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岩溶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探讨

2015-12-20徐松华

关键词:国标岩溶分类

徐松华

(武汉商学院 旅游经济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56)

岩溶旅游资源分类体系探讨

徐松华

(武汉商学院 旅游经济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56)

岩溶旅游资源是岩溶作用直接形成的特殊的自然旅游资源.在详细评述了国内当前各种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的基础上,以成因、形态特征为基础,并兼顾资源调查的可操作性以及与“国标”的兼容性,将岩溶旅游资源划分为4类、27基类.

岩溶;旅游资源;分类;成因

对岩溶旅游资源的研究需要岩溶学和旅游学交叉学科的知识,对岩溶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划和开发等活动,都离不开对岩溶旅游资源的科学分类.岩溶旅游资源是指“凡在岩溶区内且由岩溶作用直接形成的,能对大众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碳酸盐岩蚀余物或沉积物的总和”[1],其产生、演化和利用,既遵守岩溶学的基本规律,又受旅游科学理论的指导,是旅游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理论上,国内外对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存在不同的标准和原则,争议颇多.而且在岩溶旅游资源普查及地质公园的规划开发实践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关于岩溶旅游资源分类的问题,科学统一的岩溶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将会使岩溶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变得规范化、科学化.因此,加强对岩溶旅游资源分类等基础理论问题的研究已经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迫切需要.

1 文献综述

19世纪末,国外学者就开始了岩溶现象的研究.最近20年来,越来越重视喀斯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喀斯特洞穴保护利用和天坑的探险调查上[2].最近20年来,国内地学研究专家对岩溶旅游资源分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例如艾万钰(1991)根据科学类型、属性、功能、成景条件、美学价值、开辟类型和项目,为便于保护和管理应用,将其划分为山石、水体、洞穴、植物、动物、气象、灾害共7大类[3];陈安泽(2003)依据地质成因、资源价值、中国地域等因素,把喀斯特旅游资源分为4类14种亚类及代表型[4];杨颖瑜(2005)根据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把喀斯特景观分四大类,16个尺度65种类型[5];朱德浩等在《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类型及基本特征》(2003)将广西500余处岩溶旅游景观划分为5类、26个基本类型[6].李玉辉在《中国云南石林岩溶形态类型与特征》(2002)中基于云南石林县的石林分布特点与研究现状,按照岩溶形态组合研究环境的思路,提出了石林形态的系统类型[7].朱学稳在《洞穴钟乳石类的分类方案》(2005)中提出了一个以钟乳石类形成的水动力机制为基础,以形态特征为主导,较适宜于中国洞穴应用的分类方案,即重力水沉积、非重力水沉积、协同沉积、叠置沉积和异因同形沉积共5大类型[8].

通过对已有岩溶旅游资源分类方案的分析,发现国内专家对岩溶旅游资源分类的研究起步较早,分别从地质学、岩溶学的角度开展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是当前国内外对岩溶旅游资源分类体系的研究,一是存在扩大岩溶旅游资源外延的现象;二是当前学术界对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多从地质学、岩溶学学科视角来开展,分类较为专业;三是分类过细,与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不兼容,在旅游资源调查实践中的操作性不强.事实上,岩溶旅游资源不仅是由岩溶作用下直接形成的地质综合体,更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其分类要在现有旅游资源分类体系下,尤其要在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框架下进行.因此,要对溶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分类,就应在合理界定岩溶资旅游源范围的前提下,从旅游学和岩溶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交叉分析研究,这样既符合岩溶旅游资源的资源分类特性,又容易被学术界和业界认可.

2 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

2.1 旅游资源分类体系

由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以及随时代的延展性,目前世界各国对旅游资源尚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9].国内外学者或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目的出发,给出了不同的旅游资源分类方案[9-15].总体来说,国外旅游资源分类的理论研究较少,多从旅游者视角,并结合资源特性来进行分类研究;而国内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则多以地理学为学科背景,划分方法较多,分类较细.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为国家标准GB/T1 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以下简称“国标”).该分类方案将旅游资源划分为8主类、31亚类、155基本类型[16],见表1.

表1 旅游资源分类表[16](部分)Tab.1 Classific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2.2 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案

从“国标”旅游资源分类方案中可以看出,该分类体系相对于岩溶旅游资源来说,显得过于宽泛,粗略.例如作为岩溶旅游资源中代表性景观“溶洞”并没有作为基本类型单独分类,而是归入地文景观类(A)地质地貌过程形迹(AC)中的岩石洞与岩穴基本类型(ACL)中,而作为最具科考和观赏价值的岩溶旅游资源“天生桥”更是难以找到它所属的基本类型.因此,有必要对岩溶旅游资源作出更细化和标准化的分类;一方面体现其特有的属性和资源价值,另一方面也便于岩溶旅游的普查、评价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首先,岩溶旅游资源是指“凡在岩溶区内且由岩溶作用直接形成的,能对大众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各种可溶性岩石蚀余物或沉积物的总和”[1].这一概念指出“岩溶旅游资源本质上属于自然旅游资源资源,与岩溶作用或岩溶现象有关的生物、人文等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不在之列”,从而较合理界定了岩溶旅游资源的外延,可以作为岩溶旅游资源分类研究的概念基础.

其次,对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应该依据岩溶作用方式的不同(成因方式)、形态特征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即主要考虑形成岩溶旅游资源的控制因素与形态特征.前者亦即地质环境(包括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作用营力及有关其他因素等),它们对于岩溶旅游资源的形成、分布规律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后者是前者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以岩溶旅游资源的成因方式及形态特征为基础,并兼顾可操作性以及与“国标”的兼容性,将岩溶旅游资源划分为4类、27基类(见表2).

表2 岩溶旅游资源的分类系统Tab.2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Karst Tourism Resources

续表

3 主要岩溶旅游资源基本类型

1)峰林:地壳处于稳定,峰丛在地面流水的水平侧向侵蚀作用下形成.在形态上各峰体四壁陡峭、平地拔起,呈塔状、锥状,并相互分离.“国标”中对应代码为ACA凸峰.国内主要代表为桂林兴坪-福利一带的峰林地貌.

2)孤峰:地壳处于长期稳定,峰林不断溶蚀降低的产物.在形态上峰体四壁峭立,呈塔形、锥形、田螺形等,孤立在喀斯特平原上.“国标”中对应代码为ACB(独峰).国内主要代表为桂林独秀峰、建始蟠龙山等.

3)石林:由地下水和地表水沿岩石节理发生溶蚀、侵蚀等作用而形成的密集林立的石柱群.在形态上各石柱呈塔状、针状、锥状和覃状等,高5-50m,是热带石芽的特殊形态,在出露位置上多位于岩溶洼地的坡麓.其在“国标”中对应代码为ACD石(土)林.国内主要代表为云南石林、恩施梭布垭石林.

4)岩溶瀑布:岩溶流水对河床不同岩层的差异溶蚀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多级跌水.在形态上有山岳型、河道型等,在纵向上形成多级跌水,瀑布下多有水帘洞和深潭.其在“国标”中对应代码为BCA悬瀑.国内主要代表为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和广西的德天瀑布.

5)岩溶泉:岩溶地下水受隔水层或隔水岩体阻隔而沿裂隙溶蚀、上涌,出露地表的天然露头.在形态上水量大、水质纯、水量稳定、矿泉多等.其在“国标”中对应代码分别为BDA冷泉和BDB地热与温泉.国内主要代表为济南趵突泉和长阳盐池温泉.

6)岩溶湖:由岩溶洼地淤塞积水或直接与地下暗河相通而形成的大型封闭的常年积水体.在形态上四周为山或丘陵环绕,无地表排水口,有落水洞与地下河与之相通.其在“国标”中对应代码分别为BBA观光游憩湖区.国内主要代表为贵州威宁草海和柳州大龙潭.

7)洞穴:地下水沿可溶性岩石的层面、断裂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在形态上有旱洞和水洞之分,其中旱洞洞腔内无水,高悬现代河床之上,洞内化学沉积物和坍塌堆积物丰富;而水洞洞腔内充水,洞道呈水平状,局部洞道形成平湖、瀑布等、流水侵蚀形态丰富.其在“国标”中对应代码分别为AC L岩石洞与岩穴,国内主要代表为北京石花洞和辽宁本溪水洞等.

8)天生桥:地下孔洞因地壳抬升露出地表,孔洞两端塌陷蚀余而成的桥状地质体,为岩溶洞穴发育的后期产物.在形态上由桥面和洞穴状的桥拱组成;且顶板较薄、纵向洞壁极短、顶板跨度大.其在“国标”中无对应代码,可列入新类ACO其他岩溶地貌,国内主要代表为重庆武隆天生三桥和利川龙桥.

9)天坑:巨厚碳酸盐岩地层因溶蚀而从地底向地表塌陷而形成的巨型井状凹地.在形态上呈近园形筒状,坑壁较陡,深宽比为0.7~2,总容积>10Mm3,底与地下河相通.其在“国标”中对应代码为ADD陷落地,国内主要代表为重庆小寨天坑等.

4 结论

岩溶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自然旅游资源.同时,岩溶旅游资源又是岩溶作用下形成的特殊的岩溶地质体,因此,对岩溶旅游资源的科学分类,首先要合理界定岩溶旅游资源范围,并以岩溶旅游资源的成因方式及形态特征作为划分的主要依据;其次,岩溶旅游资源分类不能脱离旅游资源分类系统,要考虑到与“国标”的兼容性,以及实践中的可操作性.从这两个思路出发,最终本文将将岩溶旅游资源划分为4类、27基类.

[1]徐松华.基于“资源”属性的岩溶旅游资源概念辨析[J].衡水学院学报,2015,17(4):60-63.

[2]柏瑾.广西的喀斯特旅游资源利用及特色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学院,2010.

[3]艾万钰.论喀斯特旅游自然资源调查及分类[J].中国岩溶,1991,10(3):225-232.

[4]陈安泽.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及旅游价值初步研究[J].南方国土资源,2003(11):14-16.

[5]杨颖瑜.中国喀斯特旅游景观的分类与研究[A].陈安泽,卢云亭,陈兆锦.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32-232.

[6]朱德浩,朱学稳,闫志为,等.广西岩溶旅游资源类型及基本特征[J].中国岩溶,2003,19(3):275-283.

[7]李玉辉.中国云南石林岩溶形态类型与特征[J].中国岩溶, 2002,21(3):14-21.

[8]朱学稳.洞穴钟乳石类的分类方案[J].中国岩溶,2005,24 (3):169-174.

[9]郭来喜,吴必虎,刘锋,等.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J].地理学报,2000,55(3):294-301.

[10]Clawson M,Knetsch J L.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M].Baltimoro:Jones Hopkins Press for Resources for the Future,1966.

[11]Deng J,King B,Bauer T.Evaluating Natural Attractions for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29(2):422-438.

[12]Smith S.Regional Analysis of Tourism Resourc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14(2):254-273.

[13]席建超,葛全胜,成升魁,等.旅游资源群:概念特征、空间结构、开发潜力研究—以全国汉地佛教寺院旅游资源为例[J].资源科学,2004,26(1):91-98.

[14]吴惠智,凌善金.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3):96-100.

[15]马秋芳,杨新军,王军伟.基于游客的旅游资源分类及旅游空间模型构建——以西安“十一”游客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4):81-84.

[16]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S].

责任编辑:黄 澜

Study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Karst Tourism Resources

XU Songhua
(Institute of Tourism Economy,Wuhan Business University,Wuhan 430056,China)

Karst tourism resource is special and natural tourism resource which is formed directly by the Karstification. The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tourist resources,and then based on the origin and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classfies Karst tourism resources into 4 main classes,27 base classes,considering the maneuverability of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the compatibility with the"national standard".

karst;tourism resource;classification;origin

P 963

A

1674-4942(2015)03-0310-06

2015-05-08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B2014154);武汉商学院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Y009)

猜你喜欢

国标岩溶分类
穿越岩溶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分类算一算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分类讨论求坐标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凝心聚力,共同迎接“新国标”时代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车辆碰撞预警系统有望进入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