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麦-DDGS型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2016-01-10顾克松孙得发龚月生

饲料工业 2016年8期
关键词:糖酶酶制剂葡聚糖

■蔡 春 顾克松 孙得发 龚月生 乔 伟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2.诺伟司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 100080)

玉米是我国目前鸡配合饲料中主要的能量饲料,在所有谷物中能值最高,是动物最主要的能量饲料。我国能量饲料紧缺,尤其是玉米因地域性种植和价格因素,供给存在很大的缺口,解决的有效方法就是开发麦类、工业副产品等新型原料。DDGS即玉米脱水酒精糟及其可溶物,是在现代技术和设备的条件下,玉米经过发酵生产乙醇后,剩余的残留物经过干燥形成的产品。与原玉米籽粒相比,DDGS营养成分的主要特点是低淀粉、高蛋白质、高脂肪和可消化纤维以及高有效磷含量。玉米中木聚糖含量为4.9%,纤维素2.6%,而DDGS中的非淀粉多糖含量是玉米的3倍左右,其中木聚糖含量为18%和纤维素8%是影响其应用的最主要的抗营养因子。大麦作为禾谷类作物,其饲用价值相当于玉米的95%,可消化蛋白明显高于玉米。这样可以降低日粮蛋白饲料的使用量,并可以在玉米价格较高时替代玉米作为新型能量饲料,缓解了日粮能量饲料的不足。前人研究表明,木聚糖酶针对玉米及玉米副产品型配方效果不明显,但中国目前多数酶制剂公司的产品是以木聚糖酶为主,而且大麦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是葡聚糖而不是木聚糖。Henry(1986)研究发现,大麦中非淀粉多糖含量大约是玉米的2.5倍,其中β-葡聚糖含量为3.4%~5.7%,木聚糖含量为4.4%~7.8%。White 等(1981)用大麦提取的β-葡聚糖以1%含量加入肉仔鸡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食糜上清液相对黏度从2.16增高到6.27,因而指出大麦中含有较高的β-葡聚糖是导致大麦营养价值降低的主要因素。

饲料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等非淀粉多糖交织在一起形成结构复杂的细胞壁,阻碍内源消化酶与细胞壁内养分的结合,降低养分消化率。Parker等(1998)研究发现,利用膨化技术破坏玉米细胞壁结构后有利于细胞壁内蛋白质和淀粉与消化酶结合,提高其消化率。这说明植物细胞壁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具有抗营养作用。饲料中的非淀粉多糖很难被动物体内酶水解提供营养物质,其中可溶性的非淀粉多糖可以使消化道中食糜的黏稠度增加,减少了消化酶与食糜的接触机会。同时,已消化养分向肠黏膜的扩散速度减慢,这样就使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和吸收率都有所降低。

因此,大麦及玉米副产品型配方更需要的是葡聚糖为主的复合酶。针对目前我国能量饲料现状,为了在降低饲料成本的同时,提高肉鸡对大麦及玉米副产物原料的消化利用率,改善肠道健康和生产性能,本试验尝试在常规和低能大麦-DDGS肉鸡日粮中添加以葡聚糖酶、木聚糖酶为主的复合酶制剂,通过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肠道指标来综合评价复合酶制剂在肉鸡日粮中的效果及最佳添加量,为今后复合酶制剂在大麦型日粮中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将960只1日龄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鸡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养殖场进行饲养试验,采用上下两层阶梯式笼养,自由采食与饮水,日粮营养水平主要参照我国肉鸡饲养标准(NY/T33—2004)(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基础日粮分两阶段,1~21 d,22~42 d。人工控制温、湿度,常规免疫。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2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2.1 试验材料

试验使用复合酶制剂是由诺伟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提供,其中酶活:木聚糖酶≥2 000 U/g,β-葡聚糖酶≥300 U/g,β-甘露聚糖酶≥200 U/g。

试验使用大麦是进口的法系大麦。

1.2.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试验分为8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重复间初始体重接近。1~4组饲喂常规能量日粮,5~8组饲喂低能量(低250.8 kJ)日粮,其中第1组作为正对照;第5组作为负对照,2~4与6~8试验组分别在正对照与负对照的基础上添加100、200、300 g/t 3个水平梯度的复合非淀粉多糖酶。

1.3 检测指标及测定方法

分别在1、21、42日龄时,以重复为单位空腹称重(前一天20:00开始断料12 h,仅供饮水),同时称余料重,统计耗料量,每天记录死亡和淘汰鸡数,死亡鸡只体重和天数,计算各阶段每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及料重比。

日增重(g/d)=(末重-始重)/试验天数;

料重比=日采食量/日增重。

1.4 数据统计分析

数据经Excel 2013初步整理,然后用SPSS22.0软件中ONE-WAY-ANOVA程序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SSR)法多重比较检验,以P<0.05作为显著性判断标准。所有结果均以“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

2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与分析(见表2)

表2 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见,在生长前期1~21日龄,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日采食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并且常规日粮试验组之间比较,常规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低能日粮试验组之间比较,试验组均分别高于负对照组,其中低能试验组T8比负对照组T5降低3.71%,差异显著(P<0.05)。从酶制剂影响角度,添加酶制剂组比不加酶组在日采食量方面均有下降,其中300 g/t酶制剂水平低能日粮的试验组与不加酶的负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在生长后期22~42日龄,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在日采食量方面,常规试验组T4相比对照组T1差异显著(P<0.05),相比降低4.12%。在料重比方面,常规试验组T4相比对照组T1差异显著(P<0.05),相比降低8.02%。从常规和低能日粮在不同酶制剂水平的综合影响角度,其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200、300 g/t水平日采食量分别比不加酶组降低3.36%、3.75%,料重比分别比不加酶组降低4.62%,5.88%。

在生长全期1~42日龄,非淀粉多糖酶对肉鸡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日采食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常规试验组T4比对照组T1降低3.80%,差异显著(P<0.05),低能试验组T8比负对照组降低4.70%,差异显著(P<0.05)。从常规和低能日粮在不同酶制剂水平的综合影响角度,对日采食量方面,加酶组比不加酶组显著降低(P<0.05),100、200、300 g/t水平组分别比不加酶组降低2.42%、3.14%、4.20%。

3 讨论

本试验使用日粮为大麦-DDGS-玉米日粮,其中DDGS与大麦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均要高于玉米,DDGS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木聚糖,大麦中的抗营养因子主要是葡聚糖。这种非淀粉多糖具有很强的持水性,它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在消化道形成大分子胶状物,阻碍消化酶与饲料营养物质的接触,另外它们还能与小肠上皮的糖蛋白结合,在小肠黏膜处形成一层不动水层,营养物质吸收受阻。如此共同影响日粮的消化吸收和转化效率,进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Almirall,1995)。

Brufau等(1991)报道,在大麦型基础日粮中添加β-葡聚糖,可以改善肉鸡生长性能,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并且生长后期其改善的效果明显好于前期。Boguhn等(2010)得出以谷物(小麦、大麦、黑麦)为基础的火鸡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的复合酶制剂可以促进肉鸡生长,提高饲料报酬,尤其是在生长后期阶段。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前期肉鸡采食量有显著影响,对肉鸡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性;而对后期肉鸡采食量和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Brenes(1993)在小麦饲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和β-葡聚糖酶,使肉鸡日增重提高 6.0%(P<0.05),饲料转化率提高 5.0%(P<0.05),并促进肉鸡采食。许梓荣等(1999)研究表明,高麸饲粮中添加β-葡聚糖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的复合酶制剂使肉鸡日采食量和日增重分别提高4.66%(P<0.05)和9.79%(P<0.01)。而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复合酶制剂对日增重并没有显著影响(P>0.05),可能的原因是日粮类型不同,不同类型大麦β-葡聚糖酶种类和含量均有所不同。Park(2012)研究不同类型大麦添加酶制剂结果表明,相同酶制剂添加水平后期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无显著影响,但整个时期两种大麦加酶的效果差异显著。本试验可以得出最高梯度300 g/t水平复合非淀粉多糖酶,对生长性能改善效果最好。

4 结论

分别在常规和低能(低250.8 kJ)大麦-DDGS日粮中添加非淀粉多糖复合酶100~300 g/t,均能够不同程度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当添加水平为300 g/t时可获得最佳生长性能。

猜你喜欢

糖酶酶制剂葡聚糖
发酵麸皮多糖酶辅助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酶制剂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泽兰多糖酶提工艺的优化
β-葡聚糖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我国饲料酶制剂研发与应用实践
白鲷高豆粕饲料中添加糖酶可提高养分利用率
葡聚糖类抗病诱导剂在水稻上的试验初报
裸燕麦多糖酶解产物OP-1纯化组分结构分析
酶制剂浓缩方法研究进展
小麦麸皮中β-葡聚糖的分离纯化及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