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与进展评价:2006--2012

2015-12-14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排序差距湖北省

陈 方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732)

一、文献综述:城乡一体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界定是进行测度评价的理论依据,不同学者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角度进行了解读和定义。一些学者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定义城乡一体化。张忠法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有序职能分工和有机协作的条件下,共同构成区域性、网络状的城乡一体化复合社会系统。[1]刘家强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通过一个长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地区“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达到的顶级状态。[2]白永秀从生产要素和公共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定义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他认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指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以及城乡在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高度融合,城乡差距的缩小,最终实现城乡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与城乡协同发展。[3]还有学者认为城乡一体化是一个过程。本研究把城乡发展一体化定义为城市与农村区域性系统在经济、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活环境和生态建设上的一元化发展,具体应包括: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纠正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现象,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及重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要求的新型农工关系。[4](p6)

城乡发展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是由一组反映城乡融合或城乡差异的可量化指标所构成的逻辑体系。现有文献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指标体系。按照层次划分可分为单层指标体系、双层指标体系和三层指标体系。单层指标体系采用表示各地区城乡间在不同方面比例关系得以系列指标,简洁地反映了农村和城市的相对差距。[5]绝大多数文献通过建立双层指标体系对城乡一体化进行评价。这种方法将

指标体系划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根据相关理论划分方面评价指标;其次,对方面指标进一步细化,形成子系统评价指标。[6]还有的研究将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为三层。[7]虽然三级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让整个指标体系显得有些庞大,但是,层次多使得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同时给测算的准确性提供了条件。因为随着层级的增加,指标的数量也增加,这样在合成指数时,就会弱化权重在指数合成时的作用,从而降低由于权重的随意性带来的结果的不确定性。

表1 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相对指数指标体系

本课题组编制的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包括4个方面,每个方面构成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的一级指标,这四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经济发展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生活水平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每个一级指标由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每个二级指标下再由若干个三级指标构成,每个三级指标都由具体指标进行表征。为了消除不同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以及更充分、准确地反映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现实,部分三级指标由2-3个反映绝对发展和相对发展水平的具体指标构成。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以及58个具体指标(如表1)。

二、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评价

1.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排序与变化。

2012年,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总指数)位列全国第20位,中部地区8省份中第6。4个一体化中,生活水平一体化位列第10,远远高于总水平排序;社会发展一体化排序与总水平排序一致;经济发展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排位低于总水平排位,分别位列全国第23和25位。14个二级指标中,仅有收入消费水平的排序进入前10,排在第9名。低于总水平排序的有5项,其中产业协调、社会保障和垃圾处理排位靠后,分别位列第24、第26 和第 26(见表 2)。

2012年与2011年相比,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的上升1位,列全国第20。4个一体化中,只有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排序下降1位,其他3个一体化的排序均没有发生变化。13个二级指标中(不包括水资源利用),5个指标的排序没有发生变化。排序变化较大的是要素流动、社会保障和教育均衡发展,其中,要素流动和社会保障排序分别下降7位和8位,教育均衡发展排序上升6位。

表2 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分值以及在全国排序情况

2006~2012年,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排序基本呈逐步下降趋势,由第15下降到第20,下降了5位。4个一体化中,生活水平一体化排序呈不断上升趋势,由第13上升至第10,上升了3位;而经济发展一体化、社会发展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的排序均下降了3位。13个二级指标中(不包括水资源利用),有8个指标的排位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较大的是要素流动、卫生均衡发展和社会保障,分别下降了7位、7位和8位。排位上升的指标中,教育均衡发展和收入消费水平的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上升了7位和6位。

2.城乡发展一体化进展。

2012年,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进一步提高,比2011年提高了10.3%,比2011年进展快2.6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平均进展1.3个百分点,进展有所加快。4个一体化中,经济发展一体化进展较慢,比2011年提高了3.4%,均比2011年进展和全国平均进展慢;社会发展一体化比2011年提高17.3%,与2011年进展基本持平,但高于全国平均进展;生活水平一体化和生态环境一体化分别比2011年提高12.5%和6.7%,均高于2011年进展和全国平均进展。13个二级指标中(不包括水资源利用),产业协调、教育均衡发展、文化均衡发展、生活环境质量、信息化和垃圾处理快于2011年进展;要素流动、环境质量和自然资源保护出现负增长(见表 3)。

2006--2012年,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年均增长8.4%,高于全国平均进展0.6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进展呈加快趋势。4个一体化中,受近几年产业协调和要素流动进展缓慢甚至负增长影响,经济发展一体化进展减缓,致使2006年至2012年进展低于全国平均进展1个百分点;其他3个一体化的进展均略高于全国平均进展。13个二级指标中(不包括水资源利用),仅要素流动、卫生均衡发展、信息化和环境质量的进展低于全国平均进展,其他均高于全国平均进展。

三、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分项评价

1.经济发展一体化。

2006--2012年,湖北人均GDP、人口城镇化率以及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经济发展一体化水平并不理想。一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明显且没有得到改善。湖北二元对比系数一直保持在0.19左右;二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低下,2012年该指标仅排全国第25。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虽然从0.67元/人逐年上升至1.28元/人,但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仅为21.96%,排序为全国倒数第5。三是城乡要素流动不均衡,该指标排序下降7位(见表2)。城镇化土地利用效率从132.51亩/亿元下降至69.29亩/亿元,全国排序提升2位(见表4);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保持在65%左右,城镇新增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基本稳定在从33%下降到28%,全国排序下降6位;资金流动排序下降9位,虽然财政支农相对程度从0.45提升至0.87,但水平依然较低,2012年该指标仅排全国第24。城乡金融资金流动从0.66下降至0.29,金融资金配置更加不平衡。

表3 湖北城乡发展一体化进展(环比增长) 单位:%

表4 湖北省经济发展一体化三级指标排序

2.社会发展一体化。

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总体上升,排序上升7位(见表2)。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与差异排序上升;另一方面,湖北城乡教师受教育程度差异逐年缩小,不仅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4.58年增加至15.70年,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受教育年限比①本文所有涉及城乡比值的指标在计算时分子均为农村,分母均为城市。从0.93提升至0.99。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城乡公共教育资金配置进展缓慢。虽然,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从1241.26元增加至4416.57元,但是该指标2012年仅排全国第25位。

卫生均衡发展水平呈总体下降趋势,其中3个三级指标排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见表5)。一是,虽然孕产妇死亡率从2006年的27.10人(每10万人)下降到2012年的10.10人(每10万人),但城乡孕产妇死亡率比在从1.20上升到1.35;二是,虽然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逐年增长,但城乡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比从2006年的0.63下降到2012年的0.42,城乡差距扩大;三是,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逐年增长,城乡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比从2006年的0.51下降到2012年的0.42,城乡差距扩大。

文化均衡发展水平较落后。虽然城乡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占家庭总户数比重之比从2010年的0.33上升至2012年的0.40,但比值依然很低;此外,城乡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却从2006年的0.93下降到2012年的0.62,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与差异排序下降6位(见表5)。

城乡社会保障差距较大。第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与差异排序大幅下降10位。第二,乡医疗保障水平比虽从0.09上升到0.16,但差距依然巨大。第三,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与差异差距扩大,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均基金收入比从0.47下降到0.28。

3.生活水平一体化。

湖北省收入消费水平方面,城乡收入与差距与城乡消费与差距的排序相对稳定(见表6),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上升,城乡居民收入比从0.35上升至0.38,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比从0.31上升至0.40。城乡生活消费质量与差距的排序提升15位,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46.80下降到37.61,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比从1.21下降到0.93。生活环境质量方面,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52.7%上升至73.3%,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从34.1%提升至52.2%,两个指标排序分别提升1位和6位。信息化程度方面,截至2012年年底,湖北开通互联网宽带业务的行政村比重达到92.8%,位列全国第7,城乡宽带接入用户率比为0.34;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从2.30台增长到19.73台,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比从0.05提升到0.27;农村居民家庭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从90.2部增加至215.06部,城乡居民家庭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比从0.65上升到1.05。

表5 湖北省社会发展一体化三级指标排序

4.生态环境一体化。

湖北省生态环境一体化方面,比较突出进步有以下三方面:一是化学需氧量排放排序上升2位,亿元GDP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从82.18吨下降到35.99吨,二是二氧化硫排放排序上升4位,亿元GDP二氧化硫排放量从99.77吨下降到38.09吨;三是固体废弃物处理排序上升1位,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从73.00%上升到75.38%。目前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虽然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34.8%提升到71.51%,但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进展缓慢,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排序下降3位;二是,森林覆盖率虽然从26.8%提升到31.1%,但该指标排序下降3位;三是,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区域国土面积比重从5.5%下降到5.14%,该指标排序下降3位(见表7)。

四、结论与启示

总体来看,2006--2012年期间,湖北省城乡一体化各个指标分值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各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进展速度较慢,湖北省城乡发展一体化总水平(总指数)位列全国中下游水平,且呈逐步下降趋势。四个一级指标中,除生活水平一体化排序位居全国中上游且有小幅提升以外,其他三个一级指标均排序靠后且有不同程度下降。综上分析,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与政策启示。

第一,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低。2012年,湖北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仅位列第25,中部地区最后,分值仅及全国平均分值的56%。以增加值(2006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仅位列全国第20,特别是农业技术应用水平低,技术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较低,该项指标仅位列第20,中部地区末位。

第二,城乡资金配置不合理,不利于农业农村发展。与其他省份比较,湖北省无论是金融资金还是财政资金对农业和农村支持相对不够,城乡资金流动与配置不合理。无论是衡量农村金融资金流出还是财政对农业的相对支持程度的指标均仅位列第25;此外,城乡公共教育资金配置也不尽合理,仅位列第22位。

表6 湖北省生活水平一体化三级指标排序

表7 湖北省生态环境一体化三级指标排序

第三,城乡医疗卫生人力资源、设施条件差距扩大。湖北城乡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比和城乡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比都有所下降,城乡差距扩大。因此,应提升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第四,社会保障相对滞后,城乡差距较大。2012年,湖北省衡量社会保障发展即城乡差距的指标仅位列全国第26,其分值仅及全国平均分值的75%。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低且城乡差距相对较大,2012年该项指标位列全国倒数第3;2012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位列全国第21,但城乡差距指标却位列第28。城乡基本养老保险水平也较低,城乡差距较大。

第五,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自然保护区进展缓慢。应加大力度,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并加快自然资源保护的建设进展。

[1]张忠法.新型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概念与途径[N].农民日报,2008-01-04.

[2]刘家强,唐代盛,蒋华.城乡一体化战略模式实证研究[J].经济学家,2003,(05).

[3]白永秀,周江燕,赵勇,吴振磊.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4]朱钢,张军,王小映,张海鹏,陈方.中国城乡发展一体化指数——2006-2012年各地区排序与进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5]朱允卫,黄祖辉.经济发展与城乡统筹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06,(05).

[6]陈国生,向泽映,陈春泉.基于因子分析的湖北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9,(06).

[7]顾益康,许勇军.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4,(06).

猜你喜欢

排序差距湖北省
排序不等式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