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梅州市的实证研究

2015-12-20李达谋祁新华金星星林荣平叶士琳

关键词:梅州旅游业旅游

李达谋,祁新华,金星星,林荣平,叶士琳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梅州市的实证研究

李达谋,祁新华*,金星星,林荣平,叶士琳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地域文化与旅游发展具有显著的互动作用.文章尝试构建旅游业发展与地域文化互动机制的分析框架,并以梅州市为典型案例,探讨客家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客家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梅州旅游发展为客家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客家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相互融合、互为条件的复杂互动关系.同时为梅州及同类区域地域文化与旅游产业良性互动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客家地域文化;旅游业;互动机制;梅州

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历来受到不同学科的关注,文化经济学、经济学(包括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理论和知识经济等)理论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都有涉及[1].文化经济学理论家擅长于从文化渊源、定义的考察及文化特质对经济影响的梳理[1];经济学家侧重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分析[2];地理学者着重从空间的角度探讨文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时空特征[3-6].多学科的研究发现,文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多维复杂而且难以定量,它既可作为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影响,又可以通过资本、制度、技术进步、劳动力等途径间接实现[7].不同学者从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或经济对文化的单向影响着手,分析文化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具体到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则鲜见于报道.本文以梅州市为典型案例,探讨客家地域文化与旅游与旅游业发展的互动机制,希望能够加深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并为梅州及同类型区域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良性互动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1 梅州客家地域文化特质与旅游业发展概况

1.1 梅州客家地域文化的特质

梅州市位于东经115°18′~116°56′,北纬23°23′~24°56′,处于五岭山脉以南,位于广东省、福建省与江西省三省的交界处,是全世界最有代表性的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南迁较大的落脚点和衍播四海的出发地之一.梅州客家地域文化是在客家先民不断迁徙后并最终落脚于山多平地少、气候适宜的地域范围内,并经过漫长的过程逐步形成的,因而客家地域文化印记着中原南迁汉人的文化脉络及梅州地域特有的地形地貌“痕迹”.其物质层次和非物质层次的特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地域特色鲜明.梅州地域范围内有很多选址精妙、造型各异的客家建筑,特别是围龙屋,地域特色尤为明显,是梅州客家地区标志性的民居建筑,集中反映了客家文化的主要特征[8].客家山歌是另一特色.梅州地区的客家山歌则以梅县区的松口山歌最具代表性,与赣南兴国山歌热烈奔放的风格不同,松口山歌的唱腔以轻松热情为主[9].与松口山歌一样同样具有特色的是五句板,五句板是在梅县区、大埔县、兴宁市等梅州地区广为流传的民间曲艺形式,歌词淳朴清新、通俗易懂、妙语双关、形象生动,表演形式灵活[10].

2)类型丰富多样.包括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形式以及蕴含其中的丰富内涵.有婉转动听的梅州客家方言;有规模不一、形状各异的梅州客家建筑;有通俗易懂的客家山歌、童谣和雅俗共赏的民歌与戏曲;有以“咸、肥、熟”为特色的客家美食;有多姿多彩的客家民俗文化和以“崇文重教、念祖敬宗”为特点的传统文化.

3)思维潜在惯性.客家人在南迁时,一方面继承了以中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另一方面又不断吸收迁入地的土著文化及其他文化,逐步形成反映客家民系风貌与个性品质的文化形态[11].由于这种特点,客家地域文化会以一种“潜在的惯性思维”制约着人的行为模式,形成该地域人群特定的认识背景以及信息的选择、加工和理解模式.而“潜在的惯性思维”主要是指客家文化特质影响下的思维.

1.2 梅州旅游业发展概况

梅州旅游业发展中能够较好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并形成三种特有的旅游模式[12]:一是民俗文化旅游.位于梅江区的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泮坑旅游景区的“客家文化长廊”等都是客家地域民俗旅游的一个较好的例子.二是人文景观旅游,包括客家民居、宗教建筑、古村落等以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业.梅州全市现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58处①数据整理自:http://www.chinanews.com/qxcz/2013/05-07/4794499.shtml;http://news.southcn.com/d/2013-01/14/con-tent_61895335.htm,拥有古村落28个(2个国家级)②数据整理自:http://news.163.com/12/0510/04/8147OD3O00014AED.html.三是茶文化旅游,梅州有“单丛茶之乡”的称誉,茶农业比较发达,其中以雁南飞茶田旅游景区的茶文化旅游发展较为完善.

近年来,梅州年旅游接待人数和年旅游收入均基本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见图1),从2002年到2012年的11a中,年旅游接待游客由193.21万人次增加至1457.98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8.70%;年旅游收入从2002年的16.45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50.1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1.90%.特别地自2009年起,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年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增长率达33.87%,年旅游收入增长率达到34.90%(见图2,图3).

图1 梅州市10年来主要旅游指标的增长率Fig.1 The growth rate of the Meizhou main tourist indicators in 10 years

图2 梅州市10年来历年旅游接待游客Fig.2 The annual tourists of Meizhou in 10 years

2 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互动机制的分析框架

根据人类学及社会学对文化的理解[13-14],地域文化可以认为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中形成的特定人群所表现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以及它们的产物.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具有双向互动机制.

一方面,地域文化引导与影响旅游业发展.文化是一个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地域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来实现.地域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从属于文化对经济发展研究的范畴,地域文化作为文化的子系统,它对旅游业的发展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是表现在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产物或地域文化特质作为旅游资源对旅游发展的贡献上;而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则以内在机制的形式影响与引导旅游业发展.

思维模式,简单的说就是人类对事与物的惯性思维和传承而来的固有看法,包括个人的和上升为集体无意识的社会思维模式(当然这种思维模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种思维模式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旅游者旅游偏好及旅游开发建设前认知背景、惯有思维对旅游建设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多方面实现的,如文化需求、文化精神、文化规范、传统习俗、价值判断等[15].行为模式是将地域文化内涵外化为物质层面和最终制度层面的唯一途径.它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也通过不同方面来表现,如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或旅游法规与制度的制定、文化设施建设以及旅游者的旅游偏好等.而在实际过程中地域文化对旅游的影响并不是以整体出现,而是以地域文化中不同层面的文化综合体、文化要素文化特质来影响旅游业发展(见图4).

图4 地域文化影响旅游业发展的机制Fig.4 The mechanism of regional cultural influence tourism

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客家地域文化发展的一种载体,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经济保障,激活地域文化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旅游业发展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路径,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丰富了文化的内涵,使文化焕发出独特的地域魅力[16].

本文应用这个分析框架,结合梅州客家地域文化特点以及梅州市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实证研究地域文化与梅州旅游业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的机理与关系(见图5).

图5 地域文化与旅游发展的互动机制分析框架Fig.5 Interactive mechanism analysis framework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3 地域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

3.1 客家地域文化要素

一般地,构成地域文化的文化综合体包括物质层次方面的如山水名苑等,制度层次方面的如思想体系、传统习俗等,精神层次方面的如心理文化和价值判断等.而每一文化综合体都可以按照一定的方式细分为不同的文化要素(见表1).

3.2 客家地域文化要素的旅游功能与影响

客家地域文化对梅州旅游的影响,最重要的是客家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旅游发展的贡献,地域文化特色越鲜明越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文化层面进行分析.

1)聚落景观文化.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有自然环境以及与客家建筑营造、聚落布局思想的结合造就了梅州地区众多纯朴自然、生态和谐的古村落.如茶山村、侨乡村、建桥围、玉水古村等,这些古村落从村落选址、村落朝向到山形水势利用、聚落格局安排再到民居建筑形态的选择与布局营造都透露出人与自然完美融合和谐共处的理念,这种文化理念及村落实体的存在无疑为梅州的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开发参照样本.

2)建筑文化.建筑既作为历史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同时又因为其本身蕴含有地域建筑思想、地域特色美和形态美,因而建筑物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梅州地区民居建筑地域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多样,分布广泛,多被选择性开发为观光旅游资源,也有就原有建筑上继承发展成为餐馆、旅馆和农家乐等旅游媒介,甚至有规划地开发为博物馆、展览馆、文化娱乐场所等公共文化教育中心,如客家文化公园、济济楼、叶剑英故居等.

3)饮食文化.饮食文化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中形成的,同时也离不开当地文化的影响,因此,饮食文化同样是地域文化的内涵之一.梅州客家地区的饮食文化种类繁多、特色鲜明,既表现为“山、汉、客”[18]和“咸、肥、熟”的整体一致性又表现为地域内的地方性差异.

整体一致性如客家饮食“山”味十足,常常就地取材:艾草、竹笋、芋头、枸杞叶、溪黄草、鸡骨草、五指毛桃根等,有的能作饮食用,有的能兼作食疗用.地方差异性则表现在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制品,如梅县的姜糖、腌面、牛肉干,大埔的笋粄、忆子粄、鸭双羹,五华的鱼生、酿豆腐等.

4)历史文化.地域文化旅游资源一般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体味旅游客体中蕴含的历史文化韵味是现代旅游者重要精神追求.而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往往是地域内的文物、遗迹、古建筑等重大的历史物态.梅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客家先人的迁移史,客家民系的形成史,梅州“世界客都”的形成史,近代以来客家地区客家仁人志士的红色革命史等等无不烙印着梅州地区的地域印记.

5)民俗文化.梅州是客家人最主要的聚居区,他们在这里共同创造了客家地域文化.民俗是一定地域内居民生活的文化综合表现,主要有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载体呈现,它们在梅州旅游业中发挥良好的旅游资源效益,地域内特有的民俗是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源泉.

以上罗列的以及未能罗列的地域文化要素逐渐成为梅州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支撑,地域文化的地域特色越鲜明,类型越多样,越能够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旅游资源.

客家地域文化对梅州旅游的影响,除作为旅游资源的功能外,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对旅游者的旅游决策、旅游偏好及对旅游开发建设者(包含主导者、规划者、决策者、建设者、经营者)的旅游模式选择、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路线规划、旅游营销策略等方面都有影响,进而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状况.

正是在客家地域文化的浸润下,受潜在的思维惯性及行为模式影响,梅州大部分地区所开展的旅游业才形成一个统一的特色:客家地域特色.这种客家地域特色既有客家地区的共性,也体现了梅州地区与其他客家地区的差异性.

表1 客家地域文化的组成要素[17]Tab.1 The elements of Hakka regional culture

4 旅游业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4.1 旅游业发展成为客家地域文化发展的有效载体

1980年代,海外客属华人、华侨探亲旅游开始发展[19].梅州市是全国著名的华侨之乡,客属华侨的乡土情结尤为强烈,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侨务政策向重视海外华侨华人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保护的变化[20],旅居海外客属华侨的归乡心愿成为可能.在这种政策环境背景下,具有浓厚乡土情结的海外客属华侨自觉自发地陆续奔赴大陆探亲访友、问祖寻根、观光旅游.进入1990年代,客家研究热潮则继续推动梅州旅游业发展[19].20世纪末有旅游调查显示仍然没有到梅州的旅游团[21].因此这些时期可以看成是梅州旅游业的起步阶段.

进入21世纪,梅州市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开发建设加大了对客家地域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旅游业成为客家地域文化发展的载体,旅游开发建设资金的投入为客家地域文化在旅游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与物质保障.如于2006年开工建设,预计投资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位于梅州市梅江区的客天下旅游业产业园,以梅州原生态的自然山水、深厚的客家文化为依托,集科研、教育、培训、生态、文化、休闲、度假、居住和旅游等为一体的客家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①材料整理自:http://renwu.szhome.com/rwfc/Ceos/101018/101018.html,主要包括:客家鼎、客家赋、百米大型客家迁徙图、客家墟日图、印象客都、客家祠、客家小镇等客家地域文化含量极高的项目,集中展示了客家地域风情、客家建筑文化、客家饮食等客家地域文化特色.于2012年成立并着手创建的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则高度重视地域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将文化视为梅州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并在梅州各县市相继设立文化旅游特色区工作领导小组.而且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前期的规划设计已逐渐见效:《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发展战略规划》、《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核心区建设方案项目规划》等成果已相继出台②材料整理自:http://www.gdmzwhlytsq.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lists&catid=123.

4.2 旅游业发展引发政府对客家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视

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有关有利于客家地域文化发展的旅游政策的不断出台更新,为客家地域文化在旅游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梅州关于客家地域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表2反映了梅州地区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逐步由模糊的观光、休闲、探亲旅游模式到清晰的注重本区域文化内涵并集合生态、休闲等为一体的旅游模式的战略决策的调整过程.这种重视文化在旅游业中作用的政策转变为客家地域文化在以旅游业为载体的传承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表2 21世纪以来梅州市委市政府关于旅游业发展的决定与决策③材料整理自: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0-03/31/content_6832408.htm;http://news.southcn.com/dishi/meizhou/con-tent/2012-03/31/content_42001532.htmTab.2Meizhou municipal government decisions and decision-making on tourism developmen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从以上实证分析可以看出,梅州旅游业自诞生起就与文化因素紧密联系,梅州市旅游业发展与客家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以文化因素为驱动因子引领旅游业起步,和以旅游业发展促进客家地域文化发展的两个阶段,而且现阶段正处于旅游业促进客家地域文化发展的阶段,随着梅州旅游业的继续深入发展,客家地域文化将会与旅游业高度融合,客家地域文化的发展路径和传播途径将会随之拓展,客家地域文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将会随旅游业的发展日益显现.

5 结论与讨论

1)客家地域文化对梅州旅游的影响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实际作用层面,最重要的是客家地域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贡献作用,地域文化特色越鲜明越能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二是内在机制层面,以思维模式及行为模式的形式影响旅游者及旅游开发建设者进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梅州旅游业对客家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是为客家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为客家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载体;同时引发政府对客家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视.

2)梅州旅游业自诞生起就与文化因素紧密联系,梅州市旅游业发展与客家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经历了以文化为驱动因子引领旅游业起步和以旅游业发展促进客家地域文化发展的两个阶段.另外,旅游相关政策确实为地域文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而换个角度考察旅游相关政策的转向,也可看出很大程度是因为受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地域文化的影响.

3)旅游业与地域文化之间的互动不是单向绝然分开的,而是旅游业与地域文化相互融合互为条件的复杂影响.这种复杂影响,包括地域文化以怎样的内在机制形式对旅游业发展产生影响、旅游业发展是如何拓展客家地域文化的发展路径和传播途径,并激活客家地域文化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地域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作用存在哪些负面影响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致谢:感谢嘉应学院雷汝林老师在构思过程中给予的建议与指导!

[1]殷晓峰.地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与效应评价—以东北地区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2]曾璨.经济增长的文化因素分析—以1978年以来的浙江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9.

[3]陈忠祥,李宗录.试论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文地理,1995,10(4):31-35.

[4]朱国传.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析淮阴市经济落后的文化地理因素[J].地理研究,1995,14(1):85-92.

[5]孟召宜,渠爱雪,车冰清,等.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文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0,29(8):1379-1390.

[6]孟召宜,渠爱雪,仇方道.江苏区域文化资本差异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理科学,2012,32(12):1444-1451.

[7]祝秀梅.文化视角下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政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6.

[8]房学嘉.粤东客家生态与民俗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332-334.

[9]陈义彬.粤闽赣边客家文化地域差异与旅游合作[J].人文地理,2008,23(4):75-78.

[10]房学嘉,肖文评,钟晋兰,等.客家梅州[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18-219.

[11]雷吉来.简析全球化背景下客家文化的内源式发展—以广东地域为重点[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 (5):5-9.

[12]关天练,林文秀.论客家文化在梅州旅游中的开发利用[J].经济师,2005,20(5):142-143.

[13]苏国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上)[J].国外社会科学,2003,25(3):2-12.

[14]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24(4):64-65.

[15]包广静,李春燕.地域文化与旅游互动机理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5(6):127-130.

[16]曹诗图,沈中印,刘晗.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互动与整合—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J].特区经济,2005,23(10): 188-189.

[17]李冰.梅州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构想[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27(4):86-88.

[18]李冰.论客家饮食文化的地理环境背景[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3):113-115.

[19]俞万源,李海山.客家文化旅游:回顾、现状与展望[J].经济地理,2006,26(4):710-713.

[20]齐鹏飞.1978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于海外华侨华人的政策及其成功经验述略[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9(5):32-35.

[21]梅州市人民政府.十年磨一剑壮大旅游业—记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陈建新[EB/OL].[2014-12-11].http://www.meizhou.gov.cn/zwgk/zwdt/mzyw/2007-05-28/1180335817d9500.html.

责任编辑:黄 澜

Mutual Mechanism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Meizhou City

LI Damou,QI Xinhua*,JIN Xingxing,LIN Rongping,YE Shilin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There is significant mutual mechanism between reg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This article attempted to buil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mutual mechanisms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Taking Meizhou City as a typical case,this article explored the mutual mechanisms of Hakka reg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on the one hand,as the tourism resources,Hakka regional culture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On the oth⁃er hand,the development of Meizhou tourism provides conditions of development an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for Hakka re⁃gional culture.There are mutual integration,inter-condi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kka reg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It can help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evant issues,and provide som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Meizhou or similar regions.

Hakka regional culture;tourism;interactional mechanism;Meizhou city

F 592.7

A

1674-4942(2015)03-0321-06

2015-04-08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梅州旅游业旅游
梅州咸菜“腌”出大产业
梅州咸菜 “腌”出大产业
梅州明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实现新引领
梅州茄子嫁接育苗关键技术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