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2015-12-26隋立国

当代教育科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顶岗学时培训

●隋立国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隋立国

加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当务之急。开展教师在职培训的标准、模式与课程研究对于提高师资质量、服务基础教育具有重大意义。“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教师培训模式实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实践;反思

在职培训作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社会和教师个体的关注。当前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着表面化和功利化的倾向。教师的继续教育学习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获得一张证书、一纸文凭;另外,培训课程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已经全面铺开,但培训的课程没有统一的规范,很多内容已经非常陈旧,严重脱离现行的教育教学实际,完全不能解决学校教育的实际问题。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方式、效果

当前,职后中小学师资的培训工作基本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师范院校负责,由于培训者均是院校老师,对中小学的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其广度和深度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不同地域环境、不同专业特点、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教师统一接受相同的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缺乏规范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其效果多是“事倍功半”。另一种是由行政主管单位负责组织,较多的只是考虑当前的形式和任务,请专家搞场讲座,主观随意性大,缺乏长期系统的课程设置规划;通识培训课程较多,针对不同类别、不同个体老师开设的课程较少,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忽视培训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功利化倾向突出,偏重培训的经济效益,难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探索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是潍坊工程职业学院与青州市教育局联合开展的,该模式融合了高校育人单位、用人单位、教育主管机构等多部门力量,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中小学幼儿园、高等学校、实习学生、受训教师、授课教师等多位主体。即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协调下,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即将毕业学生在教育实习期间被派往农村中小学校完全承担中小学任课教师的职能,将原任课教师置换到高校接受专业培训。研究制定的在职教师培训目的是:通过培训学习,力争让准教师和教师“成为具备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弹、唱、舞、说、画、做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教师。”基本要求有“一二六四”:一种精神: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两种观念:具有先进的儿童教育观念、高尚的职业道德观念。六项技能:掌握弹、唱、舞、说、画、做等基本技能,形成“一师一特色”,引领职业成长。四种能力:具备了解儿童能力、教育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

(一)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

在了解参训小学教师情况的基础上培训的内容确定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28学时)。主要针对参训学员理论知识不足的特点进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放在如何用理论指导实践上;

第二部分,活动设计与评析(60学时)。具体内容为每人设计一个主题活动方案,穿插观摩优秀小学教师公开课,并进行现场评析;

第三部分,教育技能与训练(80学时)。此内容分为三部分,儿童歌曲弹唱(自弹自唱简单儿童歌曲)、教(学)具设计与制作(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主题教具和学具)、教育叙事与演讲(创作儿童叙事,推行优秀作品演讲)。

第四部分,教学相长与交流(12学时)。小学在职教师与在校学生进行儿童歌曲弹唱、游戏创编与表演、以弹唱、制作、游戏、叙事展示为主,歌曲、故事、歌唱相结合的交流与展示。

1.教育理论与实践

项目内容学时家园合作 理论与实践 4幼小衔接 理论与实践 4儿童认知 儿童认知理论与实践 20

2.活动设计与评析

项目内容学时活动设计 自主选择内容,每人设计一个活动方案 20现场观摩与评析 观摩省、市、县优秀教师公开课,并进行现场评析 24微格教学与点评 推选8-10名教师开展微格教学,并点评16

3.教育技能与训练

项目内容学时儿童歌曲弹唱 自弹自唱简单儿童歌曲 40教(学)具设计与制作利用常见物品,设计、制作主题教具和学具 24教育叙事与演讲 创作儿童叙事,推行优秀作品演讲16

4.教学相长与交流

项目内容学时主题交流之一 第一周:儿童歌曲弹唱(教师与在校学生) 4主题交流之二 第二周:游戏创编与表演(教师与在校学生) 4汇报展示(晚会)第三周:以弹唱、制作、游戏、叙事展示为主,歌曲、故事、歌唱等相结合(教师与在校学生)4

(二)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遵循“以提升师资素质为出发点”、“以追求实效作为培训的落脚点”的培训宗旨,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共同管理实施。高等学校召集培训人员,认真研讨本次培训工作,就培训的组织、实施、管理和学员生活一一作布置,安排教学骨干担任任课教师,抽调管理骨干担任培训班班主任;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专人蹲点学校,了解学员需求,及时调整培训方式。培训结束时,学员都要填写《培训班意见反馈表》,了解学员对教学安排、课程设置、任课教师的工作态度及教学水平、培训期间的收获以及对培训的建议等方面的意见,以备下次培训改进。

(三)组织形式

培训组织形式上,利用学员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有利条件,除注重精讲多练以外,还注重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交互作用。模拟教学、专题讲座、观摩参观、实践活动、录音录像、见习实习等,都成为提高学员素质的教学形式。学员之间的学习经验交流活动、学员与学生的交流活动等,都加大了信息流通量。另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向学员传递大量而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全新的课程观念,不再囿于狭隘的课堂教学的小圈子,而是将教师传授与多种信息途径的利用相结合,努力挖掘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等各项活动的教育价值,使学员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同时,参训教师可以利用晚上等课余时间,自主到相关专业的大学课堂听课、与上课老师进行交流,补充新的知识,感受氛围。

(四)制度保障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的实施,重在建立健全保障监督机制,这是保证教师培训效果与学生实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措施。教育行政部门全面监督,对整个培训的计划、内容、纪律等进行全方位监督,而且监督常态化,对培训的老师进行定期访谈、考核等。对于高校来讲,加强了教师授课的监督,认真审核教师的教案、经常检查课堂纪律,将高校教师的授课纳入学校年度考核,确保了培训的实效性,避免流于形式。

三、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效果与反思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模式充分利用高校人才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破解制约在职教师培训难题,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同时,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接受综合教学实践锻炼,是一项互利多赢之举。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讲,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途径,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继续“充电”、更新知识结构的机会,解决了岗位与培训冲突的矛盾;对于准小学教师来讲,获得教育实习机会,提高了从教技能。在校学生由于学校学制的安排,理论掌握多,实践经验少,对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切己的体察,工作后往往力不从心,对环境创设、班级管理、家长工作不知所措,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师职责,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高校的老师来讲,加强了与一线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基层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检验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

教师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执行者,同时也是学习者、研究者。在“顶岗实习—置换培训”中较好地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与重新审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校-政-校合作”模式的运用实施需要提前做好精心地谋划与多方通力协作。我们认为,顶岗置换的时间一般应该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这样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稳定。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核心枢纽,应做好协调、质量监控等工作,更多地投入专项培训经费,以弥补学校培训经费、师生生活、交通补助等费用的不足,调动起培训者、参训者的更多的积极性。

[1]江秀玲,黄振平.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西安市部分区县教师专业化培训为例 [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2]孙一鸣.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沧桑,2010,(06).

[3]隋立国.世界职业教育模式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4]彭鸽.“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烟台市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模式创新研究[D].鲁东大学,2013.

[5]青州市人民政府.青州市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EB/OL].山东学前教育网.http://www.sdchild.com/zcfg/2012-10-23/19159.html.

[6]闫梅红.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制度的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1(33).

[7]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Publication Manu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6th Edition)[M].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2009.

[8]Robert Rueda.The Three Dimensions of Improving Student Performance:Finding the Right Solution to the Right Problems[M].NY:Teachers College Press,2011.

[9]陈茂建.浅谈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责任编辑:刘君玲)

本文系2013年度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阶段研究成果。

隋立国/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顶岗学时培训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