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通控制措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性探讨

2015-12-27李良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流通传染病控制措施

李良鉴

(江西省赣州市畜牧兽医局,江西赣州 341000)

流通控制措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性探讨

李良鉴

(江西省赣州市畜牧兽医局,江西赣州 341000)

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给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和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经济发展很快,科学也更发达了,动物疫病为什么还是很难控制?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跨境商品贸易、人员和动物及其产品流动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动物疫病病原的扩散。因为动物传染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很难发现,所以,如果不从动物流通的源头上加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不仅难度很大,而且代价非常高,下面就动物流通控制措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性作一探讨。

1 流通控制防控动物传染病的作用

采取流通控制措施防控动物传染病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知道,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是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中的三要素,从理论上来说,切断疫病流行过程中任一要素都可防止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因此,所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技术措施都是针对流行三要素来制定的,如免疫措施是针对传染源和易感动物的一项技术措施,而流通控制措施同时针对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要素,它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使传染源和易感动物分隔开,疫病也就无法发生和流行。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发的传染病和目前没有疫苗可用的传染病,采取流通控制措施防控是最直接有效、最可行也是最重要的办法。下面举二个实例来证明:

案例1:2003年成功控制SARS疫情。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疫情灾难,震动了全世界,也给我国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由于传染病源不明,无法采取针对病源的防控技术手段,刚开始时由于认识不足,未采取严格的人员流通限制,该病传播很快,病死率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恐慌,最后国家通过实施严厉的控制易感人群流动和病人隔离的措施成功地控制了该病,到现在SARS已经消声灭迹,这是人类通过流通控制措施成功消灭新发传染病的一个典型范例。

案例2:2014年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席卷全国。小反刍兽疫属于一类重大动物疫病,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点是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危害极大。该病于2007年最先由境外传入西藏,开始数年只是局限于西藏境内,但2013年底新疆发生此病后,2014年上半年小反刍兽疫开始在国内迅速传播,多点暴发,疫情似乎在“一夜之间”就扩散到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发生疫情的所有省份,均是通过活羊的流通调运引发。

从以上二个案例可以看出,流通控制措施对于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运用越早,运用得越严格,效果越好,完全可以达到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的目的,运用得好甚至可以消灭某种传染病,反之,可能造成动物疫病的流行和暴发。

2 动物传染病控制措施的实施策略

动物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卫生措施和医疗措施两大类。其中,卫生措施主要有隔离、消毒、扑杀、检疫、流通控制等措施,而医疗措施主要就是通过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来提高易感动物的特异性抵抗力和减少潜在传染源。

卫生措施必须与相关疫病的流行病学相对应,一般情况下,疫病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不同,所适用的卫生措施亦不相同,但也能够设计出针对不同疫病的总体控制策略。而感染场和无疫场所实施的卫生措施差异很大,对感染区来说,首要目的是清除病原,需要针对已经存在的病原采取进攻性措施,对无疫区来说,主要目的是防止疫病传入,因此需要采取避免病原体侵入的防御性措施。卫生措施在特定条件下是一种有效的控制策略,能够在一定区域内消灭疫病,但是,该措施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实施的长久性,扑杀、流通控制引发的成本等。

免疫措施最重要的是其医疗价值,可以保护动物免于临床发病,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以减少动物疫病循环中的病原体数量,并且免疫措施的实施难度要低于卫生措施,对于社会经济及气候条件不适合预防性卫生措施的地区而言,免疫措施尤为重要。

实际上,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往往都要采取卫生-免疫联合措施,在疫病控制计划的特定阶段,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工具。只有在动物疫病已经消灭的最后阶段,方可完全依赖卫生措施。十分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动物疫病的流行状况以及防控目标不断调整防控策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目前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3.1 动物大量大范围跨区域流动带来病原扩散

我国是个畜牧生产大国,畜禽养殖量大,由于地区间畜禽饲养量、消费水平的不平衡和喜欢购买鲜活畜禽的传统消费习惯等因素,造成大量活畜禽大范围跨区域交易流通,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各种病原的快速扩散,给我们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3.2 早期发现和识别疫情的能力滞后

动物疫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基础,疫情发现越早,识别诊断越快越准确,疫情控制就越容易,代价越小。但目前我国大部份地区对动物疫情特别是新发动物疫情的早期发现和识别诊断能力相对不足,有的地方甚至存在瞒报、漏报、迟报动物疫情的情况,延误了最佳防控时机,导致疫情扩散,更重要的是,也给上级农业部门掌握实际疫情情况和决策制定防控政策带来误区。

3.3 基层动物检疫把关不严

动物检疫是按照国家法规对各种动物及其产品进行的疫病检查,通过动物检疫,对可疑或已证实的疫病对象实行强制隔离,或作出适当处理,是控制动物传染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基层动物检疫工作存在很大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不按规定程序检疫,检疫手段落后,检疫把关不严,流于形式等。事实上,我国由于基层动物检疫把关不严导致动物疫病扩散传播的例子很多,上述提到的小反刍兽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3.4 过度依赖免疫导致卫生措施的疏忽

我国对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由于免疫能够保护动物免于临床发病,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可降低疫病循环中的病原体数量,并且其实施难度要低于卫生措施,后者限制因素较多,免疫一次即可提供数月或更长时间的保护,而卫生措施需要长期坚持。应该说,实施强制免疫对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过分依赖免疫,导致了流通控制等卫生措施的疏忽和遗漏。实际上,从技术角度来看,单靠免疫措施只能控制动物疫病,是无法消灭动物疫病的。

4 思考分析

综上所述,在日趋复杂的动物疫情形势下,我国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强制免疫、强制扑杀、疫病监测、检疫监督、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有效地防控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但是,到目前为止,重大动物疫情还是时有发生,动物疫病没有彻底根除(消灭),通过动物流通引发动物疫病的例子不胜枚举,如上述提到的小反刍兽疫暴发案,以及近年来人畜共患的布鲁氏菌病发病率上升等案例,说明我们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面临的形势还是严峻而复杂的。

从动物传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我们当前防控工作开展的实际现状来分析,我们也采取了除全面限制活畜禽流通措施之外的几乎所有必要的、科学的防控政策和技术措施,每次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我们也会采取临时性流通控制措施,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与其在每次发生疫情时临时性被动地采取动物流通控制措施,是得不偿失的,不如一开始就主动采取流通控制措施来防止疫病的发生,其结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其效果用其它措施是很难弥补的。这里可以用著名的“木桶短板”理论来解释:一个木桶里最终装的水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意思就是说动物防疫要靠多种综合防控措施配合应用,不可或缺,如果其中一项进展不利,综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5 几点建议

5.1 建议有关部门尽快进行全面限制除种用、奶用动物外的供屠宰用活畜禽跨省调运的可行性研究。

5.2 分区域、分畜种、分阶段实施除种用、奶用动物外的活畜禽流通控制政策,对经济发达地区、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和经济价值的畜(禽)种首先实施流通控制政策。

5.3 对种用、奶用动物严格实施隔离检疫。要实施进、出双向流通控制,在“进”的方向上,尽量做到只从无疫区(无疫群)引进,并且必须经过实验室检测;在“出”的方向上,原则上要限制易感动物从高风险区域向低风险区流动,任何可能感染或污染病原的物品一概不得流出。

5.4 加快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采取动物流通控制措施是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但是,从我国国情来看,要实现逐步消灭重大动物疫病的终极防控目标,加快实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势在必行。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5.005

猜你喜欢

流通传染病控制措施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富“鳜”逼人!标鳜最高38元/斤,订单去到39元/斤,流通商疯狂抢订!这条鱼成“抢手货”
给排水工程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措施
建筑安装工程预结算造价控制措施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