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进行骨窗加压包扎对预防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效果

2016-01-11周雪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4期
关键词:骨窗硬膜骨瓣

周雪东

(江苏省常熟市中医院神经外科 江苏 常熟 215500)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作用于头颅而导致的颅骨损伤与脑损伤。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血压下降、脉搏微弱、颅内压升高等[1],其病情若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可发生生命危险。在临床上,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颅脑损伤的主要方法,具有降低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症状等作用。但是,对颅脑损伤患者施行去骨瓣减压术后易使其发生硬膜下积液[2]。调查数据显示,此病患者在接受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几率在50%以上。近年来,我院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骨窗加压包扎处理,使其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现将相关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14例患者均为2013年7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这些患者均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均无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的禁忌症,均经CT检查被确诊患有颅脑损伤[3]。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7例患者。在常规组中,有男性31例,女性26例,其从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30min~3h,平均时间为(1.4±0.5)h,其年龄为19~76岁,平均年龄为(57.3±3.5)岁。在治疗组中,有男性33例,女性24例,其从发病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40min~4h,平均时间为(1.5±0.7)h,其年龄为21~80岁,平均年龄为(57.3±3.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本研究中的患者家属均签署了对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及早对其施行去骨瓣减压术,清除其颅内血肿及坏死的脑组织,并进行彻底的止血处理。采用人工硬脑膜或颞肌筋膜对患者的硬脑膜进行减张缝合。在术后,使常规组患者取头低足高位进行卧床休息,为其补充胶体液,进行营养脑神经、吸氧等常规治疗。尽量不为患者使用脱水剂进行治疗,并适当增加其输液量。为患者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以抑制其脑脊液的分泌。为治疗组患者在采取常规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进行骨窗加压包扎处理,处理方法是:用医用弹力绷带对骨窗进行加压包扎,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骨窗压力的大小随时调整对其进行加压包扎的压力,以患者无不适感为度。可通过调节骨窗所垫衬纱布的多少调整骨窗面受到的压力。在术后1个月内持续对患者进行骨窗加压包扎,在此期间每周对其进行一次头颅CT复查。

1.3 疗效评价标准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第1天、第3天使用颅内压探测仪分析其颅内压(ICP)的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的分析 两组患者在术后的第1天、第3天其颅内压的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的第7天其颅内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的分析(n=57,kPa)

2.2 对两组患者发生术后硬膜下积液情况的分析 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较低,其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时间较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发生术后硬膜下积液情况的分析(n=57)

3 讨论

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颅内损伤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脑功能,降低其颅内压。但是,此病患者在进行去骨瓣减压手术后其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较高[4]。对颅内损伤患者施行去骨瓣减压术后的第3天其即可发生硬膜下积液,在术后的第4周其发生硬膜下积液的程度最重,此后可逐渐减轻。接受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发生术后硬膜下积液的部位主要在其骨窗的同侧、骨窗的对侧及两侧大脑镰之间。硬膜下积液患者常无明显的症状,其硬膜下的积液可被自行吸收。但是,部分此病患者可出现占位性疾病,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继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及意识障碍[5]。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在对颅脑损伤患者施行去骨瓣减压术后对其进行骨窗加压包扎可显著降低其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这可能是因为,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骨窗加压包扎能保护其脑组织,防止其脑组织发生膨出、摆动或移位,维持其脑组织的稳定性,消除其两侧大脑半球的压力梯度,减轻大气压对其脑皮质的损伤,使其颅内压保持相对稳定[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的第7天其颅内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较低,而且发生硬膜下积液的时间较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接受去骨瓣减压术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骨窗加压包扎可显著降低其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能显著改善其颅内压。

[1] 邢细红,董又坤,廖志刚等.骨窗加压包扎防治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疗效分析[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6,2(4):202-205.

[2] 张法云,童军卫,李烨等.头部加压包扎防治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发生[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2):115-117 .

[3] 许刚柱,付强,刘凯歌等.早期加压包扎预防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临床体会[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1):690-692.

[4] 李志红,李玉骞,柴磊等.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7):607-611.

[5] 孙卫东,李深誉,杨琨等.加压包扎法治疗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减压侧硬膜下积液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64-65.

[6] 华朔军,傅小君.加压包扎法治疗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减压侧硬膜下积液疗效观察[J].浙江医学,2014,36(17):1488-1489.

猜你喜欢

骨窗硬膜骨瓣
鞍底骨窗大小对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影响分析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的研究进展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骨窗保护枕的设计与使用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对冲性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去骨瓣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