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写作法宝 教好起步作文

2015-12-22王婷婷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王婷婷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基础打得是否牢固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打牢基础,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教学 起始阶段 写作能力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85

按照我国的教育传统,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起初是简单的作文写作,题目简单,体裁单一,字数要求少,篇幅短小。随着年级的升高,作文的要求也多起来,不但题目变得复杂,体裁也要求多样,字数增多,篇幅增长,等等。由此可见,三年级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基础打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以后的习作之路是否走得平稳、顺畅。学生初学写作,难免会觉得困难。对于懵懵懂懂的学生,教师的作文教学也不免充满了波折。很多语文教师感慨,教学生作文写作难,教学生写出好作文更是难中之难。针对这一情况,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掌握写作的法宝,教好学生的起步作文,为学生的习作之路铺垫好基石。

我认为,在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阶段,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就能够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

一、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素材

知识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知识又运用于生活,指导生活实践。作文是对生活的观察、思考和记录。而生活是作文素材的重要获取途径。脱离了生活的作文,是枯燥无趣的,是没有灵魂的;贴近生活实际的作文,是有血有肉的,是有情有感的。因此,教师要教学生写贴近生活的作文。

如何才能写出贴近生活的作文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有意识地积累写作的素材。家庭里有生活,学校中有生活,大自然里有生活,社会中有生活……人活着就有生活,人存在于生活中。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对于生活的环境往往习以为常,对于熟悉的东西常常熟视无睹,而要真正说出某一事物的特征,又经常是哑口无言。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习惯,如父母的言谈举止、教师的教学风格、同桌的衣着品貌,等等;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天气的阴晴雨雪、日夜星辰的变换,等等;世间的人情冷暖、人走人散、事情的发展变化,等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感悟到的及时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书写记录的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观察生活的正确方法,如遵循事物的先后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对某事物定时、定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等,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对周围事物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观察力。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养成了观察的习惯,积累的生活素材就会丰富多彩,在作文写作时,就会言之有物、抒之有情,写出的作文就会非同寻常。

二、引导学生先模仿再创造,实现积累由量到质的突破

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一般是先进行积累,然后书面表达;先进行模仿,再进行创造,实现积累由量到质的突破。作文仿写,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模仿语言风格,或者文章体裁、篇章结构,或者写作立意、作文章法,抑或表现手法等,内容可以是不断变换的。在学生写作模仿时期,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杜绝照抄现象的发生。在学生经过大量的、长期的模仿练习后,教师要训练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作文内容,能够快速选择不同的文章体裁,确立新颖的写作立意,构思巧妙的篇章结构,运用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进行写作,使学生把在仿写过程中积累的知识由量变升华到质变,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特点的作文。

作文创造不一定非要落实到纸面上,由于作文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采取口头训练的方式进行。例如,教师确定作文题目,规定作文内容,给学生留出七八分钟的时间来进行构思、列提纲,然后要求学生口头表达自己作文的体裁、立意、结构等大的框架。待到学生能够根据作文题目等迅速确定怎么写以后,慢慢要求学生练笔,在丰富文章的细节等方面下工夫。

学生经过模仿升华到创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阅读、练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如根据学生初步作文显露出来的作文风格端倪,向他们推荐具有此种风格的优秀文章或书籍等让学生阅读、仿写,培养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写作风格,使作文教学课堂成为培养自主创新作文人才的实验室,而不是塑造同一模式写作的现代流水线工厂。

三、引导学生品读优秀文章,潜移默化掌握写作要领

除了大量模仿优秀作文、文章外,学生要想写出有质量的作文,还必须进行大量的优秀文章的阅读,在奠定丰厚的语言基础之上,发生有价值的迁移。当前图书市场上的书籍,内容良莠不齐,而小学生缺乏必要的辨别能力,如果让他们自己选择,很容易挑选到质量粗糙、内容低下的书籍。因此,教师要认真筛选,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迁移价值的文章或书籍,供学生阅读,并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围绕训练重点,积极引导学生品读有关的优秀文章。

在品读优秀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尽可能地多读几遍,然后围绕作文教学的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赏析。通过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文章赏析,对于其中呈现出的写作知识,即使教师不明确地提出,学生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领会和掌握,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恰当运用。

四、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水平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都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作文。对于学生是否接受教师的修改意见,能不能改正作文中的毛病,教师则不是很关心。这导致学生依然照着自己的方式写,教师不厌其烦地改,双方付出的努力都不小,但得到的回报却甚微。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把学生提升到作文修改的主导地位,指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首先,要确保语句通顺、表达正确。在作文写好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多读几遍,自行修改文中不通顺的语句、不正确的表达、运用不当的标点符号。然后,教师可以要求同桌或小组间同学交换作文,对对方的作文进行基本的修改。学生在自我修改或互改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写作的基本能力,这是单纯学生写、教师批改无法达到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锤炼字句,文辞优美。在作文语通句顺、表达无误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耐心、细致的打磨。这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毕竟他们的知识积累有限、生活经验不多。但此举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能够锤炼出多么完美的语句,而是培养他们这种写作的意识和习惯,掌握这种写作修改的方法,为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良好的写作习惯、丰富的知识生活经验、持之以恒的阅读兴趣、修改品评作文的能力是小学生写好作文应该具备的关键要素。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写好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写作能力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三写”结合,提升学生写作能力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