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6-01-20张甜甜高大林李少玲翟琼莉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

山东医药 2015年32期

张甜甜,高大林,李少玲,翟琼莉(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

原发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张甜甜,高大林,李少玲,翟琼莉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40例原发睾丸DLBCL患者,其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0%、75.0%、47.5%。收集患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分型、临床分期、血清LDH水平、国际预后指数( IPI)评分、是否出现B症状、治疗方案(是否加用美罗华)等临床资料,分析上述因素对其1、3、5年总生存率的影响。结果无B症状、血清LDH水平正常、临床分期Ⅰ~Ⅱ期、生发中心来源、IPI≤1分患者生存率较高( P均<0.05),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治疗方案对预后没有影响( P均>0.05)。结论B症状、血清LDH水平、临床分期、非生发中心来源、IPI评分是原发睾丸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

关键词:睾丸肿瘤;睾丸淋巴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生存分析

睾丸淋巴瘤为结外淋巴瘤的一种,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数继发于全身性其他部位淋巴瘤,原发者罕见。原发睾丸淋巴瘤诊断标准为首先发现睾丸淋巴瘤,睾丸切除后6个月内无睾丸以外淋巴结及其他脏器淋巴瘤出现[1]。原发睾丸淋巴瘤占恶性睾丸肿瘤的3%~9%,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2%[2],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主要病理类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由于其无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易误诊。本研究分析原发睾丸DLBCL的预后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05年1月~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睾丸DLBCL患者40例,年龄55~83岁,平均62.1岁,均符合2008 版WHO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诊断标准。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和CHOP化疗方案,化疗周期为1~8个疗程,平均6个疗程; 24例加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美罗华),6例行中枢神经系统和对侧睾丸预防性放疗。首次治疗后完全缓解( CR) 32例,部分缓解( PR) 8例。总生存时间( OS)为6~108个月,中位OS为30.6个月;Ⅰ~Ⅱ期( 33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6.2个月,Ⅲ~Ⅳ期( 7例)患者为11个月。本组复发11例;主要发生在随访2年内,复发部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4例、对侧睾丸3例、腹部淋巴结3例、肺部1例。1、3、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5% ( 34/40)、75%( 30/40)、47.5%( 19/40)。

1.2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收集患者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组织分型、临床分期、血清LDH( 109~245 U/L为正常,>245 U/L为升高)、国际预后指数( IPI)评分、B症状(发热、盗汗、体质量减轻)、治疗方案(是否加用美罗华)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上述因素对患者1、3、5年生存率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分析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无B症状、血清LDH水平正常、临床分期Ⅰ~Ⅱ期、生发中心来源、IPI≤1分患者生存率较高( P均<0.05),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治疗方案对预后没有影响( P均>0.05)。见表1。

3 讨论

原发性睾丸淋巴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首发症状为无痛性睾丸肿大,睾丸增大可迅速发展或缓慢增长,病程数周至数月,甚至数年[3]。肿大的睾丸质地硬、表面光滑或有结节,无触痛,常累及附睾及精索[4],10%的患者双侧睾丸同时受累。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主要病理类型为DLBCL,T细胞淋巴瘤较少见,儿童则以伯基特淋巴瘤和滤泡淋巴瘤常见[5]。本研究40例原发睾丸DLBCL,占本院同

表1  40例原发睾丸DLBCL患者生存率影响因素分析( %)

期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2% ( 40/1 894),患者平均年龄62.1岁,与其他文献[6]报道结果相似。但是,本研究显示年龄并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原因可能是随着医疗意识的不断增强,常规体检普及,患者能早期发现疾病。

B症状是淋巴瘤的预后不良因素,25%~41%的原发睾丸淋巴瘤患者出现B症状[7],但是否出现B症状与临床分期没有直接关系。本研究中7例出现B症状(Ⅰ期1例、Ⅱ期4例、Ⅳ期2例),比以前的文献报道略低;出现B症状患者预后较差。B症状是患者全身症状的一个体现,出现B症状的患者,尤其是60岁以上的患者,因其机体免疫功能较差,一些重要脏器功能欠佳,对治疗的耐受性较差。文献报道,50%~60%的原发睾丸DLBCL患者临床分期为Ⅰ期;Ⅱ期占20%~30%;Ⅲ期患者很少见,仅占3%~5%;Ⅳ期患者很难和继发睾丸淋巴瘤相鉴别[8]。本研究中Ⅰ~Ⅱ期患者33例,Ⅲ~Ⅳ期仅7例;临床分期Ⅰ~Ⅱ患者预后好。大多数学者认为,原发睾丸DLBCL患者初诊时的临床分期可明显影响预后,Ⅰ~Ⅱ期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Ⅲ~Ⅳ期。本研究中Ⅰ~Ⅱ期患者1、3、5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这也说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后影响的重要意义。

非生发中心来源的DLBCL患者远远多于生发中心来源者[9],Menter等[10]报道非生发中心来源的DLBCL比例占77%,这也是原发睾丸淋巴瘤预后差的一个因素。本研究中34例( 85%)患者为非生发中心来源,其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1%、43.8% 而6例( 15%)生发中心来源的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83.3%。生发中心来源的DLBCL表达所有生发中心B细胞的基因,而非生发中心来源的DLBCL不表达和低表达生发中心B细胞的基因,并部分表达外周血B细胞被不明因素刺激后激活诱导的基因。两种亚型之间的多种不同基因的差异,反映异常增殖B细胞的不同分化和活化阶段表现为肿瘤细胞增殖率、分化状态和对治疗反应的差异。另外,非生发中心来源的DLBCL对化疗反应差,大多数患者不能长期缓解,而生发中心来源的DLBCL预后较好。血清LDH水平的高低可以反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负荷,且与临床分期和生存期的长短密切相关。血清LDH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原发睾丸DLBCL患者预后不良,本研究得到相似结论。IPI评分是临床各指标的结合,国际上常用其评估肿瘤患者的预后,IPI≤1分提示预后良好。

睾丸切除术既是目前诊断原发性睾丸淋巴瘤的主要手段,又是首选治疗方案。本研究患者均接受睾丸切除术和CHOP化疗方案,化疗周期为1~8个疗程,平均6个疗程; 24例加用美罗华,6例行中枢神经系统和对侧睾丸预防性放疗。文献报道,老年DLBCL患者使用美罗华维持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无病生存时间( EFS),但OS却无显著提高[11],本研究得到相似结果。睾丸DLBCL多在术后2年内复发主要复发部位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对侧睾丸。本研究术后2年内11例( 27.5%)复发,比文献报道中的30%略低[14]。睾丸淋巴瘤对放疗敏感,放疗可使局部复发率降低4%;文献报道,美罗华可降低其复发率[15];但是目前对预防性放疗及使用美罗华在降低睾丸DLBCL复发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综上所述,原发性睾丸临床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易复发,预后差; B症状、血清LDH水平、临床分期、生发中心来源、IPI评分是原发性睾丸DLBCL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应针对上述因素对DLBCL患者进行干预,以改善其预后。

参考文献:

[1]郭铁.双侧睾丸原发淋巴瘤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6,46 ( 32) : 2.

[2]Al-Abbadi MA,Hattab EM,Tarawneh MS,et al.Primary testicu 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belongs to the nongerminal cente B-cell-like subgroup: a study of 18 cases[J].Mod Pathol,2006

19( 12) : 1521-1527.

[3]翟林柱,王树森,黄岩,等.30例睾丸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回顾性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 11) : 644-649.

[4]刘博,张庆皎.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3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2,52( 22) : 88-89.

[5]Mlika M,Chelly I,Benrhouma M,et al.A 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belonging to the germinal center B-celllike group[J].J Clin Med Res,2010,2( 1) : 47-49.

[6]Cheah CY,Wirth A,Seymour JF.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 [J].Blood,2014,123( 4) : 486-493.

[7]Vitolo U,Ferreri AJ,Zucca E.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8,65( 2) : 183-189.

[8]Park BB,Kim JG,Sohn SK,et al.Consideration of aggressiv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J].Am J Hematol,2007,82( 9) : 840-845.

[9]Li D,Xie P,Mi C.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shows an activated B-cell-like phenotype[J].Pathol Res Pract,2010,206( 9) : 611-615.

[10]Menter T,Ernst M,Drachneris J,et al.Phenotype profiling of 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J].Hematol Oncol,2014,32( 2) : 72-81.

[11]Lokesh KN,Sathyanarayanan V,Kuntegowdanahalli CL,et al.Prima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of testis: a single centre ex perience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Urol Ann,2014,6( 3) : 231 234.

[12]Vitolo U,Chiappella A,Ferreri AJ,et al.First-line treatment fo primary testicula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with rituximab CHOP,CNS prophylaxis,and contralateral testis irradiation: fina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phaseⅡtrial[J].J Clin Oncol,2011 29( 20) : 2766-2772.

[13]Kim J,Yoon DH,Park I,et al.Treatment of primary testicula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without prophylactic intratheca chemotherapy: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Blood Res,2014 49( 3) : 170-176.

[14]Mihaljevic B,Vukovic V,Smiljanic M,et al.Single-center expe 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J].Onco Res Treat,2014,37( 5) : 239-242.

[15]宋拯,王华庆,钱正子,等.1例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治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 13) : 799-803.

收稿日期:( 2015-04-30)

通信作者:翟琼莉,E-mail: zhaiqiongli@126.com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81272361)。

文章编号:1002-266X( 2015) 32-0048-03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737.21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3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