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 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

2016-01-13江彩霞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就业大学生

江彩霞

摘要:本文研究了辽宁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分析了辽宁省高等教育结构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阻碍的因素,提出了辽宁省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为切入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等教育结构 大学生 就业

一、高等教育结构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概述

1.高等教育结构

高等教育结构可以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部分,宏观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外部因素关系密切、是事关高等教育总体的高等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微观结构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组合构成状态,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各类人员的知识结构等。

李勇认为,我国高等教育存在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和专业结构失调;学风不正,道德水平失衡;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制约管理水平的提高;师资数量不足,教学质量下降;实践环节削弱,理论脱离实际。孙琳等认为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科设置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模结构与社会人才需求机构不相符;二是高等教育培养类型比例失调,培养模式与需求脱节。

2.大学生就业

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凡在规定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都列为就业者:一是正在工作中,指在规定的时间内正在从事有报酬或收入的工作人员;二是有职业,但临时没有工作的人;三是雇主和自营业人员,或正在协助家庭经营企业或农场而不领取报酬的家属工人。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肖文海等指出,高校专业调整力度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升级,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张育广强调,高校在大学生实习见习方面力度不够,例如,就业实习机会较少、质量不高,创业见习少、指导性不强,“传、帮、带”的培训指导环节比较薄弱。

归纳学者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研究主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本身;二是政府政策的制定;三是社会市场的供求;四是就业指导;五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本研究重点从高等教育角度探讨解决大学生难问题。

二、辽宁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

本研究采取文献和网络调查的方式,对辽宁省高校的教育结构进行了分析,总结辽宁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如下:

1.宏观结构

(1)层次结构。按办学层次分, 2013年,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 113所,其中本科院校 63 所、高职专科学校 50 所。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院所12所及其他院校3所。

(2)能级结构。调查的51所学校中明确自己是研究型大学的有1所,教学研究型大学7所,教学型大学1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学校24所,精英人才2所。培养高级人才的学校7所,中层1所,基层2所。

(3)地区结构。辽宁高等院校主要集中于三大经济区的沈阳、大连和锦州等三个核心城市。其中沈阳有普通高校43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38.4%;大连有普通高校29所,占全省的25.9%;锦州有普通高校9所,占全省高校总数的8%,其它11个市的普通高校学校数仅为1-6所。

2.微观结构

(1)专业结构。根据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信息平台”公布的辽宁省63所学校专业基本情况调查,63所学校共有86类32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类有34个高校开设9个专业;冶金工程专业有3所院校;石油及化工专业有18所院校;农产品加工专业有3所院校。

(2)课程结构。调查的51所院校中,课程设置的基本组成为通识教育(公共基础课)、学科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专业课)和实践环节互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四部分的学分比例基本在25:25:35:15左右。

(3)教师队伍结构。2012 年,全省普通高校教职工为 96584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数为27156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为 40332 人,生师比为 17.2:1。

三、辽宁省高等教育结构对大学毕业生就业阻碍因素分析

1.高校层次结构与社会需要不相适应

2012年,辽宁省高等学校中,本科生学校63所,高职专科学校 49 所,培养研究生高校36所。辽宁省要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冶金工业、石化工业等支柱产业,也需要大批新型技术工人,这也就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目前,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相对薄弱,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办学目标不明确

高校定位的目标主要是研究型、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但是这种定位与企业高、中、基岗位缺乏匹配性,这也是大学生念了四年书,到应聘岗位时却不知道自己要应聘什么岗,应具备什么样知识、能力和素质,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3.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

根据调查在辽宁省的12个学科门类中,管理学科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工学,农学所占比例偏小。工学虽然所占比例较大,但是整体优势不是很强,特色不明显。冶金、农学所占比例偏小与辽宁省要发展冶金、农产品加工业等支柱产业不相适应。

4.高校布局不均衡

辽宁高等院校主要集中于三大经济区的沈阳、大连和锦州等三个核心城市,其它11个市的普通高校学校数少,专业设置也与地方经济结构发展不相适应。辽宁沿海经济带上丹东、营口、盘锦、葫芦岛高校较少;辽西北区域的朝阳、阜新、铁岭高校少且与地方资源、产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较少。这样一方面导致地方招不到适合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大学生毕业又找不到对口的专业,造成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

5.课程教学缺乏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

目前,高校普遍设置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类课程,但是不同层次、不同专业都是一样的标准,缺乏特色;授课内容上,注重了知识的传承,但却忽视了知识的灵活应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还是传统的大班理论授课为主,学生能参与其中的互动、启发和案例教学较少;虽然在推广多媒体教学,但是由于各种资源开发共享不够,多媒体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6.师资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高校的教师人数有所增加,但仍滞后于学生人数的增长,而且,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教师实践能力缺乏。由于师资不足,高校上大课是普遍现象,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师资管理政策影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目前各高校都制定了教师的考核办法,但由于科研工作量化考核明确,教学工作的质量却没有办法很好的量化,在考核中,教师以完成科研、教学数量为目标,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辽宁省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为切入点,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制定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

围绕辽宁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战略,明确高校培养目标,合理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均衡高校的区域结构,创新高校管理体制,科学布局高校的学科和专业结构,改进课程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养“宽口径、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2.明确定位,构建优势突出的多层次大学体系

高校应构建以高水平大学为引领,一般高校为支撑,高职院校为基础的各具优势的层次体系。要建立一批以“985”、“211”学校为主的高水平重点大学,以培养硕士、博士为主,培养高水平拔尖人才,是企业的高级人才;要建立一批以一般院校为主体的一般大学,以培养本科生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企业的中级人才;要建立以高职高专为主体的各具特色地方院校,培养专门人才,是企业的基层人才。政府要出台一系列政策调整现有高校的层次结构,改变一般高校以下的院校片面追求建立博士硕士点的目标,剥离高职专科学校成为真正独立的学院,加大高职专科学校的建设,形成定位明确,结构层次合理的大学体系。

3.围绕产业结构,打造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结构

围绕辽宁省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进一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大装备制造、冶金、石化等基础工业的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专业优势;增加农产品、旅游,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物流、特色服务等学科专业。制定政策在重点大学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位于全国专业前列的优势专业;在一般院校打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在地方院校打造符合地区经济发展的服务专业,鼓励建立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专业院校。

4.依托资源,均衡地区布局

围绕沈阳经济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和辽西北区域发展战略,整合现有高校的学科布局。以沈阳、大连、锦州为核心,打造一批重点大学和优势特色本科大学,做强做大综合大学,发挥其对周围地区一般大学和高职高专大学的辐射作用。辽西北区域上的朝阳、阜新和铁岭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的丹东在区域三大战略中起重要作用,但高校明显不足,应是高校布局的重点,应在该地至少布局工、农、管等方面的本科院校,同时大力发展专科学校。

5.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体系

变化复杂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技术,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要求高校的课程设置必然要体现时代的特点。因此,要设置基础平台课程,加强道德教育,形成广博的知识基础;强化专业主干课程,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建立规模的选修课程库,开设网络课程、信息化课程、国际化课程,形成弹性化的课程设置制度,以提高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

6.加强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要通过高水平教师引进计划,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学科带头人。通过 “教师教育发展中心” 、教学团队建设等措施,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工作,关心学生的身心成长和发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制定政策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实际工作经验。

参考文献

[1]孙琳等.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整[J].科教导刊,2010

[2]方季红.对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结构与优化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

[3]李星云.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

猜你喜欢

就业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