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6例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疗效观察

2016-01-11马文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期
关键词:纳洛酮急性脑梗死疗效

马文慧

【摘要】 目的 探讨并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各38例。对照组采用络泰进行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络泰联合纳洛酮治疗, 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 值得临床继续探究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纳洛酮;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34

急性脑梗死临床比较常见, 是由于脑部血管供血不足引起脑缺血或缺氧的状况, 从而导致脑部组织发生栓塞或坏死的病症;易导致患者出现偏侧肢麻木无力、语言不清或头晕目眩等症状。若救治不及时易造成患者留有残疾的后遗症或发生死亡, 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因此, 患者发病急性期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本文就本院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不同药物治疗的探讨, 观察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和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10月接收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颅脑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后确诊。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 每组38例。对照组中男23例, 女15例, 年龄43~78岁, 平均年龄(61.5±5.5)岁;治疗组中男24例, 女14例, 年龄44~76岁, 平均年龄(60.5±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并进行CT或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 确诊病变部位及病情程度等。

对照组患者采用络泰(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 取剂量为400~500 mg的络泰加入到250 ml的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 1次/d, 共滴注治疗14 d。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 加用纳洛酮注射液(北京华素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治疗, 取剂量为0.8 mg纳洛酮, 加入含量为5%的250 ml葡萄糖注射液中, 静脉滴注, 1次/d, 共治疗14 d。若患者伴有高血糖则将葡萄糖注射液更换成生理盐水。医护人员还需根据患者检查结果, 对伴有血压升高或血糖高等患者, 采取适量的对症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出现恶心、呕吐或头痛等患者, 经检查确定为颅内压升高者, 需采取适量的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给予患者进行脱水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进行空腹血液流变学复查, 同时对患者生活功能及神经功能进行评定。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效果的评定均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评分及病残程度进行评定[2], 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和无变化4类。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改善90%~100%, 病残程度评级为0级;显著进步:患者神经功能改善46%~89%, 病残程度评级为1~3级;进步:患者神经功能改善18%~45%;无变化:患者神经功能改善≤17%。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中基本痊愈6例, 显著进步14例, 进步7例, 无变化11例, 总有效率为71.1%;治疗组中基本痊愈14例, 显著进步15例, 进步6例, 无变化3例, 总有效率为92.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随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长, 其病发率逐渐呈升高趋势。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失语、偏瘫或智力减退等,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3], 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临床应加强对此类患者的及早治疗, 提高生命健康质量。

临床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 由于患者脑部组织因血液循环阻滞或粘稠而导致出现大脑组织供血不足、缺氧或缺血而引发的病症, 因此在治疗时应加强改善患者脑部组织供血不足的情况, 以促进其血液流通为主。临床常用的血塞通药物是络泰, 其具有通脉活络、活血化瘀的作用, 而且其药物成分中的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均具有改善血液粘稠、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流量和减少纤维蛋白原等作用, 可以良好的抑制脑血栓梗死的继发发展和形成。但脑梗死病发后, 会出现继发性损伤, 致损原因是由于内源性阿片肽与下丘脑促垂体前叶分泌的β内啡肽联合形成阻滞心血管运行的受体因子, 造成脑组织继续发生缺血性损伤, 对脑灌注的损害更加严重, 而且β内啡肽自身具有毒性, 会抑制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加重其失语或偏瘫的症状, 而络泰对这种继发性损伤的修复作用不是很有效。纳洛酮是一种合成衍生物, 即吗啡酮N-丙烯基, 其可以结合脑组织内的吗啡肽形成拮抗抑制作用, 抑制阿片受体的结合, 并可对β内啡肽起到解毒的作用, 使其失去活性, 起到对脑部损伤修复的作用, 从而加强对心血管的保护。因此本文在治疗组中加用了纳洛酮, 效果显著,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络泰联合纳洛酮治疗, 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促进其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的改善, 值得临床继续探究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莫勤荣.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北方药学, 2013, 10(10):75.

[2] 吴瑞, 吴开东.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河南中医, 2003, 23(10):66-67.

[3] 李彬, 鄂宏臣.急性脑梗塞临床治疗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4):108-109.

[收稿日期:2015-07-16]

猜你喜欢

纳洛酮急性脑梗死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补锌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研究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