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教学法在《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5-12-15林多杨延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

林多 杨延杰

摘要:在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背景下,为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农业高等院校课程《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的时空限制,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将项目教学法引入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本文综述了项目教学法的含义、特点以及国内研究现状,结合设施小气候温度观测、园艺植物根系研究等实例,全面阐述了该教学方法在青岛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过程。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园艺学专业课;教学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185-02

我国高等院校园艺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三要素是知识、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是培养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主要涉及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学生对知识、能力、素质的掌握和提升效果。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学生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知识、事例和经验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创造性思维,因此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不是简单的把教案上现成的知识点通过宣讲的方法传递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通过动手研究去寻找结果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展示和自我评价,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动手和学习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和监督者,根据教学大纲让学生主动并积极地学习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该方法是否适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依据园艺学科的特点在借鉴和应用时要注意些什么,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于项目教学法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对高等院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项目教学法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将知识点转化为适合的教学项目,将这些教学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该教学法具有三方面的特征,分别为:教学内容以教学项目为依托;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习成果以多样化为特征。可实现三个教育中心的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相关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研究为中心。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

二、项目教学法的国内研究现状

在CNKI数据库中检索发现,国内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始于1998年,到2014年底,公开发表项目教学法文献6682篇。2008年后发表文献篇数增加迅猛,并呈逐年增长趋势,2008—2014年发表文献的篇数占总文献量的95.15%。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文献量居第一和第三位。

三、项目教学法在《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中的应用

《园艺植物研究法》是青岛农业大学为设施园艺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园艺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然而按章节,传统的教学体系不但使得连贯的教学内容相割裂,还使得教师讲授空洞、呆板、教条,学生一听而过不注重理解知识的内涵。另外,《园艺植物研究法》是一门讲授园艺植物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课程,不能对其中的知识点死记硬背,需结合实例加以理解。如,一些学生来自城市,对园艺植物的生长过程不清楚,单纯的“填鸭式”讲授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学生理解吃力,也很难给相关的《生物统计学》、《园艺植物栽培原理》课程提供接口。因此,在该课程更适合进行项目教学法的实践。青岛农业大学经过教学实践证明,引入“项目教学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1.《园艺植物研究法》中的教学项目选择。在《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中,教学项目不是随意选择的,项目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计划能否有效实施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学项目的选择首先要与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相关联,从所在章节的知识点为出发点,还要考虑到学生对这样的项目是否感兴趣,最好不是空洞、没有抓手的理论思考项目,而是要结合本校已有的教学设备能够让学生亲手操作实施的项目。如在“园艺植物设施栽培研究法”章节中的知识点涉及到“小气候温度的测定方法”,我们就设置了“不同设施内温度观测”项目,给学生准备了干、湿球温度表、最高温度表、最低温度表、温度表支架、百叶箱、地面温度表、地面最高、最低温度表、全套的曲管地温表、直管地温表或插入式地温表、安装曲管地温表的模型、棒状温度表、周记自记温度计、微型气象站等与气温、低温测定有关的仪器。让学生通过识别常用的各种温度表,掌握快速、简便的气温和地温测定方法,比较不同仪器设备的功效,独立进行观测,并结合“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研究方法”章节认识小气候温度对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思考如何增温、保温或降温的技术措施,为“调控”章节的讲授打下伏笔。

随着园艺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紧跟园艺植物研究进展的前沿,紧扣教学大纲,并结合当地的园艺植物设施应用和栽培现状来进行教学项目的设计。绝非“一劳永逸”,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保证教学项目的前瞻性,弥补教材更新相对滞后的不足。

2.项目教学法在《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中的实施。以《园艺植物研究法》中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研究中的根系研究方法为例,全面阐述项目教学法在青岛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教学中的实施。项目教学的实施主要包括:确定项目题目、项目分析、项目准备、项目实施、项目评价和引导。①确定项目。根据课程授课内容的安排,将知识点和传统教学中的论述思考问题设计为不同的教学项目。如:在第三章中的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研究中的根系研究方法教学中,引入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栽培方式下的园艺植物植株根系观察方法,设计出“适合某县果树站进行的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苹果根系形态影响的研究方法”、“适合科研院所的番茄幼苗根系形态动态研究方法”等为教学项目。②项目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堂已讲授的根系研究方法挖掘法、网袋法、分根移位法、水培法、根窖法、同位素标记法、根系分析仪法等,分析优、缺点并引导学生主动分析何种方法可动态观察、何种方法仅能静态观察、何种方法取根费时费力、何种方法需要特殊的观察环境、何种方法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等。同时,学生和教师要共同分析探讨各个项目环境。③项目分组准备。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完成研究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并做出详细的计划。如获取栽培时间不同的番茄植株根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所在实验室的条件能否进行同位素标记法研究、根系分析仪的正确使用方法等。④项目实施和讲解。将学生分组,按照该任务的计划实施。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根系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法的却别。教学任务实施结束后,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大屏幕讲解本组项目进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评价中体验项目,突出《园艺植物研究法》课程在园艺专业中的功能和应用。在学生讲解汇报之前,教师应引导学生主要把项目内容的分析和实施的方案,作为重点汇报内容,不要把过多的经历投入到复杂的动画、声音和不相关只是美丽的图片展示中,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⑤项目评价。待全班所有项目组均完成项目实施讲解后,根据满足、参与、探究、组织四个条件进行评价。学生在项目实施中虽掌握了技能和单个知识点,但还需对多个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教师需趁着学生刚实施完项目,记忆比较清晰,突出重点,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园艺植物根系规律研究结合在一起。

四、项目教学法在《园艺植物研究法》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高等院校进行创新教育的实质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技能,而不是单纯地死记硬背公式、概念。兴趣是学生创新的源泉,从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而在实践环境中应用是最终目的。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将该教学法引入专业课《园艺植物研究法》的教学实践效果证明,该方法能开展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园艺植物各研究方法的全面掌握,培养学生知识掌握、团队协作、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从学生反馈回的问卷调查表中可以看出,《园艺植物研究法》采用项目教学法后,40%的学生“学习更有兴趣”,54.4%的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仅有5.6%的学生觉得“没什么帮助反应”。94.5%的学生认为实践这种教学法“收获大,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能力”,从以上可以看出项目教学法在我校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微玉.项目教学法综论[J].广西教育,2008,(9):21-22,31.

[2]刘峰,沈洪雷.问答式项目教学法在Moldflow软件教学中的应用[J].模具工业,2015,41(4):60-62,65.

[3]李湘苏,余先纯,王力群,等.项目教学法应用于植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实证研究——以“桔皮中橙皮苷的提取”项目教学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75-8776.

[4]赵福平.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究[J].科普教育,2013,(12):164.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教学法教学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探析项目教学法在化工管路拆装实训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课程中应用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