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健美操单人项目跳跃类难度动作研究——以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竞技健美操比赛为例

2016-01-13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

周 玉 华

(安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竞技健美操单人项目跳跃类难度动作研究
——以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竞技健美操比赛为例

周 玉 华

(安庆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 安徽 安庆 246133)

摘要:通过对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竞技健美操单人项目14套动作中的60个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跳跃类难度动作占难度动作选用的主流,符合世界潮流;(2)中分值跳跃类难度动作选用最多,竞技健美操整体水平较低;(3)空中姿态向空转、屈体跳、分腿跳、科萨克跳倾斜,空转类位居第一;(4)跳跃类难度动作主要分布在整套操的前半套,符合体能分配规律。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单人项目;跳跃类技术动作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运动员连续、复杂、高强度完成成套动作竞技能力的运动项目[1],有男单、女单、混双、三人、集体五人等五个项目, 而参赛队伍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项目是单人项目,代表着竞技健美操项目的最高水平。难度动作作为展现运动员竞技能力高低的重要因素,高度体现了运动员体能与技艺水平,是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2]。2013年-2016年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跳跃类难度动作占难度总数的47.8%,在世界高水平竞技健美操比赛中,难度动作的引用数量比例趋于A:B:C:D=1:1:3:1[3],可见跳跃类难度动作已成为难度动作的核心内容[4]。 因此,本研究着重以竞技健美操跳跃类难度动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竞技健美操比赛(比赛时间2014年10月16-20日)为例,对男单、女单两个项目14套动作中的60个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分析,旨在更好地为竞技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持。

1跳跃类难度动作的价值分析

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每四年一调整,规则中有A 组动力性力量、B组静力性力量、C组跳与跃、D组平衡与柔韧等4组难度动作。通过对2001年-2016年5个版本的竞赛规则分析发现,C组跳跃类难度动作所占比例最大(见表1),在历届规则难度动作总数中均占50%左右。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跳跃类难度动作的难度级别也有一定的提高,0.6-1.0分的难度动作数量由原来的76个增加至89个,在2009年版的竞赛规则中甚至增至108个。跳跃类难度动作既能使成套动作难度多样化,又能增加成套动作的难度价值;通过各种形式的跳跃动作实现站立-腾空-地面3个空间位置的各种变化,巧妙改变动作的路线、方向,增加成套动作的空间性和流畅性,从而具备较强动感的视觉效果;易于与其它各组难度动作之间的连接,例如2013年-2016 年竞技健美操规则鼓励A+C、C+C 不同根命组之间的连接,以获得额外的加分,更有利于增加成套动作的艺术性以及提高裁判的印象分[5-6]。以上结果表明,跳跃类难度动作一直是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的重中之重,其地位和作用在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不容忽视。

表1 2001年-2016年各版本FIG 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跳跃类难度动作比例

表2 2001年-2016年各版本FIG 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中跳跃类难度动作数量

注:部分数据引自陈瑞琴的《中外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比较》。

2单人项目跳跃类难度动作选用情况

2.1跳跃类难度动作数量分析

规则规定单人项目运动员在进行成套10个难度动作编排时,务必确保A,B,C,D 四个组别动作每组别至少包括一个难度动作,否则每缺少一组会有1.0的扣分。通过对安徽省十三届运动会单人项目14套动作140个难度动作分析发现,男、女运动员A:B:C:D之间的比例分别为15:8:34:13和15:7:26:22,难度动作的选择主要集中在C组(跳跃类),分别占难度总数的48.57%和37.14%(见图1,图2)。以上数据说明安徽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跳跃类难度动作的编排与世界发展趋势基本符合,但与各难度组别近1:1:3:1的比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进一步深入分析发现,女子运动员对C组难度的选用相对更少,与男子相差10个百分点之多,与自身所选的D组平衡和柔韧类难度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可见,运动员爆发力、跳跃能力须加强训练,以增加C组跳跃类难度的数量,增强站立-腾空-地面三维立体空间之间的转换,从而进一步提高整套动作的价值及观赏性。

图1男子单人项目各难度动作组别比例图 图2女子单人项目各难度动作组别比例图

2.2跳跃类难度动作使用分值分析

难度动作分值是衡量和评价运动员难度技术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其分值的高低也将决定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依据FIG 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的规定, 0.1和0.2分的难度不计数量,低分值难度为0.3-0.4分,中分值难度为0.5-0.7分,高分值难度为0.8-1.0分。据此对安徽省十三届运动会低、中、高难度分值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跳跃类难度动作难度分值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运动员对中分值难度动作选用最多,有35个,所占百分比达到58.3%;对低分值难度的选用位居第二位,有24个,占所选跳与跃类难度动作总数的40.0%;对高分值难度的选用最少,仅有1人次选择使用了0.9分难度的动作,占1.7%。由此得出,安徽省高校竞技健美操水平较低,没有向高难难度动作发展,与健美操运动高难度、高质量、高技术的发展趋势明显不符[7],因此全面发展运动员的柔韧、力量、灵敏、协调、速度等身体素质,创新发展高难动作技术是今后训练工作的重点。

2.3跳跃类难度动作空中姿态

2013年-2016年竞技健美操规则将C组难度动作分为9种不同的根命名组,继而又依据空中姿态划分为不同根命名15种。从表4可以看出,安徽省十三届运动会中男、女运动员对根命名的选择数量基本一致,分别为7种、8种,均占根命名总数的一半左右,难度的选择不够全面,存在片面性,有待提高。从运动员选用跳与跃类难度动作频率来看,最高的是空转类,有13个,占跳与跃类难度动作总数的21.7%。其次是屈体跳和分腿跳类,各有11个,占跳与跃类难度动作总数的18.3%。排在第四位的则是科萨克跳类,有8个,占13.3%;对旋子、团身跳、交换腿跃、给纳类的选择相对较少。这些数据表明,运动员对各种不同空中姿态的动作选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主要原因在于分值相同的情况下,绕纵轴转体类动作转动半径较小,较省力,在空中易于控制身体姿态[7],所以选用空转类动作的运动员比较多。而运动员对空转、屈体跳、分腿跳、科萨克跳四个难度动作的严重倾向性,会造成选择难度动作的单一,使编排缺乏新颖性,从而造成裁判和观众的审美疲劳。

表4 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跳跃类难度动作空中姿态统计分析

2.4跳跃类难度动作在成套动作中的分布

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与竞技健美操成套难度动作的选排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故在进行难度动作选择时应尽量保证选择的均衡性,以确保动作完成的成功率和编排的艺术效果。通过对安徽省十三届运动会单人项目比赛录像分析得知,运动员成套动作中跳跃类难度出现在第1个难度位置的最多,其次为第3和第4两个难度位置(见表5),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前半套是成套动作的高潮部分。这样编排为运动员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跳跃类高难动作提供体能方面的保证,符合体能分配规律,同时还可以先声夺人,以高质量、高难度的开场动作给裁判和观众留下鲜明的印象。本次比赛中男单冠军正是利用这种编排方式,在成套动作开始就连续使用4个跳跃类难度动作吸引眼球,最终夺得第一名。女单冠军则恰恰相反,她首先以屈体分腿跳成俯撑(0.5分)开场,在整套操的后半套则用了转体360°屈体跳成劈腿(0.6分)、直体跳转540°(0.4分)、转体540°团身跳(0.5分)3个跳跃类难度动作结尾,从而产生了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展现了良好的专项体能素质,提升成套动作的创新性、惊险性及观赏性。但总体来讲,安徽省高校竞技健美操跳跃类难度动作的编排基本符合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大部分的跳跃难度动作集中在前半套。

表5 安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跳跃类

3结论与建议

2013年-2016年规则出现了C组水平旋与旋子动作,其继续展现着难度动作的多样化、复杂化和高难化,促使加强对运动员体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在体能训练必须有计划的贯彻训练过程的始终,同时在训练中把握好体能训练的“量”和“强度”,促进其尽快向技能转化,并通过身体姿态、转体度数增加等难度因素的改变,提高中、低级别难度动作的难度系数和规格,进一步实现难度连接方式的创新性。

安徽省高校竞技健美操比赛中,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的选用以跳跃类为主,男单、女单成套动作中跳跃类难度分别占难度总数的48.57%和37.14%,基本符合世界竞技健美操难度选择的发展趋势,但与各难度组别近1:1:3:1的比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竞技健美操水平整体较低,缺少高难动作,对中分值难度动作选用最多,低分值居第二;对跳跃类难度动作根命名的选择不够全面,存在片面性,向空转、屈体跳、分腿跳、科萨克跳倾斜,以空转类最多;成套动作中跳跃类难度动作的编排基本符合运动员体能分配规律,整套操的前半套是高潮部分,出现在第1个难度位置的最多,其次为第3和第4两个难度位置。

成套难度动作的竞争实力与难度动作分值的选取、布局的设置、规格的展现及战术的运用有着密切的关系[8],适当的选择和合理的编排难度动作对运动员来讲至关重要[9]。因此,在跳跃类难度动作选排时,应主要依据运动员能力水平的高低,并结合难度动作完成的风险性和运动中人体体能消耗的特点,对难度动作的选择、分布和顺序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保证成套动作的完成规格、质量、流畅性以及均衡性。

参考文献:

[1] 国际体操联合会.竞技体操国际规则(2013-2016)[S].北京:中国健美操协会,2012.

[2] 王园悦.第十届健美操世锦赛各项难度动作和难度组合动作的分析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0.

[3] 孙朋,李世昌.世界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比较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0(4):53-57.

[4] 陈瑞琴.中外优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跳跃类难度动作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2,19(5):123-126.

[5] 陈瑞琴,汪康乐.世界竞技健美操跳跃类难度动作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2):81-84.

[6] 吴升扣,纪仲秋.健美操运动员单次跳跃与连续跳跃能力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学刊,2014,21(3):132-136.

[7] 李美玉,杨爱华.大学生竞技健美操男单难度动作的选编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28(2):77-80.

[8] 张晓莹,王伟光.健美操世界锦标赛成套难度动作的竞争态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5):118-122.

[9] 王静,张小龙.竞技健美操成套动作中难度动作排序影响制胜结果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3):53-56.

Study on Difficult Jumping Movements of Individual Item Competitive Aerobics

——With the 13thCompetitive Aerobics of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OU Yu-hu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qing Teachers College, Anqing 246133, China)

Abstract:In the present work, we perform the statistic analysis towards the 60 difficult jumping movements from the 14 sets of individual item in the 13th competitive aerobics of Anhui Province which is underway according to field observation, video analysis, expert interview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election of difficult jumping movements is still the mainstream, conforming to the trend of the world; (2) the types of tilt the idling, piked jumps, straddle jumps and cossack jumps, among which the idling is the most; (3) the selection of the middle score is the most often used, so the level of the whole competitive aerobics is comparatively low; (4)difficult jumping mov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entire progra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ules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Key words:competitive aerobics, individual item, difficult jumping moves

文章编号:1007-4260(2015)02-0098-04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周玉华,女,河南三门峡人,硕士,安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健美操训练理论与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02

猜你喜欢

竞技健美操
竞技健美操难度动作制胜因素的研究
基于知识图谱的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分析
浅谈竞技健美操专项力量训练内容构建分析
化工类高职院校健美操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方法初探
竞技健美操技术动作与配乐编排关联性的研究与讨论
浅析我国竞技健美操研究现状与趋势
浅谈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浅析竞技健美操运动中肌肉放松训练的作用
竞技健美操六人操世界冠军的模型初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