,用流动相稀释至10 ml。破坏后的样品按色谱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见图1。

图1 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破坏试验色谱图

结果表明,经光、热破坏,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无明显降解产物。经酸、碱及氧化破坏试验,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明显产生降解产物,但峰分离度均良好。

2.3 杂质A、B、C、D相对保留时间的确定

取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1 ml,置100 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入杂质A 5 mg、杂质B 50 mg、杂质C 10 mg、和杂质D 50 mg,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 ml,置1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成含马来酸氯苯那敏10 µg/ml及杂质A、B、C、D分别为5 、50 、10 、50 µg/ml的混合溶液。HPLC检测结果见图2。

图2 各杂质与马来酸氯苯那敏混合溶液

结果表明,杂质A、B、C、D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2、0.25、0.8、3;校正因子分别为1.7、0.8、0.97、2.1。各杂质峰与氯苯那敏峰的分离度均符合要求。

2.4 有关物质测定

取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适量,加流动相稀释制成每1 ml约含1 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1 ml,置200 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按色谱条件进样,记录色谱图至氯苯那敏峰保留时间的3.5倍。杂质A、B、D的校正响应分别为1.7、0.8、2.1。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杂质A、B、C、D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分别为0.2、0.25、0.8、3。除溶剂峰与马来酸峰外,杂质A不得超过0.2%,杂质B、C、D均不得超过0.1%,其他单杂峰不得超过0.2%,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超过1.0%。

2.5 检出限

取杂质A、B、C、D及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分

别不断稀释进样,按信噪比S/N=3计算,杂质A、B、C、D及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最小检测限分别为:0.016,0.077,0.030,0.053,0.017 µg/ml。

2.6 精密度试验

取杂质A、B、C、D分别配制成含5,50,10,50 µg/ml的溶液,共配制6份,分别按色谱条件进样,按峰面积计,RSD分别为0.18%,0.14%,0.27%,0.23%。

2.7 耐用性试验

用Agela、Agilent、Kromasil等不同厂家的色谱柱(均为4.6 mm×250 mm,5 µm),分别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和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色谱柱,不同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杂质的保留和检出无显著性差异(表1)。

表1 耐用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国内无杂质A、B、C、D对照品提供,只有进口,价格昂贵,故考虑用相对保留时间对杂质A、B、C、D进行定位,结果显示,该方法可行。此外,将同一样品分别采用该法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方法测定结果杂质检出分别为0.04%,0.02%,均为未知杂质。但是中国药典方法检出马来酸峰和氯苯那敏峰出峰时间较为接近,有文献[5-8]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以改进此现象。本法检出马来酸峰和氯苯那敏峰出峰时间距离较长,不易混淆。表明本法更适合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测定。

根据中国药典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3]附录204-206,相对响应因子在0.9~1.1范围内,可以用主成分的自身对照法计算含量,超出范围时可采用相对响应因子校正后计算,根据实验结果本法采用相对响应因子计算不在范围内的杂质A、B、D的含量。

马来酸在特定条件下会转换成富马酸[9-11],在本法的酸、碱和氧化破坏试验中,马来酸附近有新的杂质峰出现,有可能是马来酸部分转换成富马酸,需经试验进一步确实。

随着国家对药品杂质要求的提高,药品检查有关物质只控制未知杂质,已远远不够,对已知杂质的控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在英国药典原料标准的基础上,对马来酸氯苯那敏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进行改进,能更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瑶华, 李端. 中国常用药品集[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850.

[2] 孙琛. 临床用药大全[M]. 上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5: 431.

[3]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二部)[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49-50.

[4] British Pharmacopoeia Commission. British Pharmacopoeia 2013[M]. London: The Stationery Office on Behalf of the 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 2013: 500.

[5] 罗域城, 张帆. 马来酸氯苯那敏HPLC法测定条件的优化[J]. 海峡药学, 2011, 23(3): 56-58.

[6] 孙素芳, 刘国瑞, 王喆, 等. 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HPLC测定[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06, 37(9): 627-629.

[7] 马春梅, 赵变, 席荣英, 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J]. 理化检验: 化学分册, 2012, 48(10): 1244-1246.

[8] 徐燕, 刘峰, 徐晓霞, 等. 以HPLC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含量的方法中马来酸峰及氯苯那敏峰定位的问题[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8, 30(3): 110-111.

[9] 张国安, 王玉萍, 彭盘英, 等. 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的马来酸和富马酸[J]. 化学世界, 2010, 51(7): 404-407.

[10] 张万轩, 刘丽琴, 王思思. 用马来酸制备富马酸和苹果酸的绿色化学方法[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6(2): 28-30.

[11] 高翠英, 李彦威, 贾浩旭. 色谱法同时测定富马酸和马来酸的含量[J]. 广东化工, 2008, 35(8): 140-143.

收稿日期:(2014-07-24)

作者简介:*施建国(1982-),男,助理工程师,从事药物研发。E-mail:jian44072@126.com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01-0075-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927.1; O6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