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语言的自主学习的研究

2016-01-13陈洁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语言风格自主学习

陈洁

摘 要: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新教师,在教学之初往往会出现一系列典型的语言问题,本文就教学语言组织能力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新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前几年个人的教学实践对如何主动学习教学语言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提出了四项可行性策略:1.从备课入手“整顿”教学语言,谨小慎微、研磨推敲;2.从听课入手坚持写观察笔记,借鉴经验、自我实践;3.针对课堂实录,反复推敲琢磨教学语言;4.从个性特点出发定位自己的语言风格,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关键词:课堂教学能力;语言风格;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162-03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并不是简单的减少学生上课时间,而是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样对教师的执教能力水平和素质要求就更高,教师个人素质提高势在必行。就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所谓“能力”应该首先体现在教师的执教水平上,一名教师拥有较高的学位和较多的知识积累,并不意味着他就具有较高的执教能力,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的人,也未必就能讲好一堂课。这一点,恐怕许多人都有切身体会。反过来说,一些学历并不高的教师,其执教水平可能很高,教学业绩可能很突出,在教书育人方面也尽职尽责,却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执教能力的核心,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教师要提高控制课堂、管理课堂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节课堂气氛,做到既严肃又活跃。严肃时,能让课堂安静,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思路走,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活跃时,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积极思索,大胆回答教师的提问。所有这些能力,都需要教师有着良好的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都说工作前三年对于教师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学的东西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在大学的时候,总以为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尚可,能说会道一点,健谈风趣一点上讲台过语言关肯定没问题。荀子早就说过:“诵说不陵不犯,可以为师”洞察精微的道理并能表述出来,才可以为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走上了工作岗位,参加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接受专业指导,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才真的领悟“教学语言是专业化、个性化语言,属于特殊的语言类型”,教学语言的技能技巧不是可有可无的。

二、高中数学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主要问题

作为一名新教师,常常会出现语言欠规范,“专业水准”不够,比如常会出现“这个函数有几个根?”,“这个方程的零点个数是几个?”等错误问法。在讲台前,新教师表现欲强烈,自己讲得多,学生讲得少,容易将课堂当作自己的演讲场所。而事实上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应该把舞台还给学生。怕学生不懂,自己讲了再讲,却不让学生讲;比较罗嗦,废话,无意义话多;提问多填空式,或是常常问“是不是”,“对不对”等无意义的问题;问题问得太大了,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要学生回答什么;问答展开不充分,处理比较急躁;忽视候答、理答过程;在对话语气及态度上,站在学生“上面”、“对面”的时候较多,给学生的鼓励、肯定不够明显,“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应该是学生的合作交流伙伴”。

所以,如何优化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是新教师的“主修课”之一。

三、优化新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有效途径

本人在总结与反思前几年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整理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想法与做法。

1、从备课入手“整顿”教学语言,组织课堂“讲稿”。

针对自己比较突出的语言问题:①语言量大;②提问质量不高,开始的一段时间我几乎是把一节课所有要讲的话都写下来,尽可能准确简明,一字一句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但课堂“讲稿”不等于演讲稿,其中还应包含学生的课堂反映,所以要注意在每个问题后面,可补充自己的猜测,学生会有怎样的回答。在课堂上提醒自己留给学生恰当的思考时间。在课后也可记录实况,学生是如何回答的。一个月后,我逐步缩减了“工作量”,选取“关键的话”作备注,其中包括转折处的承接句、启发性语句、有必要强调的重点、专业术语、问题的序列、经典的语句导入或小结等。课后有针对性地推敲一下某些语句的实际效用,用其他颜色的笔在备课本上圈点一番。在某些问题和例题旁记录下学生的经典作答亦或典型错解。插入一些课堂上的“妙手偶得”,亦或反思后的“有感而发”。比如,函数单调性(三)一节例题1的处理在我的教案上“呈现”如下:

例1、判断函数 上的单调性

析:图象参考有困难,只能立足定义,稳扎稳打,关键抓住f(x1)-f(x2)的变形

通分 提取公因式 通分

问:作差变形过程中通分、提取公因式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化为因式、分式相乘的形式,便于判断符号)

满足减函数的定义,注意结论的书写思考:

如果存在,又会是怎样的单调性?(学生反应不过来,问题需要作分解)

改: 上是减函数

在(0,1)上,当 时,恒有 ,即 恒正

那么,在 内是否存在某一区间当 时能使 恒负?

的符号可判断,关键看 ,

你能够找到那个区间吗?

在 上,当 时, 恒负,即恒有 说明了什么?

上是增函数.

细致的语言安排可切实控制课堂教学中的语言量,废话、无意义的话自然减少,慢慢也就不再罗嗦了;研磨推敲,注重教学语言设计是提高提问质量的有效方法,该问什么,怎么问,如何承接,如何铺垫……应该好好琢磨,心里有“谱”。

2、从听课入手坚持写观察笔记,借鉴经验、自我实践是重要“策略”。

优秀教师教学语言上的共同特征:上课从容不迫,语言非常精炼、精要;注意语气上的强调;恰当地设置问题,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问答展开得很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采取追问;遇到障碍时,利用机动的铺垫降低难度迂回着问;方向错误时,采用反问,及时调整;问题序列化设计,层层递进。有了这些提点,听课时在教学语言上目标就比较明确,也容易捕捉闪光点。

教学语言中问答是最常见的形式。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曾成功地应用提问来引导学习,其弟子称道为“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到了现代,提问的课堂地位仍然值得重视。“提问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教学内容的要点,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进程中转换的关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中重要的激活因素。”所以,在优化教学语言的学习中“问题的序列设计”可以作为一个“专题训练”。我整理了一些听课过程中积累的关于上述“专题”的观察笔记进行分析与研究,感受问题的语言品质与思维品质,体会问题的设计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自我实践,体验编拟问题的策略与原则①。

曾听过本校某位老师在观摩课上的新课导入式提问,紧紧抓住了双曲线与椭圆的联系与区别,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利用问题序列指导学生进行类比学习。

例如:1、椭圆怎么定义的?还有补充吗?

2、定义反映到图形上是怎样的?

3、把“+”改为“—”,定长仍为2a,会怎样?能否想象?

4、把2a缩小后,用什么方法可以把点(到两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画出来?

提供工具绳子;适当提示,演示怎样画椭圆

5、能否进一步得到完整的两支曲线?

6、与椭圆比较,请给出双曲线的定义

7.双曲线的数学式与椭圆有何区别?

8、两点距离与定长的关系如何?从哪里产生的?

问题设计得不仅有梯度,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且多开放式,留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教师只是引导加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动起来,自己探索学习,建构知识体系。

在自我实践的过程中我多次尝试了问题序列设计,课前准备,课后反思。比如,对数第一课时的导入式提问我反复修改了多遍,最后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序列:

简单回顾上单元学习内容 先将指数b的取值推广到实数范围,又将底数a限定在

大于0且不等于1的范围,最后得到一个定义域为R,值域为R+的指数函数y=ax

设置情境 求值

第一组:(1) (2)

第二组:(1) (3)

问题① 仔细观察这两组题,结合指数式看看,它们各自所涉及的是怎样的求值问题?(已知什么求什么的问题)

问题② 对此我们分别进行了怎样的运算?

问题③ 再看上述指数式,作为一等式,它表示的是底数a、指数b、幂值N三者

之间的关系,那么已知其中的任意两个值能否求出第三个值?

问题④ 像这样的“知二求一”的问题有几类?除了黑板上出现的这两类问题外,第三类问题是如何?

问题⑤ 我们有没有碰到过呢?

“回归社会”事实上,这类问题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及科技领域现实存在着;

“回顾历史”而且在17、18世纪这类问题一度成为困扰社会发展的难题之一

(天文、航海、工程、贸易以及军事发展过程中常遇到的数字计算问题)

联系教材 指数函数部分的应用题

问题⑥ 数天前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函数图象法)

问题⑦ 你觉得这个方法怎样?可与第一、第二组的解决方法进行比较.

(不方便,技术上有难度. 与之比较(i)不能进一步得到关于未知量的明确表示式;

(ii)没有具体的运算较短时间内来求解x的值.)

问题⑧ 设想能否有更好的方法?

困境往往预言了一种新事物的诞生. 同样是在17世纪苏格兰伟大的数学家纳皮尔

就发明了对数----解决指数问题的新方法.

通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我深切地感到问题序列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其启发性、连贯性、递进性等诸多因素,最难把握的就是两个问题间的跨度以及有效的引领,“跳一跳摘桃子”的策略应用。

3、针对课堂实录,反复推敲琢磨教学语言。

我曾经好几次用录音笔或是用录像机录下自己整节课的教学语言。开始时,觉得很难接受自己的语言风格,甚至听着还有点难为情。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针对自己课堂上出现的语言上的毛病,在录像或录音中可以听得淋漓尽致。曾经在我讲课时,“那么”这个口头禅被使用得相当多,通过听自己的录音之后,“那么”这个简单的口头禅,我觉得是那么地刺耳。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便主攻这个毛病。一段时间下来,再录下整堂教学语言,“那么”一词几乎不再出现。

4、从个性特点出发定位自己的语言风格,敢于创新、勇于探索。

借鉴学习切忌盲目模仿,自己欣赏的但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风格背后是特点。比如,在有的老师的课堂里,他常以幽默生动的个性语言配合丰富的肢体动作、脸部表情轻松自如地调动课堂气氛,与学生的交流互动非常突出,语言风格独到。下了课堂平易近人,机智诙谐,富有活力的人。我也正思考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充分考虑到自己的个性融合了热情奔放与严谨细致的“元素”,所以基本趋向于严谨大度的风格,用激情“感染”学生,用缜密的逻辑思维“打动”学生。课堂上多用开放式的问句以激发学生表达内心感受,注意采取间接问句,比如:“我很想知道你对……的看法”,引导时多用鼓励和启示的语言,常选用如下一些引导语:“你觉得……”,“你想要怎么做”,“你的意思是……”。

优化设计自己的教学语言,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积累。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师技术行为》 黑龙江出版社 傅道春

[2] 《应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语言问题》 中国教育报 王尊

猜你喜欢

语言风格自主学习
语用表达本位的实践思考
艺术语言学视角下方言节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