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几组易混概念的辨析

2016-01-19刘颖

中学化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蒸气固态火焰

刘颖

一、三组实验现象

1.火焰、火星

(1)火焰

“火焰”是一切可燃物气体(或蒸气)燃烧时所发生的现象。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就是由固态硫先熔成液态硫进而变成气态硫,从而产生了火焰。也不难理解像H2、CO等可燃性气体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火焰的原因。那么,像木柴、稻草、镁带和红磷等固态物质燃烧时,为什么也有火焰产生呢?

这是因为木柴,稻草等固体物质在高温时都容易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它们的火焰实际上就是这种可燃性气体燃烧时所产生的。而镁和红磷燃烧时有“火焰”,是灼热的氧化物固体小颗粒受热而发生的强光,是空气带着上升而致。这并非火焰。

(2)火星

“火星”一般都是沸点很高的固体燃烧产生的,它是炽热固体或熔融液。如固态铁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这些火星就是炽热的Fe与Fe3O4的熔融液。小块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也不会产生火焰,观察到的火星就是正在燃烧的炽热的炭。

大量的木炭堆积在一起燃烧时,也会出现蓝色火焰,是因为碳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火焰就是一氧化碳燃烧发生的。

2.烟、雾、气、蒸气、汽等

(1)烟

“烟”是指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或悬浮在空气中所生成的现象,它属于固体形式。例如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就出现大量的白烟,它汇聚在一起得到P2O5固体。浓盐酸和浓氨水相靠近也产生大量的白烟,这是因为挥发出来的NH3与HCl反应,生成的NH4Cl小颗粒分散在空气中的缘故。

(2)雾

“雾”是大量的小液滴分散或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它呈液体形式。例如,H2在Cl2中燃烧时就出现大量的白雾,就是由于反应生成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细小酸液滴分散在空气中的缘故。另外,打开盛有某些易挥发性酸(如浓HNO3等)的瓶盖时,瓶口也现出白雾,这是挥发出来的酸蒸气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细小酸液滴分散在空气中的缘故。

有些反应既会产生“烟”又会产生“雾”,形成“烟雾”。如P在Cl2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这是由于发生下列反应:

2P+3Cl2点燃2PCl32P+5Cl2点燃2PCl5

燃烧产物液态PCl3小液滴和固态PCl5小颗粒同时分散在空气中的缘故。

(3)气

气体既不像烟那样静置后汇聚成固体,也不像雾那样静置后汇聚成液体。只要条件不变仍是气体。有些有颜色,可观察到,如黄绿色的Cl2,红棕色的NO2。有些无色,不能观察到,如O2、N2、H2等。

(4)蒸气

“蒸气”与气体没有本质区别。但一般将常温常压下属于气态的物质统称之为“气”,如氧气、氢气等。由液态物质气化或固态物质升华而成的气态物质称之为“蒸气”,如溴蒸气、碘蒸气等。

(5)汽

“汽”一般指“水汽”,即水蒸气或水蒸汽。

3.溶化与熔化

“溶化”是指固体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溶解。如食盐在水中溶化了,碘在酒中溶化了等。

“熔化”是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变成了液体。如铁加热到1535℃时熔化成了铁水;硫加热到112.8℃熔化成液态硫。

二、两组实验操作用语

1.插入和通入

“插入”一般是指某种玻璃仪器放进另一种仪器中或某液体内。例如,仪器的装配中把玻璃管插入橡皮塞中;又如在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取H2的实验中,为了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需将漏斗下端管口插入到液面以下。

“通入”常指气体通过导气管进入某种溶液中。例如,把CO2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三、两组“性”的辨析

1.可燃性和助燃性

可燃性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可燃物所具有的性质就是“可燃性”。例如,H2能在O2中燃烧,则H2就有可燃性,而O2能使可燃物燃烧得更旺即是说它能支持燃烧,而本身不能燃烧,它不具有可燃性,则氧气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助燃性”。可燃性与助燃性都是化学性质。

2.溶解性与吸附性

溶解性是指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不同的固体物质在同一种溶液里,溶解的能力大小不同。溶解性质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例如,NaCl容易溶解在水里,却很难溶解在汽油里。“吸附性”是指气体或溶液里的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的性质。例如,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它具有吸附性,这是木炭最显著的物理性质。因此,溶解性和吸附性都属物质的物理性质。(收稿日期:2015-08-10)

猜你喜欢

蒸气固态火焰
缤纷的火焰
巧克力,不只好吃这么简单
英特尔发布采用3D NAND技术的数据中心级固态盘
替代你的机械硬盘吧!3款热销SSD固态硬盘对比体验
火焰
水落油锅里溅水花
鸬鹚与鸭子
漫谈Windows 7对固态硬盘的优化
蒸气报时
一束火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