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研究

2015-12-23李相军

魅力中国 2015年2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

李相军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小学语文教育除了要扎实学生语言基础,促进他们语文能力发展,还要将渗透传统文化落到实处,通过语文教育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和了解,让他们自觉加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去,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领悟传统文化的思想精神,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就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也就能充分发挥出来。本篇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积极作用进行探讨,并且提供了小学语文课堂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育 渗透与传播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审美情趣等,能够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小学生思想还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候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能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在生活中约束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将学生培养成一个高素质人才。小学语文教育是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让学生深入认识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中的思想信仰和精神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同时还能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朝代的更迭中文化传承却从未中断,传统文化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瑰宝,也是先辈的智慧结晶,博大精深,现代文化教育如果离开了传统文化的积淀,就会显得过于单薄,学生的文化修养也很难迈入到更高层次。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的文化思潮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人们喜欢看美剧、英剧,开始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比如圣诞节、万圣节等,一些不好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对人们的思想造成干扰,例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形态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加强对他们的思想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思想精华,比如民族主义、爱国精神、孝道、信仰、尊师重道等,对学生可以起到思想教育的目的,让他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信仰,符合素质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要求。除此之外,传统文化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深入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文化习俗,以及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让学生喜欢让传统节日。传统文化教育要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加强学生思想文化教育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学生在深入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以后,会逐渐喜欢上传统文化,不用教师和家长督促就会自觉加入到传统文化学习中,会将吸收的精华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构建出健全人格,这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品格。

二、小学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和传播存在问题

小学语文教育传统文化渗透和传播现状不容乐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主要传授的是语言知识,以便学生更好的应对语文考试,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为目的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够全面,在语文教学中没有形成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未形成系统认识,觉得传统文化和自己的生活非常遥远,反映的是古人的文化、思想、观念等,对自身的发展不会有太大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不重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比较低。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了古诗词,是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但是教师却没有将古诗词教学充分利用起来,古诗词教学的过程比较呆板,将全部的精力放在了阅读和背诵上,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上,会背但不能深入了解其中的意义,很难吸收到传统文化的精华,传统文化渗透和传播成效不显著,小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缺失比较严重。

三、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策略

1、识字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育是以识字和写字为基础,汉字是世界上被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从最早的石刻字符、甲骨文、大篆等字体一步一步演变而来,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让学生识字和书写汉字,而是在讲解汉字的时候要有目的性的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知道每个汉字产生的过程,或者向学生讲解汉字背后的故事,这样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他们汉字学习兴趣,还能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让学生明确汉字是有根可循的,有文化故事的,让他们以讲汉语、写汉字而自豪,从小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豪感,这也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传统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和抄写,识字会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感受不到文化魅力,基于传统文化渗透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必须要将传统故事融入到识字教学中去,让学生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2、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利用好这个平台渗透传统文化。小学古诗词教学不能只是一味的传授古汉语知识,或者是翻译词句含义,而是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古诗词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在教学的时候要向学生介绍诗词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生平经历等,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古诗词,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还能让他们和作者直接对话,学生对古诗词中蕴含思想感情领会更加透彻,比如家国情怀、尊重师长、孝顺父母、友情赞美等,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这样就能达到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比如《论语》中包含着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讲述了一些历史故事,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将这些故事分享给学生,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还能让他们在历史故事中学习英雄人物的气节和信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小学生对故事普遍感兴趣,而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故事,教师要善于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到传统文化熏陶,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3、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不能单纯的依靠课堂教学,而是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带到学生身边去,让学生喜欢上传统文化,自觉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教师要定期的开展传统文化专题活动,让学生谈谈对历史人物看法,或者是对民族精神和民族信仰的认识,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诵读经典诗词,组织诗词朗诵大赛,在传统节日的时候要组织活动,比如端午节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包粽子,让他們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小学生的竞争意识比较强,教师要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竟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还要在教师内贴上名言警句,设置传统文化读书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4、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育单纯依靠课内的诗词歌赋渗透传统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优秀的古典著作,或者是历史故事书籍,让学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定期让学生交流和分享阅读感受,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和传播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提高他们文化修养,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孙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D].2015.

[2]陈玲娣.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生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J].课外语文,2015(23).

[3]龚桂英.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和传播[J].时代教育,2015(12).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科学化的思考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童心写童言,童真映童趣
浅析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意义
轻松教学,快乐识字
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的作用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