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分析

2015-12-15张志萍

关键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张志萍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日益清晰化和明确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成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学习语文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人文素养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也并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之事。但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寻找必要的学习策略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大而深刻的意义。而探索一种可同时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 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09-054-010

语文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历史事件的记载方面还是文化的交流传播方面,语文均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二十一世纪,语文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听、说、读、写四个维度的内容,具有涵盖知识面广、时间积累性强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的特征。

1.语文的课程特征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它不同于数学、物理和生物等学科。一方面,数学的教学系统性、衔接性十分明显。就学习过程而言,学生需要先行学习正数、再学习负数;先学习正数的四则运算,再学习负数的加减乘除。在教学过程学习内容的顺序具有固定性的特征。另一方面,语文教学的灵活性比较明显。学生可以先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再学习散文的写作手法,最后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手法;也可以先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再学习议论文和散文的写作手法。

2.读写能力的解读

阅读和写作不仅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人际交往和工作生活中运用最多的两种能力。从宏观角度分析,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途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交流,即通过语音、语调的起承转合来传达信息、交流情感;另一类即是文字交流,即通过阅读他人提供的资料来获取对方的有关信息,通过提供资料以便他人知悉自身的情况。

2.1二者关系理清

阅读能力在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对他人文章的领悟和鉴赏能力,而写作能力则侧重对自我表达能力与信息传递能力的考察。阅读与写作并非绝然对立,相反,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关系应科学地界定为相互促进和共同提高。

2.2传统模式弊端

传统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但其中最为严重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问题,二是语文教师授课模式和授课理念不科学。

就目前的初中生语文学习情况的整体状况而言,存在部分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方法认识不科学、对语文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的问题。学生认为语文的学习方法仅是死记硬背,在语文的学习上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考前突击即可。与学生存在问题相比,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阅读能力的培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相分离。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掌握着教学进度和教学难度的决定权,在授课过程中存在或是单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或是仅仅重视写作的意义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类似情形,对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仅从写作技巧层面进行分析,而对于其文章中蕴藏的对父亲的深厚感情置之不理。

另一方面,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采取突击式的能力培养模式。例如,教师抽取一定的课时集中讲述反衬的技巧,学生往往被要求在此期间内大规模使用反衬的手法来叙写文章。此种授课模式造成的恶果,不仅是文章带有矫揉造作之嫌疑,并且在反衬手法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开始进入对比的写作手法的学习阶段,反衬的写作手法被束之高阁。

2.3读写结合策略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是相互促进的,其中,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写作素材的积累;另一方面是写作手法的借鉴。而写作能力的提升可为读者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打下坚实基础。

写出一篇好文章需要满足多层面的要求,而最关键并且最具基础性意义的要素便是写作素材的选取。不合适的素材使得文章给人以矫揉造作之感,而合适的写作素材对于作者情感的抒发以及读者共鸣的产生具有决定性作用。现阶段,由于中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少、阅读的文章有限,写作素材的选取成为困扰中学生的一大难题。针对初中生而言,提高写作能力最为便捷的一种途径便是广泛阅读。教师的作用在此时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对阅读材料的选取,一是对素材加工与情感表达之间衔接技巧的教授。优秀的文章是情感表达与技巧运用综合作用的结果,情感的表达固然重要,但是表达技巧的恰当运用亦可为文章增色不少。古往今来,文章的写作范围也不过自然和社会而已,但是文章与文章之间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表达技巧作用的体现。表达手法运用得当,可助于情感的表达和主旨的深化;但表达手法运用不当,会给人留下文章过于注重技巧运用,忽略情感表达的印象。而广泛的阅读可以为技巧的掌握和运用积累经验。

广泛的阅读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意义,写作经验的积累对阅读能力的完善也具有深化作用。初中生体察社会的能力有所欠缺,但可以通过在写作的过程中反复体会和琢磨来弥补。理论层面的知识与实践层面的感受相结合才是学习应有的过程,在实践中体味,在体味中成长。

3.结语

与传统的读写训练相分离的教学模式相比,读写结合的教学尝试是教学理念的优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阅读与写作是人们情感表达不可分割的两种途径,二者的关系可以是“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模式。广泛的阅读不仅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并进一步提高自身对素材的甄选和判别能力;还可以提高文章结构设计的科学性,使得主旨的深化具有连贯性。

[ 参 考 文 献 ]

[1]任玮.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0):349-349.

[2]王毅.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分析[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5.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