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分析

2015-12-09李武举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硬膜引流术头颅

李武举 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 471900

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分析

李武举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471900

摘要目的:观察及分析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符合手术治疗的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在局麻下进行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术后及半年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随访半年,2例血肿复发,1例呈植物状态,余42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93.3%。结论: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疗效

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早期无特殊不适症状,一般在伤后3周左右才出现症状。因此,本病在临床极其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如果能及时准确地对本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可取得良好疗效。笔者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满意,现回顾如下,为临床如何提高对本病的诊疗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45例2012年4月-2013年11月本科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男27例,女18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7.35±7.14)岁,受伤距就诊时间16~152d,平均(58.73±19.50)d,其中单侧血肿41例,双侧血肿4例,头晕、头痛者40例,精神症状有意识模糊者3例,步行不稳者32例,恶心呕吐者14例,记忆力下降者11例,视乳头水肿者10例,巴氏征阳性者12例。

1.2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主要表现为患者额叶、顶叶、颞叶及枕叶的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及混杂密度的半月形或新月形影,病变侧侧脑室受压变形[1]。低密度影者13例,等密度影者8例,混杂密度影者24例,其中的8例等密度影者均进行头颅MRI检查显示:T1加权像示低信号影,T2加权像示高信号影。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局麻下进行手术治疗,依据患者头颅MRI及CT检查结果的血肿最厚部位在头皮体表进行头颅穿刺定位,以穿刺点为中点作一小直切口,之后钻孔并止血,在距直切口两侧约1cm处各钻1个斜向骨孔,放置12号的引流管,然后电凝硬脑膜,将硬脑膜十字切开,引流管朝向枕部及额部插入血肿内,深度适宜。用生理盐水通过2根引流管对血肿进行反复冲洗,直到冲洗液转为清凉透彻,用明胶海绵填塞骨孔,逐层进行缝合,固定引流管。放入枕部方向的引流管注入生理盐水,从另外一侧引流管进行排气,通畅后引流管接引流瓶结束手术[2]。双侧血肿的患者应先进行血肿较大的一侧,再进行血肿较小的一侧,血肿包膜较厚的,应行骨瓣开颅将血肿连同包膜完全清除。术后嘱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偏于患侧,补液以等渗液体为主,鼓励多饮水,以促进患者脑组织恢复及血肿腔隙的闭合[3],在3d左右复查头颅CT以了解血肿腔及脑组织恢复的情况。

2结果

术后3d行头颅CT复查,有3例出现积气较多,2例血肿或积液较多,经调整引流管后积气显著好转;2例未见明显好转,均经骨瓣开颅血肿及外膜切除术治疗。半年随访结果:2例血肿复发,1例呈植物状态,余42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为93.3%。

3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头颅受外部因素影响,导致颅内出血后血液积聚于硬脑膜下腔所形成,一般多在受伤后3周以上出现症状。血肿常发生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ml。目前临床上对于硬膜下血肿的发病机理和出血来源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头昏,部分患者可有淡漠、痴呆及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患者有失语、偏瘫及癫痫等症状。由于本病发病较慢,病程较长,在早期患者可没有明显的症状,当血肿增大引起脑组织受压出现症状时才来就诊[4]。如果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病情加重或者伴有并发症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慢性硬膜下血肿如果能够尽早明确诊断和进行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

慢性硬膜下血肿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钻孔引流手术治疗,钻孔引流术具有手术操作方法简单、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症状好转快和复发率低等优点。本次临床观察显示,经过对4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钻孔引流手术治疗,治疗后的总治愈率达93.3%,疗效显著。但在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中的注意事项。手术适应证为:临床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或局灶性症状者及非手术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者[5]。在术中及术后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硬膜切口大小要适宜,过小引流管不能顺利插入,过大不能有效阻止空气进入硬膜下血肿腔;钻孔时,一定要调整手术床位至头位的最高点,当切开患者硬脑膜后立即插入引流管,尽最大努力减少颅内的积气;术中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到脑组织,造成新的伤害;反复冲洗后关颅时应使钻孔位于最高点,以利于冲入生理盐水后能够最大可能的将空气排出;术后引流管应接低负压引流袋,患者取头低脚高位,并不断改变头部的位置[6]。手术中应彻底冲洗,充分引流,尽可能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冲洗干净,以防复发[7]。综上所述,只要掌握好以上注意事项,应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手术操作简单,适宜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宗霖,程新福.慢性硬膜下血肿86例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13,41(6):565-566.

[2]汤秉洪,覃宗明,杨明彬,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3,10(5):308-309.

[3]谭德瑜,潘淳,黎浩然,等.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J〕.华夏医学,2012,25(4):620-622.

[4]魏长年,王宾.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4):315.

[5]朱成昆.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90-91.

[6]刘小燕,叶劲弦.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2,12(4):63-64.

[7]胡飞,王建一.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血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6):352.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07-11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03-0326-02

猜你喜欢

硬膜引流术头颅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人工硬膜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
老年人撞到头没出血 警惕看不见的“致命伤”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浅析头颅磁共振在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临床诊断价值
愚人节缅怀革命先烈
嵇康·绝响