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虹几度》的文本与历史关系解读

2015-12-25

克拉玛依学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百子历史主义纯文学

叶 婷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彩虹几度》的文本与历史关系解读

叶婷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通过新历史主义角度,从“文本的历史性”与“历史的文本性”两方面分析川端康成的“中间小说”《彩虹几度》,认为这是一部成功描写二战给日本人民与社会带来巨大创伤的小说,同时也是体现作者对传统之美依恋与追寻的小说。

川端康成;《彩虹几度》;新历史主义;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

川端康成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纯文学作家,同时也是日本二战后“中间小说”的旗手,《彩虹几度》就是其“中间小说”的代表作。事实上,川端康成的“中间小说”也同样体现了其文学成就。相对于对其纯文学的研究而言,学界对其“中间小说”的研究颇显不足。周阅是对“中间小说”研究得比较充分的一位学者,她的《川端康成是怎样读书写作的》填补了我国对川端康成“中间小说”研究的空白[1]68。传统的川端康成研究专家主要从川端康成文学的美学角度来研究,笔者拟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来探究《彩虹几度》的文学价值。

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获得正式的命名则是在80年代初。它是20世纪文学批评“历史转向”总体趋势的一部分,新历史主义及其批判者大多以“历史性”与“文本性”及其相互关系作为界定批评实践的主要参照。蒙特洛斯为新历史主义提出了一个绕口令般的定义——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2]9。这个定义整饬、简明,为学界普遍认可。

一、《彩虹几度》“文本的历史性”

新历史主义认为,“文本的历史性”具有3层含义。

首先,“文本的历史性”指“一切文本(包括社会大文本),都具有社会历史性,是特定的历史、文化、社会、政治、体制、阶级立场的产物”[3]4。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川端康成是一位始终在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美的追求的超政治的作家,但是纵观川端康成的全部创作,会发现他也是一位入世的作家,对政治也并不总是淡漠与超然的,其作品展露的社会性在他的“中间小说”《彩虹几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该作品创作于1950年,其时正是二战后现世混乱、百废待兴之时。这是一部与二战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小说,是日本战后这一特定历史年代的产物。川端康成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之一是“为架设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精神桥梁做出了贡献”[4]402。的确,川端康成是“融合东西方文化、创造出崭新的文学从而走向世界的”[4]402。泰纳所说的“种族”观认为:“天生的和遗传的那种倾向,人带着它们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且它们通常更和身体的气质与结构所含的明显差别相结合。这种倾向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5]269王向远教授在《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中认为日本文学的特性是皇国观念与“脱政治”的二元结构[6]121。川端康成“尽管与军国主义保持距离,战败的打击仍然颇为深刻”[7]65。《彩虹几度》有着若有若无的政治性。

其次,“文本的历史性”表现在“任何一种对文本的解读活动,都不是纯客观的,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其社会历史性,都不仅在历史中发生,而且只有通过历史才能发生”[3]44。作为“中间小说”的《彩虹几度》的接受史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所谓“中间小说”,是指介于“纯文学”与“大众文学”之间的作品。大众文学是与纯文学相对而言的,所谓“纯文学系指继承日本近代以来的文学传统的文学,简言之,便是继承私小说、心境小说传统的文学”[8]147。战后,诸多评论家和作家开始重新认识日本的纯文学这一文学传统,他们按照欧洲的文艺理论以及一般的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认为这类小说缺乏小说的基本条件,不符合小说的基本要求。这种日本所特有的小说,既不讲究情节结构,也不注意刻画、塑造人物,因而在战后的社会条件下,渐渐失去读者,纯文学便是这样日益衰落的。与此同时,“战后大众文学迅速崛起,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在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8]148。泰纳谈到了时代对于文艺发展的决定作用,“他所说的‘时代’,包括风俗习惯、时代精神等,统称为精神气候”[5]271。而日本战后是一个新的时代,呼唤一种新文学、新小说。“传统的现代小说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不贴近社会生活”[9]388“尤其是‘私小说’和风俗小说都没有随着战后小说革新而有新变化”[6]388。著名新感觉派作家横光利一为了解决文学所面临的不安,曾撰写了《纯粹小说论》一文。他认为:“迄今小说只是追求人类社会的必然性,主张今后小说必须且有偶然性和通俗性。就是说,必须既是‘纯文学’,又是通俗小说。”[10]353在大众文学日益繁荣的形势下,许多战前成名的纯文学作家,战后转而向大众文学靠拢,这些作家写出的小说称为“中间小说”,意思是说这些小说介于大众文学和纯文学之间。“中间小说”这一称呼最初见于1947年4月号《日本小说》杂志所载的评论文章中,是指艺术方法而言。[8]149川端康成的《彩虹几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从战后日本文学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评论家很少论及“中间小说”,然而“中间小说”事实上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巨大兴趣,其艺术成就不容小觑,这也是一个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事实。《彩虹几度》是不仅具有严肃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主义价值,在艺术上,更显示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我们如要更为全面地理解川端康成的文学成就,忽略其“中间小说”是不科学的。并且,《彩虹几度》在1958年被拍成电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能不说是有经典文学文本支撑的缘故。

再次,“文本的历史性”还表现在“任何一个文本都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映’或‘表达’,文本本身即是一种历史文化‘事件’,它是塑造历史的能动力量,文本本身是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44。泰纳认为“环境”因素,包括地理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国家政策、政治局面、军事战争、宗教信仰等,也都会影响文学艺术的发展。”[5]270毋庸置疑,二次世界大战日本的战败,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个严酷的事实,对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迄今为止的文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心中都留下了创伤的阴影。”[11]11日本出现了许多战后小说,“败战这个现实,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许多文学作品里”[12]450。川端康成作为一个日本人,作为一个作家,是一个社会的人,经历了二战,不管他如何游离于社会政治之外,他也或隐或现地受到了影响,尤其是他创作于战后的“中间小说”。我们能从《彩虹几度》中看到川端康成对战后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有的旧型日本文艺评论家坚持说川端文学缺乏社会性,因此不能称为大文学家”[7]3,说川端康成文学缺乏社会性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不管是他的《雪国》《千只鹤》还是《伊豆的舞女》,都是美的作品,确实没有反应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是在时代的激流下,他创作于战后的“中间小说”毫无疑问反映了重大问题。川端康成就是在《彩虹几度》里展现了二战给他带来的深刻变化,不管是日本的建筑风格,还是男女工作地位的变化,尤其是其中人物的命运都与二战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彩虹几度》是一部标准的战后小说。川端康成思考的是战后人们如何从心灵的创伤中恢复,如何寻求传统与现代的艺术之美达到和谐,“战后川端对日本民族生活方式的依恋和对日本传统文化的追求更加炽烈”[7]95。

二、《彩虹几度》“历史的文本性”

“历史的文本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只有凭借保存下来的文本,人们才有可能了解过去。如詹姆逊所言,‘我们只有通过预先的(再)文本化才能接近历史’”[3]44。读者可以从貌似完全虚构的故事情节中真实地呼吸到从岁月的另一头飘散而来的历史气息,自发地体悟到某种历史精神。另一方面,是指“当文本转换成文献并成为历史学家撰写历史的依据时,它将再次充当阐释的媒介”[3]44。深入分析《彩虹几度》,我们会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创伤,会真正、完整地了解过去和历史。

战争使人面对失去挚爱之人的人生惨痛,造成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导致悲剧的人生命运。战争无情地夺去了百子的情人,启太战死冲绳给百子带来了难以承受的伤痛。启太是百子的初恋,是用尽全力去爱百子的人,但是却暴死战场,从而使百子忍受刻骨的相思,后来自暴自弃。百子本是一个缺失爱的孩子——“父亲对我和我母亲的两份爱本该属于我,但这爱却被继母和异母妹妹分享”[13]53。年少时生母的去世,使得百子心里的病无药可医,接着又是恋人启太的死,使百子心理的重病更加无药可医。

战争让日本的传统之美毁于一旦,弃传统的自然之美而崇拜外国。“自然美成为所有日本文化形态的美的原型、日本美学的基础”。[14]21日本人受到美丽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与培育,特别厚爱自然。“日本国民对艺术和大自然的热爱,在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在他们的建筑物上,”[15]131日本的传统建筑是传统美的体现,传统的建筑与大自然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日本的建筑,可以说是‘自然的建筑’。日本的建筑文化,可以说是一种追求自然的文化。”[16]34“日本的传统住宅建筑,有着简素、富于变化、错落有致以及与自然协和的美学观点,这反映了日本人的传统审美意识。”[17]68而战后,日本的传统建筑遭到巨大的破坏,富贵之家变成旅馆或饭馆,这是二战后日本解散财阀、五大民主改革、加快实行政治生活民主化政策的结果。过去的王府、过去的贵族、财阀的宅邸是日本传统建筑的精华所在,是传统美的凝缩与承载,而改变成旅馆后,显得杂乱无章,自然美破坏殆尽,水原是不赞成与不以为然的。另外,战后西式建筑越来越多,侯爵就把日本风情的庭院变成了西洋风格的样式。一方面战后西洋式建筑因不符合日本的自然条件,并不适应日本湿热的气候环境,而“建筑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当地气候、风俗习惯等条件的制约。”[18]255破坏了自然,也就没有和谐,失去了美,那么便不能称其为艺术了。另一方面,西洋式建筑没有茶室,然而茶道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茶道虽然有在庭院、寺院、神社临时设庭的‘野点’的形式,但是一般却离不开茶室。茶文化正是在茶室这种狭窄的空间中培养出来的”[18]263。在茶室这一小小的空间内,达到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可以说茶道是日本人抽象精神的最典型表现,日本式建筑的衰落就意味着茶文化的衰落。小说中建筑家水原的观点无疑是作者的态度。“当今的建筑能否像往昔的建筑那样作为一种美留给后世,世界建筑家心中也持有怀疑。”[13]24

战争造就了战后颓唐的一代,即迷惘的一代。川端康成为表明这一点,是通过刻画百子这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的,百子遭受着时代的苦难,而她的反应也是时代的,是战后颓废派的典型。恋人在战场的去世,使得她视恋爱为儿戏,恣意玩弄喜欢自己的男孩子的感情,接二连三地恋爱,甚至同时和两个人恋爱。竹宫少年因不堪忍受嫉妒的折磨而自杀,百子也失去了自己腹中的孩子。“战后颓废派的孩子,也都是些胡作非为的家伙,尽情胡闹,尽情捣乱。”[13]60

战争使女性地位有所提升。在日本,妇女地位是很低的,照顾婴儿睡觉、给婴儿换尿布、喂奶一般是妇女的工作,然而这些照料婴儿的活却由大谷这一男性来完成,并且是如此地熟练。大谷悉心地照料小女孩,变得不再像从前的男人,是对日本传统男性的颠覆。日本妇女的地位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已经有了很大变化,“1947年制定的宪法有关条文,十分明确地指出男女平等,而且无疑是偏向于提高妇女的平等权利和地位”[19]229。

战争让日本经济遭受重创。战争结束了,人们又开始过起和平的生活,然而曾经支配人们生存方式的由于战败而瞬间崩溃,赖以维护的秩序化为乌有。“饥饿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成了‘和平生活’中的切腹之感。”[20]344战争的魔爪给日本带来遍体伤痕、经济衰竭、民不聊生、一派荒凉。“由于战败,日本经济退到了1919年的水平。”[20]345譬如,京都的菊枝为抚养孩子长大,不得不让有子去做艺妓,若子也没有接受教育。即使是前海军大佐的女儿也不得不成为旅馆的招待,担负起养活一家四口的重负。

战争给人们带来如此之重的灾难,对日本的传统之美是毁灭性的打击。

总之,二战战败给川端康成以巨大的冲击。他对战后的现实有诸多的不满,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中间小说”《彩虹几度》刻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我们运用新历史主义的批评方法分析《彩虹几度》,了解了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感知了二战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各种伤痕,从而理解了作者的主旨:思索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创伤以及如何保持日本的传统之美。

[1]周阅.川端康成是怎样读书写作的[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2]杨仁敬合著新历史主义与美国少数族裔小说[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13.

[3]张进.新历史主义与历史诗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4]王向远.东方文学史通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5]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王向远.宏观比较文学讲演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叶渭渠,等主编.不灭之美:川端康成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8]平献明.当代日本文学史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

[9]叶渭渠.日本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吕元明.日本文学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

[11][日]松原新一等.战后日本文学史年表[M].罗传开,柯森耀等,译.上海:上海艺文出版社,1983.

[12][日]加藤周一.日本文学史序说(下)[M].唐月梅,叶渭渠,译.北京:开明出版社,1995.

[13][日]川端康成.川端康成作品·彩虹几度[M].于荣胜,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14]叶渭渠,唐月梅.日本人的美意识[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3.

[15]日本外务省编.日本概况[M].日本外务省,1983.

[16]谢联发主编.日本人的心扉[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3.

[17]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外经济合作司主编,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组织编写.日本概况[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

[18]曹书杰主编.日本国概况[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

[19][美]埃德温·赖肖尔.日本人[M].孟胜德,刘文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赵建民,刘予苇主编.日本通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I106.4

A

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6.014

2015-05-18

叶婷,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百子历史主义纯文学
从先锋到新历史主义
“纯文学”概念的历史生成与意义
——以纯文学在近代和八十年代的两次现身为例
社会主义好 百子乐中华
浅谈紫砂“陶刻百子壶”的造型与陶刻艺术
李永刚著《历史主义与解释学》推介
于水作品
永远严峻的考验: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萨勒姆的女巫》
“纯文学”界定及其混用现象分析
非洲爱情花——百子莲
民主的历时性演进图谱——一种历史主义的批判性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