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个杏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亲缘关系研究*

2015-12-24罗孝坤尚陆娥陈观玉刘绍雄郭永红

中国食用菌 2015年4期
关键词:工厂化出菇菌丝

罗孝坤,尚陆娥,陈观玉,刘绍雄,郭永红,2**

(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2.云南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3)

16个杏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亲缘关系研究*

罗孝坤1,尚陆娥1,陈观玉1,刘绍雄1,郭永红1,2**

(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3;2.云南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3)

对16个不同杏鲍菇菌株的菌丝拮抗作用、菌丝生长特性、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性状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品种比较混乱,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的现象较为严重,同种异名的菌株间生物学特性表现出显著差异。杏01(杏鲍菇-1)、杏13(杏F)两个菌株的菌丝生长较快,长势较好,菌丝浓密,原基分化快,栽培周期短;出菇产量高,生物学效率均大于70%;菌盖大小适中,菌柄长且粗壮,子实体个体大,单菇重量大,组织致密,子实体各项性状优良。因此,菌株杏01与杏13可作为杏鲍菇优良菌株进行示范推广。

杏鲍菇;拮抗作用;生物学特性;亲缘关系

杏鲍菇 [Pleurotus eryngii(DC.ex.Fr.)Quel.],又名刺芹侧耳,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具有杏仁香味和鲍鱼味,故称杏仁鲍鱼菇[1]。其子实体色泽雪白,质地脆嫩,素有“平菇王”的美誉[2],是近年来引进开发的一种集食用、药用、保健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品种。研究表明,杏鲍菇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降血压、降血脂、润肠胃、抗氧化等功效[3-7]。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杏鲍菇生产发展十分迅速,栽培规模不断扩大,杏鲍菇栽培已从季节性栽培向工厂化栽培转变[8]。工厂化栽培能对栽培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进行更准确的控制,使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更加稳定[9-10]。由于工厂化栽培设施一次性投资较大,工厂化栽培菌株要求菌株具有菌丝生长快、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品质优的特性。目前,优良菌种的缺乏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筛选出周期短、高产、稳产、优质的菌株有助于发展杏鲍菇的规模化、工厂化栽培。本文对16个杏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亲缘关系进行比较研究,明确各菌株的亲缘关系,分析比较各菌株的菌丝生长特性、生物学效率及子实体性状特征,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优良菌种的选育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供试杏鲍菇菌株情况见表1。

表1 供试杏鲍菇菌株Tab.1 The tested strains of Pleurotus eryngii

1.2试验配方

一级种(母种)配方:PDA培养基,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蒸馏水1000 mL,pH自然。

二级种(原种) 配方:棉籽壳40%、细木屑35%、麦麸20%、石灰1.5%、石膏粉1.0%、普钙1.0%、白糖1.5%。

杏鲍菇栽培料配方:玉米芯25%、麦麸20%、棉籽壳21%、木屑28%、石灰2.0%、石膏2.0%、普钙1.0%、白糖1.0%。加入0.08%的多菌灵。菌包干重0.3 kg,含水量60%。

1.3试验方法

1.3.1 菌丝拮抗试验

将不同菌株活化后,在同一平板上按“品”字形接种3个菌株,25℃下培养,每个处理3个重复,观察菌丝间的拮抗反应情况。

1.3.2 菌丝生长特性试验

一级菌种(母种):每个品种接10支试管,放入2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并记录各个菌株母种菌丝的颜色、长势、满管时间、疏密度、平均生长速度等情况。

二级菌种(原种):在一级种的基础上,每个品种接30瓶二级种,放在25℃恒温培养室培养,观察并记录各个菌株原种菌丝的颜色、长势、满瓶时间、平均生长速度等情况。

1.3.3 出菇试验

(1)出菇袋的培养

将接好菌的出菇袋搬进20℃~25℃的培养室内进行培养,培养室要求通风、清洁、黑暗,空气相对湿度保持60%~70%,每隔10 d左右翻堆1次,使发菌一致,一般40 d左右满袋,培养中记录各个品种长满菌袋的时间。

(2)催蕾

后熟培养:菌丝满袋后,继续培养10 d~15 d左右,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才能进入出菇房。

催蕾管理:菌丝达到生理成熟后,菌包便可移入已消毒的育菇房降温催蕾,先去掉过滤棉盖,拉高套环,使栽培包袋口成锥形气室,当有原基出现时,原基分化出菇柄、菇盖,去掉套环,出菇袋口打开,加强通风,每天通风2次~3次,每次30 min,保持空气新鲜。温度保持12℃~15℃,早中晚在地面上浇水3次,保持空气相对湿度90%~95%。在此阶段,需要少量的散射光刺激,一般7 d~8 d形成原基,原基发生后,经过2 d~3 d就可以分化成菇蕾。

(3)疏蕾管理

菇蕾长到2 cm左右时,菌袋出菇一般保留2个~3个菇蕾,才能发育成柄长、柄粗、外形美观、品质优良的子实体,其余菇蕾用刀或用手清除掉。

(4)子实体生长阶段管理

杏鲍菇以棍棒形、保龄球形为首选育菇对象。育菇室内通过地面洒水或向空气中喷雾化水的方式保持湿度在85%~90%,原则上少量多次,切勿直接向菇体上喷水,防止子实体变黄、腐烂。温度应保持在13℃~16℃,温度高于18℃容易受到假单胞杆菌污染,出菇期间及时调整通风量,通风太少则菌盖小,菌柄粗;通风太强则菌盖大,菌柄细。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一定散射光照,以促使其整齐生长。

(5)采收

一般现蕾后15 d左右,当菌柄长至10 cm,菌盖达4 cm~5 cm时即可采收。采收时,一手握紧菌袋,一手握紧菌柄,轻轻一扭便可采下,做到轻采轻放,勿损伤菇盖。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杏鲍菇菌株菌丝拮抗试验

拮抗试验是鉴定菌株间遗传差异的传统方法,菌丝之间的拮抗反应是菌株间不同遗传特性的重要表现,表明不同菌株分别属于不同亲和群。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菌株菌丝的拮抗作用Tab.2 The antagonistic action of different strains on stock culture

由表2可以看出,杏01、杏05、杏11、杏13、杏14菌株两两之间都没有明显拮抗作用,属于一个亲和群,其中杏01与杏11是来源地不同的同一品种;杏01、杏05、杏11、杏14两两没有拮抗作用,可能是同种异名的菌株,杏13与杏01、杏11拮抗作用不明显,说明杏13与杏01、杏11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菌株杏02与杏04没有拮抗作用,属于一个亲和群,可能是同一个种;菌株杏03、杏06、杏09、杏10、杏15两两之间都没有明显拮抗作用,属于一个亲和群,亲缘关系很近,其中杏06和杏09可能是来源地不同的同一品种,杏03、杏10、杏15与杏06、杏09可能为同种异名的菌株;杏02与杏15为来源不同的相同品种名称菌株,但2个菌株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说明这两个菌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可能是同名异种的菌株;杏07、杏08、杏12和杏16菌株各自为一个亲和群。

2.2菌丝生长特性试验

16个杏鲍菇菌株一级种菌丝生长特性见表3。

由表3可以看出,16个菌株菌丝颜色均为洁白色,菌株污染率均为0,菌株的满管时间为9 d~12 d。杏01、杏04、杏05和杏09菌株的满管时间最短为9 d,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最快,为0.84 cm·d-1;杏02、杏07和杏15菌株的满管时间最长,为12 d,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也最慢,为0.63 cm·d-1,与其他菌株相比有显著差异。从菌丝长势来看,杏01、杏04、杏09、杏10、杏12、杏13、杏15、杏16菌株的菌丝长势旺盛,菌丝浓密,杏02、杏07菌丝长势弱,菌丝稀疏。16个杏鲍菇菌株二级种菌丝生长特性见表4。

表3 不同菌株一级种菌丝生长特性Tab.3 The growth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trains on stock culture

表4 不同菌株二级种菌丝生长特性Tab.4 The growth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strains on pre-culture spawn

由表4可以看出,16个菌株菌丝颜色均为洁白色,污染率最低的是菌株杏01、杏04、杏05、杏10、杏11、杏13,污染率为0;菌株杏07、杏16的污染率最高,为10%。从菌丝长势来看,菌株杏02、杏03、杏14的菌丝长势一般,其余菌株菌丝长势较好。16株杏鲍菇二级种的满瓶时间为31 d~45 d,满瓶时间最短的是杏01,为31 d,菌丝的平均生长速度也最快,为0.41 cm·d-1;满瓶时间最长的是杏08、杏16,为45 d,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慢,分别为0.27 cm·d-1、0.24 cm·d-1,与其他菌株相比有显著差异。

2.3不同杏鲍菇菌株出菇特性比较

不同杏鲍菇菌株生物学效率比较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16个杏鲍菇菌株中,接种至原基分化时间为55 d~59 d,原基分化最快的是菌株杏01、杏13、杏14,为55 d,杏08、杏16原基分代最慢,为59 d;栽培周期最短的是杏01、杏12、杏13,采收时间为70 d,杏10最长,为76 d。从子实体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来看,杏01、杏11、杏13三个菌株的生物转化率大于60%,其中杏01、杏13菌株的平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最高,平均产量分别为0.221 kg和0.213 kg,生物学效率均大于70%,分别为73.62%和71.00%,方差分析表明,这两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明显高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杏05、杏08、杏10、杏12菌株的生物转化率大于50%。杏02、杏03、杏04、杏06、杏07、杏09、杏14、杏15、杏16九个菌株的生物学效率低于50%,生物学效率最低的是杏04,平均产量为0.110 kg,生物学效率仅为36.82%。不同杏鲍菇菌株子实体性状比较情况见表6。

表5 不同杏鲍菇菌株生物学效率比较Tab.5 The fruiting yield of different strains of Pleurotus eryngii

表6 不同杏鲍菇菌株子实体性状的比较Tab.6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different strains of Pleurotus eryngii

由表6可以看出,16个杏鲍菇菌株中,杏鲍菇菌株01、杏02、杏05、杏06、杏09、杏11和杏13子实体组织致密,子实体硬,其中菌株杏01、杏06、杏09、杏13菌盖大小适中,菌柄长且粗壮,子实体个体大,单菇重量大,子实体各项性状优良。

综合16个杏鲍菇菌株生物学效率和子实体性状,菌株杏01、杏13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性状好,栽培周期短,明显优于其他菌株,可作为优良菌株进行栽培推广。

3 结论与讨论

杏鲍菇菌株拮抗试验表明,16个杏鲍菇菌株中,相同品种名称的菌株有明显的拮抗作用,不同品种名称的菌株却没有产生拮抗作用或拮抗作用不明显,说明了目前杏鲍菇栽培品种比较混乱,同种异名、同名异种的现象较为严重。16个菌株分为7个亲和群,相同亲和群中如菌株杏14、杏05与杏01、杏11、杏13的菌丝特性和生物学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在栽培过程中菌种转代次数过多或在保藏过程中引起了菌种的退化,这一结果与王振河等[11]的研究结果相符。

杏鲍菇菌株菌丝生长特性及出菇试验表明,杏01、杏13两个菌株的菌丝生长较快,长势较好,菌丝浓密,原基分化快,栽培周期最短;出菇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均大于70%,菌盖大小适中,菌柄长且粗壮,子实体个体大,单菇重量大,组织致密,子实体各项性状优良。在工厂化栽培中,较短的栽培周期可以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筛选出的菌株杏01和杏13,栽培生长周期短,子实体产量较高,性状良好,可以用于工厂化栽培。但在应用于大规模工厂化栽培前,应进一步进行中试,摸索其最适的栽培环境参数,优化栽培工艺,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1]黄年来.18种珍稀美味食用菌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2]郭美英.珍稀食用菌杏鲍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1998,13(31):44-49.

[3]郭美英.杏鲍菇的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J].食用菌,1998, 20(5):11-12.

[4]Carbonero ER,Gracher AHP,Smiderle FR,et al.A glucan from the fruit bodies of edible mushrooms Pleurotus eryngii and Pleurotus ostreatoroseu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06, 66(2):252-257.

[5]陈士瑜,陈海英.蕈菌医方集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6]Dubost NJ,Ou B,Beelman RB.Quantification of polyphenols and ergothioneine in cultivated mushrooms and correlation to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J].Food Chemistry,2007,105(2): 727-735.

[7]郭美英.不同类型杏鲍菇菌株的生产性能研究[J].食用菌,2001,23(12):231-232.

[8]徐全飞,郭亮,充娜,等.杏鲍菇工厂化栽培优良菌株的筛选及亲缘关系评价[J].食用菌学报,2010,17(2):19-21.

[9]王瑞娟,郭力刚,刘朝贵,等.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J].食用菌学报,2006,13(3):19-21.

[10]杨丽维,班立桐,吴疆.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优良菌株的筛选[J].天津农业科学,2010,16(1):75-77.

[11]王振河,王斌,武忠伟,等.8个平菇栽培菌株的亲缘关系及培养特性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2007,27(4):50-53.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of 16 Pleurotus eryngii Strains

LIU Shao-xiong1,SHANG Lu-e1,CHEN Guan-yu1,LUO Xiao-kun1,GUO Yong-hong1,2
(1.Acadamic Insitute of Yunnan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oratives,Kunming 650223,China; 2.Yunnan Edible Fungi Bio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Kunming 650223,China)

The hyphae antagonism,hyphae growth characteristics,biological efficiency and fruit body morphology of 16 different strains of Pleurotus eryngii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eryngii varieties were confused,and phenomenon of different species with the same names and different names with the same species were seriously,strains of different names with the same speci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P.eryngii No.1 and P.eryngii No.13 were better than others,because their hyphae grew faster,better and thicker,and fast primordium differentiation led to short cultivation period.At the same time,their mushroom yield were also higher than others,and biological efficiency were greater than 70%.Cap size was moderate,stipe looked long and thick,and fruiting body was big and heavy,dense organization,fruiting body traits were superiored.On the whole,based on so many advantages,P.eryngii No.1 and P.eryngii No.13 could be used wildiy as good P.eryngii strains.

Pleurotus eryngii;antagonistic action;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

1003-8310(2015)04-0025-06

10.13629/j.cnki.53-1054.2015.04.006

**基金项目: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2012CF009)。

刘绍雄(1987-),男,硕士,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技术研究。E-mail:305475365@qq.com

**通信作者:郭永红(1964-),女,硕士,研究员,从事食用菌栽培、保鲜加工研究。E-mail:guoyonghong64@126.com

2015-05-05

猜你喜欢

工厂化出菇菌丝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鸡菌菌丝体固体培养基配方的优化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微量元素Zn、Mg、B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