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6-01-09张志国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新教材小学语文

张志国

摘要:创新被视为国家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民族兴旺与发达的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主题。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成为了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摇篮。传统方式的语文教学存在弊端,很难适应创新型社会的发展。在本文中,笔者结合教育实践,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探索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教师 教材 学生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个性品质三个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时代对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使命。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学科,富有情感,极具个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性思维,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核心是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对照这一定义,我们可以发现传统语文教学过程存在许多弊端。在传统语文课堂上教师常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教授课程,试图以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广泛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创意,课后常用操练代替训练,以机械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考查也多侧重于学生的记忆能力。这些做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与阻碍,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小学是学生学习最初级也是最基础的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甚至影响创新型人才战略与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才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前提。只有让学生真正的爱上学习语文,他们才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积极思考。

预习阶段,教师不要仅仅提出读课文,认生字的要求。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根据课文内容来设置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文章的作者介绍、写作背景、相关故事,与旧知识的有哪些关联等。在授课时,通过投影展示并作出积极评价,让学生全方位思考,同时享受到成就感。

在课程开始的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趣闻轶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他们转换思维,这样不仅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也能拉近师生距离。在导入课程的阶段,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创设合理的意境,比如在学习古诗《望洞庭》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描绘洞庭湖水的片段与图画,使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再由此引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在正式授课的环节,教师更应注重教授艺术,不要一味地使用命令的、权威的口吻,不要只注重知识量的传达,而忽略了学生的情绪。要把学生视为平等的个体,尊重他们的想法与主张,在解决了基础性因素,如生字、生词之后要让学生享受质疑——研究——探讨——解答的过程。最后再给出总结性、包容性的评价。

布置作业的环节,教师也应做到匠心独运。不要动辄让学生几遍几十遍的抄写字词,学生很容易就感到枯燥乏味、疲劳,甚至有厌学情绪出现。可以让学生写一小段读后感或者预习报告,要求他们用上新的字词,这样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又能让他们在语境中运用生字生词。此外,作业的形式可以不限于文字性的表达,可以让学生作一幅有注解的图画,录一段套用好句好段的音频。总之,在内容的设置,呈现的方式方法上,教师要适当调节,有变化,有新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容易被调动起来。

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学习的“乐”字摆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古来有之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使他们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都不能被学生感悟到。

二、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包含着一切,是创新的来源与推动力,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极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学生提出的“怪问题”,不要用“这个问题就是这样规定的”这类语言来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教授环节要能给学生留悬念,如《普罗米修斯》这篇课文,教师在讲授前可以介绍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让学生对普罗米修斯的命运产生一种关怀的情绪,从而使他们更容易进入到学习中来,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三、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且注意评价的方法

仅仅有创新的的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同学们大胆地表达出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碰撞融合,达到1+1>2的效果。教师要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恰当的肯定和赏识。在评价学生的观点时,教师需要切记不可伤害他们的积极性与自尊心,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在教学中运用评价应以事实为依据,善用语言激发学生长久的、内在的积极性,善于发现值得鼓励的地方,避免廉价的表扬,不能毫无根据地妄加评价。教师要遵循严谨审慎、实事求是的态度,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做到既不伤其自尊,又能指出不足,让学生能扬长避短、发展特长、张扬个性。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把评价的任务交给其他学生,被评的同学在评价之后也可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再从孩子的参与度给孩子一个评价。这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转变教育思想,探索和积累教学经验,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J].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2]赵丽丽.浅议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10).

[3]李海军,陈桂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实验报告[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9).

[4]王东凤.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0(18).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创新教材小学语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