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销区农户储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福建的调查数据

2015-12-24杨月锋徐学荣

关键词:粮食市场储粮补贴

杨月锋,徐学荣

(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我国是一个拥有约2.68亿乡村农户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户家庭是一个庞大的粮食消费群体,这种消费更多依赖自有存粮[1]。目前我国农户家庭的粮食储备量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50%,对提高农户家庭的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稳定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2-3]。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和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户储粮备荒的意识减弱。再加上储粮空间缩小、储粮损失较大等原因,近年来农户家庭呈现出储粮积极性下降、储粮数量减少、储粮时间缩短等趋势[4-5]。尤其是在粮食主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共七省市),农户的口粮储备下降趋势明显,依赖市场的程度日益增强[6-7]。这加大了主销区的粮食供给压力,也给区域粮食安全带来了隐患。提倡农户自己存粮、实现藏粮于民具有现实必要性。这既是一个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微观层面的家庭经济问题[8]。

如何引导农户将传统的家庭储粮习惯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这需要深入了解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户的粮食储备决策。目前已有研究中,学者们较多地针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户储粮行为进行了研究,如张瑞娟、黄利会、吕新业、武拉平、Buschena等分别通过对河北、湖北、江苏、四川、黑龙江、安徽、湖南、辽宁等我国主要粮食产区的农户储粮行为分析,得出粮食产量水平、粮食市场价格、农户家庭特征、农户家庭收入等因素影响着家庭的储粮行为决策[9-13]。而对主销区种粮农户的储粮行为,目前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成果报道。尽管国家自2009年以来已陆续颁布农户储粮的相关补贴政策,安排专项资金为农户配置新型储粮装具,但由于主销区农户有更多的务工机会和收入选择,储粮意愿相对较弱,仅靠政府的储粮补贴政策是否足以激发种粮农户的储粮热情,对储粮积极性能否产生良好的推动效果,需要深入到种粮农户本身,从微观层面认识农户储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选择以福建省这一全国第三大粮食主销区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该区域内种粮农户的储粮情况进行调查,探寻农户储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以期为主销区政府制定引导农户科学储粮的对策和补贴政策提供借鉴。

一、影响因素确定

农户储粮行为属于农户的一般经济行为。根据农户经济行为理论,农户在进行储粮决策时兼具生存理性与市场理性的双重考虑。生存理性表现在农户储粮以满足家庭成员口粮需求为主要目的,出于家庭粮食消费安全考虑通常会储存1-2年的口粮以备灾荒之用;市场理性表现在农户是“理性”的经济人,会权衡比较储粮收益和储粮成本二者之间的关系以进行储粮安排,如决定是否储粮、储粮数量多少、储粮时间长短等。因此农户的储粮行为决策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结合已有研究中对农户储粮行为影响因素的探讨以及主销区种粮农户的储粮行为特征,本文将主销区农户储粮行为的潜在影响因素概括为以下5个方面。

(一)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

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涵盖了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认知与态度等方面,主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常住人数、家庭老幼人数、家庭收入、农业收入占比、储粮积极性和粮食危机感。一般来说,年龄偏大的户主通常会保留家庭的传统习惯,储粮倾向性较明显;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户主,对粮食储备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也会不同;家庭常住人口越多,家中老人和孩子等劳动能力较弱或无劳动能力的成员越多,越倾向于多储备粮食;收入较高的农户对满足粮食需求的途径有更多选择;农业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对粮食及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也会有更多的认识和体会。此外,态度上较为积极主动的储粮农户以及对粮食安全问题有深刻认识的农户也会更加积极地扩大存粮数量和延长存粮时间。

(二)粮食的产售储用情况

粮食的产售储用情况涉及到粮食的生产、出售、储存和消费等方面,主要包括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产粮质量自我评价、粮食出售数量、储粮装具条件、储粮数量损失估计、储粮品质安全估计和粮食消费量。一般认为,农户当年的粮食产量提高,进行储备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加;对产粮自食的农户来说,在粮食质量较好时往往会选择多储存一些;出售数量对储存数量产生反向影响,出售数量越多,储存数量自然就越少;家庭储粮的客观条件如是否有储粮空间和储粮装具等,以及储粮过程中面临的数量损失和品质下降,将会使农户慎重考虑“储不储、怎么储、储多少、储多久”等问题。此外,农户通常会以家庭一定时期的粮食消费总量为参考来决定存粮数量。

(三)粮食市场体系及价格

粮食市场体系及价格包括粮食的市场价格和粮食的市场体系两方面,主要有上年粮食市场价格、当年粮食市场价格、明年粮食市场价格预期、粮食出售便利性、粮食购买便利性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粮食市场价格高低发挥了导向作用,一般来说,当年价格对农户粮食储备量通常会有反向影响,而上年价格和未来价格预期又会对当前粮食储备量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同一地区的粮食市场价格基本是保持一致的,相对于真实价格,农户对粮食市场价格不同的感知程度会引起农户不同的储粮和售粮行为,因此关注农户对粮食市场价格的感知程度更为重要。此外,粮食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决定了农户是否能够方便地在市场上进行粮食交易。与以往基于粮食安全理性行为下的农户储粮模式呈现出的储备稳定性相比,粮食购销市场化政策的实施和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农户的粮食储备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四)政府政策及补贴措施

政府政策及补贴措施涉及粮食生产、流通、储存各环节,主要有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储粮装具购置补贴政策,另外还考虑了农户对政策影响及补贴力度的认知。粮食生产领域的“四补贴”政策(包括种粮农户直接补贴、农业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调动了农户种粮积极性[14],相应提高了粮食产量;流通领域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保障了粮食的出售价格,农户售粮积极性会有所提高;储存领域的储粮装具购置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对农户储粮起到了鼓励作用。上述粮食政策的制定以及补贴措施的实施对农户储粮行为的影响还有赖于农户对其认知及认可程度。如果农户对政策了解甚少或认为补贴力度较小,则可能激发不了农户的种粮和储粮热情,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效果。

(五)自然及社会环境条件

自然及社会环境条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发生情况、村庄地理位置、当地经济状况、非农就业机会和周围人的影响。自然灾害越常发生,农户越需要多储备粮食以增进消费的安全感;村庄位置越偏僻,距离粮食市场越远,农户越可能减少当前粮食的出售数量以增加储备量;农户所在地区经济状况越好,非农就业机会越多,农户收入就可能越高,也越容易放弃比较效益低下的粮食种植业,转而投入非农生产及外出务工中。此外,农户的决策并非个体主观决策[15],时常会受到周围人行动的影响,对是否储粮以及储粮多少会保持一种跟风和观望态度。

上述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共对应31个变量指标(表1)。

表1 变量释义表Table 1 Definition of variables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以问卷调查、电话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了数据收集,调查和访谈对象是福建省种粮农户家庭的户主。在调查区域选择上,考虑到厦门市2013年的粮食产量仅占福建省当年粮食产量的0.58%,比重较小,故未将其纳入调查范围。因此,本次调查区域覆盖了除厦门外的其他八地市,即南平、三明、龙岩、莆田、漳州、泉州、福州、宁德等地的产粮县,并在每个县随机选取了一些乡镇、村庄和种粮农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工作于2014年12月底至2015年1月初在上述样本区展开,主要考虑此时距离农户粮食收获已有3个月左右,粮食的集中出售工作基本完成,农户家庭的储粮数量也基本保持稳定。利用这一调查期间所获取的一手资料和数据,既能充分反映2014年全年农户家庭粮食的产售储用情况,也能较为准确地说明2014年年末农户家庭的存粮数量,符合研究所需。

正式调查一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14份,剔除不符合要求的问卷46份,一共得到有效问卷3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1.8%,回收情况良好。在有效问卷中,246户种粮农户家庭在2014年年末有存粮,122户没有存粮,二者之比接近于2∶1。

(二)模型选择

考虑到变量指标个数较多,且变量间可能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为更好地寻找农户储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将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1个变量指标进行降维,缩减变量个数;然后利用求得的公因子进入回归方程,从而识别出农户储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

1.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是一项用来找出多元观测变量的本质结构并进行数据降维的技术。它能够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众多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用较少的互相独立的因子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有助于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16]。

本文借助SPSS 16.0软件对上述变量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选取和保留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并通过方差最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使因子具有命名解释性,最终得到了9个公因子(表2),分别是:(1)社会环境影响因子(F1)。主要由村庄地理位置、当地经济状况、非农就业机会、周围人的影响、粮食出售数量、储粮数量损失估计、储粮品质安全估计等7个指标所决定。(2)粮食市场影响因子(F2)。主要由上年粮食市场价格、当年粮食市场价格、明年粮食市场价格预期、粮食出售便利性、粮食购买便利性等5个指标所决定。(3)农户态度认知影响因子(F3)。主要由家庭常住人数、家庭收入、储粮积极性、粮食危机感、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等5个指标所决定。(4)农户家庭特征影响因子(F4)。主要由农业收入占比、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老幼人数等3个指标所决定。(5)政府政策影响因子(F5)。主要由粮食生产补贴政策、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储粮装具购置补贴政策、农户对政策影响及补贴力度的认知等4个指标所决定。(6)粮食储备条件影响因子(F6)。主要由粮食产量、储粮装具条件、粮食消费量等3个指标所决定。(7)粮食生产质量影响因子(F7)。主要由粮食播种面积和产粮质量自我评价等2个指标所决定。(8)自然环境影响因子(F8)。主要由自然灾害发生情况这一个指标所决定。(9)户主年龄影响因子(F9)。主要由户主年龄这一个指标所决定。

表2 方差解释表Table 2 Total variance explained

2.Logistic回归模型。农户家庭在2014年年末的储粮情况有2种:有存粮(即存粮数量不为零)和没有存粮(即存粮数量为零)。显然,农户的储粮行为是一个典型的二分类变量,适合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其进行研究,以找出农户储粮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

利用SPSS16.0软件,用上述9个因子得分变量代替31个原始变量,进入Logistic回归方程,解释变量的筛选采用向后筛选策略,变量剔除出方程的依据是Wald统计量(表3)。

表3 Logistic回归模型各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及检验结果Table 3 Coefficients of variables in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equation

由表 3 可知,F2、F3、F4、F5、F6和 F9共 6 个公因子对农户是否储粮这一行为决策具有显著作用,而 F1、F7和F8等3个公因子并未对农户储粮行为表现出显著影响。对上述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其负2倍的对数似然函数值为72.976,Nagelkerke R2为 0.914,接近于 1,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统计量值为2.312,对应的显著度为 0.970,远大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理想。

根据表3可写出以下Logistic回归方程:

LogitP=2.373 - 1.589F2+5.962F3+1.894F4+1.360F5+1.561F6+1.829F9

3.实证结果讨论。从上述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各因子变量的回归系数及其对应的幂值来看,6个显著的因子变量对农户储粮行为决策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具体讨论如下:(1)粮食市场影响因子。粮食市场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决策的影响是反向的,且该因子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储粮行为的发生比将是原来的0.204倍,即约是原来的1/5,发生比的减小幅度十分明显。由此可见,粮食市场因素抑制了农户的储粮行为,粮食市场越发达、市场体系越完善、市场价格越好,农户的储粮意愿就越弱,储粮行为也就越不容易发生。(2)农户态度认知影响因子。农户态度认知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决策的影响是正向的,且该因子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储粮行为的发生比将是原来的374.687倍,发生比的增大幅度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农户态度认知因素促进了农户的储粮行为,农户的储粮态度越积极、粮食危机感越强,越愿意通过行动来增进粮食安全感,储粮行为也就越容易发生。(3)农户家庭特征影响因子。农户家庭特征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决策的影响是正向的,且该因子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储粮行为的发生比将是原来的6.644倍,发生比的增大幅度十分明显。可见,农户家庭特征因素促进了农户的储粮行为,农户家庭的农业收入占比越高、家庭老幼人数越多,家庭劳动力的抚养压力就越大,越倾向于通过储粮满足口粮消费以降低生活成本,储粮行为也就越容易发生。(4)政府政策影响因子。政府政策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决策的影响是正向的,且该因子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储粮行为的发生比将是原来的3.896倍,发生比的增大幅度比较明显。可见,政府政策因素促进了农户的储粮行为,政府对农户粮食生产、流通、储存等环节的支持政策及补贴措施的力度越大、农户对政策影响的认可程度越高,政策就越容易被农户接纳并进一步转化为实际行动,储粮行为也就越容易发生。(5)粮食储备条件影响因子。粮食储备条件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决策的影响是正向的,且该因子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储粮行为的发生比将是原来的4.210倍,发生比的增大幅度比较明显。可见,粮食储备条件因素促进了农户的储粮行为,农户家庭的粮食产量越高、储粮装具条件越好,越容易为价格投机或口粮消费而进行短期或长期的粮食储备,储粮行为也就越容易发生。(6)户主年龄影响因子。户主年龄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决策的影响是正向的,且该因子每增加1个单位,农户储粮行为的发生比将是原来的6.230倍,发生比的增大幅度较为明显。可见,户主年龄越大,做决策时越倾向于保守,也越愿意保留家庭传统的储粮习惯,储粮行为也就越容易发生。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基于福建省八地市的种粮农户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了农户个人及家庭特征、粮食的产售储用情况、粮食市场体系及价格、政府政策及补贴措施、自然及社会环境条件等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态度认知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且是正向的,是决定农户储粮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农户家庭特征因素和户主年龄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当且都是正向的;粮食市场因素是其中唯一对农户储粮行为产生反向影响的因素;政府政策因素和粮食储备条件因素对农户储粮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当且都是正向的。

(二)政策建议

1.提升农户储粮意识是当务之急,必须让农户从本质上认识到储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政府可通过电视、广播、新闻媒体、公益广告、图片展播等形式加强对粮食安全以及农户储粮的宣传教育力度,让农户充分感受到我国尤其是粮食主销区粮食供求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树立粮食危机意识。

2.对具有不同家庭特征的农户进行分类,引导其合理储粮。主销区农户户均粮食产量相对较低,对于常住人口数量较多的农户,可鼓励其以满足消费为主要目的进行储粮,引导其通过自有存粮满足家庭消费需求;对于常住人口数量较少的农户,可鼓励其在满足家庭消费需求之余进而以出售为目的进行储粮,引导其储粮待售。

3.完善粮食市场体系,保障粮食流通渠道顺畅。在调查中发现,受到山区交通条件和劳动力状况等因素制约,福建省种粮农户的粮食储后再售成本(包括运输成本、搬运成本、劳动力雇佣成本等)较高,从而使粮食收获后集中出售和跟风出售的现象较严重,无法获得好的粮食出售价格。这实际上正是粮食流通渠道不畅导致农户储粮积极性下降的表现。政府可通过完善粮食收购渠道、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等手段,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使农户的储备粮能够随时变现。

4.加大政府对农户粮食生产及储存领域的补贴支持力度,改善农户储粮条件,提高农户储粮积极性。在储粮补贴方式上,除了目前实施的储粮装具购置补贴外,还可以考虑按储粮规模和储粮期限对农户进行补贴,从而有效控制农户家庭粮食储备的数量多少和时间长短,起到调节粮食市场供给的目的。在具体做法上,可借鉴国外做法,如美国的费用补贴政策、法国的按月加价政策等[17],或将补贴方式与储粮目的相结合,对农户进行分类补贴。

[1]LOHMAR B.Market reforms and policy initiatives:rapid growth and food security in China[J].Food Security Assessment,2002(3):22-30.

[2]柯炳生.中国农户粮食储备及其对市场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1997(5):22-26.

[3]舒在习.论农村储粮与国家粮食安全[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1(1):36-37.

[4]史清华,徐翠萍.农家粮食储备:从自我防范到社会保障——来自长三角15村20年的实证[J].农业技术经济,2009(1):30-37.

[5]闻海燕.市场化进程中农户粮食收支结构和储备变化的实证分析——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4):417-419.

[6]陈伟红,王炳焕.粮食购销市场化下农户粮食储备及变化情况分析[J].世界农业,2006(3):4-6.

[7]武翔宇.农户粮食储备行为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5):74-79.

[8]史清华,卓建伟.农户粮作经营及家庭粮食安全行为研究——以江浙沪3省市26村固定跟踪观察农户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2004(5):23-32.

[9]张瑞娟,武拉平.基于资产选择决策的农户粮食储备量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7):51-59.

[10]黄利会,王雅鹏.中部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11):65-67.

[11]吕新业,刘华.农户粮食储备规模及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省不同粮食品种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2(12):22-30.

[12]武拉平,刘李峰.中国农户粮食储备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5,3(4):390-397.

[13]BUSCHENA D,SMITH V,DI H.Policy reform and farmers'wheat allocation in rural China:a case study[J].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5(49):143-158.

[14]王欧,杨进.农业补贴对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J].中国农村经济,2014(5):20-28.

[15]武小涵.博弈论视角下我国粮食储备主体行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16]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50-354.

[17]邹彩芬,王雅鹏.国内外民间粮食储备情况综述及其政策启示[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5(3):24-26.

猜你喜欢

粮食市场储粮补贴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清代的省级粮食市场网络与市场中心——基于粮价和商路视角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渭南农户储粮的调查与分析
当前粮食市场管理现状及对策
中储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之我见
国内首座球形粮仓储粮效果及特性
深化粮食供给侧改革 确保乐山粮食市场供需平衡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国家粮食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