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巢湖市北外环路道路绿化提升设计

2016-01-13丁元春魏和平

关键词:道路绿化风景园林

丁元春,魏和平

(安庆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巢湖市北外环路道路绿化提升设计

丁元春,魏和平

(安庆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安庆 246011)

摘要:通过分析巢湖市北外环路道路绿地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道路绿化提升的改造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方法,包括人行道、机非分隔带、中央分隔带、路侧绿带、交叉口节点绿化等,强化了植物造景,丰富了植被的层次和特色,彰显城市道路景观改造后的“窗口街景”特色,为城市道路绿化提升理论和同类型项目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道路绿化;提升改造;北外环路

城市道路是构成优美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与脉搏,是人们了解城市、感受城市景观特色与城市风情的重要窗口[1]。城市道路景观的整治提升设计,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极为重要,它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使其重新焕发活力,构建优美和谐的城市风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3]。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环抱巢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近年来,巢湖市积极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围绕重点绿化项目的建设,抓好大型公园和重点道路绿化建设,以点促面,推进巢湖城市园林绿化上水平、上档次。

本文以北外环路道路绿化改造设计为例,分析道路绿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造意见,旨在把北外环路打造成展示巢湖良好形象的窗口。

1项目概况

北外环路是省道S105合马路途径巢湖城区的绕城段,西起长江西路与湖光路交叉口,东至金山路,经巢湖铸造厂、市一院、巢湖监狱、支线铁路、崌嶂山、开发区等,是巢湖市外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6.78公里,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Ⅰ级主干路,道路红线宽58 m,两侧各20 m绿化带。本次设计范围为道路红线内绿化带提升及红线外20 m范围内未栽植区域绿化提升。

2现状调查与分析

2.1用地现状分析

根据沿线地形特点及道路两侧用地情况,将北外环路划分为两个景观分区:

(1)长江西路至大桥段(以下简称A段):全长约1 650 m,沿途有厂区、居住区、棚户区、墓地等。南侧地形较为平坦,北侧地形起伏明显,南北两侧均有排水沟。

(2)皖维路至金山路段(以下简称B段):全长约4 367 m,路侧地貌较复杂,沿路有山体、厂区、居住区、高压走廊等。南侧地形多为缓坡,北侧地形由于连接山体,山形复杂,起伏明显,部分路段设有排水沟。

2.2绿化现状分析

道路原有植物配置的情况调查主要考虑主干树种的名称、规格、栽植的方式、长势与生长环境、景观效果的判定等。从现场的勘探结果来看,该项目路段存在以下问题:部分路段种植层次不明显,绿量较小,景观效果不显著;道路交叉口绿地景观可识别性差,缺少与相邻街道的沟通;部分拆迁及部分让地未完全到位;道路沿线部分山体陡坡裸露,坍塌滑坡,水土流失;道路沿线部分地段垃圾倾倒、破坏、污染等现象严重,环境较差。

3绿化提升设计总体构思

3.1设计理念

北外环路是进入巢湖市的主要通道之一,是城市的“门户”和“窗口”景观,是塑造城市风貌和为游客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重点地段。因此,结合巢湖市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整合、更新、新建”的设计理念[4]。

(1)整合。道路景观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于现状用地的整合。将现有的不合理用地进行整合,主要反映在某些建筑占有道路红线或后退距离不够。对于此类用地采取重新规划,并采取远期规划建议。②对于现状植物的整合。评估现状植物,对长势良好、树形优美的行道树与背景林,生长茂盛规格较大,能够形成较好景观的树种及配植予以整合。

(2)更新。适用于长势和树形较差的行道树和背景林,层次不齐没有形成良好组团的灌木和地被,达不到应有景观效果的植被,布局合理但未达到应有绿化效果的道路节点,地面破坏严重、影响景观效果的地面铺装、排水沟等。可以在保证其总体景观特征的前提下,采取增植补植、替换、点缀等措施对其进行改造和更新。

(3)新建。对于行道树、背景林树种和规格混乱,绿化配置杂乱无章甚至部分缺失,功能与绿化缺失的道路节点,质量较差的硬质铺装等现状脏乱差,难于改造修复的不利因素予以推到、清除,彻底新建,消除其对道路绿地景观的不利影响。

3.2提升目标

通过景观提升规划,结合现有绿化,以自然式林带为背景,选用乔木、灌木、色块、地被植物的自然搭配,提升道路整体绿量和生态,注重道路绿地品味的提升,丰富层次、色彩、季相变化[5],以达到四季常绿、三季多花、鸟语花香的景观效果。

3.3设计原则

(1)突出特色的原则:道路绿化要与周边地形地貌、道路宽度相结合,结合自然环境,突出自然景观特色,塑造特色鲜明的道路绿化景观。

(2)突出功能性:景观提升在满足道路“快速、安全、便捷”需求的同时,注意水土保持、净化空气、遮荫及景观优美等。

(3)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辅以已引种驯化的外来树种,乔木、灌木、色块相结合,进行搭配,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原有道路景观效果,形成生态稳定、景观优美的多层次植物群落。

(4)植物造景原则:突出乔、灌、色块、地被复层栽植结构,并注重植物的色彩及季相变化,适当增加观花、观果、观叶植物种类。

(5)经济适用性原则:在选用植物材料时,选用适应性强、景观效果好,管理粗放和价格低廉的植物种类。

4设计内容

4.1行道树

A段原有行道树栾树长势较好,予以保留,对于局部缺株路段进行补植;B段采用改良法梧替换原有行道树栾树,株距6 m。树池中种植小叶麦冬,将原有行道树移栽至两侧绿带中作背景林种植(图1)。

4.2机非分隔带

行道树采用高杆石楠替换高杆女贞,采用前低后高的方式重新组织色块层,利用原有长势良好的红叶石楠,增加灌木层红花紫薇、日本晚樱间段种植。原有高杆女贞移植两侧绿带中作背景林。

4.3中央分隔带

(1)A段增加乔木层香樟,灌木层采用日本晚樱与红花紫薇替换原有长势不良的灌木层,色块层保留原有长势较好的红叶石楠,补植小海桐,更换金叶女贞为金森女贞。

(2)B段保留原有长势良好的树种,对死亡缺棵的苗木进行补植。对原有片栽灌木层加强修剪、施肥、除草等管理,同时增加骨干大乔木补植红叶石楠球、海桐球、红花继木球及部分片栽灌木。

4.4路侧绿带提升

(1)A段分为两个标段进行设计:标段一,平整高低不整坡度,进行复层绿化,对现状水泥挡墙进行攀援植物遮挡,上层采用乔木香樟、雪松,灌木层采用夹竹桃、木芙蓉,色块层采用法青、红花继木、金森女贞(图2)。标段二,南侧围墙段,保留行道树栾树,沿路种植金森女贞、红花继木片栽,增加红叶石楠球、海桐球,补植紫叶李、法国冬青(图3)。

改造前 改造后

图2

(2)B段分为四种情况进行提升:①缓坡段,沿人行道一侧满栽色块金边黄杨、红花继木、法青,增加灌木海桐球、红叶石楠球、桂花、花石榴、紫荆、木槿,增植常绿乔木香樟、雪松,形成色块——球——灌木——乔木,四层绿化结构(图4,图5)。②高压走廊段,姥山路至金巢大道段南侧外侧绿带上方有高压走廊,不宜种植大乔木,故采用缓坡段标段设计方案,将乔木换为同种灌木种植(图6)。③南侧为荒地段,存在部分未拆迁建筑,采用植物对部分建筑进行遮挡,增植背景乔木层香樟、雪松、高杆女贞,增植紫荆、夹竹桃、木芙蓉、腊梅等花灌木,沿路侧种植色块红花继木、小海桐、法青(图7)。④沿线山体陡坡裸露部分,采用紫穗槐与马蔺混播,以其发达的根系有效护坡,同时可以优雅叶形、美丽花色、较长的花期、丰富坡体景观[6],背景增加美洲黑杨、香樟、高杆女贞(图8)。

图4路侧绿带B段缓坡段平面设计

4.5交叉口节点绿化提升

(1)位于长江西路与湖光路交叉口:此处节点重点打造城市形象入口,体现“居巢、筑巢、美巢、爱巢”的主题,其中 “居巢、筑巢”属于此次设计范围。设计以美洲黑杨作为背景乔木种植,中景采用香樟、雪松、乌桕、枫香等乔木,搭配日本晚樱、桂花、紫薇、红枫、造型五针松等花灌木,配以流线型的大色块结合起伏的微地形布置,结合题字景石,形成开合有致,富有韵律的节点景观(图9~图11)。

(2)姥山路交口:保留原有植物,增加植物层次,背景种植乔木香樟、栾树,灌木层采用夹竹桃、日本晚樱、紫薇,色块层采用红叶石楠、海桐满铺种植(图12)。

(3)金巢大道交叉口:围墙外背景采用香樟双排种植,增植夹竹桃、紫薇,下层采用小海桐、金边黄杨色块满铺(图13)。

图9长江西路与湖光路交叉口节点平面设计

5提升设计的创新点

优美的园林式道路绿化是自然景观的提炼和再现,是人工艺术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再创造,其创新点体现在以下方面:

(1)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特色和层次。通过乔木、灌木和地被的复合配置加强植物的特色和层次,达到更好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突出道路绿地视觉序列感和主题延续性,为使用者创造更舒适的环境。

(2)加强城市道路绿地景观的文化内涵。在规划设计中凸显地方人文特色。展示植物造景的乡土特色,通过对本地乡土树种、栽植形式和群里模式的充分利用和展示,营造出道路绿地鲜明的地域特征,展现道路的独特风采,彰显城市精神。

(3)加强城市道路交叉口绿地景观。通过提升道路交叉口节点绿地植物配置形式,增加观花树种,加强绿化视觉冲击力;设置节点置石,强调了时代进步发展的气息。

参考文献:

[1] 向莉.城固县道路绿化现状分析及改造措施[J].陕西林业科技,2014(4):71-74.

[2] 王云海,沈一.线性空间的道路景观改造设计导则—以达州市朝阳西路景观改造规划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80-7182.

[3] 张寄英.浅析城市道路景观营造[J].山西林业,2006(2):32-33.

[4] I.L麦克哈格. 设计结合自然[M]. 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 臧琳,苏艳峰,王亚,张红梅.平顶山市迎宾大道绿化设计初探[J]. 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6,15(1):20-22.

[6] 刘波,崔惠. 连霍高速公路开封段绿化改造初探[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35(4):39-41.

Greening Design Upgrade Beiwaihuan Road in Chaohu City

DING Yuan-chun,WEI He-pi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Anqing 246011,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green space of the Beiwaihuan road in Chaohu City, we confirm the target of the reform of road greening promotion, put forward the improved method, including sidewalks, non separation zone, central separate belt, greenbelt of roadside and intersection nodes afforestation. Furthermore, we strengthen the plant landscape, rich vegetation layers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light the renovation urban road landscape after the “Windows Vista” characteristic, which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urban road greening promotion theory and the same types of projects.

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road greening, the upgrade, Beiwaihuan road

文章编号:1007-4260(2015)02-0092-06

中图分类号:TU 418.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丁元春,女,安徽巢湖人,硕士,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安庆师范学院校级青年 (KJ201305)和安徽省自然科学 (1408085QC50)。

收稿日期:2014-12-19

猜你喜欢

道路绿化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元素的运用
城市风景园林工程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娜塔栎的种植技术与养护管理
重庆市主城区道路绿化植物多样性研究
上海市奉贤区道路行道树现状分析
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